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六院研究生導師
㈠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院和南院區別
1、南院和北院的區別主要是地點和規格不同,南院即總部,位於製造局路639號,北院在寶山漠河路280號(原市三醫院)。
2、總核定床位數是1820張,其中南院是1000張,北院是800張,實際開放1987張。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北京大學精神衛生學院)是北京大學精神病學與精神衛生學的臨床醫療、人才培訓與科學研究基地,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北京精神衛生研究和培訓協作中心,也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精神衛生中心。
科學研究: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擁有衛生部唯一的精神衛生學重點實驗室,為教育部批準的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國家重點學科。北京大學精神病學/心理學進入全球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前1%,成為國際高水平學科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㈡ 考研(只限北大醫學部)
參考資料里的那個網站有北大醫學部的所有信息,具體的你自己找找
北京大學醫學部簡介
北京大學醫學部最早是創建於1912年的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1952年建院名為北京醫學院;1954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醫學院校;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全國10所重點建設大學之一;1985年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為創建世界一
流大學,2000年與北京大學合並成為新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醫學部在長達近一個世紀的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一貫秉承「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熱忱獻身的服務精神」的校風。
北京大學醫學部師資雄厚,有教職工一萬餘人(含附屬醫院),包括專業技術人員8993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1751人,中科院、工程院院士10名,長江特聘學者10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4位,博士生導師248名。各類在校學生12288人,其中博士生927人,碩士生1036人,本科生3892人,專科生696人,成人教育學生5349人,留學生388人。醫學部接收來自港澳台及海外華僑和留學生到校學習。
北京大學醫學部有基礎醫學院、葯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公共教學部、第一臨床醫學院(北大一院)、第二臨床醫學院(人民醫院)、第三臨床醫學院(北醫三院)、口腔醫學院、臨床腫瘤學院(腫瘤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北醫六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醫學網路教育學院。另外,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鐵路總醫院、中國航天中心醫院、中國民用航空總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北京地壇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302、306醫院、京煤集團總醫院、北京仁和醫院也都是醫學部的臨床醫學院或教學醫院。醫學部內還擁有實驗大樓、圖書館、葯學樓、公共衛生樓、醫葯分析中心、信息中心、電化教育中心、實驗動物部、檔案館、出版社、體育館等諸多裝備精良的教學、科研設施。
北京大學醫學部學科齊全,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葯學、護理學、醫學實驗學、應用葯學、生物醫學英語等本科專業。現有6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5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6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後流動站。北醫以培養本科生、研究生為主體,長學制教育為特色,同時又是繼續教育的培訓基地。
