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武漢大學教授梁西

武漢大學教授梁西

發布時間: 2025-05-15 09:51:35

Ⅰ 關於考武漢大學法學碩士的問題~求解答案~

綜合知識(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學、刑法學、民法學、國際法學)
《法理學》李龍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聯合出版。
《憲法》二十一世紀核心教材,周葉中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民法原論》馬俊駒、余延滿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新憲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秦前紅主編,2005年出版。
《刑法學》馬克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行政法原論》周佑勇著,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修訂版。
《國際法》(修訂版)梁西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國際法問題專論》邵沙平、余敏友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各專業參考書:
419 法理學:
《法理學》李龍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聯合出版。
《法理學》張文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420 中國法律思想史及外國法制史:
《中國法律思想史新編》張國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中國法律思想史》楊鴻烈著,商務印書館1998年4月第1版;
《外國法制史》由嶸主編。
421 憲法學:
《憲法》二十一世紀核心教材,周葉中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新憲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秦前紅主編,2005年出版。
422 行政法學:
《行政法原論》周佑勇著,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修訂版。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姜明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行政法基本原則研究》周佑勇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23 刑事法學:
《刑法學》馬克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刑法學》(上、下)高銘暄、馬克昌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刑法學》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刑事訴訟法學》徐靜村主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刑事訴訟法學》陳光中、徐靜村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刑事訴訟法學》樊崇義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424 民商法學:
《民法原論》馬俊駒、余延滿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民法學》鄭立、王作堂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比較民法學》李雙元、溫世揚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擔保法》陳本寒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合同法原論》余延滿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商法學》覃有土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商法學》趙萬一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425 刑事訴訟法學:
《刑事訴訟法學》徐靜村主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刑事訴訟法學》陳光中、徐靜村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刑事訴訟法學》樊崇義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426 行政訴訟法學:
《行政訴訟法學》林莉紅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姜明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27 民事訴訟法學:
《民事訴訟法》(第二版)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新編民事訴訟法學》李浩、劉敏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民事訴訟法教學法規》(第二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另:考試科目涉及其他相關課程的部分,以相關專業、方向所列參考書目為准。
428 經濟法與商法學:
《經濟法學》漆多俊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經濟法基礎理論》漆多俊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商法學》覃有土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商法》(修訂版)范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經濟法論叢》,中國方正出版社,8-11卷。
429 環境資源法:
《環境保護法教程》韓德培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第四版;
《環境資源法學教程》蔡守秋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環境法學》金瑞林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重版;
430 國際法與國際關系史(1917年以後)或431國際法與法理學:
《國際法》(修訂版)梁西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國際組織法總論》梁西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修訂第5版;
《國際法問題專論》邵沙平、余敏友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國際關系史》劉德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法理學》李龍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聯合出版社。
432 國際法與國際私法:
《國際法》(修訂版)梁西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國際組織法總論》梁西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國際法問題專論》邵沙平、余敏友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國際私法》韓德培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國際私法》黃進主編,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肖永平論沖突法》肖永平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國際私法原理》肖永平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沖突法導讀本》郭玉軍編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33 國際法與國際經濟法:
《國際法》(修訂版)梁西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國際組織法總論》梁西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修訂第5版;
《國際法問題專論》邵沙平、余敏友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國際經濟法概論》姚梅鎮主編,余勁松主持修訂,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修訂版;
《國際投資法》余勁松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修訂版。
《國際貿易法》左海聰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法學各專業同等學力加試:
《中國法制史》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曾憲義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知識產權法》吳漢東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法律碩士專業同等學力加試:
《行政法原論》周佑勇著,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修訂版。
《刑事訴訟法學》陳光中、徐靜村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估計以後武漢大學也不給參考書目了,這個是參考自一個好像賣資料的一個網友的,當時我粘貼到我郵箱了。實在忘記這個網友叫什麼了,不要投訴我作弊就行了。貢獻出來給大家:)

Ⅱ 邵沙平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的邵沙平教授是一位法學領域的知名學者,她擁有豐富的學歷背景。1978年,她畢業於湖北財經學院法律系,獲得了法學學士學位。隨後,她在中南財經大學法律系繼續深造,於1984年獲得碩士學位。1997年,她在武漢大學法學院師從梁西教授,完成了博士學位的學習。

