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華中科技大學歐陽修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歐陽修教授

發布時間: 2025-05-20 11:32:42

① 清朝以前的江西籍的名人有多少

湖北東南,湖南,江西,皖南,福建,蘇南,上海,浙江
一,江南的前沿
唐朝以前--荊州(鄂東南,湖南)揚州(江西,皖南,福建,蘇南,上海,浙江)
唐朝--江南西道(鄂東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東道(福建,蘇南,上海,浙江)
宋朝--荊湖北路(武昌)、荊湖南路(湖南)、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東南)、江南東路(贛東北,皖南,南京附近)、兩浙路(浙江,蘇南三市,上海)、福建路(福建)
明朝--湖廣、江西、福建、浙江、南京(安徽,江蘇)
清朝基本與現在相當(上海在當時屬於江蘇)
二,語言
江南主要方言有湘語、贛語、閩語、客家話、吳越語、官話
三,經濟
1》發達的有
古兩浙地區(浙江、上海、蘇南的蘇常錫地區),古江東地區的蘇南,古福建⑴
2》發展的有
古荊湖北路(武昌)、古荊湖南路(湖南)、古江東地區的(皖南、贛東北)古江西地區(江西大部、湖北東南部)⑵
四,文化
江南各省的文化名人數不勝數,古代文化發達

