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性學教授視頻
❶ 華東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好不好考
據了解,在職研究生目前的主要招生形式為同等學力申碩與專業碩士的形式,考試比較容易的是同等學力申碩的形式。而對於華東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的招生形式,對於考生入學和申碩考試方面都是比較容易的。
再者,華東師范大學作為我國的重點開設的院校,師資力量和教學能力更是毋庸置疑的,在學員學習專業知識方面,以華東師范大學的教學力量也是可以幫助學員獲得提升並且增加申碩考試通過率。
除此之外,對於同等學力申碩的方式除上考試簡單以外,還有一大優勢就是比較節約成本。相比較而言,專業碩士要比同等學力申碩的形式學費上要高很多。在大家報考華東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選擇同等學力申碩的形式的同時,也為自己節省了一部分的經濟開支。
總之,大家在報考的同時不用擔心申碩考試的問題,用心學習專業知識加上老師的用心輔導,通過考試考試的可能性學還是比較大的。
❷ 李銀河 是誰啊
李銀河指代兩個不同名人,具體如下:
1、李銀河: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李銀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 師從於中國社會學奠基人費孝通。1952年生於北京。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2、李銀河:安徽省桐城市唐灣鎮長嶺村黨總支副書記
李銀河,現任安徽省桐城市唐灣鎮長嶺村黨總支副書記。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長嶺村林管會會計、主任;2011年8月至2018年6月,長嶺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副主任;2018年7月,任長嶺村黨總支副書記。分管基層黨建、組織發展、紀檢監察、安全生產、農電等工作。
(2)華東師范大學性學教授視頻擴展閱讀:
關於李銀河的社會熱議事件
1、微博認親
2010年11月24日,李銀河就透過王菲的微博,對李亞鵬隔空喊話:「李亞鵬你關注我,我們可能是親戚!」李銀河在王菲的微博里留言:「李亞鵬,你好。你的父親是不是河南南陽人(鄧縣)?如果是,我們可能是親戚,估計沒出五服。我姓的是母親姓。我的外祖父叫李超千……」
王菲的粉絲隨後紛紛把此留言轉發給李亞鵬:「問你話呢,不過她發錯信息了,幫忙轉一下!」因為兩位名人都涉及「老家河南」的話題,引起不少熱心讀者的關注。
2、女權觀點
中國婚姻制度中一個延續了幾千年的習俗是「婚後從夫居住制」(即女人在結婚後住在丈夫家,與公婆同住),這種居住制度本身就造成了婦女的低下地位。
結婚不單純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結合,而是兩群人甚至兩個村莊,通過「女人」這個渠道進行的一場交易——男方要交彩禮錢,他們「買」到了一個女人。在這個交易中,女人淪為了一個「物」。
❸ 上海大學的知名校友
政治界
楊尚昆: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1926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博古: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25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王稼祥: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25年進入上海大學附中部學習並擔任學生會主席。
許繼慎:革命烈士,中國紅軍早期傑出高級指揮員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何秉彝:革命烈士,五卅時間主要活動者,1924年進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積極參加中共領導的革命活動。同年12月被選為上海大學學生會執行委員。不久,任上海學生聯合會秘書,共青團上海地委組織主任。同年底,協助劉華開展上海工人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5月30日,參加「五卅」示威遊行,遭帝國主義巡捕鎮壓,中彈犧牲。時年23歲。
李碩勛:革命烈士,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張治中:著名抗日將領,愛國主義人士,曾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陳賡: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新中國開國大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首任院長,曾作為旁聽生入上海大學學習。
張琴秋:紅軍唯一的女將領,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
梁披雲:全國政協第六、第七、第八屆委員,著名教育家和書法家,192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徐匡迪:歷任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系主任、常務副校長,上海市高教局局長,上海市計委主任,上海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兼院長等職。現中國工程院名譽院長,上海大學校董會主席、終生教授,博士生導師。
費孝通: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原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夏征農: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上海市原市委書記,上海大學顧問。
王力平:原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上海工大計算機工程系校友。
王林鶴:上海市總工會主席、市經委副總工程師、市發明協會副會長,全國勞動模範,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電機系。
周慕堯:原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理化系核物理專業。
尹弘: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秘書長,1985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系。
薛潮: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管理工程系。
鍾燕群:上海市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199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管理工程系。
景瑩:曾任上海市外經貿委副秘書長、南匯區副區長、普陀區副區長;現任上海市旅遊局副局長,1983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現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科學界
楊雄里: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1963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生物系。
林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
孫晉良: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科協副主席、全國勞模,1968年畢業於上海科大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
陳騊聲:工業微生物學家,是中國近代工業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創立了上海科大生物工程系,任系主任。