在學術生涯中,邵教授曾擔任過美國哈佛大學和德保羅大學的訪問學者,1993年7月起,她在武漢大學法學院擔任副教授,1995年成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刑法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1998年,她晉升為武漢大學法學院的教授,並在同年成為博士生導師。1999年,她被荷蘭萊頓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和研究員。

目前,邵沙平教授在中國人民大學工作,擔任重要的社會兼職,如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和中國國際空間法學會理事。她的教學領域主要集中在國際刑法和國際刑法與現代國際法的發展,同時她還參與了多部法學教材的編寫,如《國際刑法學》、《國際法》等。

在研究方面,她的成果豐富,包括專著和論文,涵蓋了國際法、國際刑法、跨國犯罪法律控制、國際法院案例研究等多個主題。她的論文深入探討了國際法與國內法的互動、國際犯罪法律控制的發展、聯合國公約在中國的實施等問題,對國際法治和中國法治有著深入的見解。

Ⅲ 武大國際法真的就業差嗎

我是武大的,武大法學院的學生就業絕對不會差,武大國際法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碩士考公務員資本決不比別人差,博士就更不用說了,畢業工作絕對是全國一流的企事業單位或跨國公司.

下面是介紹:
國際公法研究特色
以研究現代國際法理論與實踐、國際組織法、聯合國法、歐盟法、世界貿易組織法、條約法、國際人權法、國際刑法見長。其研究水平在全國同類學科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有相當影響。主要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梁西教授的《國際組織法》(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國際法》;萬鄂湘教授的《國際強行法與國際公共秩序》(獲湖北省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國際人權法》;曾令良教授的《歐洲共同體與現代國際法》(獲湖北省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世界貿易組織法》(獲教育部第二屆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邵沙平教授的《國際刑法》、《跨國洗錢的法律控制》(獲湖北省首屆優秀博士論文獎);余敏友教授的《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製法律與實踐》(獲湖北省首屆優秀博士論文獎)。
國際私法研究特色
武漢大學的國際私法研究人員從有利於更好地調整國際民商事法律關系的目的出發,主張"大國際私法"觀點,認為國際私法既包括沖突規范、實體規范,又包括程序規范,並涵納了國際民商事法律關系的直接調整方法和間接調整方法。為使國際私法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本學科點非常注重國際私法的本土化,擴大其適應性,加強中國國際私法立法問題的研究。本學科點既注重宏觀問題的研究,又強調具體問題的探討,如在國際私法的法理研究、國際民商新秩序的重構、比較國際私法、國別國際私法、國際民事程序法、國際商事仲裁法、區際沖突法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形成了頗具影響的"珞珈學派"。為我國國際私法的立法、司法實踐以及國際商貿實務提供了很好的導引性作用。
國際經濟法研究特色
武漢大學的國際經濟法學科是我國最早從事國際經濟法研究的學科點之一,並以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國際投資法學、國際金融法學為其特色。已故教授姚梅鎮先生是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的首任會長,他提出並創建了中國國際經濟法的學科體系,其關於國際經濟法的理論已為我國國際法學界普遍接受,成為該領域的代表性學說。同時,他又是我國國際投資法的奠基人。在多年的發展建設過程中,本學科點的研究在全國始終處於領先地位,先後出版和發表了一批具有國內和國際影響的優秀教材、專著和論文,還為我國的經濟和法制建設輸送了一大批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高層次專門人才,並形成了重點突出、方向明確的學科特色:在國際投資法領域,余勁松教授在姚梅鎮教授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予以拓展和深化,其關於跨國公司法的研究更具開拓性而有獨到建樹;在國際金融法領域,劉豐名教授的研究一直居於國內前沿,他關於國際金融法學的體系富有創見,獨樹一幟。
十五期間,出版了一批研究生教育系列教材、《武漢大學國際法博士文庫》5本。在國內外發表了250多篇有影響的論文。其中,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公認的權威刊物上的論文有14篇,在國外以英文發表的論文有10篇。出版學術專著17部。主持8項國家級重大研究課題,2項教育部的重大攻關課題,省部級研究項目20多項。國際合作項目近10項。學術帶頭人影響擴大:黃進教授被國際體育仲裁理事會任命為國際體育仲裁院雅典特別仲裁庭仲裁員。第28屆奧運會期間,參與對各類奧運體育爭端的仲裁。曾令良教授2002年被歐盟委員會授予為中國首位「讓·莫內歐盟法講座教授」、2004年進入WTO專家組成員的指示名單、2005年獲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向全國人大、外交部等國家機關、國務院各部委以及省級機關提交了30項立法咨詢報告。共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42名來我校演講、報告,並對演講論文進行了篩選,擇其優秀論文結集出版。舉辦有影響的大型國際會議共4次,國內會議共10次。何其生的博士論文入選2003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下面是資深教授韓德培先生的介紹,這可是武大的一張王牌.
學 歷
本 科 1934年畢業於中央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
碩 士 1942年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國際私法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1、1934-1939,國立中央大學法律系任講師和學報編輯;
2、1946年至今,武漢大學法律系(法學院),歷任法律系系主任,校副秘書長、副教務長、國際法研究所所長、環境法研究所所長、法學院名譽院長、學科建設咨詢委員會委員長。

