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北京大學教授享受市長待遇嗎

北京大學教授享受市長待遇嗎

發布時間: 2025-05-21 06:56:51

㈠ 北京大學校長是什麼級別

北京大學校長是副部級級別。

北京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院校,也是國家32所副省版部級高權校之一。

大學行政級別的劃分:中國大陸有三十二所高校行政級別都為副部級,其中加上了副大軍區級的國防科技大學。

北京市(7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擴展材料:

目前普遍認為「副部級大學」是當前國內最頂尖的大學。這些高校的校長、書記等高層領導由中共中央、中央組織部聯合任命,而非通常的教育部任命。副部級大學只是一般的俗稱,嚴格意義上,國內的普通本科高校都是正局級單位,但是,有一些高校因為合並,政策照顧等等原因,這些高校的黨委書記和校長高配為副部級,由中組部管理。

985工程高校中,除了中國海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北大學、湖南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這7所高校外,其餘高校的校長、書記由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聯合任命,中央組織部傳達。其餘的中央部屬高校由教育部任命校長、書記。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為副大軍區級,屬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央軍委直屬院校,對應地方行政級別為副部級。

㈡ 大學校長是什麼級別

謝謝邀請。我們知道,我們國家的大學的領導都是有行政級別的,而且是各有分工。下面圍繞這個問題來談一談。

一, 大學領導的級別

1,副部級高校:

985高校共計39所,其中32所書記和校長享受副部級待遇,是由中央管理的副部級幹部,因而人們習慣地稱之為副部級高校(嚴格說來,這樣稱呼不夠准確)。

《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就成了大學的最高領導機構,校長必須對黨委負責,故書記自然就成了大學里最高領導機構負責人。

這一點與省里的體制是一致的,而與中小學校是有區別的。中小學實行的是校長負責制,校長為一把手。

大學的書記主持黨委日常工作,對重大決策具有最大影響力。校長是學校法人代表,負責學校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工作,校長要執行黨委決策。

㈢ 北大副院長何建森是什麼級別

副部級,在我國,公立高校的行政級別一般分為三級:副廳級、正廳級、副部級。

副廳級高校一般是專科類高校,正廳級高校則為本科類高校,而副部級高校則是本科高校中實力比較強的幾所高校。北京大學的教學實力毋庸置疑,所以,理所應當,北京大學的校長在公務員序列中屬於副部級的,比有些地區的市長級別還要高。

(3)北京大學教授享受市長待遇嗎擴展閱讀

中國高校行政人員數量非常龐大。一所規模上萬學生的高校,副處長以上的幹部一般有200人左右,加上科長、主任、科員、黨政和後勤人員,總數在千人以上,教師反而成為少數。有些高校教師與行政後勤人員的比例離譜到1:2以上。

在現行體制下,教師不僅在數量上不佔多數,更主要的是在學校里的地位、聲望上還不佔主導地位。特別是那些沒有一官半職的教師,地位更要差一些,在職稱評定、課題申請、著作出版、評優評獎等方面都比較困難,有些副教授、老講師的實際經濟收入、福利待遇還不如比他年輕許多的處長。

㈣ 內地的副教授待遇如何

日照海濱,教授花園」,在日前開幕的北京秋季房展上,來自山東省日照市的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瞄準北京各高校的教師這樣兜售海景房。

北京某媒體今年8月報道說,在海濱城市日照,目前有近400名北京人在當地的「教授花園」小區買了房,其中有九成為北大教授。

據悉,一家參展的來自某海濱城市的房地產公司還將於國慶節在北京大學開設班車,免費接送想看房的教師。

就在部分高校教師富裕到可以異地置業的時候,他們的一位同事阿憶卻在網上聲言,僅憑其工資收入,「入不敷出」。一時間,大學教師的薪酬問題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

多數青年教師和學歷低的講師助教,每月只靠一兩千元的基本工資生活

今年6月,江西南昌大學新聞系的年輕教師劉易成(化名)帶課的第一屆學生就要畢業了,班上幾名很有心的班幹部想給老師一個驚喜,沒打招呼就帶著禮物敲開了劉易成的家門。劉易成尷尬地將學生讓進屋,家裡連椅子都找不齊。

