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生將魯迅作品改成rap
Ⅰ 魯迅的作品名稱有哪些急!!!!!!!!!!!!!!!!!!!!!!!!!!!!!!!!!!!!!!
魯迅先生一生寫作1000萬字,其中著作600萬字,輯校和書信400萬字。 魯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等皆收於《吶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 散文詩集:《野草》《故鄉》 論文集:《門外文談》 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准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8部。 魯迅文集選 《而已集》文選 《魯迅傳略》; 《偽自由書》文選 《野草》 《朝花夕拾》《吶喊》;文集《且介亭雜文》《二心集》;雜文集 《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 《白光》 《端午節》 《風波》《故鄉》《孔乙己》。1918年5月發表首次用筆名「魯迅」的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後來又發表了《明天》《社戲》《頭發的故事》《兔和貓》《一件小事》《鴨的喜劇》《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樓上》《傷逝》《離婚》《孤獨者》《高老夫子》《示眾》《長明燈》《肥皂》《幸福的家庭》《墳》文集《題記》《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說胡須》《論照相之類》《看鏡有感》《燈下漫筆》《春末閑談》《論「他媽的!」》《雜憶》《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堅壁清野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寫在『墳』後面》《藤野先生》《父親的病》《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反駁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墓碣文》《「友邦驚詫」論》,魯迅的自撰文《魯迅自傳》。 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浙江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種文字。
更具體點:
雜文
墳(1907-1925)
題記
人之歷史
科學史教篇
文化偏至論
摩羅詩力說
我之節烈觀
我們現在怎麼做父親
宋民間之所謂小說及其未來
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
論雷鋒塔的倒掉
說胡須
論照像之類
再論雷鋒塔的倒掉
看鏡有感
春末閑談
燈下漫筆
雜憶
論「他媽的」
論睜了眼看
從胡須說到牙齒
堅壁清野主義
寡婦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寫在墳的後面
熱 風1918-1924)
題記
隨感錄二十五
隨感錄三十三
隨感錄三十五至三十八
隨感錄三十九至四十三
四十六至四十九
隨感錄五十三至五十四
五十六「來了」
五十七 現在的屠殺者
五十八 人心很古
五十九 聖武
六十一 不滿
六十二 恨恨而死
六十三 「與幼者」
六十四 有無相通
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
六十六 生命的路
智識即罪惡
事實勝於雄辯
估「學衡」
為「俄國歌劇團」
無題
「以震其艱深」
所謂「國學」
兒歌的反動
「一是之學說」
不懂的音譯
對於批評家的希望
反對「含淚」批評家
即小見大
望勿糾正
<<吶喊>>自序
華蓋集(1925)
題記
咬文嚼字(一至二)
青年必讀書
忽然想到(一至四)
通訊
論辯的靈魂
犧牲謨
戰士和蒼蠅
夏三蟲
忽然想到(五至六)
評心雕龍
這個與那個
雜感
北京通信
導師
長城
忽然想到(七至九)
「碰壁」之後
並非閑話
我的「籍」和「系」
咬文嚼字(三)
忽然想到(十至十一)
十四年的「讀經」
補白
答KS君
「碰壁」之餘
並非閑話二
並非閑話(三)
我觀北大
碎話
公理的把戲
這回是「多數」的把戲
後記
華蓋集續編(1926)
小引
第記
有趣的消息
學界的三魂
古書與白話
一點比喻
不是信
我還不能「帶住」
送灶日漫談
談皇帝
無花的薔薇
無花的薔薇二
「死地」
可慘與可笑
紀念劉和珍君
空談
如此「討赤」
無花的薔薇三
新的薔薇
再來一次
為劉半農題記<<何典後>>作
馬上日記
馬上支日記
馬上日記之二
記發「薪」
記談話
上海通信
華蓋集續編的續編(1926)
廈門通信
廈門通信二
<<阿Q正傳>>的成因
關於三藏取經等
所謂「思想界先驅者」魯迅之啟示
廈門通信三
海上通信
而已集(1927)
題辭
黃花節的雜感