社會兼職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評議組成員;
2、第五屆和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3、中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和名譽會長;
4、中國國際私法學會會長和名譽會長;
5、中國環境與資源法學會會長和名譽會長;
6、國際資源和自然保護同盟理事;
7、環境政策與環境法研究中心理事;
8、世界城市與區域規劃學會理事;
9、美國紀念埃德加?斯諾基金委員會委員。

所開課程 國際法、國際私法、法理學

研究方向 國際法、國際私法

Ⅳ 武漢大學法學考研參考書

珞珈武大有很多法學專業的參考書教材的,考研指定的就有這些:
《知專識產權法屬》 吳漢東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中國法制史》 曾憲義 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刑法》(第3版) 馬克昌 高等教育出版社初試指定書
《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 張文顯 法律出版社初試指定書
《法理學》(第三版) 張文顯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初試指定書
《國際法問題專論》 邵沙平 武漢大學出版社初試指定書
《國際法》(修訂二版) 梁西 武漢大學出版社初試指定書
《中國行政法(總論)》 江國華 武漢大學出版社初試指定書
《新憲法學》(第二版) 秦前紅 武漢大學出版社初試指定書
《民法原論》(第四版) 馬俊駒 法律出版社初試指定書
《憲法》 周葉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初試指定書
《法理學》 李龍 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Ⅳ 梁西個人經歷

梁西先生,一位傑出的國際組織法專家,於1924年出生於湖南省安化。他的教育生涯始於1953年,那時他在北京大學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1982年之後,梁先生轉至武漢大學,繼續他的學術事業,目前擔任武漢大學法學院的國際法教授,同時也是一位博士生和博士後導師。

梁先生在學術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他身兼數職,其中包括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委員,國家教委武大文獻信息中心學術咨詢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國際法學會的理事。在法律界,他更是擔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和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的法律顧問,顯示出他在法律領域的深厚經驗和專業知識。

作為我國50年代大學教師中的一員,梁先生是最早的兼職律師之一,他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得到了高度認可。他曾多次參與最高人民法院和北京市法院的重大涉外案件審理,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1955年5月的「卡麥隆(L.W.Cameron)駕駛美機侵入中國領空」案。在該案中,他作為被告律師出庭,此案由於其對中美關系的重要影響,備受全球關注。