一直在外租房的劉易成住得離學校很近,也喜歡跟學生相處,但他很少將住址告訴別人,因為房子條件挺差,沒什麼傢具,來了人也不好招待。

劉易成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以外地人的身份到這個陌生城市求職,成為這所省屬高校的一名助教,教授新聞理論。當時趕上學校不分房,也沒有教職工宿舍,他只好到校外的學生租房區內租了一間農民的房子。此時,他的月收入平均只有2000出頭,去掉生活費,他還要向家裡寄一部分錢,一年下來攢下的錢很有限。

雖然教師工作比較穩定,但行業內的收入差距刺激了劉易成。為了盡快評到職稱,他省下錢准備考博,「沒房子,以後成家都是問題。」近30歲的劉易成並不滿意現在的收入。

該校講師馮塵(化名)去年接受了一份江西省內的「高校教師滿意度」調查,在工資報酬、補助購房、培訓機會和聘升職稱幾項都畫了「不滿意」。

「很多人認為高校教師工作輕松、收入高,其實只是看到了多數教授、副教授們的生活。」馮老師說,到了教授這個級別,教師的工資的確可以達到很高,他們還可以通過校外兼職等途徑賺錢。但大部分青年教師、學歷低的講師助教,構成了高校教師群體收入的金字塔底端,這些人每月只靠一兩千元的基本工資生活。

國家稅務總局將高校教師列為「高收入個人」後,華南理工大學原校長劉煥彬教授曾對媒體表示,如果說年收入10萬元以上才算是高收入者,那麼高校教師中真正的高收入者占高校教師的比例不到5%。在中西部高校中,這個比例就更小了。

部分教師提及收入狀況諱莫如深,兼職成了主業,教書退為副業

北京大學副教授阿憶在網上貼出了自己算出的平均月薪為4876元,在減去各項生活開支後,竟然成了負數。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一位副教授說,高校教師的收入是很零碎的,工資條僅是一層表皮,並不能說明職工的真實收入。

這位副教授以自己為例,他每個月實際劃到工資卡上的有2500元~3000元,這筆錢與工作年限和職稱密切相關。另外,每個月學院里會固定給一筆錢,相當於基本工資的30%,約有三四百元。由於院里會舉辦一些考生培訓班,學院能從中獲得創收,這樣還會給每位教職工每月大約發1000元。再加上指導研究生論文的補貼及課時費等,算下來,不算工作外的收入,他一個月至少拿到4000多元。這位副教授還一直在媒體兼職,為一份報紙每周撰寫一篇專欄文章,每月又多了3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采訪時,雖然大多數高校老師在被問到收入狀況時諱莫如深,但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在外做兼職、或掛職做項目的高校教師非常多,這讓他們有了不菲的灰色收入。

近日,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筆者得知,參與這場論壇的一位法學界的頂尖級專家獲得的報酬高達7000元。知情人透露,高校的知名專家通過參加學術研討會來獲得報酬已成為專家「灰色收入」的重要來源。

去年,在有關「經濟學家的良心」的爭論中,有媒體報道:「北京一流經濟學家年收入過百萬元,二流也掙60萬元,這些經濟學家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是在上市公司中擔任獨立董事,在這個名單中,有仍在高校任教的蕭灼基、衛傑、張維迎、吳曉求等教授。」

相對於靠兼職掙外快的高校教師來說,象牙塔里真正的富豪族,多是靠在培訓班教課和課題組的技術入股辦公司起家的。

中央財經大學的一位法學院教授發現,由於連年來的「考研熱」、「考證熱」,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外語學院的很多教授以名師的身份加入考研政治或英語培訓班的講學,而法學院的一些教授則通過舉辦司法資格考試、法律碩士考試的培訓班獲得大筆收入。這位教授所在的法學院中,有不少教授因此躋身富豪族。