注:⑴、⑵的古主要指宋朝

② 杜學元的科研成果

(一)著作
1、《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上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參加編輯。
2、《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下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參加編輯。
3、《教育大詞典?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負責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詞條300餘條共計約10萬字。
4、《現代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編(3),撰寫3萬字。
5、《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獨立,67.8萬字。1996年獲第四屆中國西部地區教育圖書一等獎,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6、《新中國教育改革研究》,重慶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參加撰寫近6萬字。1999年4月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編(3)。2000年6月獲四川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8、《教育大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負責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詞條300餘條共計約10萬字。
9、《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參加撰寫3萬字。
10、《女中學生潛能開發》,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參加撰寫約3萬字。
11、《女童教育實踐與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執行副主編(3),參加撰寫5萬余字。
12、《中國現代文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編(2),參加撰寫約5萬字。
13、《中國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編(1)。2001年5月獲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14、《人的本質?素質?素質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參加撰寫約2萬字。
15、《中國師范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參加撰寫近8萬字。
16、《女中學生現代素質的探索與培育研究》,重慶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編(2),參加撰寫2萬余字。2003年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17、《中外女童教育簡史》,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獨著,26.7萬字。2002年7月獲四川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2003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18、《當代中國掃盲和農村成人教育的回眸與前瞻》,2003年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版。參加撰寫2萬字。
19、《外國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獨著,78.6萬字。2005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同年獲得第四屆「全國優秀婦女讀物」稱號。
20、《女中學生潛能開發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編(2),參加撰寫5萬字。
21、《楊賢江年譜長編》,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寫(1),撰著12萬字。該書收入潘懋元、華長慧、宋恩榮主編,喻立森執行主編的《紀念楊賢江誕辰110周年叢書》。
22、《戴續威教育論著選》,2005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合作編撰(1),全書21萬字。
(二)論文
◆1986年
1、《關於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法體系問題》,熊明安、杜學元,《西南教育論叢》1986年第1、2合期
◆1989年
2、《試論教育與文化變遷的關系》,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89年第5期。第59—65頁。
◆1991年
3、《淺談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第6期,第25—30頁。
◆1996年
4、《淺談<福翁百話>的教育思想》,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第118—124頁。
5、《淺談雷培鴻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學元,載廣西雷培鴻教育思想研究會編《雷培鴻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997年
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給我們的啟示》,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第82—88頁。
7、《維新運動時期梁啟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第89—91頁。
8、《加強教育綜合改革 促進女童教育發展——川北地區農村女童入學及輟學問題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課題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5期,第51—55頁。
9、《發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質——大巴山、米倉山地帶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輝、湯澤生、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5期,第56—59頁。
◆1998年
10、《對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研究報告》,《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研究》課題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第56—59頁。
11、《對川北某重點師范學校女生素質的調查》,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第84—90頁
◆1999年
12、《試論中日近現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點及其成因》,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第23—29頁。
13、《近代廣西壯族師范教育的發展及其給我們的啟示》,杜學元(署名「杜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第56—61頁
14、《試論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杜學元,載金艷芬主編《教研論叢》,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5、《試論梁漱溟的鄉村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杜學元,載金艷芬主編《教研論叢》,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6、主持承擔的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現狀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獲「世界銀行貸款師范教育發展項目改革課題「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2000年
17、《大學素質教育應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杜學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頁。
◆2001年
18、《我國西部邊遠地區女童失學原因調查與對策》,洪顯利、劉電芝、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2003年
19、《貧困山區中學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劉偉斌、杜學元、黃魁耀,《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增刊。
20、《老年女性教育問題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學的調查分析》,范瑣哲、杜學元,《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cation (HK),2003(16).
22、《加強教育科研,促進教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杜學元、賈貴州,載葉上雄主編《教育強省——科教興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004年
23、《民國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審視:男性主義與女性主義的比較》,杜學元,《現代大學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頁。
24、《淺談美國女子高等教育的發展及其成因》,杜學元,《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99—102頁。
25、《論小城鎮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構》,吳立保、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頁。
26、《女性主義視角下的中國女子高等教育》,杜學元,《高等教育研究》(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第4期,90—93頁。
27、《高校教師聘任制管窺》,孫剛成、杜學元,《教育與職業》2004年10月(中),第75—77頁。
28、《簡論網路教育與教育機會平等》,何岸、杜學元,《教育與職業》2004年11月(下),第7—8頁。
29、《高校專業設置雷同問題淺析》,何岸、杜學元,《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頁。
30、《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劉偉斌、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第146—148頁。
31、《張瀾教育思想評析》,杜學元、龔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頁。
32、《新中國大學生資助體系的改革與發展》,曾慶紅、杜學元,《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第154—156頁。
33、《福祿倍爾<人的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盧長娥、杜學元,《中國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
34、《略談洋務運動時期的留學教育》,劉偉斌、杜學元,《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頁。
35、《略論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投資體制的改革》,王勇、杜學元,《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10—15頁。
36、《盧作孚的職工教育思想及其啟示》,王小紅、杜學元,載劉重來主編《盧作孚社會改革實踐與中國現代化研究》,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
◆2005年
37、《我國小城鎮女童教育學業狀況的調查與分析》,杜學元、沈堰奇,《西華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第74—78、89頁。
38、《以人為本的高校人才資源管理探討》,孫剛成、杜學元,《西安歐亞職業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39、《外出打工人員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張曉琳、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第99—101頁。
40、《論我國助學貸款的改革與發展展望》,曾慶紅、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103—105頁。
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鄭利波、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第116—118頁。
42、《從人的主體性談促進教師個體專業化的方式》,吳薇、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第125—127頁。
43、《斯坦福大學產學研一體化模式的啟示》,王勇、杜學元,《教育與現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頁。
44、《教育勞動及其生產性投資》,鄭海波、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第4期。第29—32頁。
45、《淺談在外國教育史學科中如何創設富有探究性的教學過程》,范瑣哲、杜學元、肖韻,《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第58—60頁。
46、《中學生學習壓力源的社會學分析及其對策研究》,合作(2),《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頁。
47、《外國教育史教學中如何創設富有探究性的教學過程》,杜學元、范瑣哲,載楊孔熾主編、黃仁賢副主編《百年跨越——教育史學科的中國歷程》,鷺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8、《異曲同工——莊子與盧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孫剛成、杜學元,《河西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78—79頁。
49、《以人為本的高校人才資源管理探討》,孫剛成、杜學元,《延安大學學報》(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頁。
50、《農村貧困地區中小學代課教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安徽省某縣為例》,張軍、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頁。
51、《小城鎮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觀探析》,劉青秀、賈雲鵬、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頁。
52、《美日兩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模式比較研究》,杜學元、杜永紅,《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頁
53、《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婦女低教育探究》,嚴敏、杜學元、金珺,《成都中醫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頁。
54、《羌族民俗與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學元,《貴州民族研究》(CSSCI收錄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頁。
55、《歐陽修教育思想探微》,陳元、杜學元,《西南教育論叢》2005年第4期,第89—92頁。
◆2006年
56、《社會轉型時期我國教師職業聲望的現狀、成因及對策》,王新兵、杜學元,《教師教育研究》(CSSCI收錄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頁。
57、《試論新世紀的教育發展觀》,王新兵、杜學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頁。
58、《教育價值的回歸——從功利到人格完善》,張忻、杜學元,《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第134—137頁。
59、《試論我國觀念文化變遷對教師專業化的影響》,吳薇、杜學元,《教育現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頁。
60、《淺談民俗對女童教育的影響》,杜學元、吳立保,《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頁
61、《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是當今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頁。
62、《論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中的入學機會不均等》,杜永紅、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頁。
63、《中小學實施生命教育初探》,嚴敏、杜學元,《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頁。
64、《荀子和亞里斯多德音樂教育觀之比較》,張忻、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118—120頁。
65、《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是當今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121—123頁。
66、《從社會分層的視角反思當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鄭海波、杜學元,《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第114—118頁。
67、《留守兒童初級社會化中家庭功能弱化問題研究》,劉繼強、杜學元,《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第112—114頁。
68、《試論農村中學債務問題》,周蘭英、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頁。
69、《中國男女分校與同校之爭的歷程、主要分歧及啟示》,杜學元,《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第85—90頁;《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頁。
70、《曾國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學元、王新兵,《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頁。
71、《陳鶴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啟示》,張麗、杜學元,《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頁。
72、《論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我國高校師德建設》,周蘭英、杜學元,《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頁。
73、《試論我國學校應加強學生的個性教育》,曹兆文、杜學元、蘇濟,《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第27—30頁。
74、《凸現教師魅力型權威,構建和諧教育》,杜學元、張忻,《成都中醫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1期,第1—2頁。
75、《論胡宏的教育哲學思想》,陳小明、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頁。
76、《行政導向下的我國大學學術權力》,陳小明、杜學元,《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頁。
77、《論大學校訓》,庹紅平、杜學元、李化樹,《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頁;《高等教育研究》(西華大學),庹紅平、杜學元、李化樹,2006年第2期,第16—19頁。
78、《論高收費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與市場化運作》,趙秋、杜學元,《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第7期,第55—57頁。
79、《高等教育收費制實施中的教育機會不平等》,李敏敏、杜學元、趙秋、李江淘,《教書育人》(學術理論)2006年第6期,第6—7頁。
80、《對現行高校生師比要求一致性的質疑》,易莉、杜學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頁。
81、《徐特立教師論及其當代價值》,周蘭英、杜學元,《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頁。
82、《唐君毅教育哲學思想及其當代啟示》,杜學元、張忻,《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頁。
83、《試論應大力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周蘭英、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頁。
84、《淺談我國高校應建立學術休假制度》,高建華、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頁。
85、《經濟轉型時期確定教師合理報酬初探》,劉飛燕、杜學元、徐安興,《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頁。

