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學當老師
❶ 在大學里做輔導員有沒有前途
有。輔導員過去是大家忽略的一個崗位,總覺得這個職位發展的前途有限,現實中輔導員發展真不差。
進入高等院校工作是很多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非常嚮往的職業。高校的福利待遇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最自主、最體面、最寧靜的工作環境,致使很多畢業生心生嚮往。
過去是輔導員仰視老師,如今大多數情況下是老師羨慕輔導員系列。就拿薪資待遇,過去科級幹部比講師低半級待遇,如今是講師低科級幹部半級待遇,副處與副高,正處與正高情況類同。
輔導員的發展之路
輔導員3年擔任學院的團委工作或黨委工作,10年極大可能被提拔為分管學生的學院副書記(副處)。期間還有大量機會進入校團委、學生處、宣傳部、組織部等機關部門。20年大部分都可以擔任學院書記、部門處長(正處)。
少數還被提拔為校級領導,同期工作的一位小夥伴,本科開始做輔導員,在職解決了學歷,如今是副書記,副校長。從輔導員20多年的升遷變化,輔導員確實是一個壓力小,機會多的被人忽視的崗位,很多都成為行政幹部。
❷ 在大學當講師或教師是什麼體驗
累,教學有學生監督,科研各種考核,科研寫了無數本子就中不了課題,崩潰,沒人中課題的希望茫然
❸ 美國小伙不認識字,卻在大學當起了老師,還神奇的混了17年,怎麼做到的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老師這個身份,自古以來便是對那些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之人的尊稱,他們負責著向別人傳授道理與學問的責任。肩任老師職位之人,也無一不是沒有才學之人。但是在美國卻有一位傳名叫約翰·科克倫的傳奇教師,他與別人不太一樣。
科克倫從小便存在著健康方面的缺陷——他無法學會認字。但他卻成功地辦到了一路順利地從小學讀到了大學畢業,甚至於最後還成功進入了教師行業,擁有了長達十七年的教齡。而這,也使他成為了一個傳奇。
這個病給科克倫帶來了持續半生的煩惱,卻也創造了一個教師界的傳奇。而科克倫的事跡,也終於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疾病,也使得更多的像科克倫一樣擁有這種疾病的人不再懼怕擔憂,而是勇敢面對。
❹ 高校老師好當嗎
不好當,非常不好當。
先說大學工作是不是很輕松。
實行績效工資後,大學與教職工每四年簽一次用工協議,條款包括教學、科研和成果,指標按職稱高低有所不同,絕大多數教師須各項均衡。即便教學工作繁重,爭取不到科研資金,考核不合格;如果科研資金多,教學工作量少,考核也不合格;兩項工作都有聲有色,沒寫出高水平的論文,還是不合格。既然不合格,四年後就得解聘,這個工作輕松嗎?
再說工資待遇和灰色收入。
以全國排名40左右的大學為例,工資多少主要取決於職稱高低,計及公積金等各類補貼,講師每月4000多,副教授每月5000多,教授每月6000多。所謂的灰色收入就是課題勞務費,這個問題就不像工資那麼簡單了。首先,為什麼說是灰色?國家有明文規定,課題經費不能支付教師勞務,這是由於教師的所有勞動都已經從工資體現了,所以勞務費只能發給外聘人員或學生,從課題中變相支付教師勞務實際上都是違規甚至違法的。其次,高校爭課題與企業拉項目本質上是一樣的,大學教授都是項目經理,都需要去投標,考慮到交叉評審,各類專家互相勾結妥協是難免的,課題經費也成了唐僧肉,成為了腐敗洗錢的好途徑,由此導致絕大多數課題經費和資源都集中到了少數幾個「學術」大鱷手裡,這就叫寡頭壟斷,為什麼學術要加引號?大家其實都明白,只搞學術成不了大鱷。所以,灰色收入聽起來很美,對普通教師而言,其實就是血汗工廠。多數教師是沒有什麼灰色收入的,一同事清華博士後,入職三年,年薪5萬;同學就職於南方某電網研究院,年薪30萬,差距就是這么大。
再說時間自由和寒暑假。
教師往往是不用坐班的,無需遵守上下班制度,隨時可以來隨意可以走。聽上去挺好,實際上多數教師是早起晚歸,連在家看電視都不踏實,對於他們而言,沒有上班時間其實等於沒有下班時間。科研任務多的系所,是沒有寒暑假的,多數人都要趁著寒暑假出差、調試設備、現場測試以及寫文章。
