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
㈠ 新時代大學生應該有怎樣的責任和擔當
1. 愛國責任:新時代的大學生應當熱愛自己的祖國,捍衛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主動投身國家建設,為國家的繁榮和穩定作出自己的貢獻。
2. 社會責任:大學生應當關心社會問題,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幫助解決社會問題,推動社會進步。他們應當積極關注弱勢群體的權益,倡導社會公平和正義。
3. 環境責任:大學生應當關注環境問題,採取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支持環保行動,保護地球的生態平衡,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美好的世界。
4. 創新責任:新時代的大學生應當勇於嘗試新思想、新技術和新方法,推動科技創新和社會創新,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
5. 文化責任:大學生應當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推廣中華文化,保護文化遺產,促進文化多樣性,維護文化自信。
6. 教育責任:大學生應當重視教育,關注教育公平,幫助解決教育問題,為教育改革和發展出謀劃策。
7. 個人成長責任:大學生應當注重自身成長,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
8. 國際責任: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大學生應當關注國際事務,促進國際友好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和國際事務,為全球和平與繁榮做出貢獻。
9. 政治責任:大學生應當積極履行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參與政治決策,關注國家政治發展,推動社會治理的改進。
新時代的大學生應當在各個方面肩負更多的責任和擔當。他們是社會的未來,他們的行為和選擇將深刻影響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通過承擔責任和擔當,他們可以成為建設現代化國家和構建更加和諧、繁榮的社會的中堅力量。
㈡ 作為一名國家公民,大學生有哪些義務和責任
責任:
(一)夯實綜合素質根基。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包括扎實的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素質,還應包含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因此,大學教育不能偏科缺項,忽視國防教育的開展,否則就會生產出缺少零部件的「產品」,向社會輸送營養不良、素質不全的不合格人才。
(二)培塑國家意識和責任擔當。
一個人如果缺乏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很難在事業上有很大發展。在高校中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就是通過普及基礎國防知識,培塑大學生的國家責任意識和勇於擔當精神。
(三)端正愛國精神
愛國精神是衡量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准。一個大學生,應該建立了積極的愛國精神,正確的愛國態度,科學的報國方法,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拓寬視野眼界。
必須通過學習了解了當今前沿科技的發展,在軍事上各種武器的應用,各種先進的戰略系統應用,各種戰術策略的實施;必須通過學習了解軍隊建設的各方面問題,步兵的基本軍事技能,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貢獻。
這些知識會極大的拓寬了眼界,豐富和健全知識結構,使大學生進一步適應當今社會大發展。
(五)培養精神品質
在軍事理論教學中,在無數英雄身上都印證了一種堅韌的品質,正如竹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而這種品質是成就人生,取得事業輝煌和美滿家庭的重要品質,是適應社會積極人生的寶貴品質。
義務:
(一)參加軍事訓練
(二)服兵役:根據兵役法,凡滿18周歲的男性公民,不分民族、種族、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義務依法服兵役。
拓展資料:
國防建設,是國家為保衛自己的安全,遏制和抵禦外來侵略而採取的軍事、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一整套措施的總稱。國防建設的目標,取決於國家的目標, 它依賴於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
其基本內容包括:國防領導體制 和軍隊指揮體制的確立;國防資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使用和管理;國防教育的實施;國防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發展;國防工程設施;常備軍戰鬥力和戰備水平的提高;國家動員體制的建立和健全;國防立法以及國防理論的研究等。提高常備軍實戰水平和增強國家威懾能力,是國防建設的基本任務 。
國防建設指的是為國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國防能力而進行的各方面的建設。包括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的建設,是為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建立和發展國防力量的措施和行為,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防是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 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
國防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武裝力量建設;戰場建設,人力物力的多種動員准備;邊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設,戰略物資的儲備,國防工業建設和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對人民群眾和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發展國防體育事業,建立,健全國防法規體系。
軍事理論研究,發展軍事科學,制定並完善符合實際的戰略戰術原則;後備力量的建設,以及與國防相關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電、能源、水利、造林、氣象、衛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設。重點是武裝力量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