③ 讀教師閱讀力有感

【篇一:教師閱讀力讀後感】

在假期閱讀了了《教師閱讀力》這本書後。我有了深刻的感受和體會,從中受益頗多。

此書講述了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凸顯了閱讀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作為教師,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以德樹人」,而這一任務相對應的「公民道德規范」、「科學文化知識」、「身心健康標准」等都是昨天形成的。我們所做的工作是面對昨天理解昨天甚至是記憶昨天,這實際是文化的傳承,閱讀如此重要。而閱讀在現實生活中卻不被重視,當我們還在為閱讀現狀焦慮時,一場閱讀革命正悄悄地進行著,我們可以看到書中對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師的閱讀力低下導致的精神貧瘠是多麼可怕,一個教師的幸福感來自於他自身的成長,並且這種影響將源源不斷影響學生。教師像一束光,但能否真正讓這一束光點燃另一束光呢?

其中提到教育素養應終生修煉,當認真閱讀後,不禁讓我陷入了沉思,也伴隨著汗顏的感覺。的確作為老師,是急需提升自身素養的,這包括學科素養、研究學生素養、語言素養。學科素養,就是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學科,我們可能只熟悉本學科初中的教材,沒有系統的研究教材。但在學科素養方面,我們仍需補很多的課。在研究學生素養這一方面,我自認為在教學中最大的欠缺是缺少與學生溝通,雖然我們常說以「生」為本,但卻忽略研究學生。我想,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的思維,他們對什麼有興趣?他們怎樣思考問題?他們怎樣進行學習?他們對課本的內容的了解程度是多少?已知是什麼?未知是什麼?著名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的所有內容簡約成一條原理的話,我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弄清這一點後,進行相應的教學。」這里的「已知」,應理解為不僅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還包括學生的認知結構,其實如果單單只是讓教師講一節課太容易了,認真備課就行,不了解情況,上課的效果就無法達到預期。因此學生可選擇聽講,也可以選擇不聽講,教師很辛苦,講來講去,而學生卻做別的事。