略論中國人的臉
革命時代的文學
寫在<<勞動問題>>之前
略談香港
讀書雜談
通信答有恆先生
辭「大義」
反「漫談」
憂「天乳」
革「首領」
談「激烈」
扣絲雜感
「公理」之所在
可惡罪
「意表之外」
新時代的放債法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
小雜感
再談香港
革命文學
<<塵影>>題辭
當陶元慶君的繪畫展覽時
盧梭和胃口
文學和出汗
文藝和革命
談所謂「大內檔案」
擬豫言
附錄:大衍發微
三閑集(1927-1929)
序言
無聲的中國
怎麼寫(夜記之一)
在鍾樓上(夜記之二)
辭顧頡剛教授令「候審」
匪筆三篇
某筆兩篇
述香港恭祝聖誕
吊與賀
「醉眼」中的朦朧
看司徒喬君的畫
在上海的魯迅啟事
文藝與革命(並冬芬來信)
扁
路
頭
通信(並Y來信)
太平歌訣
鏟共大觀
我態度氣量和年紀
革命咖啡店
文壇的掌故(並徐勻來信)
文學的階級性(並愷良來信)
「革命軍馬前卒」與「落伍者」
書籍和財色
《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
現今新文學的概觀
「皇漢醫學」
《吾國征俄戰史之一頁》
葉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柔石作《二月》小引
《小彼得》譯本序
流氓的變遷
新月社批評家的任務
我和《語絲》的始終
魯迅譯著書目
二心集(1930-1931)
序言
「硬譯」和「文學的階級性」
習慣與改革
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
張資平氏的「小說學」
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
我們要批評家
「好政府主義」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進化和退化》小引
《藝術論》譯本序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夜記之五.不完)
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
柔石小傳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
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
上海文藝之一瞥
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
答文藝新聞社問
「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命運
沉滓的泛起
以腳報國
唐朝的釘梢
<夏娃>小引
新的「女將」
宣傳與做戲
知難行難
幾條順的翻譯
中國民國的新「堂.吉訶德」們
<野草>英文譯本序
「智識勞動者」萬歲
「友邦驚詫」論
答中學生雜志社問
答北斗雜志社問
關於小說題材的通信(並Y及T來信)
關於翻譯的通信(並J.K來信)
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譯文,並附記)
南腔北調集(1932-1933)
題記
「非所計也」
林克多<蘇聯聞見錄>序
我們不再受騙了
<豎琴>前記
論「第三種人」
「連環圖畫」辯護
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
<自選集>自序
祝中俄文字之交
聽說夢
論「赴難」和「逃難」
學生和玉佛
為了忘卻的紀念
誰的矛盾
看蕭和「看蕭的人們」記
<蕭伯納在上海>序
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學匪派考古學之一)
關於女人
真假堂吉訶德
<守常全集>題記
談金聖嘆
又論」第三種人」
「蜜蜂」和「蜜」
經驗
諺語
大家降一級試試
沙
給文學社信
關於翻譯
<一個人的受難>序
祝<濤聲>
上海的少女
上海的兒童
「論語一年」
小品文的危機
九一八
偶成
漫與
世故三味
謠言世家
關於婦女解放
火
論翻印木刻
<木刻創作法>序
作文秘訣
搗鬼心傳
家庭為中國這基本
<總退卻>序
答楊屯人先生的公開信
偽自由書(1933)
前記
觀斗
逃的辯護
崇實
電的利弊
航空救國三願
不通兩種
賭咒
戰略關系
頌蕭
關於戰爭的祈禱
從諷刺到幽默
從幽默到正經
王道詩話
伸冤
曲的解放
文學上的折扣
迎頭經
「光明所到......」
止哭文學
「人話」
出賣靈魂的秘訣
文人無文
最藝術的國家
現代史
推背圖
<殺錯了人>的異議
中國人的生命圈
內外
透底
「以夷制夷」
言論自由的界線
大觀園的人才
文章與題目
新葯
「多難之月」
不負責任的坦克車
從盛宣懷說到有理的壓迫
王化
天上地下
保留
再談保留
「有名無實」的反駁
不求甚解
後記
准風月談(1933)
前記
夜頌
推
二丑的藝術
偶成
談蝙蝠
「抄靶子」
「吃白相飯」
華德保粹優劣論
我談「墮民」
序的解放
別一個竊火者
智識過剩
詩和預言
「推」的余談
查舊帳
晨涼漫記
中國的奇想
豪語的折扣
踢
「中國文壇的悲觀」
秋夜紀游
「揩油」
我們怎麼教育兒童的?
