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㈠ 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1.注重現實性,大學生理想信念和社會及個人發展應相結合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應該緊密聯系專大屬學生思想實際。
2、要有目標,很多大學生都會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目標,督促自己一步步努力。
3、既然有了目標,那就得拿出實際行動來實現,不要一味只會想想,給自己找各種借口,這樣的話人就會慢慢頹廢。
4、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和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引導你,不會讓你誤入歧途。平時可以多看看書,陶冶情操,提高個人素養。
5、形成、知識才能的豐富,以及如何擇友、如何面對挫折、如何克服困難等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是總的原則和目標。大學時期確立的理想信念對以後的人生道路有重大影響。
㈡ 為什麼要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1 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中堅力量
2 看看香港,台 灣的大學生,教育的力量是驚人的
3 大學生要愛祖國,愛人民,為人民服務
4 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很重要的!
㈢ 如何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教育
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回應挑戰,解決問題,必須有各方面、多角度的綜合努力。除了適應變化了的形勢,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內容、方法和途徑之外,我們還應該全面認識哲學社會科學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學科優勢,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特殊功能。
哲學社會科學是以理論或知識的形式凝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就應該通過哲學社會科學的傳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必須堅持不懈地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馬克思主義發現了人類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豐富發展和深化。所以,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大學生才能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在正確的世界觀基礎上,他們才能夠逐步形成一系列把個人利益與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時代要求相統一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知道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了解時代的要求,知道哪些事情真正有價值,對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形成自己遠大的生活目標,具有基礎性的意義。哲學社會科學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總結,學習哲學社會科學可以幫助他們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因此,必須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使大學生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
理想的眼光需要超越現實,但決不是脫離現實。所以,對大學生進行理想教育還必須堅持知行統一,培養他們腳踏實地、任勞任怨、艱苦奮斗的精神。哲學社會科學是對人類長期而艱苦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其中所凝結的人生智慧能夠幫助人們立足現實去追求理想。真正的理想並不是好高騖遠,而是從現實出發,實事求是,從身邊的事情做起,腳踏實地地邁向理想的目標。
對大學生進行理想教育,還應該更好地發揮人文社會科學的育人功能。哲學社會科學不僅是人類智慧和知識的結晶,可以給人以文化的熏陶、理論的啟迪、心靈的凈化、思想的飛躍,而且哲學社會科學本身就包含理想的層面:或者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研究發現新的趨勢,或者通過批判現實力求尋求新的理想,從而不斷給人們提供新的人文精神和理想信念。通過哲學社會科學,我們不僅可以讓大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精神,還可以讓他們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拓展他們的眼界,培育他們的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
㈣ 如何堅定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
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深入開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和左右人們活動的精神動力。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確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會有強大的凝 聚力和向心力。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證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競爭展開。以人才培養為突破口,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培植和發展知識和科技創新能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大學生是擁有現代科學知識的人才群體,在未來經濟發展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比較系統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的現代專門科學知識,是未來知識和科技創新的主體;而且擁有較系統的現代管理科學知識,畢業後將成為各部門或單位的骨幹。當代大學生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了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極端重要性。 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當務之急。大學生正處於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躍,自尊意識突出,成才願望強烈。當前,雖然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發展,潮水般湧入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後的生活方式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高度重視各種消極因素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輸,用共產主義理想統一思想認識,已是當務之急。 應當看到,近年來一些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現問題,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與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辦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環境,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學校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不強,與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不緊,哲學社會科學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滯後,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尤其是受應試教育影響,一些大學生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度問題上採取實用主義態度。往往只是把理論學習的目的定位於拿文憑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社會生活環境日趨復雜。當今時代,是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社會環境復雜多變。改革開放在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腐朽、消極的東西,使我們的社會呈現出多種思想觀念並存的局面;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變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變革中,我國社會經濟成分、利益分配、組織形式、就業方式以及人們生活方式日益多樣化;經濟全球化和網路信息時代給「黃、賭、毒、邪」等腐朽落後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便利,一些消極的、腐朽的、落後的東西沉渣泛起。這種社會生活環境前所未有的復雜性,使人們對現實政策的評判、對社會與個人前途的期望發生巨大變化。大學生是一個容易為外界感染的群體,對市場經濟的種種負面作用「免疫力」不強,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蝕。 獨生子女性格特點獨特。當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在過多家庭照顧下長大的,有很強的優越感,缺乏人際交往的訓練和艱苦環境的磨練。獨生子女獨特的生活環境使當代大學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個中心」、「兩個矛盾」、「三個壓力」。一個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為中心;兩個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與現實實現率低的矛盾,對環境高要求與自身低奉獻的矛盾;三個壓力就是學習、生活、就業壓力。尤其是生活壓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體現為一些長期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對挫折和新環境自我調節能力不強。這就使得原來比較直接的「理想目標」教育,對這代大學生難以發揮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努力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首先,要在回答熱點難點問題上下功夫。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視野開闊,對各種問題尤其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興趣濃厚。要增強教育的感染力,首先必須回答好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提高他們學理論、用理論的興趣。其次,要在滿足成長需求上下功夫。當代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個性培養和自我設計,越來越看重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此,必須熱切關注大學生成長中的困惑,滿足他們成長中對理想信念的需求。要在將大道理講透的同時,將小道理講深,讓他們切實認識到理想信念教育一輩子受益,從而增強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再次,要在營造氛圍上下功夫。當前,由於信息更加公開,傳播更加快捷,發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脈搏也更加容易把握;大學生對網路的依賴性加強,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也提供了新的課題。