1996年,當時的北京醫科大學首批通過了「211工程」建設項目的論證,成為中國政府重點支持的醫科大學,還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大學文化素質教育的基地,基礎醫學院被教育部確定為基礎理科人才培養基地。目前,北京大學醫學部擁有20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在全國醫學院校中連續十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第一名,完成科研課題和所獲各類科研基金以及在SCI及國內刊物上發表論文數量均名列全國醫學院校首位。
北京大學醫學部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MB)等國際組織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並與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校際交流關系,先後聘請了60位世界著名學者為客座教授、名譽教授,其中3位是諾貝爾獎獲得者。
本專科招生專業介紹
*臨床醫學專業(8年制)
本專業實行「八年一貫,本博融通」的原則,強調「加強基礎、注重素質、整體優化、面向臨床」的培養模式,培養適應醫葯衛生事業發展的,具有寬厚扎實的理論基礎,有熟練臨床工作能力和獨立臨床科研工作能力,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較強的發展潛能,德智體全面發展、高素質的臨床醫學高層次人才。
本專業培養,分公共普通基礎課(英語、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應用、政治理論課、心理學、倫理學、法學概論、醫學史等)、生物醫學基礎課(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病原學、遺傳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病理解剖學、葯理學、生物醫學實驗等)、臨床醫學課(包括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神經內科學、傳染病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基礎等)、臨床生產實習以及二級學科培養(包括研究生選修課程)。
完成全部學業課程、考試合格並且達到學校的各項要求者,頒發醫學博士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規定者,授予醫學博士學位。同時,在本專業全學程中,本科階段結束後設有出口。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醫療、教學、科研或管理工作。
*基礎醫學專業(8年制)
基礎醫學是包括生物醫學基礎在內的綜合性學科領域,其主要任務是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人體的基本結構與功能,研究疾病的本質及防治的基礎理論。
基礎醫學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礎醫學各學科師資和高層次科學研究人員,要求學生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系統掌握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掌握臨床醫學主要學科診治疾病的理論和方法,了解與本專業相關學科的新進展,具有獨立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
主要課程包括:普通基礎課、醫學基礎課、臨床醫學課、專業課(包括分子生物學、酶與核酸化學、分子免疫學、生物物理學、神經科學、實驗核醫學、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及實驗技術、生物醫學實驗技術等)。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加專業教學見習與科研專題訓練,在獲得學士學位資格後,可直接進入二級學科培養。完成全部學業課程考試合格,達到學校的各項要求者,頒發醫學博士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規定者,授予醫學博士學位。本專業在本科學習結束後設有出口。
本專業畢業生可到高等醫學院校、醫學科研院所或醫療機構從事教學、科學研究工作。
*口腔醫學專業(8年制)