為翻譯辯護
爬和撞
各種捐班
四庫全書診本
新秋雜識
幫閑法發隱
登龍術拾遺
由聾而啞
新秋雜識二
男人的進化
同意和解釋
關於翻譯上
關於翻譯下
新秋雜識三
禮
打聽印象
吃教
喝茶
禁用和自造
看變戲法
雙十懷古
重三感舊
「感舊」以後(上)
「感舊」以後(下)
黃禍
沖
「滑稽」例解
外國也有
補空
答「兼示」
中國人與中國文
野獸訓練法
反芻
歸厚
難得糊塗
古書中尋活字匯
「商定」文豪
青年與老子
後記
花邊文學(1934)
譯文
未來的光榮
女人未必多說謊
批評家的批評家
漫罵
「京派」與「海派」
北人與南人
<如此廣州>讀後感
過年
運命
大小騙
「小童擋駕」
古人並不純厚
法會與歌劇
洋服的沒落
朋友
清明時節
小品文的危機
「刃式」辯
化名新法
讀幾本書
一思而行
推已及人
偶感
論秦理齋夫人事
「....」「***」論補
誰在沒落?
倒提
玩具
零食
「此生」或「彼生」
正是時候
論重譯
「徹底」的底子
知了世界
算帳
水性
玩笑只當它玩笑(上)
玩笑只當它玩笑(下)
做文章
看書瑣記
看書瑣記二
趨時與復古
安貧樂道法
奇怪
奇怪二
迎神和咬人
看書瑣記三
「大雪紛飛」
漢字和拉丁化
「莎士比亞」
商賈的批評
中秋二願
考場三丑
又是「莎士比亞」
點句的難
奇怪三
略論梅蘭芳及其它(上)
略論梅蘭芳及其它(下)
罵殺與棒殺
讀書忌
且介亭雜文(1934)
序言
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
答國際文學社問
<草鞋腳>小引
論「形式的採用」
連環圖畫瑣談
儒術
<看圖識字>
拿來主義
隔膜
<木刻紀程>小引
難行與不信
買<小學大全>記
韋素園墓記
憶韋素園君
憶劉半農君
答聚仁先生信
從孩子照像說起
門外文談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中國語文的新生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嗎?
「以眼還眼」
說「面子」
運命
臉譜臆測
隨便翻翻
拿破崙與隋那
答<戲>周刊編者信
寄<戲>編者信
中國文壇上的鬼魅
關於新文字
病後雜談
病後雜談之餘
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
阿金
論俗人應避雅人
附記
且介亭雜文二集(1934)
序言
葉紫作<豐收>序
隱士
「招貼即扯」
書的還魂和趕造
漫談「漫話」
漫畫而又漫畫
《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
內山完造作《活中國的姿態》序
「尋開心」
非有復譯不可
論諷刺
從「別字」說開去
田村作<八月的張村>序
人生識字胡塗始
「文人相徑」
「京派」與「海派」
兼田誠一墓記
弄堂生意古今談
不應該那麼寫
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
六朝小說與唐代傳奇又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諷刺
論「人言可畏」
再論「文人相輕」
<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專輯>序
文壇三戶
從幫忙到扯淡
《中國小說史略》日本譯文序
「題未定」草(一到三)
名人和名言
「靠天吃飯」
幾乎無事的悲劇
三論「文人相輕」
徐懋庸作《打雜集》序
四論「文人相輕」
五論「文人相輕」--明術
「題未定」草(五)
論毛筆之類
逃名
六論「文人相輕」--二賣
七論「文人相輕」--兩傷
蕭紅作<生死場>序
陀思妥夫斯的事
孔另境編<當代文人尺牘鈔>序
雜談小品文
「題未定」草(六至九)
論新文字
<死魂靈百圖>小引
後記
且介亭雜文末編(1936)
<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序目
記蘇聯版畫展覽會
我要騙人
<譯文>復刊詞
白莽作<孩兒塔>序
續記
寫在深夜裡
三月的租界
<吶喊>捷克譯文序言
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
論我們現在的文學運動
<出關>的「關」
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
曹靖華譯<蘇聯作家七人事>序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二三事
附 集(1936)
女吊
死
半夏小集
集外集(1898-1936)
幫忙文學和幫閑文學
小說;
《吶 喊》
吶喊自序
狂人日記
孔乙已
葯
明天
一件小事
頭發的故事
風箏
故鄉
阿Q正傳
端午節
白光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
《彷 徨》
祝福
在酒樓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長明燈
示眾
高老夫子
孤獨者
傷逝
弟兄
離婚
《故事新編》
序言
補天
奔月
理水
採薇
鑄劍
出關
非攻
起死
懷舊
詩歌:
新 詩
古體詩
別諸弟三首
蓮蓬人
庚子送灶即事
祭書神文
別諸弟三首二
