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陳鋼教授
『壹』 河海大學比較牛的經濟管理導師有哪些呢
河海大學比較牛來的經濟管源理導師有陳鋼教授、安文教授、劉奇洪副教授。
河海大學是一所有近百年辦學歷史,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授權授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以及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擁有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水資源高效利用與工程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河海大學校本部坐落於南京市鼓樓區,並在常州市新北區、南京市江寧區設有校區。截至2014年,河海大學有6個國家級以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級以及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12個博士後流動站;1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6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9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1種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涉及18個工程領域;51個本科專業。
『貳』 四川弘道經理學院的師資團隊(部分)
(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後)
1.陳鋼:河南大學商學院教授
2.樊鵬:上海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副院長、教授、律師
3.黃衛平: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4.黃建明:廣東省經信委生產服務業處處長
5.顧強:國家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
6.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禮儀與公共研究中心主任
7.孔繁任:奇正沐古(中國)咨詢機構董事長,營銷類暢銷雜志《銷售與市場》總策劃
8.彭向剛: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9.祁明: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執行院長、教授
10.劉偉: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11.郎咸平:著名學者、經濟學家
12.李光金: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
13.孫立平: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14.王蒙:當代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
15.魏傑: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16.王海林:原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17.聞閘:中國教育電視台播音指導、教授,國家行政學院兼職教授
18.薛國安: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
19.謝謙: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徐飛:西南交通大學校長
21.夏華:依文集團董事長
22.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23.朱婉兒: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心理學課程負責人
24.張辛: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5.張國剛: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26.周海宏: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處長
27.趙國良: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博士導師,西南財經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叄』 胡適家風家訓及簡介_名言名句
胡適家風家訓及簡介_名言名句_
胡適家風家訓精華:
【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
做人要做最上簪的人, 這才是有志氣的孩子。但志氣要放在心裡, 要放在功夫里, 千萬不要放在嘴上, 千萬不可撰在瞼上。 無論你志氣怎樣高, 對人切不可驕傲。胡適給兒子胡思祖的信。
【簡介】
胡適(1891-1962年),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安徽績溪人。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擔任過中華民國駐美大使、國立北京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
胡適是提倡文學改良的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是第一個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對中國現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胡適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提倡懷疑主義,宣傳民主、科學才能救中國,倡言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 言必有證的治學方法。
