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南京大學教授張
❶ 張靜波濟源市市腫瘤醫院副院長
濟源市市腫瘤醫院目前設有副院長職務,張靜波同志擔任此要職並同時擔任黨支部書記。他在醫療領域耕耘了長達20個年頭,期間始終專注於業務提升和理論學習。
張靜波在醫學研究上表現出色,他在國家級醫學期刊上發表了十餘篇論文,顯示出其深厚的學術造詣。而在省級醫學期刊上,他的論文數量更是達到了二十篇,這體現了他的廣泛影響力和專業深度。他積極推動臨床課題研究,其中一項科研項目榮獲省級科研成果獎,另一項則贏得了地市級的肯定,這都是他科研能力的有力證明。
在技術實踐方面,張靜波更是獨樹一幟,他系統掌握了肝動脈、門靜脈術中插管等高端技術,並成功將這些技術應用到臨床實踐中。他主持實施的葯泵植入化療手術,對於中晚期肝病患者的治療產生了顯著效果,通過這種手術,他成功地幫助20位肝癌患者延長了生命,顯示出他的臨床治療技藝和人道主義精神。
(1)濟源南京大學教授張擴展閱讀
張靜波,常見人名。比較知名的有:紅軍烈士,原成都軍區副參謀長,鐵道游擊隊老戰士,天津軍事檢察院檢察長,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教授,雲南省經濟學高級講師,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外語系副主任,歌手,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峰峰礦區物價局副局長等。
❷ 張這個姓氏在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名人
中國道教創始宗師(張天師) 張道陵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武術宗師 張三豐
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將領之 張飛 張遼 張頜 張任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 張說 張九齡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生之一 張仲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學者之一 張仲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辯士之一 張儀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謀士之一 張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張麗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張居正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陰謀家之一 張角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張衡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外交官之一 張騫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 張旭 (草聖)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軍閥之一 張作霖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將軍之一 張自忠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一 張雲逸
中國當代最著名的富翁之一 張朝陽
中國當代最著名的導演之一 張藝謀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游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贊,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於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於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後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台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高宗宰相張文的侄子。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宮中機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韋後殺中宗立少帝,命為宰相,僅十餘天,韋後被殺,他亦被貶。
張柬之,唐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武則天長安四年(704),拜為宰相,次年發動政變,入宮殺張昌宗,張易之,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辟,以功升天宮尚書、中書令等職,仍居相位。
張仁願(?-714)華州下圭(今山西富平東)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拜為宰相 ,封韓國公。是整個唐代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宰相。
張嘉福(?-710),籍貫不詳。唐睿宗景雲元年(710)拜為宰相。同年被誅殺。
張說(667-730),洛陽(今屬河南)人。唐睿宗景雲二年(711),拜為宰相,監修國史。同年免相,改任尚書左丞。玄宗開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為燕國公。不久免相,貶為相州刺史,唐玄宗開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開元十四年,為奸臣李林甫彈劾免相。
張嘉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南)人。開元八年(720)拜相。開元十一年免相,封河東候。子延賞、孫弘靖分任德宗、憲宗朝宰相,史稱「三相張家」。
張九齡(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後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張鎬(?-764?),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張鎰,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度使,後為叛將所殺。
張延賞(727-787)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於相位。
張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張浚(?-902),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度使。後被朱溫殺害。
張文蔚(?-908),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後梁宰相。
張策(?-912),敦煌人。後梁開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辭相。
張延朗(?-936),開封人。後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後被石敬塘殺害。
張孝傑,遼永霸(今遼寧朝陽)人。咸雍八年(1072),封陳國公、北府宰相,賜國姓耶律氏。
張琳(?-1122),瀋州(今沈陽)人。遼乾同四年(1104)為南府宰相。
張齊賢(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罷。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罷相。
張知白(?-1028),北宋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仁宗天聖三年(1025),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後卒於相位。
張士遜(964-1049),北宋陰城(今湖北光化)人。天聖六年(1028)拜相,次年罷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罷相,寶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機務悉由裁奪。
張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大觀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張邦昌(1081-1127),宋東光(今屬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議和。次年金滅北宋立他為楚帝。南宋初被處死於潭洲。
張浚(1097-1164),宋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紹興五年(1135)拜相,督師抗金。憂郁而死。
張浩(?-1163)。金代遼陽(今屬遼寧)人。本姓高,改姓張。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張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嘉靖八年,為內閣首輔。在位六年,從政剛明果敢,痛懲貪官。