惜花四律
@自題小像
哀范君三章
替豆萁伸冤
吊盧騷
慣於長夜過春時
贈鄔其山
送O.E君攜蘭歸國
無題
贈日本歌人
@湘靈歌
無題二首
南京民謠
送增田涉君歸國
答客誚
無題
偶成
贈蓬子
一二八戰後作
@自嘲
所聞
無題二首
無題
教授雜詠四首
二十二年元旦
贈畫師
學生和玉佛
吊大學生
@題<<吶喊>>
題<<彷徨>>
悼楊銓
題三義塔
無題
悼丁君
贈人二首
無題
阻郁達夫移家杭州
無題
報載患腦炎戲作
無題
秋夜有感
贈許廣平
亥年殘秋偶作
Ⅱ l魯迅所有作品
(一)小說集
1.《吶喊》
《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志,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作品通過寫實主義、象徵主義、浪漫主義等多種手法,以傳神的筆觸和「畫眼睛」、「寫靈魂」的藝術技巧,形象生動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藝術形象。
深刻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間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有力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表達了作者渴望變革,為時代吶喊,希望喚醒國民的思想。奠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現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2.《彷徨》
《彷徨》是魯迅的小說作品集,於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現編入《魯迅全集》。該小說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說十一篇。首篇《祝福》寫於1924年2月16日,末篇《離婚》寫於1925年11月6日。
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
《故事新編》
(二)雜文集
《魯迅全集補遺》、《魯迅全集補遺續編》
(三)魯迅雜文合集
1.《墳》
《墳》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包括《論雷峰塔的倒掉》《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娜拉走後怎樣》《論「他媽的!」》《文化偏至論》《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等二十四篇。
這些雜文寫於1907年到1925年間,在這些雜文中,魯迅突出地運用史筆,生動形象地引據事實,表達自己的是非愛憎,指陳時弊,論證古今,顯現他不屈不撓與舊勢力戰斗到底的革命形象。
2.《華蓋集》
《華蓋集》是1926年北新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迅。收錄了魯迅在1925年間所寫的雜文三十一篇, 包括《咬文嚼字》《青年必讀書》《論辯的魂靈》《夏三蟲》《忽然想到》《我觀北大》《碎話》等。 在1926年由北新書局出版。現已編入《魯迅全集》第3卷。
3.《續編的續編》
4.《三閑集》
《三閑集》,魯迅的雜文集,編訖於1932年。集子中出現「閑」字,是因為成仿吾批評魯迅「有閑」,並且「有閑」有三種緣由,「它所矜持著的是閑暇,閑暇,第三個閑暇」。魯迅先生以此為文集名,據題記中說,「編成而名曰《三閑集》,尚以射仿吾也」。
5.《二心集》
《二心集》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收錄了魯迅在1930年-1931年間所寫的雜文三十七篇。 末附《現代電影與有產階段》譯文一篇。魯迅於1932年8月將版權售予上海合眾書店,同年10月初版。
6.《偽自由書》
7.《且介亭雜文》
8.《且介亭雜文末編》
9.《集外集拾遺》
《集外集拾遺補編》收錄1938年5月許廣平編定的《集外集拾遺》出版後陸續發現的佚文,其中廣告、啟事、更正等編為附錄一;從他人著作中錄出的編為附錄二。
(2)北大學生將魯迅作品改成rap擴展閱讀: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Ⅲ 魯迅的作品
魯迅先生一生寫作1000萬字,其中著作600萬字,輯校和書信400萬字。
魯迅在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等皆收於《吶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
散文詩集:《野草》
論文集:門外文談
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准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8部。
