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北京大學國畫系老師

北京大學國畫系老師

發布時間: 2025-07-18 13:55:39

① 范曾是誰

范曾,江蘇南通人,字十翼,是中國人物畫畫家、書法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研究員,南開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
主要經歷
1945年,入南通女子師范第二附屬小學。
1949年,考入江蘇省立南通中學。
1951年,加入南通市美協。與袁運生、顧樂夫並稱「南通三小畫家」。
1955年,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
1957年,轉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半年後轉入中國畫系。
1960年,進蔣兆和畫室。
1962年,畢業創作,畫《文姬歸漢》輔導老師為劉凌滄先生,得郭沫若先生題長詩一首;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分配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隨沈從文編繪中國歷代服飾資料,並臨摹優秀繪畫作品多件。
1964年,至陝西西安山門品公社沙井村參加社教。
1970年,下放湖北咸寧「五七幹校」。
1971年,回北京,繼續為中國歷史博物館陳列作畫,其間所畫《韓非子像》為代表作。
1972年,創作《毛在湖南農民運動講習所》。
1978年,調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講師、副教授。
1981年,赴日本於東京舉辦個人畫展。
1983年,舉行個人畫展於東京。
1984年,調入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任系主任, 日本岡山縣建立永久性「范曾美術館」。
1986年,捐款400多萬元人民幣建設東方藝術大樓,中國美術館和天津博物館先後舉辦「范曾畫展」。
1987年 ,捐款建造南開大學東方藝術大樓;赴日本東京大孤、岡山舉辦「范曾畫展」;12月,在《中學生》雜志上發表文章《我憧憬人生的清晨》。
1989年,出版《莽神州賦》畫集、《祖國、藝術、人生》演講集。
1990年,於日本舉行「范曾、宋文治畫展」並出版畫集;於新加坡舉辦「范曾畫展」,出版《范曾新作集》。
1991年 ,在台灣舉行「范曾巴黎新作展」,並出版畫集。
1992年 ,應邀到斯德歌爾摩大學講學。
1993年,任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教授。
1994年 ,出版《范曾繪畫一百幅》、《范曾書法一百幅》。
1995年 ,應邀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講學。
1996年 ,畫風大變,更重簡筆潑墨,有代表作《簡筆老子》《潑墨鍾馗》等;於深圳舉行「范曾書畫展」,出版《范曾畫集》。
1997年 ,《范曾詩稿》、《十翼還甲自壽》出版。
1998年 ,「范曾的藝術世紀大展獻給2000年」於香港會展中心舉辦。
2005年4月6日,為新近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作畫。
2008年,創作巨幛《唐人詩意圖》;為「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創作《弈秋課徒圖》。
2010年3月,為上海世博會創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013年5月,錄制央視特別節目《開講啦》。
2016年3月17日,舉行作品《錦文掇英》首發式暨研討會。
2021年11月,參加《似是故人來》第二季。

② 崇美之學,藝展微堂。微藝堂首期六人展。

                                前言

        微者,小也,《尚書》有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故能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有微言大義之思。又微者,精妙也,洞悉玄妙,精湛超群也。藝者,道也。有耕耘之意,《周禮》曰六藝(禮,樂,御,射,書,數)。又《漢書》有極致之意。又「據於德而游於藝,真人之境也。」前有微藝之思,然後可進坳堂之妙。故曰「微藝堂」。《微藝堂》自建群已三年余,不乏當代名家,高手雲集,藝海泛舟。三年之中交流互動,氛圍活躍,學術濃郁。作風樸素,友人常謂「有清氣。」

        此次微展,其目的在於交流互動,切磋琢磨,以書畫會友,結緣天下志士,亦務求批評指正,探討學習。吸納高人逸士。同時也略作文化宣傳碼槐,以盡綿薄之力,普及美學知識,觀者賞心樂事。作者游藝灑脫。遂發起提議,徵求意見,終圓此願。更得力與友人及師長,前輩們鼎力相助,在此表示感謝!

        美之為美,人之所向也。美即生活,高於生活,生活無處不在,只要有心,處處都是好風光。國有顏回而不知,豈不惜哉!芥子雖小可納須彌。書畫小技,然則近道。遲嘩友古人謂之「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詩》《書》《禮》《樂》《易》《春秋》)同功,四時並運,發與天然,非由述作」又謂:「如也,如其人,如其性」。書畫者,文章之極也。可見趣味,探究性情,抒發胸懷,小可見性,大觀天下。觀有所止,則近極也。然藝本無涯,砥礪前行,不忘初心,積數十年而成一技,誠非易事。《易》曰:「夫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詞曰:

歷代前賢,絕學後坤。

追古思遠,以鑒今期。

採納八荒,經緯六合。

古今聖手,造化神奇。

含道映物,澄懷味象。

與道同機,遷想妙得。

慘淡經營,妙悟自然。

凝神遐想,物我兩忘。

握管萬象,揮毫千里。

風流儒雅,意無盡耶。

且不多言,權看華章!