胡適深受英國哲學家赫胥黎與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樣懷疑,杜威教他怎樣思想。這些影響也深入到他的家庭教育思想里。
做了父親後,具有濃重中西文化背景的胡適自覺地承擔了文化維護的歷史使命,也嘗試著以西方現代教育理念踐行巾國式的家訓。
傳統家訓十分注重教子做人,胡適對孩子做人教育也是十分看重甚至是放在第一位的。長子思祖出生後,胡適寫了一首著名的詩《我的兒子》:你既來了,我不能不養你教你,那是我對人道的義務,並不是待你的恩誼。
將來你長大時,這是我所期望於你:我要你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
在胡適看來,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比做孝子更為重要。
這在百行以孝為先的傳統舊中國不啻為空谷足音。思祖離開父母在蘇州學習時,如何讓孩子學會與別人和諧相處,怎樣處理好人際關系是胡適考慮的重要問題。
他十分贊賞杜威的須養成共同活動的觀念和習慣,於是提出了合群意識,告誡思祖要學會合群,要動腦筋想一想怎樣同別人合得來。
你要做自己的事,但不可妨礙別人;要做到盡力幫助人,但不能幫助人做壞事。合群有一條基本規則,就是時時要替別人想想,時時要想想假如我做了他,我應該怎樣?我受不了的,他受得了嗎?我不願意的,他願意嗎?你能這樣想,便是好孩子。
無論你的成績怎麼好,待人總要謙虛和氣,人家越敬你愛你:你越驕傲,人家越恨你,越瞧不起你。他給兒子的這段話巾,有志氣,體現了如何堂堂正正做人,謙虛則體現了如何合群。
而無論如何做人還是怎樣合群,其核心價值和宗旨都是為了引導孩子自立成人,成為有獨立思考、獨立觀察、獨立判斷的能力的自立的人。
傅雷家風家訓及簡介_名言名句
傅雷家風家訓及簡介_名言名句_
【傅雷家風家訓精華】第一,做人;最後才是鋼琴家
第一. 做人; 第二, 做藝術冢: 第三, 做音樂家; 最後才是鋼琴家。一傅雷給兒子傅聰的臨別贈言。
【簡介】
傅雷(1908-1966年),字怒安,號怒庵。江蘇省南匯縣(現屬上海市)人。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其兩子傅聰、傅敏,傅聰為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的鋼琴家。
傅聰出生於1934年,從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音樂天分,傅雷曾經這樣寫道:傅聰三歲至四歲之間,站在小凳上,頭剛好伸到和我的書桌一樣高的時候,就愛聽古典音樂。只要收音機或唱機上放送西洋樂曲,不論是聲樂是器樂,也不論是哪一樂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靜靜地聽著,時間久了也不會吵鬧或是打瞌睡。
傅聰7歲開始學鋼琴,又於1954年受中國政府派遣到波蘭學習。
1955年在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上,傅聰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成為第一個在國際性鋼琴比賽中獲獎的新中國的音樂家。
傅雷很看重兒子傅聰的鋼琴才藝,但更看重鋼琴才藝以外的做人,一方面是因為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彌補不了道德的缺陷,所以傅雷諄諄囑咐傅聰保持赤子之心、家國情懷、獨立精神;另一方面,鋼琴才藝的精進也需要人格的健全和藝術素養的深厚。正如傅聰自己所說:固然比賽能令人迅速成名,但很多獲第一名的選手也往往迅速地消失了。音樂不是用來比賽的,對音樂本身是否有深刻理解、獨到的見解才是第一重要,鋼琴家不應只是賽馬的馬。(鋼琴家)對東方和西方的文化、藝術、哲學等等都要下工夫去學習。
傅雷做事嚴謹、細致、縝密,在給兒子傅聰的家書中,事無巨細,衣食住行,面面俱到。甚至兒子信封上的字體大小,郵票的粘貼位置,都囑咐得很清楚。在兩個兒子未來的規劃上,他想得也很長遠。傅聰也是完全按父親設計的這個順序走向成功的。
傅聰說:父親的教導在我身上已是很自然的反映,不必隨時刻意去想,它已成了我的一部分,是我之為我的原岡了作曲家陳鋼在和傅聰交流時,談到了他對傅雷這句話的理解:傅聰在父親那裡學到的是李白杜甫,是中國的詩情畫意。
傅聰所演繹的肖邦有李白非人世的氣息和李後主那種垂死之痛,家國之恨的愁緒,是把中國的詩情畫意融到了歐洲音樂裡面。藝術家首先應該是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熱愛生命的人,一個有文化、有精神的人。
何叔衡家風家訓及簡介_名言名句
何叔衡家風家訓及簡介_名言名句_
何叔衡家風家訓精華:【不敢稍微放鬆】
討論謀生處世的事,一切旁力費財的事,總要件細想想,要於現時人生百益的才做。幸福絕不是天地鬼神賜給的,病痛絕不是時運限定的,都是人自己造成的。此理苟不明白,碌碌忙忙,一生沒有出頭之日。我平生對手過去的失敗,絕不懊悔:未來的饒幸,絕不強求:只我現在應做的事,不敢稍微放鬆,所以免去許多煩惱。何叔衡寫給兒子新九的信。
【簡介】
何叔衡(1876-1935年),譜名啟璇,學名瞻岵。湖南寧鄉人。
無產階級革命家。清末秀才,湖南省立第一師范畢業,新民學會骨幹會員,長沙共產主義小組成員。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中共一大代表。1930年從蘇聯學習回國,任共產國際救濟總會和全國互濟會主要負責人。次年秋赴中央蘇區,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工農檢查人民委員、『大J務部代理部長和中央政府臨時法庭主席等職。
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根據地堅持斗爭。1935年2月,途經福建上杭縣時,為敵人追捕,英勇犧牲。
何叔衡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其父是位勤勞朴實的農民,在做事做人方面都對何叔衡產生了很大影響。何叔衡7歲那年,由於家中孩子多,父親就在飯量上對孩子們進行限制。何叔衡每餐只有一碗飯,因此常常餓著肚子。一天,何叔衡放牛回家,幾下子就將飯吃光了,但還是感覺很餓。他對父親說:吃飯要是能像牛吃草那樣,能放肆吃飽就好了。父親當即告訴他:你長大了只要像牛一樣做事,一定會吃得飽的。何叔衡牢牢記住了父親的這句話。