Ⅵ 韓德培的生平經歷

韓德培先生生於1911年,江蘇省如皋人,他的祖父韓大興是曾多年跟隨翼王石達開南征北戰的一名副將。
韓德培幼時常在祖父膝下聽他講述當年馳騁馬背的軍旅生涯,繼承了祖父剛正不阿的浩然正氣。
來到人世間的韓德培卻是個苦孩子——那時韓家已逐漸敗落,更慘的是韓德培8歲便失去慈母,小小年紀便嘗到了家庭貧寒、幼年失母帶來的世事炎涼。
1917年,韓德培進入私塾,期間讀了《大學》、《論語》、《孟子》、《幼學》等,接受了嚴格的書法訓練,因此打下了扎實的舊學基礎。10歲時,韓德培轉入京江小學讀書,京江小學是旅居如皋經營錢庄和銀行業的鎮江人開辦的,對語文、算術、英語課程特別重視——熟悉韓德培的人都知道,他不但懂英文,還懂法文、德文、日文和俄文,出色的語言能力與他小時候所受到的良好外語訓練有關。1928年,韓德培師范畢業。
1930年,他又赴杭州趕考,一舉考中浙江大學史政系。半年之後,當時的教育部決定將浙大史政系合並到中央大學,韓德培也隨之轉入中央大學。
初到中央大學,一次旁聽課卻改變了韓德培的志向與愛好。當時,講課的教授是後來當過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長、時任中大法律系主任的謝冠生,他主講的是「法律就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糾紛」。
韓德培還清晰記得,「謝教授講話不帶講稿,只拿粉筆一支,他教法理學,引經據典,侃侃而談,不僅條理分明,而且把一般人心目中枯燥無味的法學課程講得趣味無窮」。後來,韓德培還旁聽了謝教授主講的「法理學」、「中國法制史」和「羅馬法」,教室里坐不下,他就站在窗子外面聽。