今年8月,可容納3000名觀眾的海淀體育館座無虛席,啟航培訓學校暑期政治強化班正在舉行。與啟航培訓學校合作授課的有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多所高校的教師。

近幾年考研市場迅速膨脹,許多名校的教師紛紛瞄準了這個賺錢的機會。在啟航培訓學校,以考研政治班為例,為期一周的課程,每位學生要交培訓費500多元,每期有幾千名學生報名。由於教授的報酬都是從幾千名學生的培訓費中抽取的,學生越多,提成也越多,授課教師從中收益自然不菲。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袁名(化名)說,大學教師這個職業比較有條件在外兼職,因為課時量小,假期周末等空餘時間較多,而學校也沒有明文禁止。但當教師兼職佔用了過多精力後,對其教學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當教授的『外快』成為工資的兩三倍後,他就會不由自主地偏向兼職工作,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反倒成了副業。」

袁教授稱自己前兩年在一家電視台兼職做節目,月薪有5000多元,那時每周要去參加兩次選題會,還要輪流值班,當他發現那個工作已經不是兼職,幾乎要求全職時,便立即辭去了這份工作。「很多年輕教師因為收入差距的刺激,紛紛想方設法兼職賺錢,如果這種做法形成風氣,高校的教育質量將必然受到影響。」

北大中文系一副教授對此認為,低工資收入狀態下,兼職是合理的。一個工人下班後,給鄰居打沙發,收入與正式工作沒關系。收入不是大學帶來的收入,跟大學沒有關系。不過據他了解,北大的老師沒有那麼多時間做這些事情。

跟社會聯系更多的專業更能賺到錢

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孔慶東在談到高校教師收入差距時稱:「跟社會聯系更多的專業可能更能賺到錢,但是社會總資源是有限的。到底有多少富豪教師,佔比例多少,都沒有統計。我感覺學校大部分老師是貧窮的,如搞古代漢語、宗教學科的,這樣的老師是大多數。」

學科在社會適用性上存在的差異,決定了此學科教師收入之間的差異。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說,經濟學、管理學的教師收入很高。他們除了完成系裡的教學任務以外,還給企業加班,一些人還會給非正式注冊的學生上課掙錢。「我知道有的學科教師收入一年可以接近百萬元。其實很多院系都很重視掙錢,只是某些學科接觸社會的程度多一點,能夠多撈一筆。其他院系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北京理工大學的吳教授說:「目前,名校與非名校,老師的工資收入有很大差距,而同一學校的不同學院,老師的工資收入同樣差距很大。」如中國人民大學作為偏文科類高校,與理工科院校相比,教師的工資和崗位津貼等收入要低一些。

「科研項目多的理工科院校,教師的收入中,課題項目經費占很大比重。」吳教授說,北京理工大學的科研經費數額在北京高校中位列前三,有時一個課題的科研經費就高達幾千萬元。

「近年來,理工類院校教師的平均收入水漲船高,很多教授年收入不止30萬元,相比之下,文科院校的教授年收入不足10萬元的佔多數。」吳教授提到。

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許多高校教授都積極找課題、跑項目、要經費。由於某些項目經費中可以比較自由地支配,許多教師對此忙得不亦樂乎,甚至不願再從事教學。另外,不少理工院系的教師在一些公司里做兼職工程師,或搞專利發明、開公司推廣技術等,收入也很可觀。

「有人十幾年拉項目可以掙到100萬元,每年平均有十萬八萬元的收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告訴記者。

他透露說,很多教授為了拉項目,不斷地請客吃飯,這在高校中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許多教師申請了項目卻廉價包給學生做,「納稅人的錢給白糟蹋了」。

校內各院系創收能力的不同,使各院系之間發放的獎金數額有較大差距

據了解,高校中不同的院系都有自己的創收辦法。

例如北京某高校的人文學院每年招收一定數量的單獨考試學生,多是在北京當地工作過的、參加學院組織的考試而入校的,因為不屬於國家計劃內招生,學院會收取比統招生高很多的培養費,這一筆額外中的一部分將以講課費的名義分發給授課教師。