張璧(?-1545)明石首(今屬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張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張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屬湖北)人。隆慶元年(1567)入閣。穆宗死後他代為首輔,主持國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張四維(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遂代為內閣首輔,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喪離職。
張位,明新建(今屬江西)人。隆慶十九年(1591)入閣,參預機務,為相果敢善斷。
張瑞圖(1576-1641),明晉江(今屬福建)人,天啟六年(1626)入閣,累升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職。崇禎元年(1628)被罷相。
張至發(?-1642)明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天啟十年(1631)代溫體仁為內閣首輔大學士。無大作為。次年,罷相歸家。
張四知,明費縣(今山東費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入閣,參預機務,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後降清。
張瑞,山東掖縣人。順治十年()拜相,任國史院大學士。次年卒於相位。
張玉書(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等職,頗得康熙信任
張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頗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辭職,七年後逝世。
張鵬翮(1649-1725),清四川遂寧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於相位。
張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軍機大臣,備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張之萬(1811-1897),清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光緒十年(1884)任軍機大臣,十五年加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為相十年。
張之洞(1837-1909),清末洋務派首領。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歷任內閣學士、兩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
--- ---
張 良:西漢謀臣。(?—前186),漢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縣)人,劉邦的重要謀士。和蕭何、韓信等人輔佐劉邦創建了西漢王朝,封留侯。 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 騫:西漢外交家,陝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
張 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上一改"蓋天說",提出"渾天說",繪制星象圖,發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道陵:江蘇豐縣人,東漢末年,在四川灌縣創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稱張天師。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河南鎮平人。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為後人尊為醫聖。
張 飛:字冀德,燕人,三國時名將。為蜀國五虎上將,戰長坂名震於時。傳與劉備、關羽結義於桃園,世稱桃園三結義,被後世所傳誦。
張 遂:唐朝天文學家,河南南樂人。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人。 張 旭:唐代大書法家,江蘇蘇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後乃下筆,逸勢奇絕,連綿回繞,人稱"草聖"。
張擇端 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
張景岳:明朝中醫理論家,浙江紹興人。他闡發了醫易相通的中醫理論,對中醫理論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張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
張德成:清末,中國人民抗擊八國聯軍的義和團首領。
張秀眉:清末,貴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領袖。
張天師:道家重要人物。
張大千:著名畫家。
張自忠:著名愛國將領。(1890-1940)字藎忱,山東省臨清市唐元村人
張學良,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的組織者。字漢卿,號毅庵,生於1901年農歷4月17日凌晨(清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遼寧)海城人。
張瀾,愛國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著名愛國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後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
張愛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張瑛,上海人。著有《傳奇》《金鎖記》《傾城之戀》 等。中國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游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贊,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於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於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後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台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高宗宰相張文的侄子。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宮中機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韋後殺中宗立少帝,命為宰相,僅十餘天,韋後被殺,他亦被貶。
張柬之,唐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武則天長安四年(704),拜為宰相,次年發動政變,入宮殺張昌宗,張易之,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辟,以功升天宮尚書、中書令等職,仍居相位。
張仁願(?-714)華州下圭(今山西富平東)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拜為宰相 ,封韓國公。是整個唐代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宰相。
張嘉福(?-710),籍貫不詳。唐睿宗景雲元年(710)拜為宰相。同年被誅殺。
張說(667-730),洛陽(今屬河南)人。唐睿宗景雲二年(711),拜為宰相,監修國史。同年免相,改任尚書左丞。玄宗開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為燕國公。不久免相,貶為相州刺史,唐玄宗開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開元十四年,為奸臣李林甫彈劾免相。
張嘉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南)人。開元八年(720)拜相。開元十一年免相,封河東候。子延賞、孫弘靖分任德宗、憲宗朝宰相,史稱「三相張家」。
張九齡(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後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張鎬(?-764?),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張鎰,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度使,後為叛將所殺。