在「八年一貫,本博融通」的原則指導下,口腔醫學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口腔醫師。培養人才具有較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廣泛的社會人文科學知識、基礎醫學理論知識,掌握口腔醫學各臨床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校期間,學習普通基礎課(英語、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應用和政治理論課等)、醫學基礎課(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病理學、葯理學等)、臨床醫學課(包括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預防醫學等),以及口腔醫學專業課程(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材料學、口腔放射診斷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內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口腔預防醫學等)並進行口腔醫學臨床實踐。
完成全部學業課程、考試合格,並達到學校的各項要求者,頒發醫學博士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規定者,授予醫學博士學位。同時,在本專業全學程中,本科階段結束後設有出口。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口腔醫學方面的醫療、教學、科研或管理工作。
*預防醫學專業(7年制)
預防醫學是按照「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從群體的角度探索與人類疾病和健康相關問題,預防疾病的發生、控制疾病的發展及促進健康的一門科學。社會、心理、環境因素與疾病和健康的關系是其研究的重要內容。預防醫學也是與管理學、經濟學和法學等多門學科相關的一門科學。
本專業要求學生在全面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能對常見病和多發病進行診斷和治療;系統掌握專業基本理論和方法,能解決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的實際問題;具有進行管理、科學研究、信息和數據處理以及應用外語能力。
本專業「七年一貫,本碩融通」,在校期間學習普通基礎課、醫學基礎課、臨床醫學課(包括臨床實踐)以及專業課(包括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毒理學基礎、職業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婦幼保健與兒少衛生學、衛生事業管理學、衛生法學、社會醫學等)。在二級學科培養階段,學生可選擇本專業的不同研究方向。
完成全部學業課程、考試合格,並達到學校的各項要求者,頒發醫學碩士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規定者,授予醫學碩士學位。本專業在本科階段結束後設有出口。
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疾病預防與控制、衛生檢疫、婦幼保健、健康教育、衛生行政管理、衛生監督等相關工作,也可以選擇在醫療機構從事醫療工作,或者從事預防醫學相關學科的研究等。亦可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葯學專業(6年制)
為適應國家對高級新葯研究人才的需求,參與國際新葯研究競爭,葯學專業教育實行「六年一貫、本碩融通、強化基礎、注重素質、整體優化、面向發展」的培養模式。
本專業培養適應醫葯衛生事業和高等醫葯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具有寬廣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熟練的葯學工作和科研工作能力、較強的創新和發展潛能、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高水平葯學專門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在牢固掌握本專業需要的數學、物理、化學、現代生物學及相關基礎醫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掌握合成葯物及天然葯物的性質、化學結構與葯理作用的關系及其對人體生理、病理過程的影響;掌握葯物的制劑、質量控制及在臨床上的合理應用,具備現代醫學和葯物化學的理論與技能,掌握有關的儀器設備,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從事獨立科學研究和創新的能力;要有廣泛的社會人文學科知識,寬厚的自然學科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外語使用能力,較強的計算機使用能力,較強的知識更新和社會交往能力。
學生按教學計劃完成學業者,頒發碩士畢業證書,符合碩士學位授予有關規定者授予「理學碩士」學位。本專業在本科階段結束後設有出口。
畢業生可到葯物研究、葯品檢驗、葯品生產、臨床葯學研究、葯物營銷和國家政府管理等部門從事葯學科研、教學和管理等工作。