㈤ 當代大學生實現理想信念的途徑有哪些
1、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公民道德規范教育,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理念、目標方向、發展精神、價值取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2、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大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重視他們自我價值的實現。理想信念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導人,更要關心人、幫助人。
在當代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個性培養和自我設計、越來越重視自我價值實現的背景下,必須熱切關注大學生成長中的困惑,滿足他們成長中對理想信念的需求,讓他們切實認識到理想信念教育受益終身,從而更能自覺、主動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3、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意識。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在改革開放中走向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鍛煉環節,也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體現。在新形勢下,大學生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業務水平,更必須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
4、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外部環境和氛圍。外部環境也具有教育的功效。「孟母三遷、擇鄰而居」的故事說明: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5)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擴展閱讀
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通過一系列積極有效的以政治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活動,使大學生樹立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信念的實踐教育活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國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其理想是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其信仰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理論與方法論,貫穿整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全過程。
㈥ 大學生應如何堅定理想信念
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深入開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和左右人們活動的精神動力。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確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會有強大的凝
聚力和向心力。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證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競爭展開。以人才培養為突破口,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培植和發展知識和科技創新能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大學生是擁有現代科學知識的人才群體,在未來經濟發展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比較系統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的現代專門科學知識,是未來知識和科技創新的主體;而且擁有較系統的現代管理科學知識,畢業後將成為各部門或單位的骨幹。當代大學生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了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極端重要性。
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當務之急。大學生正處於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躍,自尊意識突出,成才願望強烈。當前,雖然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發展,潮水般湧入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後的生活方式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高度重視各種消極因素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輸,用共產主義理想統一思想認識,已是當務之急。
應當看到,近年來一些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現問題,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與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辦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環境,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學校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不強,與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不緊,哲學社會科學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滯後,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尤其是受應試教育影響,一些大學生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度問題上採取實用主義態度。往往只是把理論學習的目的定位於拿文憑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社會生活環境日趨復雜。當今時代,是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社會環境復雜多變。改革開放在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腐朽、消極的東西,使我們的社會呈現出多種思想觀念並存的局面;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變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變革中,我國社會經濟成分、利益分配、組織形式、就業方式以及人們生活方式日益多樣化;經濟全球化和網路信息時代給「黃、賭、毒、邪」等腐朽落後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便利,一些消極的、腐朽的、落後的東西沉渣泛起。這種社會生活環境前所未有的復雜性,使人們對現實政策的評判、對社會與個人前途的期望發生巨大變化。大學生是一個容易為外界感染的群體,對市場經濟的種種負面作用「免疫力」不強,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蝕。
獨生子女性格特點獨特。當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在過多家庭照顧下長大的,有很強的優越感,缺乏人際交往的訓練和艱苦環境的磨練。獨生子女獨特的生活環境使當代大學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個中心」、「兩個矛盾」、「三個壓力」。一個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為中心;兩個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與現實實現率低的矛盾,對環境高要求與自身低奉獻的矛盾;三個壓力就是學習、生活、就業壓力。尤其是生活壓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體現為一些長期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對挫折和新環境自我調節能力不強。這就使得原來比較直接的「理想目標」教育,對這代大學生難以發揮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努力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首先,要在回答熱點難點問題上下功夫。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視野開闊,對各種問題尤其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興趣濃厚。要增強教育的感染力,首先必須回答好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提高他們學理論、用理論的興趣。其次,要在滿足成長需求上下功夫。當代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個性培養和自我設計,越來越看重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此,必須熱切關注大學生成長中的困惑,滿足他們成長中對理想信念的需求。要在將大道理講透的同時,將小道理講深,讓他們切實認識到理想信念教育一輩子受益,從而增強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再次,要在營造氛圍上下功夫。當前,由於信息更加公開,傳播更加快捷,發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脈搏也更加容易把握;大學生對網路的依賴性加強,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也提供了新的課題。