鄒元爔: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8年創辦上海科大冶金系,兼任校務委員會委員、系主任、教授。
嚴東生:中國無機材料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上海科大副校長、名譽校長,現上海大學名譽校長。
黃宏嘉:國際著名微波與光纖專家,我國微波光纖領域的重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海科大副校長、名譽校長、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現上海大學博士生導師、名譽校長。
郭本瑜:著名計算數學家,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數學系,原上海科大常務副校長、校長。
鮑家善:著名低溫物理學專家。原上海科大物理系教授,名譽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郭禮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大生物物理化學系。
胡金豪:上海天文台黨委副書記副台長。1975年上海科大無機材料專業畢業
謝宇: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和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上海工大冶金工程系
干勇: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1982年於上海工大獲碩士學位。
李芸: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黃黔;歷任上海工業大學教授、校長助理、副校長,上海大學教授、副校長,國家科委科技司副司長,教育部科技司司長,國務院研究室社會發展研究司司長,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等職;是上海工大培養出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為錢偉長院士。
吳傑: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獲得者,美國天普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系主任,畢業於上海科大。
胡傳平: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長,畢業於上大機械繫。
教育界
匡亞明:著名教育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社會活動家,原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名譽校長,1926年考入上海大學就讀。
王生洪:著名教育家、科學家,曾任上海科大常務副校長、上海市委統戰部長、原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復旦大學校長等職,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工程力學系 。
曹家麟: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上海電力學院校長。
騰建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黨委書記。
楊德廣: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理事長、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原上海大學校長、上海師范大學校長。
鄭令德: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委員會書記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上海工大電機工程系校友。
周鴻剛: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管理工程專業碩士。
劉人懷:中國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學校長。
許德良:歷任上海市總工會幹部學校副校長,上海市衛生學校校長,上海中醫學院副院長、顧問等職;中共早期黨員之一,曾長期擔任上海大學庶務員。
工商界
周忻: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1990年畢業於上海工大機械工程系。
周文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上海城建集團副總裁兼總工程師,上海大學、同濟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大學力學系博士,導師為錢偉長院士。
張林檢:上海市企業聯合會會長,上海儀電控股(集團)董事長。
馬新生:百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大學研究生學歷。
倪建達:上海城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實城市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1992年畢業於上大經濟管理專業。
劉培森:上海英達國際人才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工大1980屆機械專業。
胡逢康:曾任飛利浦照明電子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飛利浦照明亞太區CTO(首席技術官);現任「縱領電子(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科大電子系77屆。
楊士寧: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首席營運官,上海科大電子系77屆。
唐豪:上海市工商聯合會,上海市商會副主席,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上海大學副校長。
王喆:寶鋼集團資深高級技術專家。
李世平:寶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紀委書記。
解建平:寶山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戴克明:中國戴迪國際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
朱皓:上海慧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
何志明:新航星集團董事長。
彭宏陵:香港宏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泰康:科威特華僑華人協會主席。
吳俊:昆明俊業鑫化工原料有限公司董事長。
丁紅陽:上海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顧春林:上海德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建祥:上海快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87年畢業於上海工大。
俞勇: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新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93屆校友。
廖建偉:上海興安得力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90屆校友。
郭瑋:新致軟體公司董事長。
張維華:上海電信黨委書記。
吳錫龍:上海電信總經理。
王文海:寶信軟體公司董事長。
龔少暉:35互聯(中國頻道)CEO,1988年畢業於計算機學院。
錢文明:上海博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95屆自動化專業博士。
龔其恩:美國鵬博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及中國對外貿易理事會副理事長,1985年畢業於上海工大機械製造專業。
江燕: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科技開發部經理、研發中心主任,上海科大高分子系87屆。