所以作為教師,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智慧,傾聽學生的聲音,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注重教師的語言素養。那麼何謂教師的語言素養?它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准確規范地運用本民族語言來表達思想情感、觀點見解等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一般包括專業語言、態勢語言、情感語言幾種素養。教師無論教授何種學科,都必須具備嫻熟的專業語言、豐富的態勢語言和情感語言。在傳道、授業、解惑中要做到「文以載道」「文道統一」,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的要求,更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

拿破崙曾說,「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最有力量,一是劍,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劍更有分量。」一個教師只有形成鮮明的、獨特的思想,才能在教育的星空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不僅要形成思考的習慣,而思考更需要一份寧靜,它往往在悠閑中孕育,發展,升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曾說,作為教師,面對忙碌,應該積極營造思考的空間,努力保持閑適的心境。可以是在陽光燦爛的午後,可以是在萬籟寂靜的夜晚,哪怕是在短暫的一刻,獨自一人泡一杯清茶,遠離喧鬧,拋開浮躁,任思緒與時間一起自由地盡情地流淌。在教育的點滴中,捕捉什麼是智慧;在平淡的細節里,感受什麼叫幸福。周群老師在《中國教師報》發表的《感受快樂體會成功》中向老師們道出了騎自行車上班的秘密,原來她利用每天近1個小時的路程,回憶當天的教育教學。久而久之,周老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竟在「騎車間」得到提高,教科研竟在「騎車間」結出碩果。騎自行車上班,同事認為過於辛苦和寒酸,殊不知她卻享受著思考快樂,收獲著成功喜悅。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考成為習慣,不管是寒來暑往,無論是酸甜苦辣,讓我們在不斷超越自我的進程里,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

所以讓閱讀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讓閱讀成為同伴互助的紐帶!讓閱讀來迎接新時代的挑戰吧!

【篇二:教師閱讀力讀後感】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際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可見閱讀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作用的重要性,它應該成為貫串人的成長的一條主線。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的讀書風氣最能影響學生和社會的風尚。只有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才能營造出整個社會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熱愛讀書的教師,是社會的一筆無形的資產。」如果你的學生覺得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教師,要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個真正的讀書人。

閱讀讓更多教師成長

作為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比學生更需要學習,比一般人要更善於學習。我們要成為優秀的表達者,這需要大量的閱讀來支撐。我們更要學會不斷地反思,逐步培養和發展自己對教學實踐的判斷、思考和分析能力,進一步深化自己的實踐性知識,直至形成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但教學反思不是靜坐冥想,也不是一個人回憶漫想。教學反思應該是一種具有指向性、針對性的行為,更是一種需要理論支撐的認真思索的過程。當然,教師要獲得有力的理論支撐,就必需大量閱讀,使教學反思不止於表面,從而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並通過教學實踐逐步內化為一種能力。為了更好適應新形勢對教師職業的要求,我們教師要有專業成長的自覺意識,要把專業成長作為自己的自覺追求,把閱讀作為促進專業成長的有效手段,形成積極主動的閱讀觀念。把讀書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不間斷的閱讀中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實現服務學生、服務學校和促進自身成長的三贏。

閱讀讓你擁有職業幸福感

當然,我們不能離開教師的現狀去奢談職業幸福。但教師的職業性質就是與精神生活密切相關,自身應該有高品質的精神生活。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要把讀書作為他的第一精神需要,就像飢餓的人之於食物。對於教師而言,讀書不僅是教師本人精神的需要,還是教師工作的需要。很多優秀教師的成長經歷證明:優秀教師是讀出來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讀出了優秀,讀成了卓越。事實上,這些優秀教師也正享受這職業幸福,過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閱讀如此重要,但現實並不令人樂觀。教師的讀書現狀同樣不容樂觀。很多教師把「教材」「教參」「教輔」這三類書作為自己的掌中寶。不讀書的教師,視野狹窄,上課缺少新鮮的東西,導致課堂效率不高。我們往往把不讀書的主要原因歸於工作太忙碌,但很多老師及時有閑暇,也未必讀書。大量閱讀並沒有真正成為教師職業的必需。我們必須要正視這一現實。作為教師,必須認識到教學的特殊性。教學質量與閱讀是密切相關的,與實施素質教育也是緊密聯系的。因此,教師要多讀書。對於教師閱讀,我在《教師閱讀力》里得到了幾點啟發:

(1)教師閱讀要注意「營養均衡」。一個優秀的教師應有完善的知識結構、精深的專業知識、深厚的理論基礎和開闊的人文視野。要成為一名真正優秀的教師,這三塊板塊的知識缺一不可,教師必須具有開闊的、豐富的、彼此融通的知識背景。可見,教師在閱讀上要注意結構均衡,不要只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能因為某一類的書好讀而忽略了其他的書。

(2)閱讀的時間要有保證。如果總以沒時間為借口而讀書甚少,那一切都只能成為一句空話。其實,每天也不需要多少時間,關鍵在持之以恆。」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要擠總是會有的。」魯迅先生如是說。

閱讀對教師是如此重要,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靜心閱讀,掩卷沉思,去感受閱讀帶給我們與眾不同的美麗心情,去盡情享受閱讀的快樂和幸福!

【篇三:教師閱讀力讀後感作文】

暑期,我認真閱讀了劉波的《教師閱讀力》,作者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經歷了「改進工作」「迷戀教育」「完善自我」三個階段,這本書詳細介紹了他通過閱讀,不斷提升自我的過程。

劉老師說如果一個人有了強烈的讀書動機,堅持讀書便不再是一件難事。他在書中舉了《光明日報》曾報道過的華中科技大學57歲的宿管大媽周鳳琴堅持每周讀一本書的例子,說明閱讀理應成為教師的生活方式。一個有專業追求的'教師,即使生存在應試教育的夾縫里,也能通過積極閱讀進入專業成長的快車道。而對於那些不讀書的教師,閱讀則更意味著「自我拯救」。有了內在的閱讀動機之後,該怎麼尋找適切的閱讀路徑,劉老師親身經歷給出了答案:一是訂閱優質期刊,進行專業閱讀和綜合閱讀;二是利用網路渠道進行閱讀。在書中,他詳細介紹了自己搜集的網路閱讀資源,其中既有報刊雜志的電子版鏈接,也有名家博客、微博的地址,另外,一些優秀也納入了他「網讀」的視野;三是了解最新圖書資訊,第一時間搜羅新書。這些教育類書籍,讓劉波老師享受品質閱讀之美的同時,也夯實了他的專業知識。

讀完這本書後,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當閱讀成為教師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師閱讀力也就成為教育生產力。首先,閱讀促使教師深入思考,形成深刻的專業思考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閱讀促使教師拿起筆桿子,自覺走上教育寫作之路。記得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倡導的教師「三專」發展模式中,「專業閱讀」之後就是「專業寫作」。讀是積累,寫是升華,寫是為了更好地沉澱閱讀過程中那些高質量的思考;再者,閱讀能促使教師形成可持續發展力。書中《用閱讀克服「本領恐慌」》一文中,引述了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陳玉琨教授的觀點,認為理想中的教師,應該「照亮了別人,豐富了自己」,一味地付出,卻沒有新能量的持續注入,必然會導致自身的「本領恐慌」。

當然,我自己感覺個人讀書能力和精力的有限,真的做不到像劉老師一樣每天去閱讀那麼多書,但是如果能盡可能的多讀一點,對我們的幫助一定更大。記得曾經一位領導跟我說過「多讀書人才能有主見,教學中遇到問題才不會模稜兩可,飄忽不定」。

【篇四:教師閱讀力讀後感】

暑期,我認真閱讀了劉波的《教師閱讀力》,作者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經歷了「改進工作」「迷戀教育」「完善自我」三個階段,這本書詳細介紹了他通過閱讀,不斷提升自我的過程。

劉老師說如果一個人有了強烈的讀書動機,堅持讀書便不再是一件難事。他在書中舉了《光明日報》曾報道過的華中科技大學57歲的宿管大媽周鳳琴堅持每周讀一本書的例子,說明閱讀理應成為教師的生活方式。一個有專業追求的教師,即使生存在應試教育的夾縫里,也能通過積極閱讀進入專業成長的快車道。而對於那些不讀書的教師,閱讀則更意味著「自我拯救」。有了內在的閱讀動機之後,該怎麼尋找適切的閱讀路徑,劉老師親身經歷給出了答案:一是訂閱優質期刊,進行專業閱讀和綜合閱讀;二是利用網路渠道進行閱讀。在書中,他詳細介紹了自己搜集的網路閱讀資源,其中既有報刊雜志的電子版鏈接,也有名家博客、微博的地址,另外,一些優秀的公眾號也納入了他「網讀」的視野;三是了解最新圖書資訊,第一時間搜羅新書。這些教育類書籍,讓劉波老師享受品質閱讀之美的同時,也夯實了他的專業知識。