1927年,在被白色恐怖包圍的上海,何叔衡膽大心細,機智果敢地應對國民黨特務的破壞與盯梢,以極大毅力堅持黨的地下工作。1930年7月,面對兩個女兒及次女何實嗣的愛人杜延慶被捕,長女何實山的愛人、已是湘東南特委書記的夏尺冰被敵人殺害於長沙街頭,何叔衡強忍悲痛,教育家人要抱定捨身忘家的決心。他說:一個共產黨員不應該死在病床上,他一定要死在大馬路上。
1928年.何叔衡受黨組織派遣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別班學習,並參加了當時在那裡召開的中共六大。在莫斯科期間,他仍然關心著國內的情況,關心著家中的一切。這是1929年他在莫斯科寫給兒子新九的信。
其中有一封寫道,我的人生觀,絕不是想安居鄉里以求善終,絕對不能為一家一身陞官發財以愚懦子孫。此數言請你注意。這些擲地有聲的話語,成為何門重要的家訓。
何叔衡自己拋家別子幹革命,卻對在老家贍養母親而沒有出來革命的兒子不能不有舐犢之情,他在另一封書信細細囑咐兒子:凡你耳目所能聽見的,手足所能行動的,你就應當不延挨、不畏難地去做、你自己要學算、寫字、看書、打拳、打鳥槍、吹笛、扯琴、唱歌。希望他本本分分做人,孝悌友愛。何家後人很少有做出大事的,但個個都本本分分,靠自己的本事生活,他們一直留守在故居所在的杓子沖村,在深深淺淺的山坡里耕種勞作,過著背朝黃土面朝天的務農生活。只要能幹、肯吃苦就有飯吃。我們都是靠自己的勞動自食其力。
我們每天進進出出這問故居,心裡堂堂正正,也對得起公爺。何家後人說。
家風家訓家規名言名句
1、儉以養廉。
2、泯軀而濟國。
3、毋為財貨迷。
4、百善孝為先。
5、立身無愧,何愁鼠輩。
6、得意盎然,失意泰然。
7、才能知恥,即是上進。
8、器量須大,心境須寬。
9、以直報怨,以義解仇。
10、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11、心口如一,童臾無欺。
12、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13、人而無信,百事皆虛。
14、丈失一生,廉恥為重。
15、施恩無念,受恩莫忘。
16、乖僻自是,悔誤必多。
17、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18、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19、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20、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
21、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2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3、良田百畝,不如薄技隨身。
24、每事寬一分即積一分之福。
25、應知重理想,更為世界謀。
26、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7、待人要寬和,世事要練達。
28、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29、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30、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31、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32、治家舍節儉,別無可經營。
33、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
34、一念不慎,壞敗身家有餘。
35、百年容易過,青春不再來。
36、真心實作,無不可圖之功。
37、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
38、志從肥甘喪,心以淡泊明。
39、人有禍患,不可生欣幸心。
40、割不斷的親,離不開的鄰。
41、錢財如糞土,仁義值於金。
42、毋令長者疑,毋使父母怒。
43、千里不欺孤,獨木不成林。
44、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
45、尊師而重道,愛眾而親仁。
46、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47、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48、多讀書達觀古今,可以免憂。
49、孤寡極可念者,須勉力周恤。
50、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51、處富貴地,要矜憐貧賤的痛癢。
52、匆貪意外之財,匆飲過量之酒。
53、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
54、馭橫切莫逞氣,遇謗還要自修。
55、責己之心責人,愛己之心愛人。
56、遠山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
57、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58、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數說。
59、人極不要跟尋,人愁不可喜悅。
60、惡不在大,心術一壞,即入禍門。
61、不自恃而露才,不輕試而幸功。
62、當少壯時,須體念衰老的酸辛。
63、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匆流連。
64、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
65、貪愛沉溺是苦海,利慾熾燃是火坑。
66、官長之前,止可將敬,不可逐膻。
67、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68、江中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69、不要空言無事事,不要近視無遠謀。
70、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
71、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72、幸名無德非佳兆.亂世多財是禍根。
73、一頭白發催將去,萬兩黃金買不回。
74、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
