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排名
㈠ 全中國所有的大學排名
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
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
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
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
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現北京)。
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3、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
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為九校聯盟(C9)、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
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4、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
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5、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11工程、985工程,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
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教育在線-權威!人民日報整理了中國大學最頂尖的學科名單
㈡ 中國大學生最多的城市排行榜
中國擁有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大學生人數超100萬,名列世界第一
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教育也是完善得越來越好了。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20世紀那個既窮破又文盲的中國了。為了加快教育這塊,我國在多個省都設立有高校,對我國個地方的人才也是重點培養。中國擁有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大學生人數超100萬,名列世界第一
也許在外界人比較熟悉的一個科教地方,那就是北京了。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其作為我國呈現給世界的名信片,所以對於這個國家,我國重視教育也是應該的。畢竟外國人的教育我們也是知道的,也有世界一流水平,我國想要超越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也是重點培養國家人才的地方。在北京里,光光是211高校,我國就擁有20所了。當然,其他的985高校,就佔有8所多。北京擁有許多全國學子都想考上的一流中國擁有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大學生人數超100萬,名列世界第一大學,比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這些頂尖的大學。
不過雖然北京擁有的名校是比較多,可整個市來說,卻不是全國擁有大學生數量最多的學校。要說全國擁有大學生數量最多的城市是它,武漢,其擁有在校大學生超過百萬,這在全世界來說也是排名第一的。武漢在我國來說也是擁有大學最多的一個城市,其擁有84所高校。這里也有許多名校,也是全國各地學子們都想要考入的。為何武漢會成為這樣擁有眾多大學生的城市呢?主要是歷史原因,這里曾經實行來臨大行政區支取,在這里是中南大區的首府,他們需要培養人才,來為這個地區建設做貢獻。
中國擁有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大學生人數超100萬,名列世界第一
如今武漢也是成為的國培養眾多大學生的一個教育基地,雖然武漢培養的大學生留在當地的比較少,但他們都是前往中國各地做貢獻,這點就好了!中國擁有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大學生人數超100萬,名列世界第一
㈢ 中國排名前100名的大學
中國大學強排名前十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大、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
12019中國大學100強
名次 學校名稱 綜合得分 星級排名 辦學層次
1 北京大學 100 8星級 世界一流大學
2 清華大學 97.68 8星級 世界一流大學
3 中國科學院大學 86.77 8星級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4 復旦大學 82.94 8星級 世界一流大學
5 中國人民大學 82.48 8星級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5 浙江大學 82.48 8星級 世界一流大學
7 上海交通大學 82.24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8 南京大學 81.83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9 武漢大學 81.51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10 中山大學 78.70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11 吉林大學 77.84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2 華中科技大學 76.99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3 天津大學 76.18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4 四川大學 76.13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75.78 8星級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16 南開大學 75.58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7 北京師范大學 75.55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8 西安交通大學 75.08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19 哈爾濱工業大學 75.03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20 中南大學 74.96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0 山東大學 74.96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2 廈門大學 74.61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3 同濟大學 74.43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4 東南大學 73.99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71.87 7星級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6 東北大學 70.65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
27 西北工業大學 70.62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
28 華東師范大學 70.59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
29 北京理工大學 70.52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
30 華南理工大學 70.49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
31 大連理工大學 70.43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
32 湖南大學 69.68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
33 重慶大學 69.63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
34 中國農業大學 69.20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35 蘭州大學 68.46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
36 華中師范大學 68.25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37 電子科技大學 68.18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38 西南大學 67.67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39 河海大學 67.38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40 武漢理工大學 67.16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1 西南交通大學 67.10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2 北京科技大學 66.80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3 華中農業大學 66.59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4 北京交通大學 66.57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5 西北大學 66.51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6 鄭州大學 66.50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7 南京農業大學 66.40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8 華東理工大學 66.37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9 蘇州大學 66.36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0 南京理工大學 66.28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66.25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2 東北師范大學 66.24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3 南京師范大學 66.07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4 