讀完這本書後,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當閱讀成為教師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師閱讀力也就成為教育生產力。首先,閱讀促使教師深入思考,形成深刻的專業思考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閱讀促使教師拿起筆桿子,自覺走上教育寫作之路。記得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倡導的教師「三專」發展模式中,「專業閱讀」之後就是「專業寫作」。讀是積累,寫是升華,寫是為了更好地沉澱閱讀過程中那些高質量的思考;再者,閱讀能促使教師形成可持續發展力。書中《用閱讀克服「本領恐慌」》一文中,引述了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陳玉琨教授的觀點,認為理想中的教師,應該「照亮了別人,豐富了自己」,一味地付出,卻沒有新能量的持續注入,必然會導致自身的「本領恐慌」。

當然,我自己感覺個人讀書能力和精力的有限,真的做不到像劉老師一樣每天去閱讀那麼多書,但是如果能盡可能的多讀一點,對我們的幫助一定更大。記得曾經一位領導跟我說過「多讀書人才能有主見,教學中遇到問題才不會模稜兩可,飄忽不定」。

【篇五:教師閱讀力讀後感】

這個暑假,有幸拜讀了劉波老師的《教師閱讀力》一書。一方面深深地佩服劉老師在本書中所展現的魅力,句句在理,解剖深刻,另一方面對自己作為教師,卻對閱讀那麼不重視深感慚愧。

本書分四輯,從教師要成為真正的閱讀者、閱讀是成長的必由之路、推進教師閱讀的路線圖以及讀寫結合加快成長步伐四個方面,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方法等。看了劉波老師的博客之後,更是對他崇敬。他自己就是關於「閱讀的力量」最好的證明,這比任何語言和文字都更有說服力。

喚醒教師的閱讀意識,積極行動起來。對於現在的我而言,本書無疑就是一盞希望之燈,讓我更加看清來路,也更加明白去路。

記得讀書時代,自己最開心的事情就是閱讀。現在反而以各種理由推脫,把不讀書歸結為工作忙碌。現在想想實在可笑,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兩百本書。」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果連作為文化傳播者的教師都不讀書了,祖國的花朵們又當如何?我沒有做到盡量多閱讀,更不用說蘇霍姆林斯基的境界了。秉燭夜讀,彷彿是很久遠的事情。而且,真正的閱讀也絕不僅僅是讀教科書和各種教輔書籍。

2013年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歐美國家年人均閱讀量約為16本,北歐國家達到24本,韓國國民人均閱讀量約為每年11本。中國在這方面差距非常大。在全民閱讀成為國家戰略的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教師理應成為全民閱讀的領跑者。

本書中「因為我們不讀書,所以工作很忙碌」,讓我很深思。平時,就是因為不讀書導致視野狹窄,上課缺乏新意,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講課枯燥乏味。教師講得辛苦,學生忍著昏昏欲睡的感受聽課也是有苦難言,課堂效率微乎其微。尤其我作為班主任,初次接觸那麼多孩子,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在大學課堂中無法學習到的。更多的時候是當我處理完一件事情,才發現其實還有更妥善的方式,收到更好的效果。其實很多優秀的班主任,在教育書籍中肯定都有自己的獨門秘籍來處理解決這些瑣事。如果不曾閱讀,或許總是把事情處理得一塌糊塗或者總是不知道如何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務積少成多,也就會越來越忙碌。