魯迅文集選 《而已集》文選 《魯迅傳略》; 《偽自由書》文選 《野草》 《朝花夕拾》《吶喊》;文集《且介亭雜文》《二心集》;雜文集 《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 《白光》 《端午節》 《風波》《故鄉》《孔乙己》。1918年5月發表首次用筆名「魯迅」的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後來又發表了《明天》《社戲》《頭發的故事》《兔和貓》《一件小事》《鴨的喜劇》《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樓上》《傷逝》《離婚》《孤獨者》《高老夫子》《示眾》《長明燈》《肥皂》《幸福的家庭》《墳》文集《題記》《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說胡須》《論照相之類》《看鏡有感》《燈下漫筆》《春末閑談》《論「他媽的!」》《雜憶》《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堅壁清野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寫在『墳』後面》《藤野先生》《父親的病》《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反駁文《中國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嗎》《墓碣文》《「友邦驚詫」論》,魯迅的自撰文《魯迅自傳》。
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浙江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種文字。
Ⅳ 求一份魯迅作品的先後順序,以及相應年份
說明:手頭有份《魯迅作品手冊》,轉其中《魯迅著譯年表》(孫自筠 作)如下。另可參看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全集》最後一卷。
魯迅著譯年表
魯迅一生,為我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學遺產,他所寫的小說、散文、雜文、詩歌、以及中國文學史研究等著作,共二百餘萬字。在翻譯方面,他譯介了十四個國家九十多位作家的二百多種作品,字數超過二百五十萬。下面,將他著譯中的主要篇章列出,以供檢閱。
一八九八年
作《戛劍生雜記》、《蒔花雜志》等短文。
一九〇〇年
作《別諸弟》(三首)、《庚子送灶即事》、《蓮蓬人》等舊體詩。
一九〇一年
作《祭書神文》及舊詩《別諸弟》(三首)、《惜花四律》等。
一九〇三年
作舊詩《自題小像》。
作《斯巴達之魂》刊於《浙江潮》雜志當年5、9兩期。
作《說鈤》、《中國地質略論》刊於《浙江潮》雜志當年8期。譯述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科幻小說《月界旅行》、《地底旅行》
10月《月界旅行》出版。
一九〇二年(原書作1902年,誤,應為1906年)
作《中國礦產志》正式出版。
譯儒勒·凡爾納《地底旅行》出版。
一九〇七年
譯英國哈葛德和蘭格合寫小說《紅星佚史》中的詩十六章。作《人之歷史》刊於《河南》月刊當年12月創刊號上。
一九〇八年
2、3月作《摩羅詩力說》刊於《河南》2、3期上。
6月作《科學史教篇》刊於《河南》5期上。
8月作《文化偏至論》刊於《河南》7期上。
12月作《破惡聲論》刊於《河南》8期上。
一九〇九年
3月編譯《域外小說集》一集在日本東京出版。
8月《域外小說集》二集出版。
一九一〇年
輯錄《古小說鉤沉》
一九一一年
作文言文小說《懷舊》這是魯迅的第一篇小說,刊於1913年《小說月報》4卷1期。
一九一二年
7月作舊詩《哀范君三章》刊於當年8月《民興日報》上。
一九一三年
3月校《謝承後漢書》完成。
10月校《稽康集》完成。
又,譯日本上野陽一論文《兒童之好奇心》。
一九一四年
譯德國詩人海涅的詩。
11月譯上野陽一論文《兒童觀念界之研究》畢。
一九一五年
6月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集》刻本刊行。
一九一六年
3月重校《會稽郡故書雜集》,用周作人名義出版。
一九一八年
4月以魯迅名寫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刊於本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雜志4卷5號上。
寫新詩《夢》、《愛之神》、《桃花》刊於《新青年》5月4卷5號上
7月作雜文《我之節烈觀》刊於8月出版的《新青年》5卷2號上。
9月在《新青年》雜志5卷3號《隨感錄》欄開始發表雜感(從「二十五「起)。
一九一九年
4月作《孔乙己》刊於《新青年》6卷4號上。
5月發表《葯》刊於《新青年》6卷5號上。
又,發表短評《聖武》刊於《新青年》的「馬克思主義專號」上。
10月作雜文《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刊於11月出版的《新青年》6卷6號上。