*臨床醫學專業(5年制)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臨床醫師,具有較廣泛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較堅實的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臨床醫學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能運用所學知識診治疾病,善於獨立思考,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學研究工作能力,並特別注重自然和人文科學基礎及能力方面的培養,具有適應未來國際醫學技術競爭的基本素質和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在校期間學習普通基礎課、醫學基礎課、臨床醫學課以及臨床實踐。主要課程包括:普通基礎課(英語、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應用和政治理論課等)、醫學基礎課(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病理學、葯理學等)、臨床醫學課(包括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預防醫學等)、生產實習。
本專業完成全部學業課程並且考試合格,選修課達到規定的學分,符合有關規定者准予畢業,頒發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校學位授予規定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醫療、教學、科研或管理工作。
*護理學專業(5年制)
護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中起骨幹作用的護理學人才。具有堅實而廣博的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科學、醫學基礎知識和先進的護理理論及技能。能夠對個體和群體進行全面、系統的健康評估;為急、重症病人、慢性病人及臨終病人提供有效的護理和支持;為醫院、家庭和社區提供整體護理。
目前,本專業只招收女生,學制五年。主要課程包括普通基礎課、醫學基礎課、相關專業課(護理基礎課、護理專業課程、社會人文課),以及為期一年半的畢業實習和科研訓練。
學生按教學計劃完成學業者,頒發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有關規定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畢業後可在省、市級醫療單位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科研及醫學院校的教學工作,並可推薦免試或考試研究生。
*醫學英語專業(生物醫學英語方向)(5年制)
生物醫學英語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基礎、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一定的生物醫學專業基礎知識,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和所學專業知識在醫葯、公共衛生、醫葯信息管理、醫學英語教育、國際交流等領域從事外事、口筆語翻譯、英文編輯、教學科研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制五年,包括普通基礎課、英語基礎課、醫學基礎課、臨床基礎課及實習,英語專業課及實習。
學生完成本專業全部學業課程並且考試合格,選修課達到規定的學分,畢業論文答辯合格,符合有關規定者准予畢業,頒發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校學位授予規定者,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醫學實驗學(4年制 )
醫學實驗學專業培養具有一定基礎醫學理論知識和熟練掌握醫學基本實驗技術的、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醫學實驗技術應用型人才。
在校期間主要課程包括:普通基礎課、醫學基礎課、臨床醫學課,以及專業課程(實驗動物學、實驗核醫學、機能學實驗技術、形態學實驗技術、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等)。
學制四年。學生完成全學程學業課程考核合格,畢業論文答辯通過,完成規定的選修課學分,符合學校畢業的有關規定者准予畢業,頒發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可在醫學院校、醫療及醫學科研單位從事醫學實驗工作。本專業只招收北京生源。
*應用葯學(4年制)
應用葯學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熟悉合成葯物及天然葯物的性質、化學結構與葯理作用的關系及對人體生理、病理過程的影響,掌握葯物制劑、質量控制及在臨床上的合理應用,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較高水平的應用型葯學人才。
設置課程主要為:普通基礎課、化學基礎課、生物及醫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