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王處輝教授曾在《高校教師收入知多少》一文中對高校教師的收入進行過詳細的調查研究。他指出,社會和市場直接需求較大的學科,辦班就較容易,所以辦班多,招生數量也大,相應地創收額也大。對於各類辦學創收收入,學校有明確的分成規定,辦的類別不同,學校提留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大體說來,學校的提留在45%至55%之間,其部分則歸直接創收的院系所有。歸直接創收院系所有的部分,又按學校規定的比例劃分為發展事業費、集體福利費和獎金3個部分。發展事業費固然要用於改善辦學條件的,而獎金則由直接創收單位按各單位自己的規定發給本單位的教職工,作為院系獎金,集體福利費部分也用於所在單位教職工改善福利待遇,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以實物形式發給本單位教職工的。這成為校內不同院系之間收入和實際福利待遇差距的重要因素。

據他調查,校內各院系創收能力的不同,使各院系之間發放的獎金數額有較大差距。創收多的院系,每年可發給本單位教職工的獎金可達人均三四萬元,而有的院系則沒有能力給本單位教職工發獎金。也有些沒有辦法創收的院系領導為了安撫民心,年底東拼西湊才能給每位教職工發幾百元獎金。總之,各院系教職工之間的獎金收入的差別是較大的,這最終造成了同在一校工作的教職工之間經濟收入的差距。
北京大學教授劉新芝高興地從日照市市長李兆前的手中接過入住日照北大教授花園的金鑰匙(來源:北京青年報)

㈤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校長是什麼行政級別,哪個校長官更大

在中國有兩所王牌大學分別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兩所大學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名校是作為國之重器的,可想這兩所大學在國內的地位,那麼這兩所的大學的校長哪一個級別高呢?

從資料上來看兩所學校的校長是一個級別的,同為副部級!其實中國一共有31所大學是副部級的大學,他們的校長和書記都是副部級的官員,而且是由中共中央中央組織部聯合任命,而非通常的教育部任命。

可見其地位之高,所以北大和清華是同一級別的高校!

㈥ 北京大學下放北京市管理是真的嗎

北京大學下放北京市管理的消息是假消息。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原北京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於1912年10月26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學院,並於1946年7月並入北京大學。

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1996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科大學。兩校合並進一步拓寬了北京大學的學科結構,為促進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及理科的結合,改革醫學教育奠定了基礎。

北京大學其他情況簡介。

北大擁有教職工(不包含博士後)21183人;專任教師數7317人,其中,按職稱劃分:正高級2217人,副高級2231人。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7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9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5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13人,「萬人計劃」入選者28人,「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入選者3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37人,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40個,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30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7人,博士生導師2474人,科研機構人員1161人,附屬醫院教職工10131人。