作為教師,應該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常態,一種長久堅持的良好習慣。閱讀,是教師由合格教師走向優秀教師的有效路徑。最新鮮的教育一定是來自生活,與我們生活的社會息息相關。生活中每天發生的故事,都有可能成為教學素材,而能否捕捉到,就取決於閱讀。面對越來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越來越大的壓力,與書為友,遠離喧鬧,拋開浮躁,享受讀書之樂,不是很愜意嗎?試想在勞累了一天下班之後,坐在家裡的書櫃前,獨自一人泡一杯清茶,拿起一本鍾愛的書籍,慢慢品味,多好。睡覺前,慵懶地斜躺著,細細翻閱床頭的愛書,伴著書香入眠,幸福滿懷。某些無所事事的假期,還可以和學生族們一起,在圖書館專注於閱讀,瞬間感覺年輕不少。或者是在柔軟的草地上席地而坐,一邊欣賞文字,一邊欣賞藍天白雲。在閱讀的點滴中,捕捉智慧;在平淡的細節里,感受幸福。閱讀,如此美妙。

於我而言,這本書或許是一個新的起點:它教會我重視閱讀。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努力擠出時間用於閱讀,提高自己,更好地服務學生們。

【篇六:教師閱讀力讀後感】

在全民閱讀成為國家戰略的今天,在國家立法推動全民閱讀的當下,教師如何成為全民閱讀的「領跑者」,真正回歸「文化人」的知識分子本色?本書分四輯,從教師閱讀的必要性、閱讀促進個人成長、推廣全員閱讀以及教師閱讀推薦四個方面,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方法等。本書不僅僅是作為一名普通教師的劉波自己閱讀和推動閱讀的經驗總結,它更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閱讀促進個人成長、閱讀營造書香校園的案例。我們又一次看到了閱讀的價值和力量。

「一名教師,依託專業閱讀可以走多遠」、「一所學校,如何有效推動教師閱讀」、「教師如何為自己尋找適宜之書」,本書封面上的這三個問題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感受到閱讀之於教師成長的意義,找准推動教師閱讀的有效路徑,幫助教師建立合理的閱讀結構。這三個問題,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提升閱讀力,應該成為每一位心中有夢的教師的自覺追求。

不知是巧合,還是劉波的用心,在「世界閱讀日」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收到了寧波鎮海仁愛中學劉波老師新鮮出爐的《教師閱讀力》一書。這真的讓我是喜上眉梢、甜在心頭。欣喜之餘,我也靈機一動,臨時決定更換了本周的班會課主題,改為了「閱讀的力量——師生共享精神食糧」,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初「識」劉波,是無意關注到他的博客「海翔一號」開始的。之所以引起我的關注,是因為他的博客充滿了書卷氣、書香味,不僅分享了他的閱讀、他的書齋,還分享了他在學校里推動教師閱讀方面的努力。巧的是劉波供職的學校是我曾經求職時面試過的地方。我至今仍對該校原校長親自打電話給我父親並建議我去高中任教而感到記憶猶新、心存感激,這讓我很有一種親切感。此後,關注他的博客也就成了我經常性的做法,總是期待著他博客的更新,分享他閱讀的幸福。

再「識」劉波,是在書城購買到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從新手到研究型教師——我的專業成長手記》開始的。不誇張地說,從教七年,是這本書真正讓我在即將而立之年有了「警醒」的感覺。在一頁頁翻閱他的每一篇文字時,我感覺自己似乎成了一個無數矛盾的集合體,內心充滿著內疚、悔恨,同時又有一種鬥志、希望在燃燒。我的內心在翻滾,我的職業生涯前5年的時間去哪了?留下了什麼痕跡?我的內心又在激盪,我的未來之路在哪裡?該怎麼走?但當看完最後一個文字的時候,我看清了前方的路,也更堅定向前走的信心和動力。劉波在《從新手到研究型教師》一書中,用他平實而質朴的文字,用他鮮活而真實的案例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心路歷程。這是一個教師發展的精神寫照。在他的心路歷程的引領下,我也「認識」了帕爾默、張文質、李希貴等名家;也閱讀了《教學勇氣》、《教育是慢的藝術》、《面向個體的教育》等大作;也嘗試了邁出教育科研的堅實步伐。他在這本書沒有刻意去強調為什麼要閱讀、為什麼要思考、為什麼要寫作,因為他自己就是最好的關於「閱讀的力量、思考的力量、寫作的力量」最好的證明,是活生生的例子。這比任何語言和文字都更有說服力。他在書中有兩個觀點打動著我、感染著我、激勵著我:一是教師要為自己的專業成長「買單」,二是研究應該成為一種專業生活的方式,一種改進教學的手段,一種豐富心靈的良方。基於這兩個觀點,回想近兩年走過的路,感覺很踏實,也很有收獲。