張延賞(727-787)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於相位。
張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張浚(?-902),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度使。後被朱溫殺害。
張文蔚(?-908),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後梁宰相。
張策(?-912),敦煌人。後梁開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辭相。
張延朗(?-936),開封人。後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後被石敬塘殺害。
張孝傑,遼永霸(今遼寧朝陽)人。咸雍八年(1072),封陳國公、北府宰相,賜國姓耶律氏。
張琳(?-1122),瀋州(今沈陽)人。遼乾同四年(1104)為南府宰相。
張齊賢(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罷。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罷相。
張知白(?-1028),北宋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仁宗天聖三年(1025),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後卒於相位。
張士遜(964-1049),北宋陰城(今湖北光化)人。天聖六年(1028)拜相,次年罷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罷相,寶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機務悉由裁奪。
張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大觀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張邦昌(1081-1127),宋東光(今屬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議和。次年金滅北宋立他為楚帝。南宋初被處死於潭洲。
張浚(1097-1164),宋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紹興五年(1135)拜相,督師抗金。憂郁而死。
張浩(?-1163)。金代遼陽(今屬遼寧)人。本姓高,改姓張。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張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嘉靖八年,為內閣首輔。在位六年,從政剛明果敢,痛懲貪官。
張璧(?-1545)明石首(今屬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張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張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屬湖北)人。隆慶元年(1567)入閣。穆宗死後他代為首輔,主持國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張四維(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遂代為內閣首輔,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喪離職。
張位,明新建(今屬江西)人。隆慶十九年(1591)入閣,參預機務,為相果敢善斷。
張瑞圖(1576-1641),明晉江(今屬福建)人,天啟六年(1626)入閣,累升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職。崇禎元年(1628)被罷相。
張至發(?-1642)明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天啟十年(1631)代溫體仁為內閣首輔大學士。無大作為。次年,罷相歸家。
張四知,明費縣(今山東費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入閣,參預機務,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後降清。
張瑞,山東掖縣人。順治十年()拜相,任國史院大學士。次年卒於相位。
張玉書(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等職,頗得康熙信任
張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頗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辭職,七年後逝世。
張鵬翮(1649-1725),清四川遂寧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於相位。
張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軍機大臣,備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張之萬(1811-1897),清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光緒十年(1884)任軍機大臣,十五年加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為相十年。
張之洞(1837-1909),清末洋務派首領。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歷任內閣學士、兩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
--- ---
張 良:西漢謀臣。(?—前186),漢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縣)人,劉邦的重要謀士。和蕭何、韓信等人輔佐劉邦創建了西漢王朝,封留侯。 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 騫:西漢外交家,陝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
張 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上一改"蓋天說",提出"渾天說",繪制星象圖,發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道陵:江蘇豐縣人,東漢末年,在四川灌縣創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稱張天師。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河南鎮平人。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為後人尊為醫聖。
張 飛:字冀德,燕人,三國時名將。為蜀國五虎上將,戰長坂名震於時。傳與劉備、關羽結義於桃園,世稱桃園三結義,被後世所傳誦。
張 遂:唐朝天文學家,河南南樂人。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人。 張 旭:唐代大書法家,江蘇蘇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後乃下筆,逸勢奇絕,連綿回繞,人稱"草聖"。
張擇端 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
張景岳:明朝中醫理論家,浙江紹興人。他闡發了醫易相通的中醫理論,對中醫理論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張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
張德成:清末,中國人民抗擊八國聯軍的義和團首領。
張秀眉:清末,貴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領袖。
張天師:道家重要人物。
張大千:著名畫家。
張自忠:著名愛國將領。(1890-1940)字藎忱,山東省臨清市唐元村人
張學良,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的組織者。字漢卿,號毅庵,生於1901年農歷4月17日凌晨(清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遼寧)海城人。
張瀾,愛國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著名愛國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後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
張愛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張瑛,上海人。著有《傳奇》《金鎖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53808177.html?si=1
張在2007年調查姓氏中排名第三,百家姓中排第五,族群有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希望樓主採納!!!!!!