以上內容參考北京大學——學校簡介

㈦ 公務員掛職是怎麼回事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等8名黨外高知到北京市政府部門、市屬國有企業掛職「廳官」。
「掛職」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培養幹部的方式。新京報記者盤點發現,近年來,已有不少名人、學者到北京掛職,比如經濟學家李稻葵、「棋後」謝軍、國家人口計生委科研所所長馬旭等。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也曾在北京市朝陽區掛職任區長助理。在曾任或現任北京市領導中,也有不少人有過掛職經歷,如丁向陽、陸昊、戴均良、林克慶等。
什麼是掛職?誰能去掛職?掛職是否意味升遷?昨日,新京報記者就這些問題查詢相關文件並采訪多個政府部門。
1 什麼是掛職?
為公務員內部交流方式,可「上掛」也可「下掛」
《公務員法》指出,掛職和調任、轉任一樣,是公務員法定的一種內部交流方式。不過,實際上,掛職人員並不局限於公務員。
按照規定,根據培養鍛煉公務員的需要,可以選派公務員到下級機關或者上級機關、其他地區機關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掛職鍛煉。
也就是說,掛職可以「上掛」,比如基層公務員到上級機關、乃至中央和國家部委掛職;也可以「下掛」,則反之。另外還有橫向交流掛職,即在同等級別的單位,這種情況還包括對口、共建單位等。
據曾有過掛職經歷的公務員介紹,掛職由組織部門進行具體組織。掛職期間,按照要求不再承擔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本職工作交接中有不太清楚的事情,最多也就是電話溝通一下。」
此外,改變的只是掛職幹部的工作崗位,其人事行政關系和工資關系均保留在原單位,不佔前往掛職單位的編制。也就是說,掛職時,接收單位不提供待遇,待遇仍由原來單位發放。
「掛職和任職感覺是一樣的。」有幹部介紹,到掛職單位之後,會很快宣布正式任命,自己也需要盡快適應工作習慣,思路要和掛職單位「對對表」。「一開始你是客人,但很快就不是了。因為隨著任命宣布,馬上就會承擔很多具體工作。」
2 誰能去掛職?
自願報名,和原職位匹配度是考慮因素
記者從一些政府部門了解到,公務員掛職之前,單位組織部門會貼出掛職公示,包括接收單位、職位、人數等信息,就像「招聘公告」一樣,有掛職意願的公務員可以進行報名,也就是以「自願」為前提。
但是,如果報名人數超過擬掛職人數,會由組織部門選擇適合掛職的人員。一名熟悉黨務工作的部委人士表示,相對而言,掛職選擇的年輕幹部比較多,比如一些有培養前途、需要鍛煉的幹部。此外,和原來的職位匹配度比較高也是一個考慮因素。
對於是否願意「掛職」,記者隨機詢問了一些年輕公務員。多數公務員表示,願意擁有掛職經歷,即便不為升遷,也能夠開闊視野。不過,由於掛職幹部家屬一般不隨同前往,因此對於赴異地掛職,一些公務員表示需要考慮家庭具體情況,比如老人身體不好、孩子年齡小等。
3 掛職都幹啥?
一般是副職,分管某個領域,不會和本職相差太大
記者了解到,掛職時間較短的只有三個月。另外還有半年、一年、兩年,最多三年甚至五年。一般來說,掛職時間一兩年是比較多見的。
上述部委人士介紹,掛職一般是副職,分管某個領域,不抓全面工作。但也有掛職任正職的例子。
記者從一些政府部門了解到,對掛職幹部安排的工作不會同其本職相差太大。如果是領導崗位,一般不會主管太「緊急」的業務,而是負責一些相對「長線」的工作。
就掛職級別而言,和原有級別相比,掛職有的會「高配」,即比原先級別高;也有的「低配」,比如謝軍從北京棋院院長掛職任西城區教委副主任,就是從正處級「低配」掛職副處級。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不少到基層掛職的幹部活動能力都很強,甚至能「帶項目」。據了解,一些富裕地區幹部到貧困地區掛職,如果兩個地區是對口共建的關系,可能會帶去一些項目,掛職幹部相當於執行「支援任務」。
此外,一些中央或發達地區的幹部由於對政策把握更好,到基層掛職時能夠傳遞政策精神、申請扶植政策等也很多見。
4 掛職是否意味升遷?
無明文規定,近年來掛職漸成為「慣例」
按照一般理解,掛職常常同「進步」相掛鉤,被視為一種「潛規則」。實際上這並無明文規定。
由於掛職通常被認為是培養幹部的一種方式,在過去,組織部門可能會將需要重點培養的對象「輸送」到掛職崗位上去,使其增添一些經歷履歷,其中也不乏「提拔」意圖。2001年,中央關於選派年輕幹部到西部掛職鍛煉的文件中,也含有一些方向性要求,比如強調要將德才條件好、發展潛力大、但缺少基層工作經歷的年輕幹部重點選派到西北掛職工作,這也能夠體現一種用人導向。
但是近年以來,掛職鍛煉力度逐漸加大,年輕幹部到基層鍛煉被視為必要門檻。2007年黨的十七大後,中央多次強調幹部交流培養的制度化、規范化,這也意味著掛職漸成為「慣例」,和是否升遷不一定掛鉤了。
【「掛職」的歷史演變】
延安時期
邊區人民政府曾大規模選派知識分子、幹部和學生下鄉,對農村社會進行改造。這被學界視為幹部掛職鍛煉的雛形。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經常以下派工作隊的形式選派幹部深入基層。
1991年9月6日