又,發表小說《明天》刊於本月《新潮》月刊2卷1號上。
12月發表《一件小事》刊於本月1日《晨報·周年紀念增刊》上。
一九二〇年
1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篤的戲劇《一個青年的夢》。
10月作《頭發的故事》刊於同月出版的《時事新報·學燈》上。
又.作小說《風波》刊於《新青年》8卷1號上。又,譯俄國阿爾跋綏夫中篇小說《工人綏惠略夫》。
一九二一年
5月發表《故鄉》刊於《新青年》9卷1號上。
12月發表《阿Q正傳》從4日起,在北京《晨報副刊》的《開心話》、《新文藝》、《文藝》等欄中分九期刊完。
一九二二年
1月譯成俄國愛羅先珂童話九篇,定為《愛羅先珂童話集》7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
6月作小說《端午節》刊於本年9月出版的《小說月報》13卷9號上。
又,作《白光》,刊於本年7月出版的《東方雜志》19卷13號上。
10月作《兔和貓》刊於本年10月《展報副刊·文藝》上。
又,作《鴨的喜劇》刊於本年12月出版的《婦女雜志》8卷12號上。
又,作《社戲》刊於本年12月《小說月報》13卷12號上。
11月作《不周山》(《補天》)刊於本年12月出版的《晨報四周年紀念增刊》上。
一九二三年
6月譯《現代日本小說集》,列《世界叢書》之一,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9月《吶喊》集出版北京新潮社印行。
12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印成,由北京新潮社發行。
一九二四年
1月在北師大附中發表《未有天才之前》的講演刊於該校《校友會刊》第1期。
2月作《祝福》刊於本年3月《東方雜志》21卷6號上。又,作《在酒樓上》刊於5月《小說月報》15卷5號上。
3月作《幸福的家庭》刊於同月《婦女雜志》10卷3號上。
又,作《肥皂》刊於同月《晨報副刊》上。
6月《中國小說史略》印成,仍由北京新潮書社發行。
9月作散文詩《秋夜》、《影的告別》等刊於12月《語絲》3期上。
10月譯日本廚川白村文藝論集《苦悶的象徵》本年12月由新潮社印行。
11月寫雜文《未有天才之前》刊《京報副刊》11月17日。
又,作《論雷鋒塔的倒掉》刊於本月出版的《語絲》周刊l期上。
一九二五年
2月作《長明燈》刊於3月5-8日《國民日報副刊》上。
3月作《示眾》刊於4月《語絲》周刊22期上。
又作雜文《戰士和蒼蠅》刊於本月25日出版的《民眾文藝周刊》上。
4月作《高老夫子》刊於5月《語絲》周刊26期上。
5月寫雜文《燈下漫筆》刊於本月出版《莽原》3、5期上。
10月作小說《孤獨者》、《傷逝》。
11月作《離婚》刊於本月出版《語絲》周刊54期上。
又編定雜文《熱風》集北京北新書局印行。
12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文論集《出了象牙之塔》同月由未名書社刊行。
一九二六年
1月作《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刊於《莽原》半月刊1期。
2月發表小說《兄弟》刊於本月《莽原》3期。
又寫《狗、貓、鼠》等散文陸續發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總名「舊事重提」。
4月寫《記念劉和珍君》刊於本月《語絲》74期上。
6月編成《華蓋集》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8月輯錄的《小說舊聞鈔》,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又編小說集《彷徨》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一九二七年
1月編雜文集《華蓋集續編》北京北新書局出版。又發表小說《奔月》刊於本月《莽原》2卷2期上。
2月在香港作題為《無聲的中國》、《老調子已經唱完》的講演。
3月編文集《墳》北京未名社出版。
4月發表小說《眉間尺》刊於本月《莽原》2卷8、9期上。
又寫《野草·題辭》。
5月寫《慶祝滬寧克服的那一邊》刊於當月5日廣州《國民新聞》副刊《新出路》上。
7月《野草》出版北京北新書局印行。
11月在上海光華大學發表《文學與社會》講演刊於《光華周刊》2卷7期上。
12月《唐宋傳奇集》上冊,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一九二八年
1月與齊宗頤合譯荷蘭作家望·藹覃童話《小約翰》本月由未名社出版。
2月《唐宋傳奇集》下冊,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又,譯日本板垣鷹穗作《近代美術史潮論》。
6月譯《蘇聯的文藝政策》在《奔流》雜志上連載。
又譯日本鶴見佑輔的《思想·山水·人物》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9月散文集《朝花夕拾》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10月雜文集《而已集》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一九二九年
