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大學有些老師很水

大學有些老師很水

發布時間: 2025-05-28 01:00:54

『壹』 為什麼很多大學老師那麼令人討厭

1、很多大學老師不學無術,專業水平很差



是的,你沒看錯。很多大學老師學術水平極其一般。特睜行棗別是年級在45歲以上的老師帶態,基本上對本專業沒啥理解。要知道,這些人進高校時,正是下海熱潮,只有沒本事的人才會去當老師,別說碩士博士,就是本科,也能留校當老師。

2、教師收入低,無法集中精力搞專業

3、學校制度設計,讓大學老師與社會實際完全脫節

隨便找一個大學老師,你問問他,今年他所在大學的學生就業怎麼樣?平均工資多少?他90%的可能是不知道。教得好,教得不好,完全沒區別。混悉拆日子,是大勢所趨,搞關系,轉到行政崗位才是大學老師的夢寐以求。

『貳』 為什麼大學老師給分很水

一般情況下,換老師不可能了。如果他的那門課對你很重要的話,你可以看看有沒有其他老師上一樣的課,可以爭取同意以後去旁聽。或者自己多看書,跟自己把知識吃透的同學多交流,以前我們班經常就有學生比老師懂得還多的那種,他們課下看很多書,有的還參加課外培訓機構的培訓班,懂得不一定少呢。

『叄』 教授三年不給本科生上課 將被清出教師系列,高校為何那麼多的「水師」

大學為什麼有那麼多不給學生上課的教授呢?這是從大學的教師評定職稱的機制開始說起。

在許多高校,對評定教授和副教授的考核機制,主要集中在他們的論文數量以及科研成果,相反,教育學生反而成了副業。有些教授為了自身的發展,用大量的時間,用在學術會議尋找科研經費,以便好讓自己在學校的各項考評當中脫穎而出,既然大家都怎麼辦,那麼,教授學生學業就成了一項走馬觀花,過眼煙雲的工作。身在曹營心在漢,授課上面馬馬虎虎,教授和培養人才不經心,因為他的心思都用來穩固自己的地位了。



目前的這些舉措可以改善大學授課老師的教學質量問題。但是整個系統要有一系列的改變,才能夠提升整個教授隊伍的綜合素質。既要有過硬的科研成績,也要有過硬的教學質量。

讓那些水師無處藏身!

感謝你的閱讀。

『肆』 本班老師教的課太水,喜歡別的班的老師,去請教他可以嗎

完全可以的。但首先你得找一下原因,我相信他既然能當老師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作為學生應該學習老師的長處。其次是不是你上課的時候沒有認真聽講,第三這個老師是不是剛入職,還沒有太多的授課經驗,我們應該給予老師一些鼓勵。第四你如果覺得老師的課太水你可以適當給老師提下建議,如果你說的很對,老師肯定會採納的。
對於請教別的班老師是完全可以的,學生有不懂的詢問老師,每個老師都是很樂意為你解答的,但你應該在老師有空閑的時候詢問,因為老師有自己班的學生需要輔導,可能不是每時每刻都有時間的。

『伍』 為什麼大學老師上課普遍都很水

01兩大任務矛盾
第一,比較已經熟知的,高校老師兩大任務教學與科研之間的矛盾。

按照現在的評價體系,尤其是研究類的大 學,KPI導向都是重科研。按此邏輯是科研難於教學。其實不然,

都挺難的。

科研,需要集中精力時間,需要領域創新。尤其是人文社科,沒有數據沒有實驗,寫出高水平超越前人的論文就是小雞吃黃豆——夠嗆。而教學需要長時間摸索,尤其是精品課的打造冰凍非一日之寒。科研還難的是資源和經費。同樣教學,站好講台不是誰都可以勝任的。既要有學問功底,也要兼具能力口才。

但二者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在於科研可以量化,文章數量、分區、引用因子、項目級別什可以換算成數字,帶來經費和獎金。一句話雖然壓力大,但是努力就有收獲的,算是比較客觀的指標。但唯獨良心不能,教學完成講課的工作量外,就是妥妥一良心活。敷衍講與用心講都是拿課時費走人,高等教育也不涉及升學壓力。