學制四年。學生完成全學程學業課程考核合格,畢業論文答辯合格,完成規定的選修課學分,符合學校畢業的有關規定者准予畢業,頒發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可在葯房、制劑廠、葯檢所擔任葯師或在醫葯科研或生產單位從事新葯研製、葯品檢驗、臨床葯學等工作。本專業只招收北京生源。
*臨床護理(3年制專科)
護理專科培養以個人、家庭和社會為服務目標,以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維持和恢復健康、減輕痛苦為宗旨的,具有臨床護理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素質較高、實踐能力強的實用型護理技術人員。本專業只招收女生,面向北京市高中畢業生,學制三年,培養過程以實踐為基礎,畢業時為大學專科學歷,面向市級以上醫院護理崗位自主擇業。
∽∽∽∽∽∽∽∽∽∽∽∽∽∽∽∽∽∽∽∽∽∽
㈢ 北京大學有哪些景點
1、邱德拔體育館,位於北京大學校內東南地區,毗鄰中關村大街,規劃用地面積約171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6900平方米,可以容納8000個觀眾。
2、百周年紀念講堂,位於北京大學校內,佔地面積5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672平方米。地下1層,地上主體3層,群房2層,觀眾廳高約6層,建築最高處為34.8米。
3、博雅塔,位於未名湖東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燈佛舍利塔、取遼代密檐磚塔樣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園供水水塔,其獨具匠心的設計構思,乃燕園構建的神來之筆。
4、未名湖,是北京大學校園內最大的人工湖,位於校園中北部。形狀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央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個石舫。湖南岸上有鍾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
5、燕南園,位於燕園的南部,佔地48畝,東鄰燕南美食;西至北大校醫院;北鄰第二體育館及籃球場;南接學生宿舍及郵局、銀行。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1952年隨燕大並入北京大學。有燕園「園中之園」的譽稱。
㈣ 熟悉北大清華兩校的請幫忙!
清華北大風景異
北大、清華被人們談論得很多,但很少有人把這兩座校園當作「值得一游」的景觀去觀
賞。作者不僅這樣做了,而且為讀音設置了游覽的路線,繪制了游覽圖。更有意義的是,作
者對兩座校園的景觀進行了深入的比較。
一個西洋味十足,一個是中國古典園林,但這一中一洋的設計競都出自一位美國建築師
墨菲之手。為清華園、燕園定下首期校園風格的,是美國建築師墨菲(Henry K.Murphy)。
清華園因為他而西洋味十足,燕園則因他而透著中國古典文人園的詩情與畫意。
1914年,大概是初到中國罷,墨菲在規劃清華校園時,將保存完好的中式園林「清華園
」(工字廳)輕輕地避開了,作現狀保存。而在它的東邊和北邊,操起了他所熟悉的西方園
林的手法:大大的草坪、長長的軸線、西式的建築。於是,1911- 1920年間,由大禮堂、科
學館、同方部、清華學堂、體育館及圖書館等西式院落組成的早期建築先後落成。這批建築
大都採用紅磚砌築,為校園中心區定下了一個明顯的基調,清華師生喜歡形象地稱之為「紅
區」。
到 1920年,已在中國「摸爬滾打」數載的墨菲大概已經對中國的古典園林建築有所了
解,且為其所吸引。在為燕京大學校園作規劃時,他熟練地運用起了中國的古典造園手法:
因地制宜、多軸線穿插、散點地布置建築院落。他將校園主入口(西門)及主教學樓群(貝
公樓一帶)朝西布置,借景西山圍繞著未名湖,北部安排男生宿舍(現德、才、均、備等齋
),東部安排體育活動場地與公共設備用房,南部廣闊地帶布置公共活動房(現南、北閣)
、教學用房(現俄文樓)、女生宿舍(現一至六院)及教工宿舍(燕南園);建築採用中國
傳統風格,亭、台、樓、閣兼有,甚至將校園的制高點水塔也設計成通州一座密檐磚塔的樣
式,放在未名湖東南角。這樣,到1929年,一座有山有湖,有塔有亭,粉牆紅柱、古色古香
的中國園林式校園便基本落成。
墨菲最初規劃的部分,可謂一錘定有,如今已分別成為兩校最具特色的環境景觀。這種
特色也分別得到兩校新規劃者的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校園環境。
清華的科學館和北大的紅樓是最值得瞻仰和留戀的所在,是中國科學文化史上的重鎮清
華園內,橫貫東西的主校道旁,有一座白色三拱的「牌坊」,大拱兩側各嵌兩根陶立克西式
立柱,上有清末要臣那桐書寫的「清華園」三個大字,它便是清華建校之初的主校門——二
校門。這座建築造型奇特,線條流暢精細,外形挺拔清麗,在背後兩棵古柏的呵護下顯得美
麗而有內涵。錢鍾書被破格錄取從這里走過;受清華理學院院長葉企孫特許,由雜貨店小伙
計身份直接進入數學系當文書的華羅庚也曾從這里走過……。文革期間,這座具有象徵意義
的建築物曾經被巨大的毛主席雕像所取代;改革開放後,毛澤東走下神壇,二校門得以重立。
