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張廣秀
① 新時代全國大學生村官學習的典範張廣秀是哪所大學畢業的
魯東大學政法學院
② 帶病工作的個人事跡材料範文
有些人即使生病也會堅持工作, 愛崗敬業 ,並不會因為生病而影響自己和集體的工作進展,他們的精神值得嘉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帶病工作的 事跡 材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更多精彩熱門的“ 作文 事跡素材”詳情請點擊↓↓↓ ➷➷文明禮 儀之星事跡范 文 ➷➷愛心少年事跡材料精 選 ➷➷愛護環境的人物事跡范 文 ➷➷高中優秀班主任事跡材 料精選帶病工作的事跡篇1
李霞,是鑄造車間的一名行車工。平時待人熱情,脾氣好有耐心。看到誰有困難的時候總是搶著幫忙,讓大家心裡都感覺到很溫暖;在工作中也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上班期間總是積極投身到工作中,虛心向同事學習業務技能;加強與地面人員配合與語言交流,熟悉各工序流程對操作要求的區別,結合不同的工作環境及個人脾氣、性格做好工作配合;她還注重團結同事,經常與班組同事進行業務交談,與地面配合人員討論配合心得要領,取長補短,探討如何提高業務技能和服務質量、工作效率等。嚴格執行上崗前的安全檢查;在使用行車前,先進行例行檢查、發現裝置和零件不正常時,必須在使用前排除。開車前,必須鳴鈴或報警。操作中行車接近人時,亦應給以斷續鈴聲。操作時精神飽滿精力集中。工作中做到“十不弔”:1、指揮信號不明或亂指揮不弔;2、物體重量不清或超負荷不弔;3、不歪拉斜吊,銳角、刃角不墊好不弔;4、吊物上站人或浮置物不弔;5、工作場地昏暗,無法看清場地、被吊物及指揮信號不弔;6、埋在地下或凝固在地面上不知負荷量不弔;7、鋼絲繩不合格捆綁、吊掛不牢不弔;8、易燃、易爆危險品不弔,9;設備帶病或強烈抖動負荷不弔;10、鋼鐵水包過滿,吊物重心過偏不弔。
為了不耽誤生產,即使生病了還堅持工作,動手術後在家中沒有休息幾天怕耽誤工作就要來上班!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
帶病工作的事跡篇2福建師大附中援藏教師張敏同志3年來克服嚴重高原反應,在做完甲狀腺、膽囊腫瘤切除手術後,每天靠吸氧和服用葯物堅持留在雪域高原工#作,幫助林芝地區八一中學進行 教育 改革,完成其援藏項目工作,在艱苦的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業績,被當地百姓稱為“帶病堅持工作的援藏好乾部”。
2007年6月,張敏被選拔為福建省第五批援藏幹部赴林芝地區工作。由於長期高原反應強烈,援藏剛半年,張敏即因病回到福建,並進行甲狀腺切除和膽囊切除兩個手術。2008年4月,身體尚未痊癒,張敏又返回西藏,邊工作邊治療。不久,張敏在睡眠中又出現嚴重的呼吸停頓現象,脈搏最低每分鍾27次,氧飽和度55,處於呼吸危險狀態。醫生告誡他,若繼續在高原工作將很危險。為了繼續回西藏工作,他堅持採取葯物保守治療,為此,他每天靠吸氧和服用葯品堅持工作,晚上帶著呼吸機睡眠。三年來,作為林芝八一中學的常務副校長,他把福建先進的教育方式帶到林芝,成功地進行了教師集體備課、建立教學資料庫、規范教師教案、處室工作周匯報、周工作回顧與 反思 等20多項制度建設和教學創新。為了建設“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學管理隊伍,在三年裡,張敏舉辦100多場講座,撰寫了近百萬字的調研材料和工作筆記,製作了60多個課件,內容涉及學校管理、課堂教學、師資培訓、教育教學改革、班主任工作等。他編寫的《教師工作手冊》已成為林芝地區教師的範本,他搭建的教師資源庫,成為教師查閱資料、互相交流的平台。張敏非常關心家庭經濟貧困學生,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想方設法籌集資金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張敏每個月用自己的工資資助貧困學生,至今仍同時固定資助4名貧困生,各項捐助款項已達3萬余元。同時,他還通過各種方式牽線搭橋讓42名林芝貧困生得到資助,資金達11萬余元。三年來,張敏同志愛崗敬業,意志堅強,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推動受援學校教育在改革中跨越式發展,學校的師資水平、教學質量、校園 文化 環境得到了大幅提高,學校被評為林芝地區唯一一所地區級示範學校。
張敏同志的先進事跡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為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崇高品質和奉獻精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號召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向張敏同志學習,學習他意志堅強、自強不息,為教育工作無私奉獻的人生追求;學習他胸懷祖國、心繫西部,為支援西部教育的發展勇於獻身的無私品格;學習他艱苦奮斗、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的敬業精神。