中央頒布《關於抓緊培養教育青年幹部的決定》提出,對於有培養前途的青年幹部,特別是四十歲左右的青年幹部,要有目的地選派他們到基層去任職鍛煉。
1993年8月
國務院頒布《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規定國家公務員實行交流制度。交流包括調任、轉任、輪換和掛職鍛煉。
2001年4月
中央下發《關於選派中央和國家機關優秀年輕幹部到西部地區掛職鍛煉的通知》,選派100多名省部級後備幹部和其他局、處級優秀年輕幹部到西部地區掛職鍛煉兩年。
2006年1月1日
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可選派公務員到下級機關或者上級機關、其他地區機關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掛職鍛煉。
2007年10月
十七大上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提出:「加大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力度,鼓勵年輕幹部到基層和艱苦地區鍛煉成長,提高年輕幹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政治素質。」
2010年9月
發布的《2010—2020年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綱要》提出,把幹部交流同培養使用結合起來,形成正確的政策導向,引導幹部向艱苦地區和艱苦崗位交流。
■ 哪些人曾掛職
學界
李稻葵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
2011年9月16日,掛職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管委會副主任。
王光謙 青海大學校長
2011年掛職北京水務局副局長。
何家弘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2006年,掛職最高人民檢察院瀆職侵權廳副廳長。
政界
丁向陽 國務院副秘書長
來京就任北京市發改委主任之前,曾掛職擔任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
戴均良 北京市副市長
2007年至2009年,掛職沈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林克慶 北京市副市長
任東城區副區長期間赴企業掛職,任北方服務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文體界
牛群 演員
2000年12月29日,掛職安徽省蒙城副縣長。
謝軍 北京國際象棋隊棋後
2007年4月30日,掛職北京西城區教委副主任。
張政 央視主持人
2008年10月21日掛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助理。
■ 掛職者說
曾經在河北短期掛職,是自願去的,為的是增加閱歷。一開始的障礙是對當地的人員、情況、工作方式方法不太熟悉,感覺就像「倒時差」一樣,但很快就適應了。幾個月下來,也獨立開展了不少工作。由於不能經常回家,人際交往少了很多,空餘時間看了不少書,也算有收獲。
——北京一名基層公務員
我所在的部委里,掛職的人群大概呈現棗核形,兩頭少,處級幹部和局級幹部居多。近年每批大概都有十來人去不同地方掛職,我去的是山東一個比較貧困的縣。感受最深的是,和在機關里工作不一樣,在基層掛職需要時常在村子裡跑,外出調研的時間長,坐辦公室的時間少。
——某部委一公務員
更多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相關信息請訪問鹽城公務員考試網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熱點內容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停車場 發布:2025-05-21 13:17:25 瀏覽:513
大學城摩托車駕校 發布:2025-05-21 13:12:50 瀏覽:378
山東大學海洋學院研究生保送 發布:2025-05-21 13:07:02 瀏覽:686
雲南大學新聞學研究生 發布:2025-05-21 12:54:33 瀏覽:651
黑龍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14 發布:2025-05-21 12:47:46 瀏覽:789
中國傳媒大學王牌專業 發布:2025-05-21 12:28:59 瀏覽:565
大學生開直播 發布:2025-05-21 12:28:58 瀏覽:795
美國費佛爾大學 發布:2025-05-21 12:20:24 瀏覽:728
從副教授到菜鳥驛站站長大學老師辭職做快遞 發布:2025-05-21 12:18:47 瀏覽:688
大學用什麼時間讀書 發布:2025-05-21 12:18:16 瀏覽: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