中國海洋大學 66.05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55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66.00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56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65.73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65.69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8 北京郵電大學 65.60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59 湖南師范大學 65.59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9 上海大學 65.59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61 暨南大學 65.48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2 合肥工業大學 65.31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3 哈爾濱工程大學 65.27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4 南昌大學 65.20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65 陝西師范大學 65.16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6 華南師范大學 65.14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7 昆明理工大學 65.12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8 東華大學 65.01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9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64.97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0 雲南大學 64.93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71 北京協和醫學院 64.89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2 上海財經大學 64.88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3 福州大學 64.84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74 中國礦業大學 64.83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4 中國政法大學 64.83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6 江南大學 64.60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77 北京化工大學 64.57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78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64.56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9 華南農業大學 64.52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80 燕山大學 64.45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81 河南大學 64.43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2 寧波大學 64.42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3 首都師范大學 64.41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3 福建師范大學 64.41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5 浙江工業大學 64.39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6 深圳大學 64.37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7 浙江師范大學 64.36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8 江蘇大學 64.35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9 廣西大學 64.34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9 上海理工大學 64.34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91 長安大學 64.33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92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64.27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92 北京工業大學 64.27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94 揚州大學 64.25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95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64.22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96 天津師范大學 64.21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97 山西大學 64.20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98 齊魯工業大學 64.18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98 中央民族大學 64.18 6星級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100 太原理工大學 64.15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100 河北大學 64.15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100 西南財經大學 64.15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為九校聯盟(C9)、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成員高校。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首批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㈣ 全國排名前三十的大學
大學生在四年中必須參加暑期社會實踐,不參加就無法接觸到社會,無法通過實回踐提高個人能力,答無法觸發創作靈感。用在大學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是每個大學生必須要上的一門課程。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會從中獲得心得及感悟,對畢業後的發展非常有幫助。參加社會實踐是課堂的有效延伸,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4)大學生排名擴展閱讀:
實踐工作原則:
1、堅持育人為本,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作為首要任務。
2、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確保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參加社會實踐,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社會實踐的全過程。
4、堅持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期健康發展。、
5、堅持整合資源,調動校內外各方面積極性,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良好局面。
㈤ 全國排名前50的大學有哪些
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A類,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強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截至2019年底,學校佔地面積442.12公頃;共設有20個學院,59個系,82個本科專業;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2個,博士後流動站50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58個;有教職工15401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0人;有在校學生50349人,其中本科生16037人,碩士生18606人,博士生15751人,港澳台僑學生845人。
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現北京)。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基地之一。長期以來,北京大學始終與中國和中國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3浙江大學: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為九校聯盟(C9)、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學校前身是創立於1897年求是書院,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1937年浙江大學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1946年秋回遷杭州。1952年,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中國科學院和其他高校,主體部分在杭州重組為若干所院校,後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並,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
據2020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等7個校區;設有7個學部、37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佔地面積6223440平方米。