      2019年5月1日

      微藝堂主張智民拙筆序言以期拋磚引玉

        以下為微藝堂首期六人展,排名不分先後。

簡介

松風堂(王澤起)

        王澤起,字,子虛,齋號松風堂。畢業於蘭州大學,研修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級編輯,國家一級美術師。甘肅天韻畫院院長,甘肅省書法家協會二、三屆理事、鑒定評估委員會副主任,蘭州大學書法研究所研究員(客座),蘭州財經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詩詞協會會員,天水書畫院特聘書畫家,甘肅省直機關書畫協會顧問。有學生考入天津美院、中國美院。

      作品欣賞

人物評價

游目騁懷 俯仰自得

王雲亮

子虛(王澤起)先生深知師造化與得心源不可偏廢之理,亦深知技道合一之理,故近年來向外師造化不斷,向內於心源感悟提升。在「外師造化」方面持續發力,其寫生作品中也無不顯現著「中得心源」的智慧。「外師造化」與「中得心源」的境界提升只有在兩者循環往復中得以實現。子虛先生於此浸染,歷久必然再次升華,境界不可限量也。

戊戌年處暑日於京華觀雲閣北窗

(王雲亮,中國戲曲學院新媒體藝術系教授、碩士生導師、系學術委員會成員,美術學博士。)

簡介

  筆名:楚風子

        蘄陽山人,1961年出生。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自幼愛好文學、書畫,擅長各類美術字。

1979年投筆從戎,任報務員、放映員、師電影隊長,俱樂部主任、師宣傳科文化幹事,曾六次參與武漢軍區和濟南軍區各類現場會籌備工作,三次代表師,參加總政、總參書畫展,獲優秀獎。多次在人民曰報、中國青年報、詩刊及省級雜志發表書法作品。

作品欣賞

藝術感悟

半世墨緣,酸甜苦香。

濃淡干濕,快慢通暢。

閑暇塗抹,半瓶晃盪。

不附權貴,半生流浪。

只求快活,濃墨蒼茫。

人物評價

詹老師習字四十餘年,仍對自己要求嚴格,博覽名帖,用功極深,作品極具個性,韻味十足。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

簡介

      黃白翔,筆名邨夫,1961年出生於天津,現為中國石濤藝術研究學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好收藏鑒賞書畫,硯台,鈞瓷,擅長寫意山水畫。

作品欣賞

藝術感悟

我畫畫從不循規蹈矩,更不重復自己。讀書,寫作,山水畫,收藏,占據了我的大部分時間,如飢似渴的翱翔蘆知在藝術的海洋之中,體悟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人物評價

橫塗豎抹見真趣

          ---說黃邨夫

邨夫的小畫里有一種故事般的敘述狀態,如《那年、那月、那春雪》,描繪了青島的教堂,在幽深空靜之中,彷彿能夠聽到雪落的聲音樂,那場景的靜默,是在訴說歲月沉澱的厚重。山水畫,是他對山川景色濃濃的情愫,是他內心裡流出的歌。溫馨飄逸,平淡天真,嵐色蒼茫,清雅耐讀。

性情是畫的風格,筆墨是心靈的延伸,純真是情愫的流露,不落俗套,不事雕飾,一任天然是他的追求……

每一個畫者都在尋找的其實是跟自己接「氣」的路子,邨夫的小品畫正在向著他自己的路子不停的前行。

        -----方飄鴻 乙亥 春日 於成都 浣花

簡介

鄧雍君,68年生人,肖猴,號坳堂。無門無派,自由藝者。(重慶市政協特聘書畫家)

作品欣賞

人物評價

鄧雍君先生可以說是所有畫畫人里的「奇葩」,不喜交際又幽默風趣,就暴露一下先生吧,先生有幾大特點 ,這其一嘛,就是最大的特點「懶」,懶到極致的那種,除了可以一天到晚的畫畫寫字看書,其他的事情,好像跟他沒關系,連買房子,裝修房子這樣的事情,居然一問三不知。第二大特點,就是懼內,此處省略一萬字。第三特點就是,詩書畫印,堪稱四絕,山水,花鳥,人物,飛禽走獸,寫意,工筆,水彩,丙烯,。。信手拈來。近乎全才。奇思妙想,妙悟天然,書畫全無煙火氣,然皆來自生活。勇於創新,甘於寂寞。愛惜人才,無私講授,有賢者風。

藝術簡介:

        孟凱,生於鄭州市書香門第,幼年受家庭影響,酷愛書畫,高中二年級參加二七大罷工史畫創作,是全省年齡最小的創作者,作為知青,下鄉後又經推薦,入河南大學藝術系學習,畢業後入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從事教育工作,86年到中央工藝美院師資強化班學習兩年。80年代至90年代油畫創作較多,2002年後一直從事中國畫(山水,花鳥)的創作。入展全國花鳥展,第一屆至第四屆,建國50周年,全國大展優秀獎。河南省第四屆至第十六屆大展優秀獎等。原河南省美協花鳥畫藝委員會委員。河南省花鳥畫研究會理事。曾任職與河南大學。鄭州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作品欣賞

