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劉輝
Ⅰ 中國最偉大的數學家是誰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 。
1924年華羅庚從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畢業;1931年被調入清華大學數學系工作;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1938年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1946年任美國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大學教授;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從美國經香港抵達北京,在歸國途中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之後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1951年當選為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同年被任命為即將成立的數學研究所所長;1954年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至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選聘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
華羅庚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並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里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
Ⅱ 漢芯事件的事件教訓
時值年末,本報記者向國家有關部委詢問的結果是,確實沒有相關責任人受到任何法律上的追究。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表示,他不滿意漢芯事件的處理結果,「評審專家應該負什麼責任,相關部門要負什麼責任,也沒有結果。目前處理力度很不到位」。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瀾教授也表示,漢芯事件反映出我國科技體制中的弊病,這種弊病要求有關部門去真正反思和挖掘弊病產生的原因,並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這就不能不讓人回想起著名科學家鄒承魯先生在去世前發表的一篇文章,他直言:「光說是不行的,對學術不端行為,一定要嚴查嚴辦。希望各有關單位,各級有關領導真正予以重視,認真干幾件實事,才能剋制當前的腐敗之風,還我國科學界一片凈土。」
的確,整個2006年,先後有一批學術失范行為被揭發、處分。
2006年1月,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天津外國語學院教授沈履偉出版的專著《求是集》中,對他人作品進行了剽竊。3月,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助理劉輝被院方開除,因為他把別人的學術論文歸在自己名下,並在個人簡歷中造假。後來,又陸續傳來中國科技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失范、廣州體育學院院長身陷「學生門」等事件。
2006年6月,科技部負責人公開表示,將認真吸取「漢芯」造假事件的教訓,從多方面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根治學術腐敗。同年11月7日,科技部發布了《國家科技計劃實施中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試行)》,表示對於科研不端行為,要實行從警告、批評直至終止項目、收繳經費、在一定時間內不接受有關人員的科研項目申請的處罰措施。有媒體認為,這是中國政府部門出台的首個針對科研不端行為的條例,將打擊科研學術造假納入了法制化軌道。
但顧海兵認為,這個處理辦法的細節還不夠細,操作上也不夠具體,尤其是如何進行法律追究應該更突出。「詐騙了1000萬元該如何處罰,詐騙了100萬元又該如何處罰,刑法都有很詳細的規定。處罰學術造假和詐騙也應該跟刑法關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