4上海交通大學
5南京大學
6復旦大學
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8華中科技大學
9武漢大學
10西安交通大學
11吉林大學
12 中山大學
13 四川大學
14 哈爾濱工業大學
15 山東大學
16 南開大學
17 天津大學
18 北京師范大學
19 中南大學
20 東南大學
21 廈門大學
22 中國人民大學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4 大連理工大學
25 西北工業大學
26 同濟大學
27 華南理工大學
28 重慶大學
29 華東師范大學
30 蘭州大學
31 北京理工大學
32 中國農業大學
33 湖南大學
34 東北大學
35 鄭州大學
3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37 蘇州大學
38 華東理工大學
39 武漢理工大學
40 南京農業大學
41 中國石油大學
42 北京科技大學
43 上海大學
44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45 中國礦業大學
46 西南大學
47 暨南大學
48 電子科技大學
49 東北師范大學
50 華中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中師大」或「華大」,位於湖北省會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師范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院校,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創始高校,武漢七校聯合辦學成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國家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高校,是國家培養中、高等學校師資和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學校是在1903年創辦的文華書院大學部(始於1871年美國聖公會創辦的文華書院,1924年改名為華中大學)、1912年創辦的中華大學、1949年創辦的中原大學教育學院的基礎上,1951年組建公立華中大學,1952年改制為華中高等師范學校,1953年定名為華中師范學院,1985年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並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校名。
截至2018年6月,學校佔地面積120餘萬平方米,下設30個學院,75個本科專業;國家重點學科8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22個;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8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7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教職工38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近32000人,其中本科生近18000人,研究生11000多人,留學生2900多人。
㈥ 中國本一的大學排名
其實簡單的給本一大學排名並不是合理的,因為有的大學的專業排名專靠前,但是她的學校屬綜合實力卻靠後,所以也不能光看學校排名
綜合實力排行榜中,清華、浙大、北大位列前三。第四名至第十名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和吉林大學。
在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排行榜中,理工科大學和綜合類大學占據了全部的席位,前十名依次是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復旦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科技大學這所與中科院共建的「四非」大學,擊敗了無數傳統名校,躋身前五。
在本科畢業生升學率排行榜上,位居前三位的是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北京大學。4-10名分別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其中上海科技大學在畢業生升學率上依舊表現搶眼,而中國人民大學成為了前十名榜單中唯一一個文科社科類大學。
㈦ 大學排名前50
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A類,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強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截至2019年底,學校佔地面積442.12公頃;共設有20個學院,59個系,82個本科專業;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2個,博士後流動站50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58個;有教職工15401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0人;有在校學生50349人,其中本科生16037人,碩士生18606人,博士生15751人,港澳台僑學生845人。
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現北京)。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基地之一。長期以來,北京大學始終與中國和中國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3浙江大學: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為九校聯盟(C9)、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學校前身是創立於1897年求是書院,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1937年浙江大學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1946年秋回遷杭州。1952年,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中國科學院和其他高校,主體部分在杭州重組為若干所院校,後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並,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
據2020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等7個校區;設有7個學部、37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佔地面積6223440平方米。
4上海交通大學
5南京大學
6復旦大學
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8華中科技大學
9武漢大學
10西安交通大學
11吉林大學
12 中山大學
13 四川大學
14 哈爾濱工業大學
15 山東大學
16 南開大學
17 天津大學
18 北京師范大學
19 中南大學
20 東南大學
21 廈門大學
22 中國人民大學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4 大連理工大學
25 西北工業大學
26 同濟大學
27 華南理工大學
28 重慶大學
29 華東師范大學
30 蘭州大學
31 北京理工大學
32 中國農業大學
33 湖南大學
34 東北大學
35 鄭州大學
3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37 蘇州大學
38 華東理工大學
39 武漢理工大學
40 南京農業大學
41 中國石油大學
42 北京科技大學
43 上海大學
44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45 中國礦業大學
46 西南大學
47 暨南大學
48 電子科技大學
49 東北師范大學
50 華中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中師大」或「華大」,位於湖北省會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師范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院校,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創始高校,武漢七校聯合辦學成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國家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高校,是國家培養中、高等學校師資和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學校是在1903年創辦的文華書院大學部(始於1871年美國聖公會創辦的文華書院,1924年改名為華中大學)、1912年創辦的中華大學、1949年創辦的中原大學教育學院的基礎上,1951年組建公立華中大學,1952年改制為華中高等師范學校,1953年定名為華中師范學院,1985年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並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校名。
截至2018年6月,學校佔地面積120餘萬平方米,下設30個學院,75個本科專業;國家重點學科8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22個;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8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7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教職工38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近32000人,其中本科生近18000人,研究生11000多人,留學生2900多人。
㈧ 國內大學排名一覽表
以2019年985和211排名為: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
(8)大學生排名擴展閱讀
QS全球教育集團2020年3月3日在倫敦發布了第10年度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本次排名橫跨5大學科群和48個學科,評估了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的1368所高校。
中國大學持續進步——118所大學的1066個學科入選全球600強(中國大陸84所,中國香港9所,中國台灣23所,中國澳門2所),188個學科進入全球50強。
其中,中國大陸100個,中國香港76個,中國台灣11個,中國澳門1個。中國大學世界50強大學的數量連續五年提高,這種情況在排名史上還是首次出現。中國在學科排名前十和前二十中的數量也在增加。
㈨ 所有大學排名列表
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排名是什麼呢?
