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魯西奇教授2020最新
1. 魯西奇的個人簡介
魯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蘇東海人。研究生學歷,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區域歷史地理與社會經濟史研究,特別是漢水流域歷史地理與社會經濟史的綜合研究。1996年晉升副教授,2001年任教授,2002年任博士生導師。2007年5月應聘到廈門大學歷史系任教。出版《區域歷史地理:對象與方法——漢水流域的個案考察》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項目1項。先後獲廣西區政府桂版圖書優秀獎二等獎(2001年)、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3年)。入選教育部2004年「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 武大有多少個教授
武大一共有正副教授2930餘人,其中,有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7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22人次「973項目」(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6位「863項目」計劃領域專家、4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65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23位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共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3個。
3. 魯西奇的介紹
魯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蘇東海人。研究生學歷,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區域歷史地理與社會經濟史研究,特別是漢水流域歷史地理與社會經濟史的綜合研究。出版《區域歷史地理:對象與方法——漢水流域的個案考察》(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漢水中下遊河道變遷與堤防》(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與社會》(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沖突與社區》(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項,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項目1項。先後獲廣西區政府桂版圖書優秀獎二等獎(2001年)、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3年)。入選教育部2004年「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996年晉升副教授,2001年任教授,2002年任博士生導師。2007年5月應聘到廈門大學歷史系任教。目前正在從事長江中游地區民間文獻特別是民間碑刻與古代冥契的收集和整理、漢水流域古代城市之形態與空間結構的考察、漢水流域城鄉社會的變遷及其區域差異研究。
4. 魯西奇個人簡介
魯西奇,男,1965年10月出生於江蘇東海。擁有研究生學歷和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教授及博士生導師。
他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歷史地理與社會經濟史,尤其是對漢水流域歷史地理與社會經濟史的綜合研究。1996年,他晉升為副教授,2001年成為教授,並於2002年擔任博士生導師。2007年5月,他應聘至廈門大學歷史系任教。
魯西奇已出版《區域歷史地理:對象與方法——漢水流域的個案考察》等多部著作,並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超過70篇論文。他主持過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以及一項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項目。
其研究成果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廣西區政府桂版圖書優秀獎二等獎(2001年)、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及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3年)。此外,他還入選教育部2004年「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4)武漢大學魯西奇教授2020最新擴展閱讀
魯西奇,男,1965年生,江蘇東海人,現任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目前正在從事長江中游地區民間文獻特別是民間碑刻與古代冥契的收集和整理、漢水流域古代城市之形態與空間結構的考察、漢水流域城鄉社會的變遷及其區域差異的研究。
5. 請問武大的研究生導師有哪些
武漢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如下:
賈小華。
歷史學院導師:
鄭威、張建民、楊華、楊果、申萬里、任放、魯西奇、劉國勝、凍國棟、陳偉。
基礎醫學院導師:
譚錦泉。
法學院導師:
曾令良。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導師:
劉耀林。
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導師:
陳政、彭玲。
數學與統計學院導師:
范愛華、黃孝軍、吳黎明。
水利水電學院導師:
張仁鐸。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導師:
劉正猷、趙興中。
哲學學院導師:
朱志方、趙士發、趙林、趙凱榮、徐水生、徐明、吳根友、汪信硯、蘇德超、彭富春、李佃來、郝長墀、郭齊勇、范明華、儲昭華。
馬克思主義學院導師:
沈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