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79年謝教授
㈠ 錢三強的生平
錢三強的生平:
錢三強,原名錢秉穹,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出生,是中國的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婦的學生,又與妻子一同被西方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
他是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人稱他領導的研究所滿門忠烈。他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於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16歲便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擔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嚴濟慈所長的助理。
後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導師是居里的女兒。
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萊娜·居里及其丈夫弗里德里克·約里奧一居里,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
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所長、計劃局局長、副秘書長,二機部副部長。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 1992年逝世終年79歲,去世後的1999年9月18日,錢三強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1)清華大學79年謝教授擴展閱讀:
1956年,錢三強帶領40多名科學工作者在蘇聯實習考察。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從美國回國,也來到蘇聯和錢三強一同考察。錢三強熟悉法國和西歐的情況,錢學森熟悉美國的情況,兩人一見面,互相交流信息,更增加了對開展科學事業的信心。
這時,駐蘇大使劉曉奉命來找錢三強、錢學森兩位科學家,徵求對黨內整風的意見。談到當時的情景,錢三強說:學森剛從美國回國不久,對情況不夠了解,就沒有談什麼意見。這時的錢三強,已經參加工作9年,入黨也已經3年了。
他很深沉地說:我自認為,黨對我十分信任。我既然參加了這個組織,就應該愛護這個組織。黨要求我幫助黨整風,又派人來徵求意見,我應該講出真心話。當時,滿腔熱情,沒有任何顧慮。他自認是一位忠誠的共產黨員,是在為改進黨風獻計獻策。
可是,他提出的建議,仍然被一些領導人認為是不尊重黨的領導,實質上是取消黨的領導,是反黨言論。
早在反右派運動前,錢三強就感到科學院里有種不太協調的氣氛。錢三強建議要增加幾位科學家進二機部的領導班子。
但在當時,這就變成了外行不能領導內行的右派觀點。錢三強這樣的思想、這樣的觀點,在當時引起了注意,領導們都知道,錢三強在法國讀書時就參加了地下黨活動,畢業後放棄了法國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祖國。
回國以後,國民黨要員誘以高官厚祿,他都不為所動。他是如此衷心擁護黨,怎麼可能反黨,但是,災難仍然罩在頭頂。反右派運動中幾十萬知識分子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接受勞動改造。錢三強的右派問題也提到了議事日程。
但由於毛澤東、周恩來和聶榮臻的保護,他才僥幸沒有被扣上帽子。錢三強知人善用,積極引薦。在他的帶領下,經過了1958年大躍進,浮誇風,經過了多災多難、忍飢挨餓的1960年,原子科學事業始終在艱難地前進著。
1962年,中央在北京召開七千人大會,毛澤東在會上做了檢討,讓劉少奇、周恩來等人來負責第一線的領導工作。
1962年在廣州召開的知識分子會議上,周恩來興高采烈宣布知識分子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陳毅元帥為知識分子脫帽加冕,行鞠躬禮。這次會議很有影響,在知識分子中間喚起了一股熱情。
㈡ 一生未娶,為國培養79名院士的清華教授晚年為何流落街頭
「國士無雙」,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現在它經常被我們用來表揚那些為我們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提到這個詞,每個人都會想到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如航天之父錢學森,兩彈之父錢三強,鄧稼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許多科學家在同一門學科下學習,這個人就是葉企孫
葉企孫,生於1898年,是來自上海葉家族的一名書香門第的官員。在父親的指導下,葉企孫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他學貫中西,初步培養了愛國主義信仰。他認為知識分子在修身養性的同時,不應該忘記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挽救國家的衰亡。13歲時,葉企孫被清華學校錄取,成為清華第一批學生。他與清華的緣分由此開始。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很多科學前輩都被遺忘了。我們追逐名人八卦,熱情吃瓜,卻對科學大師的故事知之甚少,是一種深深的悲哀。為什麼現在碩士越來越少?因為我們的眼睛沒有那麼專注,我們被太多的誘惑分散了注意力。
㈢ 湖州有哪些名人
湖州市是浙江省下轄地級市,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 、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嘉興,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是環太湖地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建制始於戰國,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如莫干山、南潯古鎮等。湖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有雙瀆雪藕、太湖百合等土特產品,同時也是近代湖商的發源地。
孟郊
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洛陽人 ,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縣),出生地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唐代著名詩人。 祖先世居洛陽 (今河南洛陽),少時隱居嵩山。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後因河南尹鄭余慶之薦,任職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唐憲宗元和九年,鄭余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洛陽東。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孟郊工詩。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
趙孟頫
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一說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蘭溪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的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沈約
沈約(441年-513年),字休文,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省德清縣)人。劉宋建威將軍沈林子之孫、劉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南朝梁開國功臣,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作為南朝文壇領袖,沈約學問淵博,精通音律,與周顒等創四聲八病之說,要求以平、上、去、入四聲相互調節的方法應用於詩文,避免八病,這為當時韻文創作開辟了新境界。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號「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著有《晉書》《宋書》《齊紀》《梁武帝本紀》等史書,其中《宋書》入二十四史。
錢三強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錢秉穹 ,核物理學家。原籍浙江湖州,生於浙江紹興,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194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1980年7月24日,錢三強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學技術發展的簡況》為題講課。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在核物理研究中獲多項重要成果,特別是發現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並對三分裂機製作了科學的解釋。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發展和「兩彈」研製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