帶病工作的事跡篇3張廣秀同志的先進事跡被新聞媒體報道後,同樣作為一名的大學生村官,我感慨萬分,對我內心觸動很大。
作為剛進入大學生村官隊伍中一員的我,2010年8月份分配到村裡工作,剛來工作時豪情萬丈,慷慨激昂,心想:今日長纓在手,還怕縛不住蒼龍嗎?工作熱情高,積極性高,心氣也高。可一個月過後,發現心裡有了小小的變化,身心疲憊,很多事變成了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什麼呢,第一,身體累。早晨吃過早飯從鎮里出發,騎著自行車,大概要騎30分鍾,才能到達村部,然後投入村裡日常工作,中午再騎著車回來,吃過飯再去,就這樣一天往來4趟,近2個小時,開始還行,可後來就有點吃不消了。第二,心累。工作已有月余,,有一種非常深刻的感覺,就是鎮、村兩級基層工作相當復雜,同時也是非常的繁雜,首先是要正確處理好與村幹部之間的工作協調關系,然後就是處理好與村民老百姓的關系,有的時候遇到復雜的事情,這些關系就難以協調了。心裡非常清楚這兩個關系的處理是關鍵,處理好更是關鍵中的關鍵,成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欲速則不達,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如何才能處理好這兩個關系就真真切切的擺在了我的面前,攻克這道難題就好比科技攻關,攀越珠穆朗瑪。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一門非常大的學問,只有做到胸懷坦盪,兼容天下,表裡如一,實事求是,才能贏得百姓的信任與愛戴。村裡面事很多,比如說工廠企業招工、糧種補貼、計劃生育、新型養老 保險 、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等等,都關繫到每一個村民的切身利益,不容有閃失,更不能麻痹大意、爭爭吵吵,必須把所有問題都擺上檯面,解釋清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凝聚全村老百姓的心,勁往一處使,官民一家,共建和諧美好的新農村。群眾利益無小事,百姓事自己事,張廣秀同志帶病堅持工作,真正體現了這一點。她一心為百姓,披肝瀝膽,這是她人生的追求,她無怨也無悔。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張廣秀同志的先進事跡和職業精神,值得我們深思,更值得我們追求,學她言忠信、行篤敬,學她無私奉獻、工作忘我,學她服務群眾、帶頭致富,學她真心實意、無名無利。( 面試 網)
我們是滄海一粟,可宇宙確是浩瀚無邊,我們即便做不了撬動地球的那個人,我們也要做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流星劃過天空的那一刻,能夠留下我們的光彩就夠了。
最後,真誠祝福張廣秀同志能夠盡快康復,早日回到村官的大集體中去!
猜你喜歡:
1. 醫生工作先進事跡範文
2. 個人先進事跡報告範文6篇
3. 消防戰士優秀個人先進事跡範文
4. 城管個人先進事跡範文
5. 800字個人事跡簡介範文
>>>下一頁更多精彩“帶病工作的事跡”
③ 演講稿《誇誇幫助我的人》300~400字
「為了農村這片熱土,為了繼續為農民服務,為了我所選擇的也是我所鍾愛的村官事業,為了所有關心幫助支持我的人,我一定要早日戰勝病魔,我堅信我會勝利!」這是大學生「村官」張廣秀日記中的一段話。通過閱讀《拯救女大學生村官張廣秀日記》以及相關報道,我了解了村官張廣秀的先進事跡,感受到她身上具有堅強的品質和高尚犧牲精神,是新時期大學生「村官」學習的典範,讓人感動,使人震憾,令人敬佩!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使自己不斷進步。
首先,端正態度,立志基層。「先做村民,再做村官」是張廣秀對自己怎樣做好一名大學生村官的總結。她不僅身在基層,而且心在基層。她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盡心竭力,患上白血病後仍為村裡工作奔忙。雖然並沒有誇誇其談,並沒有赫赫功績,但是她用真誠贏得了大家的認可,用行動譜寫了新時期大學生的奉獻之歌,成為了老百姓心中的「鏗鏘玫瑰」。
其次,立足崗位,為民服務。看看她的「病中日記」除了為村民工作還是工作,時刻在惦記著村務,時刻在想著村民,真正的在踐行著時代賦予我們大學生村官的重任。在她的400多篇日記里,不僅包括培訓的內容,工作日記,還有大櫻桃的種植技術等。都透露著對村官工作的熱愛和對壚上村村民的關心。她用這樣的話詮釋自己對工作的態度:「每一件小事,其中的艱辛都如同一部部小說;只要能為村民謀一絲利益,無論經歷多少艱難困苦也心甘。」