㈦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狀分析
目前素質教育開展的並不太廣泛和深入,應試教育仍是主流,培養的學生容易模式化。大學生的書本知道無法與實距能力相結合,無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對此,我有以下建議: 第一,根據學生的天賦、愛好,因才施教,使人才多樣化,避免千篇一律。 第二,改進學校的課程設置。廣泛開展社會調研,提取社會各界、教育專家的意見,根據社會的需要,設置課程,實現教學模式、內容、方式的多樣化,多渠道、多方式培養學生,做到有的放矢。特別是針對畢業生,可以根據就業形勢,適當做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第三,多讀書,讀好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第四,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職業觀。多向他人學習,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我們要取長補短,充實自己。 第五,要加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國家的進步的靈魂,也是個人發展的靈魂。 因此,對於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是個符合國家發展,同時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這個任務不僅取決為我們政府,還取決為大學生自身,當然還有家長及社會等共同去完成。相信想企業的困擾很快就會解決的。 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旨在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有用人才。但目前素質教育的開展並不太廣泛和深入,應試教育仍是主流,培養的學生容易模式化。大學生的書本知識無法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無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對此,我有以下建議: 第一,改進學校教育體制,要緊密結合市場需要和學生本身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做到人才培養多樣化,廣泛開展社會調研,聽取社會各界、教育專家的意見,根據社會需要設置課程,實現教學模式、內容、方式的多樣化,多渠道、多方式培養學生,做到有的放矢。特別是針對畢業生,可以根據就業形勢,適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 第二,大學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職業觀,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內涵;同時積極融入社會,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對大學生的要求,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做到「文武雙全」。 第三,社會和用人單位要以寬容的心態來面對大學生,建立起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給大學生健康成長、迅速成才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 因此,對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一項符合國家長遠發展並且十分艱巨的任務。這項任務不僅需要我們政府,還需要大學生自身和家長及社會等共同努力去完成。
㈧ 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深入開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和左右人們活動的精神動力。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確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會有強大的凝 聚力和向心力。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證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競爭展開。以人才培養為突破口,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培植和發展知識和科技創新能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大學生是擁有現代科學知識的人才群體,在未來經濟發展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比較系統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的現代專門科學知識,是未來知識和科技創新的主體;而且擁有較系統的現代管理科學知識,畢業後將成為各部門或單位的骨幹。當代大學生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了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極端重要性。 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當務之急。大學生正處於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躍,自尊意識突出,成才願望強烈。當前,雖然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發展,潮水般湧入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後的生活方式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高度重視各種消極因素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輸,用共產主義理想統一思想認識,已是當務之急。 應當看到,近年來一些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現問題,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與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辦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環境,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學校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不強,與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不緊,哲學社會科學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滯後,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尤其是受應試教育影響,一些大學生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度問題上採取實用主義態度。往往只是把理論學習的目的定位於拿文憑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社會生活環境日趨復雜。當今時代,是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社會環境復雜多變。改革開放在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腐朽、消極的東西,使我們的社會呈現出多種思想觀念並存的局面;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變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變革中,我國社會經濟成分、利益分配、組織形式、就業方式以及人們生活方式日益多樣化;經濟全球化和網路信息時代給「黃、賭、毒、邪」等腐朽落後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便利,一些消極的、腐朽的、落後的東西沉渣泛起。這種社會生活環境前所未有的復雜性,使人們對現實政策的評判、對社會與個人前途的期望發生巨大變化。大學生是一個容易為外界感染的群體,對市場經濟的種種負面作用「免疫力」不強,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蝕。 獨生子女性格特點獨特。當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在過多家庭照顧下長大的,有很強的優越感,缺乏人際交往的訓練和艱苦環境的磨練。獨生子女獨特的生活環境使當代大學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個中心」、「兩個矛盾」、「三個壓力」。一個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為中心;兩個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與現實實現率低的矛盾,對環境高要求與自身低奉獻的矛盾;三個壓力就是學習、生活、就業壓力。尤其是生活壓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體現為一些長期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對挫折和新環境自我調節能力不強。這就使得原來比較直接的「理想目標」教育,對這代大學生難以發揮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努力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首先,要在回答熱點難點問題上下功夫。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視野開闊,對各種問題尤其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興趣濃厚。要增強教育的感染力,首先必須回答好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提高他們學理論、用理論的興趣。其次,要在滿足成長需求上下功夫。當代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個性培養和自我設計,越來越看重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此,必須熱切關注大學生成長中的困惑,滿足他們成長中對理想信念的需求。要在將大道理講透的同時,將小道理講深,讓他們切實認識到理想信念教育一輩子受益,從而增強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再次,要在營造氛圍上下功夫。當前,由於信息更加公開,傳播更加快捷,發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脈搏也更加容易把握;大學生對網路的依賴性加強,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也提供了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