4月譯日本片上伸作《現代新興文學的諸問題》上海大江書鋪出版。
又譯蘇聯盧那卡爾斯基《藝術論》,同年6月由上海大江書鋪出版。
又譯文藝論文集《壁下譯叢》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10月譯蘇聯盧那卡爾斯基《文藝與批評》上海水沫書店出版。
11月校譯匈牙利H·至爾·妙倫作童話《小彼得》上海春潮書局出版。
一九三〇年
1月在上海講《離騷與反離騷》刊於《暨南校刊》
又始譯蘇聯法捷耶夫小說《毀滅》。
3月2日在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上發表題為《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刊於4月《萌芽》1卷4期上。
又寫《「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本月在《萌芽》1卷3期上5月寫《「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刊於本月《萌芽》2卷5期上。
7月從日文轉譯俄國蒲列漢諾夫《藝術論》上海光華書局出版。
9月為賀非校訂所譯《靜靜的頓河》。
一九三一年
4月作《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發表在當月《前哨·紀念戰死者專號》上。
又作《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發表在美國進步雜志《新群眾》上。
7月在上海社會科學研究會上發表題為《上海文藝之一瞥》的演說。
9月在「九·一八」事變後第一天,作《答文藝新聞社問》一文,憤怒譴責日寇侵略中國。
10月發表《「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刊於《文學導報》半月刊第6、7期合刊上。
12月寫《友邦驚詫論》刊於《十字街頭》旬刊2期上。
又重譯蘇聯法捷耶夫小說《毀滅》以:「三閑書耀」名義自費印行。
一九三二年
5月作《我們不再受騙了》刊於當月《北斗》雜志2卷2期。
9月《三閑集》出版上海北新書局印行。
10月《二心集》出版上海合眾書局印行。
又作《自嘲》詩。
11月作《論第三種人》刊於《現代》雜志2卷1期。
本月九日,北上探親,在北大、輔仁等校作《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今春的兩種感情》、《遵命文學與革命文學》、《再論第三種人》、《文藝與武力》講演,是為有名的「北平五講」。
12月作《祝中俄文字之交》、《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刊於《文學月報》1卷5、6號合刊上。
一九三三年
2月由日文精譯蘇聯雅各武來夫小說《十月》由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
又作雜文《為了忘卻的記念》發表在4月《現代》雜志2卷6期上。
3月出版《魯迅自選集》上海天馬書店印行。
4月與許廣平通信集《兩地書》本月由上海青光書局出版。
5月發表《文章與題目》刊於《申報·自由談》
7月編定雜文集《偽自由書》10月由上海青光書局出版。
10月發表《小品文的危機》刊《現代》3卷6期上。
12月寫《作文秘訣》刊於《申報月刊》2卷12號上。
同月與鄭振鐸共編《北平箋譜》印行。
一九三四年
1月寫《搗鬼心傳》刊於《申報月刊》3卷1號上。
3月雜文《南腔北調集》由上海同文書店出版。
又作《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刊於本日《改造》日刊上。
5月編蘇聯木刻《引玉集》出版。
6月發表《拿來主義》刊於本月7日《中華日報》副刊《動向》上。
8月寫小說《非攻》。
10月抽《二心集》中部分文章,編《拾零集》,由合眾書店出版。
又發表《中國人失掉自信心嗎?》刊於《太白》本月刊1卷3期上。
12月編雜文集《准風月讀》上海興中書局出版。
又作《病後雜談》刊於1935年2月《文學》月刊4卷2期。
一九三五年
1月重訂《小說舊聞鈔》上海聯華書局出版。
3月譯蘇聯班台萊耶夫小說《表》,7月,上海生活書店出版。
5月楊霽雲編魯迅雜文《集外集》上海群眾圖書公司出版。
6月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印行。
又寫《現代中國的孔夫子》刑於日本《改造》月刊。
8月重譯高爾基《俄羅斯的童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9月收關於語文改革的文章《論大眾語》、《門外文談》等五篇,以《門外文談》為集名,由上海天馬書店出版。
11月重譯俄國果發里《死魂靈》第一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又寫《理水》。
12月寫《採薇》、《出關》、《起死》。
一九三六年
1月續譯《死魂靈》第二部。