75、早把甘旨當奉養,夕陽光景不多時。
76、鄉黨和而爭訟息,夫婦和而家道興。
77、隨時莫起趨時念,脫俗休存矯俗心。
78、父子和而家不敗,兄弟和而家不分。
79、鶯花憂怕風光老,豈可教人在度春。
80、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
81、富貴是無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
82、肝腸煦若春風,雖囊乏一文,還憐煢獨。
83、氣骨清如秋水,縱家徒四壁,終傲王公。
84、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而快私情。
85、不因群疑而阻獨見,勿任己意而廢人言。
86、毋以己長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
87、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福而姿殺生禽。
88、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89、讀少則身暇,身暇則邪間,邪間則過惡作焉,憂患及之。
90、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91、仗勢凌人,勢敗人凌我;窮巷追狗,巷窮狗咬人。
92、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莫甚。
93、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為維艱。
94、孝當竭力,非徒養生。鴉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95、知有己不知有人,聞人過不聞己過,此鍋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則鏟之,讒諛之徒至則卻之。
96、事業文章,隨身消毀,而精神萬古不滅;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如斯。
97、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名句作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胡適家風家訓及簡介_名言名句》內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想獲取更多名句內容可以點擊 名言名句 專題。
『肆』 中國有哪些偉大的音樂家
中國古代音樂家
孔子:春秋時著名的教育家、音樂家。約公元前481年,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荀子·勸學》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之說,可見他的琴藝之高超。相傳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
師曠: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雙目失明,但他的聽覺敏銳,辨別音律十分准確。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
雍門周:戰國琴師。善鼓琴,嘗為孟嘗君鼓琴。後世說他是最早發明琴譜的人。
李延年:漢代宮廷音樂家。曾擔任樂府的協律都尉。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據張騫從西域帶回的《摩柯兜勒》,製作了28首新曲調,作為儀仗使用的軍樂。
桓譚:東漢琴家。任掌樂大夫。所著《新論》,常論及音樂。並著《琴道》,介紹有關琴及琴曲的事跡。
蔡邕:漢末琴家。他創作了著名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淥水》、《幽思》、《坐愁》、《秋思》。現存《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亦傳為他的作品。
蔡琰:漢末女琴家,字文姬,蔡邕的女兒。漢末,她被虜入胡地,十二年後被曹操贖回。琴曲中表現這一題材的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等。這些往往被認為是她的作品。
嵇康:三國時期魏末琴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學識淵博,善寫詩賦文論,熱愛音樂,擅長彈琴,以彈奏《廣陵散》著稱。他的代表作品有《聲無哀樂論》和《琴賦》,對音樂和琴的奏法及表現力,作了細致而生動的描寫。
阮籍: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精於琴道。現存琴曲《酒狂》傳說是他的作品。有音樂論文《樂論》傳世。
阮咸:魏晉琴家,竹林七賢之一。琴曲《三峽流泉》相傳為他的作品。
劉琨:晉代琴家。創作琴曲《胡笳五弄》,包括:《登隴》、《望秦》、《竹吟風》、《哀松露》、《悲漢月》,是最早以胡笳聲編為琴曲的作品。
蘇低婆:南北朝時宮廷音樂家。她善彈胡琵琶,家傳龜茲樂調「五旦七聲」宮調體系。其音樂理論,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古代宮調體系的建立和發展。
賀若弼:隋代琴師。創作琴曲《石博金》、《清夜吟》、《不換玉》等。《西麓堂琴統》中存有《清夜吟》。
萬寶常:隋代音樂家,善彈多種樂器。他的代表作品有《樂譜》。
趙耶利:初唐琴師。琴藝冠絕當世。曾整理《蔡氏五弄》及《胡笳五弄》等琴曲。著有《琴敘錄》九卷,《彈琴手勢圖譜》和《彈琴右手法》。他總結琴派說:「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時之俊。」這些評論至今仍符合吳、蜀兩派的特點。
李隆基:唐代音樂家,他也是我國古代第一位皇帝音樂家。他擅長演奏羯鼓和橫笛,創作改編了《夜半樂》、《小破陣樂》、《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樂機構教坊、梨園。
李龜年:唐代樂師,他演奏的吹管樂器篳篥技藝高超,很多詩人都聽過他的演奏,並且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董庭蘭:盛唐琴師。從鳳州參軍陳懷古學得當時流行的「沈家聲」「祝家聲」,而青出於藍。在唐代享有很高的聲譽。今存《大胡笳》、《小胡笳》、《頤真》等琴曲相傳為他的作品。