再說說人才引進和教育質量。
前面羅嗦了這么多,一定有人說既然都博士後了干嗎去高校這種苦地方?去了就別哭窮。然而,不少人還誤以為高校是個輕松隨意的地方,如同開頭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樣。實際上,制度決定一切,這樣的就業環境吸引不到多少真正人才。設高門檻高標准卻難有高待遇,導致每次考核有許多教師達不到要求,自然不能都解聘,管理法規便形同虛設。此外,學校重視科研資金有時甚於教學質量,站在講台上做個好老師,既沒錢途又沒前途,難免落個難堪的下場,更談不上教育質量,教學認真踏實的老師都是在憑良心做事,天天學雷鋒。
最後談談改革和希望。
批評高等教育的聲音越來越大,選擇出國求學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國家和教育部正積極想辦法提高教育質量,然而,教師薪資體制不改革就無法解放生產力,教師待遇不提高就吸引不了人才。然而,提高公立大學教師待遇,國家承擔不起;公立大學改私立大學,學生承擔不起,這是真正的困局。於是好多年前就有人建議實行年薪制,在保證教師待遇的前提下杜絕靠課題謀生的亂局,教育部也開始試點,但想必會遭到學術大鱷們的群起抵制。
❺ 大學老師薪資產不高,為什麼還是有很多擠破頭,想當大學老師呢
大學老師,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份非常光鮮亮麗的職業,特別是有一定資歷,最後成為了教授的大學老師,在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後,非常受人敬重。那麼,最現實的問題來了,近年來,一直有人抱怨高校老師工資待遇低,特別是一些大城市的大學老師,無法滿足日常生活開支。真的是這樣嗎?
所以,大學老師絕對是一個性價比不錯的職業,才會有這么多人擠破頭想當大學老師。當然,當大學老師必須還是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畢竟大學老師里水平高的老師太多,想要出頭,僅靠混是比較難的,還是要有一定真本事。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不知道你們怎麼看?歡迎交流。
❻ 大學留校當老師難嗎 有什麼途徑留校
大學老師這個職位一直都是很多畢業生所嚮往的工作。大學老師不僅社會地位較高,受人尊重,並且工作時間較少,薪資較高。
進大學當老師有多難
網友一:
就目前來看,一是看重第一學歷,所以如果本科學校不好,再讀一個有名學校的碩士博士也很難洗白,除非科研水平真的很厲害。二是最終學歷的畢業學校要很牛,要比招聘的學校還要牛,所以就算是本碩博都在自己學校讀的,也不能留校任教。像湖南大學這種末流985,本碩博都在自己學校讀的都不能留校任教,除非你是校長的學生,本碩博都是清華大學也不要,一定要要名校海歸博士。
所以海外留學生黨,最好是在國外一條路走到底,讀個博士回來更加有優勢,只是讀個碩士回來,不管是找工作還是進高校系統,一點優勢都沒有,還錯過校園招聘,只能說是在海外體驗了生活。當然也有不是海歸博士的進了985學校當老師,但會混得很慘。
網友二:
基本都要985博士畢業,就算是內地的普通二本也要985博士,還不一定能夠上,競爭非常激烈。我畢業的學校是雙非,自己學校的博士都不要,當年教我們專業課的一個老師是清華大學博士畢業的。沿海地區更加,我同學985學校博士畢業,去應聘廣東工業大學(以前是二本,現在升一本了),和他一起競爭的還有大把海歸博士。
而且第一學歷也不能太差,至少不能比這所學校差,或者不能差太遠。比如本科茂名學院,碩博中山大學,畢業後留校當老師肯定是沒希望,去暨南大學當老師也很難。當然,並不是說唯第一學歷論,只是說第一學歷不好會是一個劣勢,在學術圈還是很介意,但如果學術水平確實很牛,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過N篇論文,也可以彌補第一學歷的劣勢。所以,本科學校不好不是完全沒希望,靠自己努力了。
大學生怎麼留校當老師