❸ 河南省2009年普通高校擬錄取保送生名單公示
關於河南省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擬錄取保送生名單公示的公告
根據河南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關於做好2009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工作的通知》(教招辦〔2008〕806號)文件要求,現將河南省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擬錄取的保送生名單進行公示,公示日期為2009年4月24日—5月7日,如對公示結果有疑義,請撥打0371—68101527,向省招辦反映,河南省招辦將認真核查。
河南省招生辦公室
二OO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下附:河南省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擬錄取的保送生名單
說明:公示名單表中保送資格代碼一欄數字代表為:
1-省級優秀學生;
2-奧賽全國決賽三等獎(含)以上;
3-奧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信息學)省賽區一等獎;
4-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二等獎(含)以上;
5-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賽獲獎;
6-外國語中學優秀學生;
9-特招少年班。
院校代碼 院校名稱 姓名 性別 畢業學校名稱 保送特徵代碼
10001 北京大學(20人) 金逸飛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段淳若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賀天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李爭達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3
李宛玉 女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4
周潤璽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3
尤怡寧 女 河南省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1
樊文韜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2
崔笑塵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2
原亞焜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常逸坤 女 洛陽市拖一高 1
史歌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2
鄧德重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佘睿聰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趙真睿 女 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第一中學 1
張駿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2
褚海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馬思遠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3
朱錦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2
張一甲 女 河南師大附中 3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6人) 黃雋舒 女 河南省實驗中學分校 4
劉元慧 女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鈕紹基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胡乃文 男 鄭州市外國語學校 6
邱宜欣 女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張嘉冀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10003 清華大學(20人) 耿歆博 男 鄭州一中 3
趙唯嘉 男 河南師大附中 3
周嘉歡 男 鄭州一中 3
琚立寧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李瀚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李明華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4
劉益林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劉哲 男 鄭州一中 3
婁晶 女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馬超 男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3
申通遠 女 鄭州一中 3
王靜斐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夢瑩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許心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薛斐 男 河南省安陽市一中 3
白雲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常得量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常豐祺 男 河南師大附中 3
楊知方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張索迪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2人) 姚南威 女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中學 4
劉思佳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4人) 史泉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3
路雙 女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級 1
陳翔鳴 男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級 1
楊琳琳 男 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學 3
李坦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張博偉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3
劉艾杉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4
李向陽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十六中 3
張曉晨 男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陳貝佳 女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武佩喆 女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白惠鑫 男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趙蔚婕 女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閆雨露 女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中學 4
院校代碼 院校名稱 姓名 性別 畢業學校名稱 保送特徵代碼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10人) 杜嘉茗 女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3
李吉碩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張茜 女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余彬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陳子西 女 河南省淮陽中學 1
王君亞 男 商丘市睢陽區綜合性高 1
李安瀾 男 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級 1
賈勇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何心曈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胡菁華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5人) 崔鑫 男 項城市第一高中 1
黃垚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劉亞婷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雯婷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尼倩倩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013 北京郵電大學(2人) 郭賽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張澤浩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10019 中國農業大學(3人) 李心暘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晨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佳妮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4人) 祝瑞辰 女 濮陽市油田第一中學 1
許己范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4
王銘康 男 河南省新鄉市一中 3
董煜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10030 北京外國語大學(13人) 杜雲曉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明琛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吳琬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高寒雨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嵐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謝言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超越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毛懋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4
鄧平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郭望月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黃宜舟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林菁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楊君荷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032 北京語言大學(4人) 馮子溦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劉柳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尚雨晴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楠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034 中央財經大學(5人) 王悅衡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4
劉宜鑫 男 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 1
王乾 男 遂平縣第一高級中學 1
杜耀華 女 河南省實驗中學 4
劉秉男 女 河南省實驗中學 4
10036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4人) 賈凡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趙冬暉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陳婧蘇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若瑜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040 外交學院(2人) 唐浩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陶果玉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053 中國政法大學(3人) 李相甫 男 輝縣市第一高級中學 1
張黎陽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江一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院校代碼 院校名稱 姓名 性別 畢業學校名稱 保送特徵代碼
10055 南開大學(9人) 馬世珩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9
付文傑 男 河南省師大附中 9