導語:我國有清華和北大等這樣全球知名的學府,它們不僅是國內學子心馳神往的知識殿堂,也吸引了很多國外優秀的學子慕名而來求學,那麼放眼世界,你知道全球最好的十所大學排名嗎,一起來看看吧。
1.哈佛大學 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
哈佛大學是世界權威的一流學術機構,也是其他所有研究型大學的標桿,它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美國中最古老的大學。這所資產超過357億美金,為世界培養出了49位諾貝爾獲得者,32位國家元首和48位普利策獎得主,同時還擁有著全世界最大的學術圖書館、領先的醫學院、法學院和商學院,在全球范圍內集成有校友網路,在各個領域中佔主導地位。
2.劍橋大學 英國劍橋
劍橋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古老學校,可以說,西方科學的歷史是建立在被稱為「劍橋」的基石上的,劍橋一直在追求人類和宇宙的真理之上,這里誕生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數學家,多年以來一直是世界一流的研究所。
3.哥倫比亞大學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作為美國第五古老的大學和殖民地大學之一,哥倫比亞有很多歷史,這些段歷史造就了擁有100億美元捐贈基金和近1300萬冊圖書館的國際認可精英大學。作為紐約市的一流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的地理位置優越,靠近華爾街、百老匯、聯合國和其他商業、文化、政治地段,為本校學生爭取到了和其他知名機構大學互動的機會。
4.牛津大學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是中世紀由天主教神職人員創立的優秀大學,他們信奉一種將基督教教義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及其他古代和中世紀思想家的學說相結合的哲學,後來被稱為「學校哲學」,牛津大學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經歷了數百年的復興,復興,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演變成當今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學習中心之一。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學習英語的人都是使用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材料。這種國際吸引力解釋了為什麼牛津大學中外國人佔到40%。
5.耶魯大學 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
耶魯大學是八所常青藤盟校之一,擁有200億美元的捐贈,大約六分之一的學生來自外國。美國的許多主要政界人士都畢業於耶魯大學,而耶魯法學院多年來一直是美國傑出的法學院,所以耶魯大學一直對美國政治有著深遠影響。
6.斯坦福大學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
斯坦福大學擁有著來自世界各地187億美元的捐贈基金和眾多世界一流的研究資源,斯坦福大學有著一流的實驗室和研究設備,該校佔地1189英畝的賈斯珀里奇(Jasper Ridge)生物保護區可以讓科學家第一手研究生態系統,還有可以研究電離層的150英尺射電望遠鏡等等,這里同樣也聚集了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該學校的教職員工目前包括2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
7.巴黎大學 法國巴黎
自中世紀以來,巴黎大學在人文科學方面的學術成就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尤其是在神學和哲學方面,從2018年開始,巴黎大學正式更名為索邦大學,同時也開始重組合並,先學校聯盟還包括UTC技術學院;醫學院INSERM;表演藝術學校PSPBB;CIEP教育學校;商學院INSEAD;以及享有盛譽的智囊團CNRS(國家科學中心)。
8.芝加哥大學 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
芝加哥大學成立於1890年,是世界上最年輕的精英大學之一,它帶頭引領了世界上許多重要的科學成就,著名的米勒-尤里(Miller-Urey)實驗於1952年在那兒進行,該實驗被證明對生命起源研究的發展具有開創性。但是,這所大學不僅僅是一所科學學校。它還對社會研究和人文科學領域的精英課程有很深的了解。該校的90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有29名從事經濟學,這也使得它成為了舉世聞名的「芝加哥經濟學院」,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迅速恢復過來。
9.密西根大學 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
密西根大學是規模龐大的研究型大學,擁有著50,000名學生和5500名教職員工,學生有17個不同的學校和學院,大約600個專業,超過600個學生組織,每年有350個音樂會和演奏會可供選擇,在2010年被《福布斯》雜志評為第一大學城。密歇根州還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健機構之一,為學生提供一流的計算機訪問許可權,並利用擁有超過1300萬冊的圖書館。難怪這所學校吸引了來自50個州和100多個國家的學生。
10.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普林斯頓大學是美國最古老,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當中著名的拿騷廳(Nassau Hall)仍帶有1777年普林斯頓戰役的炮彈痕跡,其前任校長約翰·威瑟斯彭(John Witherspoon)是唯一簽署《獨立宣言》的大學校長。同時普林斯頓大學以精英式的本科教育與高深卓越的理論研究聞名於世,是獲得最多捐款的學術機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