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離省

大學生離省

發布時間: 2025-04-30 23:36:15

『壹』 出省讀大學有哪些壞處

【能走多遠走多遠】

不知道那些選擇在省內讀大學的孩子,有多少是出自自己的選擇。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豐富的閱歷有助於一個人快速獨立地成長。對於這個話題,我的觀點是:能走多遠走多遠。

現在開始上大學的孩子,大多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獨生子女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家長愛護太多,欠缺獨立生活能力。筆者單位有個來實習的大四女學生,每在市內有外出采訪任務,需要自己抵達,十次有五次無法獨立抵達,甚至還需打電話讓媽媽開車接送,媽媽居然也甘之如飴,讓我們這些「老大學生」大跌眼鏡。這樣的狀況在「90後」中恐怕不在少數。

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我們的孩子,被過度地保護,正在逐漸失去獨立生活工作的能力。在外省上大學,每次寒暑假輾轉乘車,每個周末徹底融入同齡人生活,可以有效鍛煉大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和走向社會的勇氣。

在外省上大學有助於大學生開闊視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江門,地處廣東一隅,不通鐵路,不通飛機,有個別在江門土生土長的年輕人甚至沒見過火車是什麼樣子。廣東屬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海派文化相比,有著獨特的個性。在嶺南文化浸淫中長大的孩子,如果不趁這時候跳出本土文化,去接觸北方各種優秀文化,還有什麼機會可以深刻了解另一種或另外多種文化?文化的體味,蜻蜓點水浮光掠影的「文化游」是體會不到其中三味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在沖擊中在對比中才能了解到另一種文化的特點,而這時,再回首看自己的本土文化,會有不一樣的深度與感受。

剛上大學的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候讓他有機會擁有一種開闊的視野至關重要。如果有可能,把孩子送得遠一些,再遠一些,能走多遠就走多遠,我們的孩子會獨立,會成熟,會長大,會擁有一雙擊流中水的雄鷹的翅膀!(灼灼)

【大膽地向遠方出發吧】

我的家鄉在中國地圖的東北端。當年填報大學志願時,我毫不猶豫地把目光投向遠方。我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離開,到遠方,到更遠的遠方。最終,我如願以償地來到祖國的南部讀書。

那真是漫長的旅途!坐著火車輾轉穿越三個晨昏,才能到達目的地。

可是至今想來,我一點也不後悔。

永遠都記得第一次坐上火車離開家門。我拿著地圖,對著京哈、京廣線的站名,一個一個數下去。到站了,就下去蹓一圈,把地圖上的名字變成腳下的土地。也是在這一次,我真正明白了,中國真大,故鄉與外面的世界真不同!

然後,在異鄉生活了4年,在家鄉與大學之間的鐵軌上橫越了8次。對於南方、南人,北方、北人,有了更深的體悟,對於地域、文化、風俗,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知道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域的差異很大,人的差異很大。這個世界是一個多元的存在。同時,我也知道,我的眼睛「寬」了,我的心「廣
」了,我的目光不再「驚慌」了。

說了這么多,我只是想說,離開本土文化,對於一個年輕人的成長,是非常有必要的。

讀大學,如果只為了讀一個專業,找一份工作,其實在哪裡讀都大同小異。從經濟的角度看,在家鄉或許更好,可是讀大學,真的只是為了這些嗎?

絕對不然!

讀大學,當然為了繼續深造,可是我們還需要在大學中學會交往,學會生活,學會休息,學會思考,逐漸建立人生目標。到省外讀書,生活在一個異文化環境中,這無疑有助於增加一個年輕人內心的深度和厚度,全方位地提升素質。

所以,當你有條件到省外上大學,就大膽地向遠方出發吧!外面的世界會讓你更精彩! (閑雲)

【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

到底去省外上大學好,還是在省內呢?其實,對於廣東省以外的高考考生來說,這個話題真的不足以拿出來討論。為何在廣東省,這個話題能這么煞有介事拿出來討論呢?筆者認為,這與廣東人的本位主義有著密切的關系。

有個很搞笑而又很幼稚的笑話。一位「80後」的女生,生於江門,長於江門,連念大學也在江門。這女孩也算個新新人類,可是提及外面的世界,她竟然無知得可怕。她的男友是江浙一帶人,某次跟著男友回老家,回來後她大發感慨:想不到有比廣東還要發達的地方啊!笑話歸笑話,卻真的很能說明一個問題:廣東人的眼光太短淺了。

不可否認,廣東曾經是老大,經濟發展走在全國最前沿。況且不去論今日廣東發展之態勢,且去看看外面世界的迅猛發展吧。君不見,改革開放30周年來,全國各地經濟發展之迅猛,足以令廣東刮目相看。