二校門往裡,穿過林陰道,前面豁然便是一方綠色的大草坪。草坪那端,穩穩當當端端
正正坐落著的是巍峨的大禮堂泛著銅綠的圓頂、紅色敦實的牆身,四根漢白玉大石柱撐起的
白色門廊以及泛著金光的大銅門。在藍天綠草之間,大禮堂給人一種不屈不撓、雄渾踏實的
感覺。它是清華園的標志,也是長期以來清華師生認為是清華人性格的象徵。而位於大草坪
正南端, 1920級校友贈送的日咎上刻著的「行勝於言」,也將清華師生這種朴實進取的性
格特徵表露無遺。
大草坪東側,有「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同方部,及清華學堂。清華學堂是二層
的德國古典風格式建築,青磚紅瓦,坡頂陡起,細部精美。入口設在轉角處,上有那桐書寫
的「清華學堂」四字,春天有校花——紫荊花迎風搖曳。1925年起,學校在這里增設「國學
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格、趙元任,以及著名考古學家
李濟、文學家吳宓等人在這里舉聚,培養了整整一代「國學」研究家。建國初期,梁思成為
主任的清華建築系遷入此樓,曾成為建築系專用系館。那時,一走進大樓的門廳及長廊,一
種濃厚的文化氣息便隨著滿目的名畫奇雕撲面而來,令人心怡。
大草坪西側,大禮堂的西南,有一座外觀普通的三層建築暗紅的磚牆,灰色的坡頂,除
大門上方刻有金字:「SCIENCEBUILDING」及「科學」以外,裝飾極少。它卻是20世紀中國
科學史上不能忽略的建築物——清華科學館。葉企孫、吳有訓、薩本棟、趙忠堯、周培源、
錢三強、王塗昌、王竹溪、錢偉長、林家翹、朱光亞、周光召、李政道、楊振寧、趙九章、
陳省身、華羅庚……單從這些在中國乃至世界燦若群星的科學家名單上,我們也會不由自主
地對這棟建築產生敬意。站在這座建築前,很容易使人想到著名的北大紅樓,北京沙灘那邊
連系著蔡元培、胡適、李大利、魯迅、陳獨秀、毛澤東、錢玄同、辜鴻銘等名家的紅樓。確
實,從某種意義上講,清華科學館與北大紅樓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份量是一樣的。
楊廷寶和關肇鄴主持的清華圖書館擴建,是新建築與老建築對話的典範。
大禮堂後面的圖書館散發著濃郁的書香。師生們匆匆走過的背影,閃爍著學術的薪火傳
遞。清華圖書館的首期工程始建於1916年,後經1930年及1989年兩次擴建。兩次擴建都表現
出了設計者對老建築的高度尊重,同時又不無創新,在中國現代建築史上享有盛譽。第一次
擴建的設計師是清華校友楊延寶,他與梁思成並稱「南楊北梁」,是我國傑出的建築學家。
第二次擴建則由清華建築學院教授關肇鄴院士主筆設計。雖然經過了兩次擴建,但設計者在
體量及材料細部上充分注意了與老建築的協調,如採用溫暖的紅磚牆,磚迭的拱形門窗符號
等,整座建築給人渾然一體的感覺。楊延寶通過高起的入口門廳實體與舊建築連接,而關肇
鄴則通過新老建築圍合而成的院落,即虛體避讓的入口空間與老建築形成對話,兩者都非常
巧妙,令人嘆絕。楊廷寶設計的入口空間(門廳)通過門前台階拾級而上直到二層,門廳不
大,卻有古色古香的拱券及地板細部及優美的弧形樓梯,讓人感覺一種溫馨的文化氛圍。而
關肇鄴設計的入口院落風格突出的是寧靜,特別是早晨,排隊入館的學生以及清澈見底的大
噴水池更顯得這院落有股醇香的人文氣息,令人陶醉。
7O年前,朱自清在清華近春園遺址,面對月色下的滿塘荷花,寫下了文學史中的散文名
篇《荷塘月色》
大禮堂往西,有一處幽靜的池塘,人稱「水木清華」。晉人謝琨詩雲「惠風盪繁囿,白
雲屯曾阿,寒裳順蘭止,水木湛清華。」「清華」一詞即來源於此。工字廳的後廈至此一變
為「水木清華」一區的正廊,上懸一聯日:「濫外風光歷著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
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瞻盪洵是仙居。」不大的池塘因此而讓人感到空間開闊不小。潔白的朱
自清坐像端坐池塘北邊,靜觀一池靜水裡春夏秋冬的萬千變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提起朱自清,不禁讓人想起《荷塘月色
》里寫的情景。1927年的一個夏夜,朱自清先生站在清華園的近春園遺址(荒島)旁邊,面
對月色下的滿塘荷花,心有所觸,回去寫就了《荷塘月色》這篇清麗脫俗的美文。如今的荒
島,四面環水部分依然滿種蓮藕,夏天六月荷花開時,全島飄香。島上有高大的柏、楊,掩
映著「荷塘月色亭」、「晗亭」等建築物,樹叢竹影下,還有孔子、吳晗等雕像以及埋頭看
書的老師學生。在月朗星稀的夏夜,晗亭旁臨塘的露天舞場荷香裊裊,舞曲悠悠,是清華人
最愛去的地方之一。
當下北大清華的學生出國留學幾乎成了風尚。我曾經戲言這跟美國人MurPhy當年設計的
兩校「風水」有關。你看:清華園的建築幾乎都是西方的式樣,在如此環境下成長,心能不
「洋」么?而北大的燕園,雖然建築全是中國傳統式樣的,而主校門偏偏朝向西邊,朝西者,
西遊去也!
當然這只是戲言。
不過,由西校門等組成的燕園東西主軸線,可以說是墨菲的神來之筆。這條主軸線由當
時的主樓貝公樓定位,跨石橋,穿西門,直指京西玉泉山頂,從而使未名湖畔的博雅水塔與
玉泉山上的玉泉塔遙遙相望,形成巧妙的借景關系。看來,墨菲當初不僅因地制宜地解決了
校園的功能關系,而且,他竟深諳了明朝米萬鍾在經營勺園「更喜高樓明月夜,悠然把酒對
西山」的浪漫,從而一反北京坐北朝南的傳統,將燕園的主校門定向西邊。頂好!