三「識」劉波,是在大夏書系《教師月刊》的群里。這個群也是在閱讀劉波的著作後,我主動尋找並且加入的。他的發言不多,但每有新書推介的時候,總有他活躍的身影。在前不久得知他有新書要推出的時候,我主動地向他發起了第一次的直接交流。當我壯著膽子向他要一本簽名的新書時,沒想到他竟然非常愉快地答應了我的請求,並且主動向我要了號碼,並說新書到了會第一時間給我郵寄過來。當我拿著這本恬靜又充滿了綠色生命氣息的新書的時候,一種迫不及待想要閱讀的心情油然而生。相對於第一本著作來說,少了一份心路歷程,多了一份心靈導航;少了一份青澀稚嫩,多了一份大氣包容;少了一份激情洋溢,多了一份責任使命。

這或許是一個轉折,於劉波而言,將更加關注教師的精神成長、更加專注於教師閱讀力的提升、更加致力於教師閱讀的推廣。於我而言,這或許是一個新的起點:更加清晰自己的發展方向、更加堅定自己的發展信心、更加堅實自己的發展路徑。

④ 湖北省省級示範高中有哪幾所

湖北省省級示範高中有:

一、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是湖北省首批示範高中,該校在1962年被確定為湖北省首批重點中學,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唯一命名的「窗口學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湖北八校聯考成員。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創辦於1950年9月,初名中南實驗工農速成中學;1958年,更名為華中師范學院第一附屬中學;1985年,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二、武漢外國語學校

武漢外國語學校(Wuha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簡稱武外,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湖北省重點中學、湖北省示範性學校。

武漢外國語學校創辦於1964年,是「全國首批七所外國語學校」之一,1982年被列為湖北省重點中學,1987年,經武漢市人民政府、湖北省外事辦批准成為全國第一批對外開放單位,2000年成為湖北省示範學校。

三、武漢市漢鐵高級中學

武漢市漢鐵高級中學(Wuhan Hantie Senior Middle School)是湖北省重點中學和湖北省示範高中。創建於1947年7月,其前身為平漢鐵路局武漢扶輪中學。

截止2014年,武漢市漢鐵高級中學分高中校區(怡康路)和初中校區(二七路),共有60個教學班,其中高中班42個,初中班18個,學生總數近3200人。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約80000平方米,其中高中校區佔地面積約53333平方米,初中校區佔地面積約26666平方米。

四、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HUST)為湖北省示範高中。截至2019年3月,學校擁有教學班56個,在校學生3000餘人,教職工218人。

附中隨著大學的發展,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鑄就了堅實的人才基礎,積淀了厚實的人文底蘊。現有5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達3000人,是一所教學設施齊全,教育環境幽雅,教學質量上乘,管理科學、治學嚴謹的完全中學,是湖北省唯一的「全國中小學外語教研工作示範學校」。

五、宜昌市一中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學是湖北省最早的省級示範學校之一。學校創辦於1910年,始名「宜昌府中學堂」,1954年改名為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學,其間九易其名,6次搬遷。2011年,學校佔地80餘畝,有43個教學班,師生近3000人。

學校發軔於明弘治年間為紀念晉代文學家郭璞而建的墨池書院,明嘉靖年間為紀念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再建六一書院,兩書院時合時分,以墨池書院之名傳至清末。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網路—武漢外國語學校

網路—武漢市漢鐵高級中學

網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網路—宜昌市一中

熱點內容
研究生暑假去導師那裡幹活 發布:2025-05-20 15:36:02 瀏覽:97
上海大學的冷門專業排名 發布:2025-05-20 15:34:40 瀏覽:875
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考研 發布:2025-05-20 15:14:41 瀏覽:386
呈貢大學城怎麼走 發布:2025-05-20 14:48:07 瀏覽:849
碩士研究生一個導師帶幾個學生 發布:2025-05-20 14:41:03 瀏覽:149
開封大學護理護理專業 發布:2025-05-20 14:41:02 瀏覽:448
陝西科技大學電氣研究生怎麼樣 發布:2025-05-20 14:40:07 瀏覽:576
美國德普大學 發布:2025-05-20 14:32:38 瀏覽:812
大學生社交禮儀的重要性 發布:2025-05-20 14:31:52 瀏覽:499
大學生應該怎樣學習 發布:2025-05-20 14:31:48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