藝術簡介

朱零(林)

出生於新疆石河子,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導師、人民大學中國畫高研班導師,北京大學中國畫高研班、研究生班執行導師。作品多次參加由文化部、中國美協、中國書協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第四屆全國青年美展、第三屆全國中國畫展、首屆中國寫意畫展、建軍八十周年全國美展、第二屆中國山水畫雙年展(銅獎)、第五屆中國美協會員中畫精品展(優秀獎)、李苦禪紀念館開館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優秀獎)、第七屆全國書法作品展、第八屆中青年書法作品展、首屆蘭亭獎書法展等各種展覽並獲獎。

作品欣賞

藝術見解

      。。。。。。

    傳統筆墨語言轉換核心意義是什麼?

    首先是尊重傳統,把傳統筆墨、結構、意境等審美共性提取出來進分類、分析、訓練、組合及反思。舉一反三地解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從而在深入研究傳統的同時又不被傳統程式所困,在共性的基礎上張揚個性、尊重心性。是一種新的對待傳統理解與思考、體驗方式。

      。。。。。。。

人物評價

        群籟雖參差 適我無非新

                          ——朱零畫序

      文/劉墨

        20世紀破壞傳統,21世紀又在修復已經遭到破壞的傳統,兩股力量都不弱,只是人們變得寬容了一些,破壞者不再猖狂,修復者不再孱弱,更借民族文化的復興與人文傳統的重構之機而揚眉吐氣。

        山水畫在「修復」傳統方面似乎較見成效,它不僅是中國人宇宙意識與生命情懷的具體表現,更以鮮明的藝術特色、豐富的表現形態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進一步說,這種浸染了豐厚文化的視覺藝術,在視覺與文化的聯接上,在民族審美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上,在心、手、眼的和諧一致上,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匯合上,前人所積累的創作經驗,無論表現為作品形態還是理論形態,在繼續前行的路上,並不都是沉重的負擔,或者過時的陳言,更像是穿越歷史迷霧的指南針。因此,在銜接中國畫藝術的承與變上,就需要天才的敏悟和學者的智慧。

        朱零書法、篆刻、繪畫並進,近年來在繪畫上又頭角崢嶸,備受關注。

      他的繪畫源於傳統,又師法造化,意境清新而筆墨精微,不乏寫意精神亦富構成意識,善於在出入傳統中表現當代審美趨向。展看他的作品,我覺得在他那畫面的虛實開合背後,流露出一種睥睨古今的豪情,他似乎比其他的青年畫家更多開掘傳統而變古為今的自覺。無疑,他以自己的努力在領悟著傳統與自然的互融互滲,探討著筆墨與物象的共存共生,他似乎越來越成熟地以現代眼光挖掘傳統的潛能,在承與變的連接上實現古代繪畫精華的轉換,進一步在個性鮮明的風格中,進入中華傳統文化的血脈相連之中。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於時序。」朱零生逢其時,正以自己的觀念與畫筆參與著文化復興的偉大運動!

      劉墨(歷史學博士後 北京大學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③ 范曾其人

范曾(1938.7.5-),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江蘇南通人,中國當代大儒、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1]現為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南開大學、南通大學惟一終身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榮譽文學博士。[2]是當代中國集詩書畫、文史哲、儒釋道於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餘種詩、書畫、哲學之著述,國家圖書館珍藏其中119種。[3-4]提倡「回歸古典、回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對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鉅,開創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先河。[5]1984年,日本岡山范曾美術館建立;1986年,捐建並主持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2008年,南通大學范曾藝術館揭牌;2011年,榮獲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有二十四字自評:痴於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6]

熱點內容
同濟大學博士李闖豪 發布:2025-07-18 17:35:14 瀏覽:729
電子科技大學老師電話 發布:2025-07-18 17:34:46 瀏覽:138
2015東北大學鋼冶專業專碩名單 發布:2025-07-18 17:28:35 瀏覽:86
南開大學老師郵箱查詢 發布:2025-07-18 17:23:06 瀏覽:812
安陽大學開學時間 發布:2025-07-18 17:13:09 瀏覽:549
南方醫科大學2016考研 發布:2025-07-18 17:03:32 瀏覽:169
暨南大學華僑醫院下午幾點上班時間 發布:2025-07-18 16:55:10 瀏覽:150
中文大學生 發布:2025-07-18 16:35:23 瀏覽:196
浙江大學各專業排名 發布:2025-07-18 16:34:43 瀏覽:476
山東科技大學各專業分數線 發布:2025-07-18 16:34:38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