最後,加強學習,提高境界。張廣秀帶病寫百餘份健康檔案,去村送通知,安排防疫,撰寫包村計劃等,這些都體現出了張廣秀較高的思想覺悟。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要認真學習理論知識,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體現出當代大學生應有的先進性。要干好事業,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加強學習,豐富知識,武裝頭腦。要學習廣秀同志勤於思考、善於鑽研的精神,虛心向農民學習、向村幹部學習,了解熟悉農村工作,在實踐中檢驗自我,豐富自我,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知識為任職村全面發展、為群眾創業致富提供智力支持。
④ 大學生三支一扶演講稿3篇
我還記得“三支一扶”面試時,主考官問我為什麼參加‘三支一扶’?請允許我在這里再一次回答這個問題。我參加“三支一扶”,因為我來自農村,我熱愛農村,但我希望中國的農村不再是貧窮和落後的代名詞,我願為農村的發展奉獻微薄之力;我參加“三支一扶”,因為我的專業是基礎應用學科!下面是我整理了大學生三支一扶演講稿3篇,歡迎您閱讀。
大學生三支一扶演講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非常榮幸作為“三支一扶”代表在這里發言,我是xxx。
歲月如梭,經過幾年的努力和拼搏,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經歷過一段難忘的大學時光,也都給自己、給親人、給海大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現在,我們即將離開海大,離開我們曾經一起學習和生活過的母校,步入社會,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刻,也是我們另一個學習階段的開始。很高興畢業後我們中的一些人還會走在一起,因為我們共同參加了“三支一扶”。我們將一起去農村去基層,一起去學習去鍛煉。
我還記得“三支一扶”面試時,主考官問我為什麼參加‘三支一扶’?請允許我在這里再一次回答這個問題。我參加“三支一扶”,因為我來自農村,我熱愛農村,但我希望中國的農村不再是貧窮和落後的代名詞,我願為農村的發展奉獻微薄之力;我參加“三支一扶”,因為我的專業是基礎應用學科,我相信我學的知識在農村會得到更大的利用,祖國給了我們教育的義務,我們應該有回報社會的責任。我參加“三支一扶”,因為我想通過這個機會鍛煉自己,在實踐中學習,條條大路通羅馬,我會在農村實現自己事業的夢想。
也許我們的答案會不同,但我們的目標是一樣的,那就是學習、鍛煉和奉獻。我們會謙虛真誠地去待人處事,去體驗生活;我們也會盡心負責地去工作,去完成我們的使命。我相信,兩年後我們會再一次交上讓學校和社會滿意的答卷。
最後我要感謝母校海大三年來對我的培養和教育!今天我們以母校為榮,明天我們讓母校以我們而驕傲!謝謝大家!
大學生三支一扶演講稿篇二
各位領導,同事,今後一起工作的同仁們: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DF縣09屆XD生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我叫Z畢業於CC工業大學,09年9月畢業至今已在鎮政府黨辦工作了一年有餘,作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只要我們虛心向領導學習,踏踏實實干工作,再把我們大學里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一定能出色的完成兩年基層工作的任務。
實踐證明,國家近些年來針對大學生就業的一系列政策都是非常正確,並且可行性極強的。
下面我僅代表我個人,給即將投身基層的各位做一個表率:
第一:我們要感謝黨,感謝國家。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走進基層,走進社會,感受生活,創造生活的絕好鍛煉機會。我們只要服務基層一天就要像熱愛自己的家一樣熱愛工作
第二:珍惜基層工作經驗。作為同齡的年輕人,我們更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這邊廣闊的天地需要新鮮的,與時俱進的血液的注入,這也正是我們實現自我價值得大好時間。
第三:國家建設基層,建設新農村的道路還很漫長,還很難走。我們這兩年一定要做到“放得下架子,擺得正思想,耐得住寂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天,就請各位領導見證大家的決心和承諾,把全部的熱情和努力投入到基層工作中去。願我們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共同勉勵。為祖國的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把當代大學生身上的優良品質發揚光大。
最後,祝各位在未來的兩年時間里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大學生三支一扶演講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同志們:
大家好!