薛易簡:唐代琴家。他九歲彈琴,十二歲能彈雜曲三十及《三峽流泉》等三弄,十七歲彈《胡笳》兩本及《別鶴》、《白雪》等名曲。他在講究「用指輕利,取聲溫潤,音韻不絕,句度流美」之外,更強調「聲韻皆有所主」的內在表現。還指出了從彈琴姿勢反映出的精神不集中的「七病」,為後世琴家所重視,從而引申出許多的彈琴規范。
姜夔:宋代音樂家、詞人,別號白石道人,世稱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揚州慢》、《凄涼犯》、《白石道人歌曲》等。
義海:北宋琴家。夷中的入門弟子。在越州法華山學琴,「積十年不下山,晝夜手不釋弦,遂窮其妙。」著有《則全和尚節奏指法》。
郭楚望:南宋琴家。因感政治腐敗,猶如雲霧遮蔽九嶷山,遂作琴曲《瀟湘水雲》。又有《秋鴻》、《泛滄浪》等琴曲作品。劉志方傳其琴藝與毛敏仲、徐天民形成著名的浙派。郭楚望實為浙派的創始人。
徐天民:南宋琴師。為楊瓚門客時,由學江西譜改學郭楚望譜,並參與編輯《紫霞洞琴譜》。其祖孫四代皆是著名琴師。後人推崇為「徐門正傳」。現存《神奇秘譜》中的《澤畔吟》為其作品。
毛敏仲:南宋琴師。為楊瓚門客時從劉志方學郭楚望傳譜。創作琴曲甚多,有《漁歌》、《樵歌》、《列子御風》、《山居吟》、《佩蘭》等。其中,《漁歌》、《樵歌》的藝術水平很高。
嚴徵:明末琴家。虞山派創始人。琴風「清、微、淡、遠」,所編的《松弦館琴譜》為虞山派主要的譜集。
朱載育:明代樂律學家。著有《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辨惑》等書。《樂律全書》總結了前人的樂律理論,並加以發展,首創了「新法密率」的理論。
徐上瀛:明末琴家。虞山派集大成者。他和嚴徵同學藝於陳愛桐的弟子,但是琴風大不相同。他吸收《雉朝飛》、《烏夜啼》等快節奏的琴曲,收入《大還閣琴譜》。琴風「徐疾咸備」,彌補了嚴徵的不足。所著《溪山琴況》,對琴曲演奏的美學理論有系統而詳盡的闡述。
庄臻鳳:清代琴家。彈琴近三十年,創作了首琴曲,收入《琴學心聲》中,較為流行的有《梧葉舞秋風》、《春山聽杜鵑》等。
徐常遇:清初琴家。廣陵琴派的先行者。所傳琴譜於1702年刊為《澄鑒堂琴譜》,為廣陵派最早的譜集。
徐祺:清代琴師。廣陵派的繼起者。傳譜輯為《五知齋琴譜》,所收琴曲以虞山派為多,並對各曲進行了加工發展,從中可以看出廣陵派與虞山派的淵源關系。
吳虹:清代琴師。學琴於徐常遇之孫徐錦堂。當時是廣陵派鼎盛時期,琴家雲集,日夜彈奏,對他很有幫助。他致力學琴數十年,編琴曲八十二首,於1802年刊印《自遠堂琴譜》,為廣陵派集大成者。
祝鳳喈:清代琴家。十九歲學琴,致力琴學三十多年。著有《與古齋琴譜》,對琴學理論有深入探討。
張孔山:清代琴師。學琴於浙江人馮彤雲。咸豐年間為四川青城山道士,1875年協助唐彝銘編成《天聞閣琴譜》。所傳諸曲如《流水》、《醉漁唱晚》、《普安咒》都很有特點。經他發展加工的《流水》流傳甚廣。
華彥鈞 (1893-1950) 民間音樂家。小名阿炳,江蘇無錫東亭人,當地雷尊殿道士華清和之子。阿炳的器樂演奏深為群眾歡迎,其超群技藝,早在十八歲時就已被當地的道教音樂界看好。他曾廣泛學習各種民間音樂,能超脫狹隘的師承和模仿,根據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創作、演奏各種器樂曲。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流傳於世。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得以保存下來,並成為中國民族音樂殿堂中的瑰寶。
劉天華(1895-1932)著名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江蘇省江陰縣人。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是文學家劉半農之弟。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於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音樂體育專科教師。1926年任教於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和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直至去世。一生中總共編寫了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十一首琵琶練習曲。奠定了二胡專業創作和演奏的基礎。
任光(1900-1941)浙江嵊縣人。從小喜愛民間音樂,會拉琴、吹號、彈風琴。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當過鋼琴修理工人,同時學習音樂。1934年創作了著名的《漁光曲》(同名進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並主唱)而一舉成名。以後還創作了《月光光》、《新蓮花落》、《大地行軍曲》等電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發)、《高粱紅了》等著名歌曲。此外,還創作過歌劇《台兒庄》(《洪波曲》)的音樂。
賀綠汀(1903-1997)原名賀楷,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湖南邵陽人。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早年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和廣州起義。先後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文工團團長。半個世紀以來,賀綠汀共創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多部電影音樂以及一些秧歌劇音樂和器樂獨奏曲,並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廣東番禺,生於澳門一個貧苦船工的家庭。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習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斯。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赴延安,後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1945年10月病逝於莫斯科。