由此,韓德培對法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知道了法學是一門解決人與人之間糾紛的一門學問,對社會非常有用。因此,他找去謝教授談了自己想學法律的想法,在謝教授的幫助下,他如願以償從史政系轉到了法律系。當時,中央大學法律系開設課程非常齊全,比如,刑法、民法總論、物權法、親屬法、程序法等,有許多來自於司法實務部門的人前來授課,包括最高法院的審判員、司法行政部的官員等。「從史政系轉到了法律系,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但我無愧於我的選擇」,如今已是一代法學大家的韓德培如此評價當年自己的選擇。 1934年,韓德培從中央大學法律系畢業。
舊中國貧窮落後,備受列強欺凌,韓德培深感要提高民族素質,實現國家富強,教育十分重要。求知若渴的他希望能到國外去深造,然而出身貧寒的他只能等待時機考取公費留學。
時值中大需要一位主編學報和校刊的編輯人員,韓德培毛遂自薦,承擔起了這項工作。
機遇在5年後才終於降臨,中英庚款董事會在中國招留英公費生,然而24個名額中,攻讀國際私法的名額只有1個。
經過激烈競爭,28歲的韓德培奪得留學劍橋大學的機會。可正當韓德培等准備出發之際,歐戰突然爆發——韓德培只得回到中央大學一面等待消息,一面繼續從事教學工作。
可是,歐戰愈演愈烈,到英國去留學已經非常困難。
1年後,中英庚款董事會決定所有考取的24名公費留學生一律改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1941年7月底,韓德培和一道考取中英庚款公費留學生的錢偉長、張龍翔等人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韓德培沒有想到,自己這一去便是5年。
在多倫多大學學習的第二年,韓德培在著名國際私法學者莫法特·漢考克教授指導下寫作論文,他選擇的論文題目是《國際私法中的實質與程序問題》。他搜集和引用了大量的英美和加拿大的判例,結合英、美、加一些學者的觀點進行了分析,並且提出自己的見解。漢考克教授審閱過這篇論文後,很高興地評價道:「你寫的論文很好,我不用改任何一個字。」這樣,韓德培很順利地通過碩士論文答辯,獲得碩士學位。這是當時該法學院所能授予的最高學位。
1942年,韓德培以特別研究生的身份來到當時世界上聲望最高的哈佛大學法學院,利用那裡世界上最好的一個法學圖書館所收藏的極為豐富的書刊,進一步進行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的研究。在哈佛的3年,韓德培把主要精力集中於閱讀國際私法、國際公法和法理學三方面的書刊,並盡量搜集有關的資料。特別是在國際私法方面,他花了較多的時間,做了大量的詳細的筆記。此外,他還選聽了當時幾位有史學者的課,如格里斯沃爾德的「國際私法」、赫德森的「國際公法」和龐德的「法理學」,受益頗深。在哈佛,韓德培還撰寫了一些國際私法新著的書評和評介龐德的社會法學派學說以及凱爾森的純粹法學說等文章,發表於浙江大學發行的學術刊物《思想與時代》及其他刊物上。
1945年應著名法學家周鯁生校長之聘回武漢大學任法律系教授,後兼任法律系主任、校務委員會常委兼副秘書長、副教務長兼法律系主任。1980年、1981年分別創建了全國高校中第一個國際法研究所和全國唯一的環境法研究所。先後任武大法學院名譽院長,國際法研究所所長,環境法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評議組第一、二屆成員和第三屆特約成員,國務院經濟法規研究中心顧問,國家環保局顧問,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顧問等。現仍任職於武大法學院並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國際法研究所和環境法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國際法學會、中國國際私法學會、中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研究會等學會名譽會長。在國外,還曾兼任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同盟理事,環境法研究中心理事,世界城市與區域規劃學會理事等。
1945年秋,建立聯合國的籌備會議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董必武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結束後,董老應邀到紐約演講。在演講過程中,一些親國民黨的留美學生別有用心,提了一些無理取鬧的問題。當地的華文報紙還進行了歪曲報道。韓德培感到非常氣憤,提筆給董老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那些無理取鬧的人根本不能代表留美的中國學生。韓德培知道董老曾經在日本研修過法律,本身也是個法學家,所以還在信中向董老請教:未來的新中國是否需要法制建設?應該怎樣進行法學研究?
新中國成立初期,韓德培任武大法律系主任,但怎麼從事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才能適應建設新的國家的需要,他心裡沒譜。於是他又請教主持全國政法工作的董老。
1955年前後,董老到武漢視察,專門把韓德培叫到他身邊聊天。韓德培還向董老談了談武大法律系的改革情況。 他拒絕了剛剛成立的聯合國的工作邀請,於1946年,應周鯁生「有約在先」之聘,回國到武大任教。
1945年底,韓德培懷著渴望和激動的心情,乘美國第一艘開往遠東的運輸船,從美國西雅圖出發,回到了中國。當多年不見的祖國再次呈現在眼前時,韓德培禁不住熱淚盈眶,視線漸漸地模糊了……剛從抗戰中走出來的中國,內戰不斷升級,物價飛漲,官僚腐敗,民不聊生,社會秩序一片混亂,這與「海歸」韓德培理想中的民主法治社會有著天壤之別。那時,韓培德曾在著名的《觀察》雜志上發表了「我們所需要的法治」一文,提出民眾所需要的法治應該是建立在民主政治上的法治。
