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素質教育
⑴ 為什麼要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因為好多國人素質整體偏低,能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對社會對個人都是一件好事
⑵ 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思想政治素質
思想政治素質是指大學生思想意識、道德行為、政治態度、法紀素養等符合時代特徵的基本品質,是大學生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綜合體現。 在大學生的多元素質中,思想政治素質是靈魂,居於各種素質之首,它對造就21世紀高素質人才起著引導和保證作用。思想政治素質是一個人的政治態度,政治觀點、思想觀念、思想方法和政治理論等方面的基本品質總稱,主要包括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兩個方面,思想素質是思想認識、思想情感與思想方法三因素組成,而政治素質則由政治信念、政治觀點、政治立場等要素組成。 當今大學生正處於世紀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雖然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有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可塑性比較強。因此,要求大學生不斷地學習政治理論知識,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走與實踐相結合、與工農相結合的努力去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提高自身的認識和鑒別能力,培養良好看思想政治素質確保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確立,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質。
2、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主要包括專業理論素質(指大學生對教學計劃內專業基礎、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掌握程度)、文化藝術素質(指大學生應具備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文化底蘊、藝術修養、 審美情趣以及關心社會,關心人類的態度和精神)、身心素質(指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體育運動技能,體育訓練和達標情況,社會適應性, 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個人言行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修養)。
人文素質,從廣義來說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存於主體的精神品格。這種精神品格在宏觀方面匯聚於作為民族精神背梁的民族精神之中(愛國);在宏觀方面體現在人們的氣質和價值取向之中(有骨氣)。從狹義來說指人文(即文史哲藝)知識和技能的內化,它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格問題。
人文素質是關於「人類認識自己」的學問,「做人的根本在於品質培養」,發展人文素質就是「學會做人」,引導人們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發展人性、完善人格。追求人的美化,啟發人們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智慧的人,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人文素質的培養起始於人性的自覺,注重人的心靈自悟、靈魂陶冶,著眼於情感的潛移默化。良好的人素質表現為:追求崇高的理想,崇高優秀道德情操,嚮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熱愛和追求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儒雅的風度氣質等。
3、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指大學生在學習、工作中表現出的創造發明素養(包括獨到見解、獨特方法),完成實踐環節、學習任務,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生產、技術等方面實際問題的能力。
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於從屬地位的狀況。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築一個合理的實踐能力體系,並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設計性、創造性比較強的實踐環境,讓每個大學生在4年中能經過多個這種實踐環節的培養和訓練,這不僅能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技能與實踐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有好處。
4、法律素質及道德素質
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是由大學生的法紀知識內化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行為,邊界的心理品質,它通過內心結合和習慣來約束大學生的行為,調控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學校及社會之間的關系。大學生道德素質是指大學生在做人與成人實踐中內化成的行為規范的心理品質,包括大學生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若干關於善與惡、公正與偏私、廉政與腐敗、誠實與虛偽、創新與陳舊、積極向上與不思進取,增進自身全面素質發展與個人發展為中心等觀念,情感和行為習慣對應的心理素質
⑶ 怎麼看待大學生素質教育
你好,何為大學生素質教育
所謂素質教育,是指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出發,以全面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健康的個性為宗旨,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勞動、學會健體、學會審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發展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活動。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素質教育所關注的是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亦即一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素質教育下,強調既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文化修養,還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也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通過課堂教育、校園文化等提高道德文化素質;通過教學改革與實踐提高專業素質;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首先、要提高大學生素質的關鍵在於大學生自身的學習,包括動機職能、行為職能、知識職能等方面不斷的追究進步,而且在宏揚民族傳統美德的同時,需要學習和發展社會。這要求大學生自己通過書籍、影片、輿論以及可以參加個人能力相關培訓等手段學習。
再者,大學生素質教育另外一個因素是外部條件,就是教育。為師,為父母者,都需要加強對學生和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可以同過教學,談話以及各種其他方式促使大學生不斷進步和發展。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⑷ 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人文素質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在新時期 ,時代對人文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技的創新 ,人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都離不開人文素質教育。人文素質,從廣義來說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在精神品格。這種精神品格在宏觀方面匯聚於作為民族精神脊樑的民族精神之中(愛國);體現在人們的氣質和價值取向之中(氣節)。從狹義來說指人文(文史哲藝)知識和技能的內化,它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質是關於「人類認識自己」的學問。「做人的根本在於品質培養」,發展人文素質就是「學會做人」,引導人們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發展人性、完善人格,啟發人們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智慧的人,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人文素質的培養起始於人性的自覺,注重人的心靈自悟、靈魂陶冶,著眼於情感的潛移默化。良好的人文素質表現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優秀道德情操,嚮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熱愛和追求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儒雅的風度氣質等。
⑸ 談談大學生進行公民素質教育的利弊要求1000字
新世紀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大基本素質:堅定的思想道德素質、扎實的科學文化素質以及必備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而這三大素質的培養,必須以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和靈魂。
針對目前的現狀,要真正實現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在德育中也要轉變教學觀念,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樹立智力、非智力協調發展的教育觀念,樹立做事和做人相結合的教育觀念。在教學內容上,要加強人文陶冶和基本公民素質訓練。
文化與素質是成正比關系的。教育需培養人,以文化育人,提升人,使人成為人才。文化使人的技能與素質日臻完善。莘莘學子不僅要苦讀聖賢之書,更要以聖賢之言和科學精神為指導,,做一個有益於家庭,有益於單位,有益於組織,有益於黨、民族和國家的人。
對大學生自身來說是一種尷尬;對教育來說是一種功能的匱乏;對民族、國家長遠的發展來說是一種或缺。不能因現實的復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的遙遠而放棄追求。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新時代,要敢為天下先,要敢做新時代的真人。
當然,強調德育,不是要削弱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在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綜合素質型人才,而思想道德素質在形成人的綜合素質中具有基礎性作用。
雖然大學生進行公民素質教育有可能讓大學生降低對個人的要求,不能在社會中起到示範引領作用,但是大學生要在接受素質教育的同時努力發揮自身的長處,提升自己的能力。
⑹ 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
1 大學的素質教育是什麼
進入大學後,大學生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完成相應的心理發展任務。順利地完成發展任務,有助於大學生獲得積極向上的心態,並為以後的事業和生活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大學的素質教育是什麼的相關內容。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素質。狹義的素質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這是關於狹義素質的典型解釋。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素質。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它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宗旨與任務。提倡素質教育,有利於遏制目前基礎教育中存在著的「應試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有助於把全面發展教育落到實處。從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要求看,素質教育勢在必行。這是我們基礎教育改的時代主題和緊任務。
⑺ 對大學生素質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
第二課堂是相對課堂教學而言的。如果說依據教材及教學大綱,在規定的教回學時間里進行答的課堂教學活動稱之為第一課堂的話,那麼第二課堂就是指在第一課堂外的時間進行的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從教學內容上看,它源於教材又不限於教材;它無需考試,但又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從形式上看,它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它的學習空間范圍非常廣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場;可以在學校,也可以在社會、家庭
⑻ 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生更應該注重素質教育,不要以為學習好做人就好,學習的是知識,教育的是人品,人品比學歷更重要。
⑼ 大學的素質教育是
大學的素質教育:以德育教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專,造就德、智、屬體、美全面發展和知識、能力、素質綜合協調發展的、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
大學生素質教育包括四個方面: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