聶耳(1912-1935) 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自幼喜愛花燈、滇劇等民間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他從小家境貧寒,對勞苦大眾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聶耳開辟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聶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馬思聰(1912-1987)是中國第一代小提琴音樂作曲家與演奏家,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台灣交響樂團指揮、廣州藝術音樂系主任、上海中華音樂學校校長、香港中華音樂院院長等。1950年後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並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音樂創作》主編等職。
王洛賓 (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傳播者,被譽為中國現代歌曲之王。中國20世紀最負盛名的民族音樂家之一。籍貫北京。1934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他1938年在蘭州改編了第一首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之後,便與西部民歌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從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間曾先後兩次入獄達十八年之久),將傳奇般的一生都獻給了西部民歌的創作和傳播事業。
雷振邦 (1916--1997)是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能夠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協會付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幾十年來,雷振邦創作的故事影片音樂主要有:《董存瑞》、《馬蘭花開》、《蘆笙戀歌》、《花好月圓》、《五朵金花》、《金玉姬》、《達吉和他的父親》、《劉三姐》、《萬木春》、《冰山上來客》、《景頗姑娘》、《戰洪圖》、《鋼鐵巨人》、《暗礁》、《吉鴻昌》、《小字輩》、《幽谷戀歌》、《明天回答你》、《精變》《赤橙黃綠青藍紫》、《東方大魔王》……還有82集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等。
馬可(1918-1976) 江蘇徐州人。1939年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工作團工作、學習,得到冼星海、呂驥等人的指導,記錄、整理過大量民族資料。後在東北解放區從事音樂活動,解放後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與張魯、劉熾合作)、《白毛女》(與瞿維、張魯、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以他為首集體創作的《哀樂》是現在國內最正式的儐儀用曲。
李德倫(1917-2001)出生於北京,少年時期學習鋼琴及小提琴,在輔仁大學讀書時曾與師生組成學生管弦樂團,並參加演奏。1940年考入國立上海音專,先後師從舍夫佐夫(I.SHEVTZOV)及杜克生(R.DUCKSON)學習大提琴,師從弗蘭克爾(W.FRANKEL)學習音樂理論。指揮家、中央樂團藝術指導。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八屆副主席兼表演藝術委員會主任。在人們的心目中,李德倫的名字總是和「交響樂」聯系在一起。84歲的他在抱病多年後溘然長逝,令人發出「世上空餘《田園》曲,人間不見李德倫」的感慨。
李煥之(1919-)原籍福建晉江,生於香港。1936年入上海國產音專從師於蕭友梅。抗戰爆發後,在廈門、香港等地從事革命歌曲創作。1938年就讀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結業後留校任教,並主編《民族音樂》。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聯大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建國後,一直活躍在音樂戰線,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四十餘年來,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除了傳唱一時的《民主建國進行曲》、《新中國青年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樂《春節組曲》、《第一交響樂——英雄海島》,古琴弦歌合唱《蘇武》,古箏協奏曲《汨羅江幻想曲》,獨幕歌劇《異國之秋》等,還編有《作曲教程》,並撰寫了三百餘篇論文,部分收入《音樂創作散論》一書。
傅聰(1934—)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為了藝術背井離鄉,轟動一時,此後浪跡五大洲,隻身馳騁於國際音樂舞台,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
何占豪(1932—)何占豪是中國傑出的音樂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現任中國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創作了中國第一部小提琴協奏曲《粱祝》。但是在這之後的幾十年裡他鮮有作品問世。有人說這首作品不僅是何占豪本人音樂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中國傳統音樂和西方音樂完美結合的典範。
陳鋼(1935-)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大學四年級時,與何占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