韓德培在武漢大學歷任武大法律系主任、武大教授會主席以及武大校務委員會副秘書長。由於他的努力和取得的卓越成效,使得武大法律系成為院系調整中全國僅有的三個被破例保留的綜合性大學法律系之一
在當時韓德培和發展經濟學的創始人、經濟系教授張培剛及世界史學家、歷史系教授吳於廑,被哈佛的中國同學戲稱周鯁生校長邀請的「哈佛三劍客」。
1957年,他被扣上了「山中宰相」的右派帽子,密藏的大量筆記資料被白蟻蛀食一空。1960年摘帽後返回武大,法律系已不復存在,他被安排到外文系。文革開始,他因在教英語時用教室黑板上方「馬恩列斯毛」的畫像中各人的鬍子來區別英語中表示「鬍子」的幾個詞,而被學生告發,後抄家遊街,甚至第二次戴上了右派的帽子。
1970年代初,韓德培以「右派分子」和「勞教人員」之身,奉命從事了大量聯合國文件的翻譯工作,得到外交部的高度評價。文革結束後得到平反,經劉道玉校長再三邀請(同時北京大學也多次拋來了橄欖枝,希望韓老去北大任教),韓老出山重建武大法律系,網羅了姚梅鎮、馬克昌、張泉林、何華輝等大量優秀人才。並與1980年建立起全國綜合性大學中第一個國際法研究所,1981年又建立起中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同時也是整個亞太地區最大的環境法研究所。武漢大學法學院的重建過程是以韓老為核心而經行的,對武漢大學來說韓老對武漢大學的貢獻真的太多太多了! 在武大法律系任教兩年之後,年僅36歲的韓德培被任命為法律系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全國綜合性大學的法律系幾乎都被取消,只有3所大學保留了法律系,武大是其中之一。
1957年,「反右」開始後,作為法學家的韓德培成為武漢大學最大的兩個右派之一。第一次被劃成右派的時候,韓德培還曾辯解,結果他被要求面向全校師生作檢查,但他還在將自己的「罪狀」一條一條地加以反駁。因為非常有理,揭穿了「反右」辦公室的許多謊言,下面的人鬨堂大笑。韓德培的罪名又多了一項:態度極度惡劣。
在被整整批鬥了一個星期之後,「反右」辦公室宣布了對他的處罰:撤銷一切職務,送沙洋農場勞動。韓德培1960年被摘掉「右派」帽子回校時,法律系已經被撤銷,並到了湖北大學。當時湖北大學只接受武漢大學法律系非右派教師,右派們留在了武大,他只好改行在外文系教授英語。
「文革」開始後,韓德培1969年再次被戴上「右派」帽子。韓德培教英語的權利也被剝奪了,原因是「在教英語時放毒」。他再次被下放到沙洋農場勞動,一去就是8年。1978年「右派」問題徹底平反,他才回到武漢大學工作。
「文革」結束後,如何重鑄法律系這枚金牌,成了新上任不久的武漢大學副校長劉道玉思考的首要問題。
但一個被一鍋端掉了的系,恢復起來談何容易?劉道玉想到了韓德培。
「如果說法律系是武漢大學的一塊水晶,那麼它在反右、文革中已經被打破了。所幸晶體雖破,但晶核尚存。這晶核就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國際法學家韓德培教授,他是法學大師,是我們恢復法律系的信心之所在。我們堅信,只要他登高一呼,人才就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他的旗幟下。用不了多久的時間,就會在他這個晶核的周圍生長出一塊美麗的巨大的晶體來。」多年後,劉道玉在他的自傳《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里如是評價韓德培在武大的影響力。
果然,在韓德培的號召下,武大恢復法律系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各地,在法學界得到廣泛的支持。多年流失或埋沒在各地各界的法學人才,紛紛主動來函應聘,其中不少是武大法律系早年畢業的校友,他們不約而同地發出一個聲音:「重鑄昔日的輝煌!」 在法學界和教育界,韓德培的眾多具有開創意義的貢獻幾乎人人皆知:他的學術活動范圍涉及國際私法、國際公法、環境法、法理學以及法學教育等諸多領域。在國際私法方面,他創造性地提出了「一機兩翼」的大國際私法理論,構建了新中國國際私法的理論體系和立法體系;他更是中國環境法理論的開拓者,環境法學研究和教育的奠基人。
這些傑出成就的取得,靠的是什麼?很多熟悉韓德培的人都提到了兩個字:眼光。
1979年,武漢大學決定恢復法學教育,請韓德培教授主持法律系重建工作。那時,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韓老就敏銳地意識到,國際法將在中國對外開放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在重建法律系的同時,他於1980年組建了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這是中國高校建立的第一個國際法研究所。
上世紀80年代,沒有多少人知道「環境法」,那時的「環境法」也不是獨立學科。1981年,韓德培推動武漢大學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合作組建了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這個環境法研究所不僅在中國是第一個,在亞洲也是第一個。同時,身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成員的韓德培奔走呼籲,終於得到教育部的批准,環境法在我國的法學教育體系中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20多年後的今天,這兩個研究所都發展得很好,不僅都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而且其涵蓋的學科都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在國內外已有廣泛的學術影響。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由衷佩服韓老的非凡眼光。」從先生的身上,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會長黃進體會到了學術眼光對於學術成就的重要性。