戴天天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一萱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璟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曉錚 女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石寶蘭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4
劉暢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李源淳 男 河南師大附中 3
10056 天津大學(3人) 劉博翔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皇甫曉晗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張秦楠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1人) 原慜 女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10145 東北大學(2人) 李一欣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臧郁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212 黑龍江大學(1人) 李丹迪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3人) 楊靖 男 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3
李金嶸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李哲 女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10246 復旦大學(17人) 段希蕾 女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郭沛驊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郭雨嘉 女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宋雨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2、3
陳駿千 男 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3
崔萬雲 男 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2、3
張華翼 男 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3
周彤 女 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2、3
賀睿 女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楊秦枝 女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張博傑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2、3
張塞 女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胡天馨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王翔宇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葉森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張茜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馬驍堯 男 鄭州一中 3
10247 同濟大學(4人) 劉奇 女 河南大學附屬中學 1
周春宇 男 河南省登封市嵩陽高級 1
胡淼然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鄭彧豪 男 開封市第二十五中學 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14人) 陳東堯 男 鄭州一中 3
程涵 男 開封高級中學 1
王昆侖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周光遠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李垚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楊博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楊雲飛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宗可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屈子傑 男 鄭州一中 3
謝瑜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2
韓欣彤 男 鄭州一中 2
李冰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2
連彥博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2
李中豪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10254 上海海事大學(1人) 張帆 男 鄭州市信息技術學校 1
10255 東華大學(4人) 李敏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竇苗苗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史沛 男 鄭州市101中學 2
胡之陽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4
10271 上海外國語大學(12人) 楊智藝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張卓斐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黃麗媛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張夢石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張夢瑤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睿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余天柔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任彥彬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杜佳琦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柳莎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盧俊婷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秦昕迪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272 上海財經大學(3人) 城成 男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1
賀源 男 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3
劉運之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276 華東政法大學(1人) 趙翔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284 南京大學(13人) 朱昊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劉寧宇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2
楊晨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2
董嘉煒 男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3
馬秀苑 女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謝源傑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車適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陳天然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李磊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趙地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馬學智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石淼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馬可馨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286 東南大學(4人) 關青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朱冰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向宇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喆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8人) 宋曉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晨光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索紹凱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駿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顧源林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楊凱驥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崔粲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德祥 男 河南省安陽市第一中學 3
10316 中國葯科大學(1人) 陳夢 女 河南省確山縣第一中學 1
10335 浙江大學(27人) 韓菁慧 女 河南省開封市高級中學 3
謝鵬宇 男 河南省鄭州市河南省實驗中學 3
史涵宇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3
李雙陽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3
王琨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3
胡涵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3
李宗鍇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3
鄭善美 男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3
王思穎 女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3
魏源 男 河南省南陽市河南油田高級中學 3
賈宇飛 男 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3
何源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3
魯競漪 女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4
王霓 男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申宇卉 女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尹亦聞 男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袁子奇 男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吳翹南 男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楠 男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楊志遠 男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閆思慧 女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楷楠 男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一豪 男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羅琳 女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劉璇 女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劉四方 男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劉怡辰 女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院校代碼 院校名稱 姓名 性別 畢業學校名稱 保送特徵代碼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4人) 韓開拓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王嵩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胡越 男 河師大附中 3
胡凱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李和意 男 洛陽市一高 3
王健 男 鄭州市第十一中學 3
高瞻 男 開封高中 3
肖璐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方舟 女 河大附中 3
王柏霖 男 鄭州一中 3
江淼 男 鄭州一中 3
王昕 男 鄭州一中 3