所以,筆者認為:如果廣東生源的大學生們能有機會,不妨走出去看看。走出去的好處也著實多多,一是可以看看外面的繁華世界,受受「刺激」;二是有機會讓習慣了一口白話闖天下的廣東人,能夠「鍍鍍金」,早日在區域內實現全面「推普」。此外,考生能夠借著上大學的機會,遠離父母,外出闖闖,這對於習慣了父母保護的「90後」一代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筆者並不是建議高考考生刻意根據省內還是省外的區分來選擇大學。其實,只要是合適的大學,管他省內省外又何妨呢?(易心)

【只要夠優秀不妨出去讀】

高考結束後,我市考生大多數熱衷於進入本省的高校就讀。其實這種現象不僅廣東存在,外省也一樣。筆者的外甥女,今年考大學,她母親就給她報了本省的一所二類大學。問及原因,她說:「今年我的專業課考得一般。我想去的那所外省學校在河南只招幾個名額,擔心考不上,還是求穩吧。」

想想也是,考生及家長,多半是經過綜合考量,才決定填報省內還是省外高校的。

在本省讀大學,利的一面當然很多:第一,廣東省高校招收本省名額較多,容易被錄取一些。第二,現在的孩子多半都是獨生子女,在本省上大學,孩子可少受一些苦。第三,現在的孩子就業,很多要看家長的本事。在本省,家長多少還有點人脈關系,如果孩子獨自到外省闖盪,家長擔心其將來難以找到好工作。第四,在本省讀大學,顯然更經濟一點。

但正所謂有利就有弊,如果你的孩子很優秀,那麼在哪裡讀書更適合其發展,就應該成為問題的核心。如果孩子有本事考到國外,或者中國北方的北大、清華、復旦等國內一流高校,你會因為高投入而放棄讓他去就讀嗎?顯然多數家長,都會咬緊牙關支持孩子實現夢想,而且,北方一些大學有很多名師,這是廣東省內的很多大學無法企及的。

有些孩子很懂事,知道家裡經濟條件一般,報名時會主動選擇本省的大學,或者對自己的理想「分步走」,我把它稱作「曲線救學」。昨天,筆者和外甥女交流這個問題時,她就說:「我本科在省內讀,鍛煉一下自我管理和勤工儉學的能力。如果能讀研,就一定考到外省去讀。」(凡雨)

【去省外上大學好】

筆者認為,假如考生成績拔尖,家庭經濟狀況良好,應首選省外的名牌大學。相反成績一般,家庭經濟拮據的,選擇離家較近的省內院校也是可以理解的。一般來說,省內院校的學習成本相對較低,況且,省內也不乏全國著名大學。

但總的說來,筆者認為,還是在省外上大學好,古語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省外上大學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更能培養獨立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處理事務能力等多方面素質和能力,這樣以後會更受用人單位青睞。有人說,「在外省身邊連個講廣東話的人都沒有,很難融入外地人的圈子」,我覺得這是不成立的。

筆者大學的一個同學就是廣東潮州的,在大學期間,他學說重慶話很地道,連重慶本地人都以為他是重慶人。據筆者所知,在外省就讀的廣東學生大多數都能與外省學生相處融洽,不能融入外地人的圈子只是個別人的自身問題。這也恰恰反應了這些人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差。

很多考生認為在本省地讀大學後,在本省找工作會比較容易,所以放棄報考外校。其實,隨著招聘的開放性和人才的流動性,省內各企業的招聘越來越傾向於全國招聘,大企業甚至對外省名校畢業的學子更加青睞。
(楊楓)

熱點內容
女大學生應急艙門 發布:2025-05-01 01:44:43 瀏覽:403
想砍死博士導師怎麼辦 發布:2025-05-01 01:18:57 瀏覽:755
西南政法大學徐教授 發布:2025-05-01 00:20:29 瀏覽:285
大連外國語大學俄語復試名單 發布:2025-05-01 00:05:50 瀏覽:464
大學生離省 發布:2025-04-30 23:36:15 瀏覽:78
東南大學研究生院薪酬 發布:2025-04-30 23:32:24 瀏覽:138
大學生嚴進嚴出 發布:2025-04-30 22:52:20 瀏覽:527
2015年遼寧大學研究生專業目錄 發布:2025-04-30 22:17:55 瀏覽:461
大學生有必要遷戶口嗎 發布:2025-04-30 22:15:42 瀏覽:579
貴陽醫學院研究生部導師 發布:2025-04-30 22:14:22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