除了獨到的學術眼光,韓德培的寬廣胸懷也令後輩們佩服不已。
黃進回憶說:「韓老一貫反對在評職稱時論資排輩、互相傾軋,團結、凝聚了大批知識分子。他的識人之明、用人之量令人折服。在他的支持下,著名憲法學家何華輝教授1980年時還是講師,到1982年,他就成為了教授,創下那個年代高校職稱晉升的奇跡。」
「對於後輩,先生不僅大力培養提攜,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擔當重任,讓他們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而對於榮譽,先生總是唯恐避讓不及。這是後輩難以超越的地方。」在黃進看來,韓德培寬廣的胸懷為當時乃至現今有些浮躁的法學界帶來了一陣清風,「在先生的影響下,中國國際私法界非常融洽和諧。」
以學術成就和影響力而論,韓德培完全稱得上是法學大師,但是韓德培不願意別人稱他為大師,他最喜歡的還是別人叫他先生。
「先生一生最推崇的就是奧本海、龐德和狄驥這樣的法學大師,他生前的心願就是有朝一日他的學生或學生的學生中會有這樣的大師。」黃進告訴記者,「以先生在中國法學界的成就和影響,是完全可以和上述幾位學者在本國的貢獻和影響相提並論的。」
「為什麼我們後輩的學問難以超越像韓老這樣的法學精英?因為他們有大師的品格和胸懷。」黃進感慨地說。 從1946年在武漢大學講第一堂課到去世,韓德培終其一生,沒有離開過武大,甚至沒離開過講台———直到去世前,他還掛念著5名即將畢業的博士生的論文答辯。
64年,彈指一揮間。韓德培從最年輕的教授變成了最年長的教授。直至去世,也沒有正式退休。64年間,韓德培到底培養了多少學子,已經沒有人能說清楚: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馬克昌是中國著名的刑法大家;85歲高齡的梁西教授是我國國際組織法的奠基者和創始人;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黃進教授、澳門大學法學院院長曾令良是第一屆、第二屆傑出中青年法學家;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王瀚和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肖永平是國際私法領域的知名學者……有學者統計,在國內著名法學院校中,幾乎都有「韓門」學子。
在政法系統和行政系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萬鄂湘是韓德培的學生、外交部條法司約有三分之一的官員受過韓德培的教誨。在國際機構中,國際民航組織行政局局長柳芳是他的學生,她也是我國自1974年恢復國際民航組織合法席位以來,在該組織中擔任職務級別最高的中國籍官員。
64年間,韓德培最關心的,是他的學生。對於學生的關愛,並不只是停留在學業上。
「他對我們每個學生都非常關心,我們生活上的小事他都記得。」韓德培指導的2006級博士生、山東政法學院副教授王立武回憶說。
2007年,王立武找到先生想請假回家一趟,因為他兒子那年高考。一個月後,王立武回武漢,先生還特意問他孩子高考順不順利。
韓老去世的前一天,王立武還到醫院看過先生。「當時他已不能說話,當陪護告訴他,我是他的學生時,他睜開了眼睛,眼裡只有淚水」。
王立武說:「在那種時刻,他只有用淚水來表達關愛。」
就在王立武這批博士入學時,韓德培發表了「演講」:「我不會退休,也不想退休,我還得帶博士生,我已經96歲了,縱然如此,我十分樂意背負這些責任,並對自己有三個要求:思想不僵化,知識不老化,文章不套化。」
2009年5月12日,韓德培最後一次清晰地說話。他問了他人生中最後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他的幾個博士生的論文准備得怎麼樣了。第二個問題是博士招生面試准備得怎麼樣了。「既然招他們為學生,就要對他們負責。」韓德培對身邊的陪護人員說。
按計劃,王立武等五位博士生論文答辯的日子,韓老將親自參加。但這一天,學生們等來的,卻是先生辭世的噩耗。
韓德培的告別儀式上,遺像上的老先生依舊笑容可掬。盡管大家都知道老先生生前樂觀,愛笑不愛哭,但上至80歲的老教授,下至年輕一代的學子,許多人還是忍不住哭出了聲。這一刻,學生們也只能用淚水來回報先生的關愛。

熱點內容
國科大學生發表不當言論處理結果 發布:2025-05-15 12:55:03 瀏覽:226
好考的航空航天專業的大學 發布:2025-05-15 12:37:21 瀏覽:966
經典話劇適合大學生 發布:2025-05-15 12:34:00 瀏覽:132
女主大學生季 發布:2025-05-15 12:33:16 瀏覽:8
大學生被教練 發布:2025-05-15 12:31:37 瀏覽:520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校友郵箱 發布:2025-05-15 12:16:50 瀏覽:811
成都理工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發布:2025-05-15 12:15:57 瀏覽:36
雲南民族大學油畫系教授 發布:2025-05-15 12:15:53 瀏覽:975
安徽大學博士招生 發布:2025-05-15 12:15:52 瀏覽:763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初中 發布:2025-05-15 12:10:58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