1.高校里有不同的崗位
高校里其實是有不同崗位的,如果是教學科研崗,也就是說我們要在大學里任教的老師,一般來說,公辦大學的學歷都要求博士以上。如果是碩士畢業,在以前還能進入高校當老師,但現在各大高校對教師的要求也提高了,高校任教一般都是博士以上的學歷。而且如果是985,211高校招聘的老師,還會要求有出國留學的經歷。門檻相對來說要高很多,一般來說能達到這個條件的人數並不多,如果想要進入一般的高職院校或者是民辦院校就職,那麼碩士學歷是可以滿足條件的。
我有一個朋友目前就是在一所普通高職院校就職。每天的教學任務較為輕松,他就是碩士學歷,考入的是我國西部的一所985院校。這份工作對於女生來說,真的很不錯,有穩定的薪水,而且退休後也有不錯的保障。
2.高校里的輔導員
大學里除了任課老師,和大家相處接觸的時間最多的就是輔導員這個崗位。輔導員主要的任務就是管理同學們的日常生活,包括一些重要的信息的傳達,活動的宣布,點名等。大學輔導員相當於就扮演著高中班主任的這個角色。一些高職專科類院校對輔導員的招聘,最低的要求是碩士學歷。不過最近幾年門檻也在逐漸變高,一些985高校即使是招聘輔導員,也要求是博士學歷。如果有想進入高校就職的畢業生,提高自己的學歷,是進入高校就職的必要條件。
其他的能力我們可以培養提高,但如果我們在學歷上沒達到,我們連進入這個職位的門檻都達不到,是根本就沒有機會進入高校就職的。
3.高校里的技術崗
家裡除了有大學老師輔導員這些崗位,還有其他技術類崗位,比如圖書館,財務,醫療等崗位。這些崗位雖然不是大學老師,但是也是在高校內部就職,一般來說對學歷的要求都是研究生學歷。如果在這些崗位中有與自己專業匹配的崗位,那麼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雖然各項的福利待遇,薪資沒法與大學老師相比,但對比社會的一些個人,企業相對來說也非常不錯。
高校里的崗位一直來都非常搶手,因為對於大部分的畢業生而言,都想尋求一份工作穩定薪資待遇又不錯,社會地位較高的工作,而在高校里就職工作就完美地滿足了這些人對於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且現在碩士畢業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在我國北上廣地區,人才真的很多,如果我們也想進入高校就職,那麼學歷是我們提高競爭力的最好方式之一。
❼ 大學老師就業前景
已經是大學老師可以一直幹下去。相比其他職業,大學老師越老越有資歷和經驗,往往退休後還可以繼續工作很久。
想當大學老師就得努力取得資格,至少得碩士學歷,本科學校通常要求博士學歷。
❽ 那個不識字,卻又能在大學任教17年的小伙,後來怎樣
學校不是一概而論的,因為人的智商也總是有高有低,有一些人討厭學校,他們在學校過得很苦,因為他們沒有較高的學習能力,以及較好的識字水平,當學業上的困惑填滿了心扉,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想逃離學校,沉迷於其他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讓人感到不甚唏噓,為什麼學校要推行唯學習至上的制度呢?應該允許世界上有一些不一樣的孩子,他們或許智商不高,但有較高的情商,他們或許看不進眼前的書本,卻能夠認真處事。
但約翰·科克倫的良心過不去了,他又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的學校,這一次,學校選擇開除了他,好在,他是一個性格良好的人,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里都能夠成長起來,並且邁向事業上的成功,約翰·科克倫離開學校後,他在新環境里依然過得游刃有餘,後來還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坐擁家財萬貫,他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也是讓人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