蔡國鈞:全國勞動模範、上海亞太計算機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總裁,上海工大計算機系77屆。
林野:國家電網華東公司總經理,77屆校友。
王國平:中國微影視第一人,全球旅遊視頻網總裁,上大文學院85屆。
余谷:美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總監,上大國際商學院84屆。
人文界
孔另境:著名出版家、作家,曾參加過北伐革命,1925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丁鈴: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192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施蟄存: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陽翰笙;著名編劇、戲劇家、作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1924年秋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
龔方震:原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宗教學研究室主任,中外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畢業於上大法學院。
劉達臨:上海大學社會系教授,亞洲性學聯合會主席,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
葛紅兵:著名作家,中國當代有代表性的文藝評論家。
戴望舒:現代著名詩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和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1998年在上海大學中國電影史專業研究生畢業。
白賓: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畢業於上海科大精密機械專業。
高韻斐:上海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社長,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新聞學會副會長。
郭敬明:著名青年作家,2002年進入上大影視藝術工程專業,後轉為影視藝術技術專業。
許傑: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畢業於上大中文系,是第一位擔任美國重要藝術博物館的華裔館長。
政法界
翟建: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
鮑培倫: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
江憲: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
陶鑫良:全國著名知識產權律師,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
鍾人鑒:著名銀行金融業務律師,上海虹橋正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宋學東: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畢業於上大法學院。
藝術界
黃葆戉:近現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上海大學美術科書畫教授及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主任。
陳逸飛:著名油畫家,文化實業家,導演。1965年畢業於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現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謝晉:著名導演,中國文聯副主席,上海大學影視藝術與技術學院首任院長。
邱瑞敏:中國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霍尊:上海天韻文化簽約歌手,東方衛視真人秀節目《聲動亞洲》亞洲賽區三強。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真人秀節目《中國好歌曲》第一季冠軍。
滕俊傑:國家一級導演,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1999年進入上海大學影視學院研究生班學習。
❹ 華東師范大學軟體學院學科建設
華東師范大學軟體學院在學科建設方面,於2006年建設了985高可信計算創新平台。該項目聚焦於與國計民生相關的關鍵應用領域,以軟體可信性問題為核心,旨在分析、研究和解決相關科學問題,構建可信系統設計、驗證與測試平台。在嵌入式軟體等領域,開展示範應用,為改善國家安全攸關重大工程的軟體可信性提供科學支撐。
平台的下一階段建設將重點突破可信計算領域的新理論、新結構、新方法和新技術,力求在高可信計算理論、高可信軟體構造平台以及高可信計算應用等方面取得創新性成果。這包括整合現有的計算基礎理論,使之成為可信計算的基礎理論,構建可信軟體構造平台,以及將可信計算研究成果應用於航空航天、金融、醫療衛生等國家安全與國民身體健康重要領域。
同時,華東師范大學在211建設項目中,研究信息系統的可信性理論與關鍵開發技術,關注關鍵應用領域的信息控制系統、可信海量信息系統理論及開發技術、復雜網路信息系統可信性理論與質量保障方法。項目建設目標是通過軟體可信性理論和開發技術的研究,建設信息科學領域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的一流學科,形成包含關鍵控制軟體、海量信息獲取分析以及復雜網路軟體可信性理論等方面的技術解決方案。
在上海市重點學科「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建設方面,華東師范大學作為該領域的重要研究單位,形成了國際領先的學科框架,包括程序統一理論、軟硬體協同設計、自動推理與符號計算、海量信息處理等基礎和應用研究相結合的多學科交叉體系。該學科以解決軟體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為目標,積極承擔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和上海重點項目。
為了適應國內外軟體科學與技術及其應用的發展趨勢,華東師范大學將通過承擔國家重大項目與國際知名大學、研究機構合作,建設一支優秀的創新團隊,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國際一流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基地和學術交流中心。通過開展前沿性、尖端性和應用性科學研究與開發,積極承擔相關科研任務,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培養研發人才。在3至5年內,將本學科建設成為高可信計算、自動推理與符號計算、以及海量信息處理等領域的學術研究、交流以及高科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最終目標是將學科建設成為國家重點學科,成為世界知名的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研究、開發和應用中心,以滿足國家、航天、軍隊以及上海市重點產業對計算機軟體技術,尤其是可信計算技術、符號計算以及海量數據處理的需求。
(4)華東師范大學性學教授視頻擴展閱讀
華東師范大學軟體學院成立於2002年1月,是國家首批35所示範性軟體學院之一,也是全國師范院校中唯一獲准成立的示範性軟體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教授任院長,周巢塵院士任名譽院長。學院秉承「以學生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求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走辦學國際化、運作市場化、產學研一體化的特色之路,培養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國際化軟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