貝公樓為主的院落前,修剪整齊的松柏圍出綠綠的草地,石雕的華表麒麟在陽光下透出
些許威嚴與古樸。貝公樓前兩側的二層教學樓均為廡殿頂建築,往北是同樣屋頂的考古博物
館,貝公樓是歇山加廡殿頂式樣,顯得與眾不同,當年燕京大學第一任校長司徒雷登就在這
里辦公,至今這里仍然是北京大學領導的辦公樓。
貝公樓東北角,是兩組「品」字形的原燕大男生宿舍樓(現為德、才、均、備等齋),
與南邊湖山背後原燕大女生宿舍樓群(現一至六院)遙相呼應。男生宿舍品字形院落中間部
分是食堂與公共用房,其庭院與建築有女生宿舍小院的兩倍大,氣勢開敞、豪放,建築體型
雄渾有力,這很像男生的性格特點。而面向未名湖園林空間的南山牆則設計成透空的柱廓形
式,為課余休息的男生們提供了一個敞胸舒懷的觀景交往空間,湖面也因這些透空的柱廓,
飛出的翼角增添了美麗。
女生宿舍則不同,6個小院落對稱朝內地布置在第二體育館為主軸的長方形草地兩側,
小巧而寧靜。每一小院都是由二層小樓圍成的三合院,向草地一邊由小巧的門樓及短牆相隔,
建築精緻親切,院落安全而溫馨,這又很適合女生的喜好。朝向草地的硬山牆上開兩扇六方
形的窗,仿若女生明亮淘氣的大眼睛;而屋下輕輕開了扇圓形的小窗,則像是為女生的眉宇
間點了一粒美麗的硃砂,嫵媚之極。好的建築跟人一樣,是有性格的。能讓人看起來興致勃
勃,甚至浮想聯翩。
走過開敞豪放的男生宿舍,彷彿能聽見費孝通先生從這里開始走向中國鄉土的重重足音
;站在精巧溫馨的女生宿舍前,恍若可見冰心女士曾在這里留下的清麗夢影,不禁想自己也
作它一個……
未名湖是燕園風景最美的地方。這里湖光瀲灧,塔影婆娑;亭立湖心,石船橫卧;石魚
翻尾,欲含塔影;垂柳環湖,崗巒起伏;小橋流水,松柏疊翠。未名湖周圍路面高低不平,
曲折回環,很符合崇尚自然的中國古典造園精神。這曲折幽深的線條吸引了北大學子對新思
想新知識的探求;路面的高低左右則振盪出他們活躍的思想火花及對自由的深刻理解那湖光
塔影、鍾亭落霞,則讓他們生出詩情與畫意……
古板」的清華人生活在中式、美式、德式、希臘、羅馬式、蘇聯式的「多元自由」的建
築環境里,而「自由」的北大人卻生活在『千篇一律」的中國式大屋頂之下。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清華大學從此以理工科專業為主,而北京大學則偏重文理科。
因為專業的差別,清華師生給人的感覺是「工程師」、「科學家」型的,踏踏實實,行勝於
言;而北大人給人更多的感覺是「文人騷客」,崇尚思想自由,富有反叛精神。雖然這幾年
兩校已經大力營造多種學科,往綜合性大學發展,但傳統形成的這些「性格特點」依然存在。
這些「性格特點」與他們各自所生活的環境有如下有趣的對比:「古板」的清華人生活在由
中式、美式、德式、希臘羅馬式、蘇聯式等各類建築構成的「生動」的建築環境中;而「活
躍自由」的北大人卻活動在「千篇一律」的中國式大屋頂之下。
現代科學發源於西方國家,而「科學家」清華人就在西式的清華園里工作學習;中國古
典園林從某種意義講就是「文人園」,而作為「文人」的北大人恰好就生活在按中國古典園
林手法規范的燕園里。
有建築系的清華園建國後發展脈絡清楚,有條不紊,由西往東可明顯地分為:「灰區」
(中國古典園林區)、「紅區」(西方古典建築區)、「黃區」(仿蘇建築區)、「白區」
(新科技教學區)。基於西方古典式的建築環境,有西式建築作參考,清華園內建築的發展
可以說相對容易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