馬可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李偲 女 鄭州一中 3
許禕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2
袁帥 男 信陽高級中學 3
喬寅騏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劉彥麟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2
馮超 男 鄭州市第十六中學 3
陳楷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2
崔漢琦 男 鄭州一中 3
李偉 男 開封高中 3
高健翔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楊曉東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10384 廈門大學(16人) 羅天同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喬慕臻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彭思怡 女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3
宮克 男 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3
宮祥埿 男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3
高戈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陳名哲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朱政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楊宇辰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薛聰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石丹 女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崔劍豪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博雅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沈源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4
安鈺慧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袁靖宇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10422 山東大學(6人) 趙文揚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怡寧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茜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秦安邦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晁大研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黃麗瑾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425 中國石油大學(1人) 李偉康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10459 鄭州大學(10人) 李競白 男 鄭州市一中 3
常穎 女 鄭州市第四中學 1
左航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王虎臣 男 淮陽縣第一中學 1
田凱音 男 商丘市一高 1
王正非 男 許昌第二高級中學 1
劉怡辰 女 濮陽市華龍區高級中學 1
何語 女 項城市第一高級中學 1
祖留柱 男 鄭州市十一中 4
王博超 男 周口市第一高級中學 1
10462 鄭州輕工業學院(3人) 金光耀 男 河南省理工中等學校 1
李相卓 男 杞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1
常昆 男 新縣職業高中 1
10463 河南工業大學(2人) 郭寒西 女 許昌科技學校 1
孟璐 女 澠池縣職業中專 1
10464 河南科技大學(1人) 吳夢露 女 濮陽市濮陽縣職業技術學校 1
10466 河南農業大學(4人) 李䶮 男 遂平縣職業教育中心 1
李誠成 女 中牟縣職業中專 1
陳雲飛 男 通許縣中等職業學校 1
孫威 男 商丘中等專業學校 1
10467 河南科技學院(14人) 張露 女 中牟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1
丁曉延 女 河南省平頂山市理工學校 1
徐薈玲 女 延津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1
王婷 女 河南省新鄉市信息工程學校 1
張佳麗 女 濟源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1
閆利華 男 鶴壁機電中等專業學校 1
杜紅魏 男 商水縣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1
李二舉 男 鞏義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1
張振華 男 河南省工業學校 1
魏文卓 女 河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幹部學院 1
白希瑞 女 偃師市國瑾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1
劉楊 女 河南省許昌工商管理學校 1
裴杏 女 新安縣職業高級中學 1
張志祥 男 安陽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1
10472 新鄉醫學院(2人) 潘藝戈 女 漯河市召陵區中等專業學校 1
馬璞玉 女 鄭州市藝術工程學校 1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8人) 陳琛 女 羅山縣職業中專 1
張航 男 濮陽市職業中專 1
張灝 男 新鄭市中等專業學校 1
黃體龍 男 范縣第二職業高中 1
朱校沅 女 內鄉縣中等職業學校 1
王子丹 女 上蔡縣職業中專 1
郭夢雅 女 鄭州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1
王蒙 男 周口市職業中專 1
10477 信陽師范學院(1人) 李靜 女 河南省洛陽市旅遊學校 1
10484 河南財經學院(1人) 段然 男 夏邑縣職教中心 1
10486 武漢大學(14人) 王中豪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賈麗陽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於雪琪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瑾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余楊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張曉菀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余茜茜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崔灝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梁晨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佳星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張晴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若菡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4
魯皓 男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3
魏自遠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院校代碼 院校名稱 姓名 性別 畢業學校名稱 保送特徵代碼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8人) 陳一凡 男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3
高梵清 男 河南漯河第五高級中學 1
任兵 男 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3
翟駿峰 男 河南油田高級中學 2
張拯 男 鄭州市第101中學 3
李嘉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王事臻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王露萌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分校 4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2人) 蔣方正 女 西華縣第二高級中學 1
邵楠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511 華中師范大學(1人) 牛琪雯 女 鄭州市外國語學校 6
10532 湖南大學(2人) 劉冉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路陽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533 中南大學(2人) 劉臻 女 周口市第一高級中學 1
張鼎元 男 周口市第一高級中學 1
10558 中山大學(8人) 衛新 男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任悅 女 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1
陳俊霖 男 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3
周力陽 女 鄭州市第一中學 3
程功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倩雯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吳楠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宇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6人) 趙倩慧 女 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樂嬌 女 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張光磊 男 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 6
張一笑 女 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陳一鳴 男 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海家鳴 男 河南省扶溝縣高級中學 1
10610 四川大學(1人) 寇佳良子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611 重慶大學(4人) 李中正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雷嘯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陳佳琦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蔡亞莉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1人) 李行 男 鄭州市回民中學 3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2人) 王涵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柴榮東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3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2人) 呂士鶇 男 焦作市沁陽第一中學 3
紀駿煒 男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71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人) 馮夢雅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724 西安外國語大學(1人) 夏雨沛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10730 蘭州大學(1人) 金釗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3
11071 新鄉學院(1人) 胡姝婧 女 羅山縣職業中專 1
11413 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校區)(1人) 朱琛 男 許昌縣第三高級中學 1
11625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4人) 王楚瑤 女 河南開封高級中學 1
寧磊 男 河南省實驗中學 4
姜興科 男 濮陽市油田第一中學 1
王浩 男 濟源市高級中學 1
11639 上海金融學院(3人) 張天策 男 鄭州外國語 6
王若瀚 男 信陽綠源高中 1
任泉霖 女 鄭州國防科技學校 1
11846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4人) 何婷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黎莎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李純琰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王子卿 女 鄭州外國語學校 6
90002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
學技術大學(4人) 徐旭 女 省實驗中學 3
索楠 男 省實驗中學分校 3
楊雲凱 男 省實驗中學 3
周汝楠 男 郟縣一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