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大海洋學院研究生導師
⑴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學院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導師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創立於1943 年,是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現代教育和科研的策源內地;力學學科創建於1958 年,土容木工程學科創建於1907 年,均是中國高校最早設立的學科之一。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培養了中國現代橋梁工程先驅、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茅以升,「水利泰斗」、兩院資深院士張光斗,中國導彈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獲得者、「遠望號」綜合測量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學彥等一大批傑出校友。[1]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學整合造船與海洋工程學院和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宣告成立。[2]
上海交大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歷經七十年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基礎扎實、底蘊深厚、面向世界、面對未來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成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孕育創新的高水平科學研究基地,船舶與海洋工程在國家一級學科評估排名中居全國首位。
⑵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的院長簡介
楊建民,1978 年至 1988 年於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及海洋工程系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88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1 年至 1994 年於日本(株)西日本流體技研進行博士後研究, 2001年由國家留學基金委派遣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赴美國Texas A&M University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研究。現擔任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二級教授、院長,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海油上海交大深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現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際船模試驗池會議(ITTC)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近海工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船舶力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造船工程學會海洋工程專業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石油工業標准化委員會海洋石油工程專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海洋工程》雜志副主編。
長期從事海洋工程流體力學、船舶推進等科研和教學工作,發表論文100多篇。主持承擔並完成5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研究項目以及工程應用項目,在浮式生產儲卸油系統(FPSO)、深水半潛式平台、立柱式平台(Spar)、深海工程試驗技術、甲板上浪、超大型浮體(VLFS)等研究方面取得自主創新的成果。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主持承擔並完成國際競標獲得的海洋工程研究項目20餘項,在國際海洋工程界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2006年獲全國海洋科技先進工作者(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部), 2007年獲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2010年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
⑶ 上海交大研究生導師排名
周翔,上海交通大學飛行器設計導師。他的專業領域包括飛行器設計、結構力學和航空材料。周翔教授致力於科研和教學,指導的研究生在航空領域屢獲佳績,為國家航空事業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
徐武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學飛行器設計的另一名傑出導師。他在航空動力學、飛行控制系統和航空電子技術方面有著深厚的造詣。徐武教授以其創新的教學方法和嚴謹的科研態度,贏得了學生們的廣泛贊譽。
余瑜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的物理研究中擔任導師。她的研究涉及量子力學、粒子物理和宇宙學等領域。余教授通過她的教學和科研,激發了學生對物理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探索興趣。
劉當波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的另一名優秀導師。他在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方面有著廣泛的研究成果。劉教授不僅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還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張鵬傑教授在物理與天文學院的教學中擔任重要角色。他的研究集中在光學、激光技術和應用物理學領域。張教授通過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輕松掌握復雜物理概念。
楊小虎教授同樣在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的科研和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的研究涵蓋了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致力於探索宇宙的奧秘。楊教授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創新精神,深受學生們的尊敬和喜愛。
王斌教授是物理與天文學院的導師之一,他在高能物理和粒子加速器技術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王教授通過實踐教學和理論指導,培養了眾多在物理學領域具有影響力的青年才俊。
⑷ 上海交大王利坡怎麼樣
優秀。王利坡在2013年獲得交大優秀國際尺並研州神究生導師獎,截止到2022年7月19日是上海交大研究生院的副教授,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人,在2020使用冊困虧英文寫出了一篇屬於自己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