能量化的是標志性成果,不能量化的當然費力不討好的活兒。

即使能把課上出花來,對教師的基金申請、職稱晉升都沒太大幫助。即使這樣,還是有一批符合任職要求、能忍受暫時的經濟利益犧牲,頂住重重壓力,去做大 學老師,並想成為一個好的大 學老師,出於他們天性的適合和價值的認同,熱愛講課,關心學生,請你們相信這樣的人還是占據了大 學老師師資群體相當一部分。但是,出於能力的限制,並不能夠讓所有人都成為合格的大 學老師,或者說在入職最初幾年就達到水準。這好似於任何的職業,都會經過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階段。

當然我始終認為,既然大學生們被安排了課程,交了學費、花了時間,就有理由要求,在課堂上有所收獲。但事實上如果能讓「大部分」學生覺得不錯的課程,往往對教師自身條件,如思維能力、專業知識、行業經驗、教學能力等,都有極高的要求;並且還會受到教師以外因素,如教學設備、師生比的限制。最最最重要的是,好的課程並不是可以信手拈來,而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備課准備。這往往是大多數沒有做過大 學老師,只做過大 學學生的人,最容易忽略的問題。

就像如果你期末得了60分不要太喜出望外,那真不一定是你努力的結果,

是我努力的結果。

02備課真不簡單
你是否了解,要備一節兩個課時90分鍾的課,需要多長時間,查找多少資料,最後要從多少海量的教學資源中,篩選出學生既能理解、又能被吸引的內容。

前段時間我也淺淺准備了一下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發現要達到全國獲獎的程度,所展示的教學片段必須精細打磨,信息密度和有趣程度,其中每節課需要准備多少字的講稿,穿插多少段子,什麼時候插入都是花費了巨大心血的。

再比如,現在這篇文章,你都不一定從頭到尾看完,但我寫了超過3個小時,仍然不是每個人都會點 贊,就像很多時候費盡心血備的課,總是拯救不了低頭族,精心醞釀點段子吧,也不一定有學生買賬。所以也不能高估一般大 學生對於嚴肅知識的耐心。

大家抱怨上課無聊,知識枯燥。但確實也有難言之隱,因為不是任何一個有趣的課程,都可以被放在大 學的課堂上的。舉例來說,本科的教材選用是有限制的。這就是很多人感覺馬工程的教材不適合,但很多高校依然要用MGC的教材。而且課程內容,國家和高校,在教師發揮創造力前,提前決定了科目、大綱,框定了固定的概念和知識點。還有,老師想要傳授的重點,通常和學生的興趣點有本質的區別。比起有趣這個元素,大 學課程內容注重體系性、邏輯性、嚴謹性,強調知識傳遞的准確性。

所以單從授課而言,大 學老師,需要能剖析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需要合理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需要應用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東西,這樣才能不講錯——尤其是一些基本的問題不能出錯,這其實已經壓力不小了;更何況還要有趣,能互動,能吸引人,有獨特見解,有啟發性,就是更高層次的要求。

03大 學定位混亂
部分原因在體制,部分原因在老師,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在於大眾將大 學的定位混同於初高中小學了。

中小學是基礎教育,學習內容都是比較固定的,行為範式長期是被指示被規定。

大 學的課堂不再是灌輸固定知識,而著重於啟迪學生們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大 學強調的是求知和探索,學校負責提供資源和援助,老師協助學生如何更好地尋找學習的方向以及深造過程中排憂解難。這個定位不是leader,不是manager,而是assistant。是由你自己來主導學習,設定目標,為之努力,獲得成果。也許好的老師能讓枯燥的課程變的有趣,但是能讓枯燥無味的東西也學的下去甚至津津有味的,只有你發自內心的求知熱情和學習習慣。而這比我們站在講台上講得好還是壞,重要多了。

熱點內容
辭去銀行當大學老師 發布:2025-05-28 04:02:25 瀏覽:923
從大學城到長樂機場大巴 發布:2025-05-28 04:02:24 瀏覽:323
想去上大學 發布:2025-05-28 03:40:51 瀏覽:75
郭斌博士生導師的個人 發布:2025-05-28 03:39:31 瀏覽:543
大學近代史時間軸 發布:2025-05-28 03:08:30 瀏覽:372
南昌大學食品考研復試 發布:2025-05-28 02:59:52 瀏覽:959
大學生數學專業的職業規劃 發布:2025-05-28 02:59:00 瀏覽:472
碩士生導師把研究生當苦力 發布:2025-05-28 02:52:34 瀏覽:653
美國大學錄取等待 發布:2025-05-28 02:31:27 瀏覽:661
美國大學環境排名 發布:2025-05-28 02:30:45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