又編神話歷史題材小說《故事新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5月寫《三月的租界》刊於《夜鶯》月刊1卷3期。
6月寫《答托洛茨基派的信》發表於7月《文學叢報》4期上。
又編雜文集《花邊文學》本月由上海華聯書局出版。
又摘譯的日本刈夫達米《葯用植物》本月由上海商務書局印行。
7月編《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出版。
9月寫《死》。
10月為曹靖華譯《蘇聯作家七人集》作序。
又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是最後的絕筆。
本月19日上午5時25分,魯迅逝世。
魯迅逝世後刊行的文章、文集有:
譯俄國契訶夫短篇小說,編為《壞孩子和別的奇聞》上海聯華書局1936年出版。1934年的雜文編集《且介亭雜文》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出版。
1935年的雜文編集《且介亭雜文二集》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出版。
1936年的雜文編集《且介亭雜文末篇》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愛出版。
《集外集拾遺》1938年編入《魯迅全集》出版。《漢文學史綱要》1938年編入《魯迅全集》出版。
Ⅳ 十年前為何要將魯迅作品移出教材,實行「去魯迅化」
魯迅,原名周樹人,魯迅是一個筆名,也是他最廣為人知的筆名,1918年他發行了《狂人日記》,用的就是魯迅,此書一出,魯迅「一夜成名」,因此魯迅便一直沿用這個筆名。
坊間也流傳著「少不讀魯迅」的論調,其實現在中學生接受能力強,他們也能拜讀魯迅的文章,無論魯迅的文章今後在教材的命運怎樣,教育部門的刪減和增添都是為了祖國的下一代考慮。
在眾多的文人當中,魯迅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批評家,時至今日,回過頭看魯迅的這些經典名言,依舊說得非常准確,社會雖然在進步,但有一些東西卻難以改變。
Ⅵ 魯迅首次到北大上課,學生們鬨堂大笑,15分鍾後教室里為何鴉雀無聲
因為魯迅先生不同於其他的文學作者,他講出了中國面臨的現狀,從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
Ⅶ 魯訊作品
野草,祝福,阿q正傳。
Ⅷ 北大著名教授「魯迅作品選讀」為什麼無人聽
余華曾說,復他年青的時候不喜歡制魯迅,甚至有點討厭魯迅,無法讀完魯迅的文章。
但後來,他把魯迅認作了自己精神上的導師之一。
我本人對魯迅也有類似的心理歷程,小時候不喜歡魯迅,甚至談不上喜歡不喜歡,根本不懂魯迅,也不認為其偉大。但現在,我認為魯迅是一個精神的豐碑,傑出的戰士。
魯迅不應該成被歸入任何政治勢力,魯迅就是魯迅,不管現在還是將來,我覺得還是有人會喜歡這位作家。
Ⅸ 關於魯迅的作品有哪些
1、《華蓋集》是1926年北新書局出版的圖書。收錄了魯迅在1925年間所寫的雜文三十一篇, 包括《咬文嚼字》《青年必讀書》《忽然想到》《我觀北大》《碎話》等。 在1926年由北新書局出版。現已編入《魯迅全集》第3卷。
2、《墳》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包括《論雷峰塔的倒掉》《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娜拉走後怎樣》《論「他媽的!」》《文化偏至論》《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等二十四篇。
3、《三閑集》,魯迅的雜文集,編訖於1932年。集子中出現「閑」字,是因為成仿吾批評魯迅「有閑」,並且「有閑」有三種緣由,「它所矜持著的是閑暇,閑暇,第三個閑暇」。
4、《偽自由書》是1973年05月0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本書是是魯迅在特定的歷史時代,以雜文為武器進行政治斗爭和思想批判的戰斗記錄。
5、《集外集拾遺》魯迅文集。書名由作者自己擬定,未編完而因病終止。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時,由許廣平編定印入。
1957年在此基礎上擴大重編。共收文一百二十六篇,為1903年到1936年間所作,包括當時搜集到的所有未曾編入各文集中各種體裁的作品。
(9)北大學生將魯迅作品改成rap擴展閱讀:
其他作品: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雜文集:魯迅生前所創作的未結集出版的雜文作品死後由蔡元培、許廣平等整理出版納入第一版魯迅全集中,然而時間倉促,難免遺珠。
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魯迅全集補遺》、《魯迅全集補遺續編》,這些文章後以不同分類方式納入各種版本的魯迅全集之中,在這些全集中對這些文章總集所取名目頗多。
參考資料:
網路--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