動畫片喜洋洋運動會我是xx鎮的xxx,是一名三支一扶大學生,我演講的題目是《故事裡的中國夢》。
今天我要講三個故事,第一個要講的故事眾所周知。1963年,美國民權運動者—馬丁·路德·金發表了著名的演說《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讓全世界都見證了美國夢的力量。1968年,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雖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個夢想”的這句話卻真正地站了起來,不僅在美國站起來,在全世界也站起來。
很多年以後,大家都不再談論“美國夢”的時候,中國提出了“一個新的夢想”,震撼世界、響徹神州、紮根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中,那就是提出的“中國夢”。
報紙、雜志、媒體……鋪天蓋地的傳播著這股力量,到底什麼是“中國夢”呢?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想從身邊的故事裡感受“中國夢”。
張廣秀,25歲,是山東省臨沂羅庄人,2009年考取了大學生“村官”,在煙台市壚上村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職務。擔任“村官”以來,張廣秀利用自身電腦技術專長,幫助村裡將所有的資料進行電子量化整理。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她走訪了村內大部分村民,詳細了解村民的所思所盼,用自己的所學所知,積極為民排憂解難。櫻桃園里時常有她幫著群眾幹活的身影;村民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她請教。她成了一名大櫻桃種植“專家”、幫助村民解難題的“大管家”。2010年村裡准備讓她接管村裡的計劃生育工作時,她卻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躺在病床上的張廣秀在日記里寫到:“看到有這么多好心人為我的事操心,真的非常感動,病好了,我還回去做‘村官’!”張廣秀的事跡很朴實、很感人,她全身心為村民服務,身患重病不忘本職,用真誠贏得了大家的認可,用生命詮釋了最美的“中國夢”。
第三個要講的是普通農民的故事。張記富,是xx鎮北宅村的一位果農,家裡有幾畝土地,原先自己種地,起早摸黑,也不知道種啥好。自2010年我鎮實施土地流轉項目以來,他把幾畝地流轉給了金鍾山現代蘋果示範園。他這么描述自己的工作狀態:“上班看鍾點,工作在地頭,一天8小時,月領幾千塊。”土地流轉使xx農民有了穩定的收入,像張記富,自己種地時一年每畝地的純收入也就是800元,土地流轉給公司後,他每年不但穩獲超過800元的流轉費,還有分紅,另外每月“上班”還能掙2000多元的工資,一年算下來多收入兩萬多元。張記富像城裡人一樣生活的夢想一步步實現了。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夢想,我也有我的夢想。2012年我幸運的成為了一名“三支一扶”大學生,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的“中國夢”就是從接聽一次電話開始,從印好一份文件開始,從收發一個傳真開始,從每一個清晨的忙碌開始,從每一個周末的值班開始。在xx的一年裡,我學習了很多,收獲了很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扎實的作風,更加務實的態度,學在基層、干在基層、把自己的知識優勢轉化為建設新農村的動力,在xx的沃土裡綻放我的“夢想之花”。
一個個小故事不足以震撼人心,但是故事背後的夢想卻足以感動中國。“中國夢”不是一個宏大的口號,它屬於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你的夢,我的夢,共同匯聚成了一個夢——“中國夢”。只有我們精誠團結、凝聚力量,我們才能說,我們有信心,實現中國夢!
⑤ 陳方的最有愛心記者
2011年3月7日,在為優秀大學生村官張廣秀舉行的造血幹細胞交接儀式上,主持人介紹最早拯救和宣傳張廣秀的記者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華建敏和衛生部部長陳竺,山東省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秦銀河,以及眾多來自中央和地方的媒體同行,向這位「最有愛心記者」陳方報以長時間掌聲。
陳方來自於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在農村成長的他,對農村有著一份特別的感情。2009年大學畢業在中宣部工作後,他尤其特別關注著農村。
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太極村是一個納西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落,當地交通閉塞,村民生活非常貧窮,一些孤兒生活困難。偶然了解到情況後,陳方立即和當地有關部門取得聯系,資助了5個納西族孤兒。
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嘎東縣昌珠鎮克松村有一些藏族家庭經濟困難,當地兒童沒有圖書可以閱讀,非常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陳方了解情況後,資助生活特別困難的藏族家庭,並每月買一些圖書交給當地的藏族兒童。
「羅布,小學三年級,父母離婚,現由其奶奶照顧。洛桑群培,初二,父親殘疾。旦增,小學一年級,父親去世。」在陳方的記錄本上,記者看到了這樣的記錄。
在臨沂采訪張廣秀事跡時,他了解到在當地還有兩位白血病患者。陳方當天就來到他們家裡進行慰問,鼓勵他們戰勝病魔,早日回到村官崗位。臨走時,悄悄各留下了1000元現金,以資助他們的治療費用。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談到何以對農村、農民、農業有著如此深厚的感情,陳方說:「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做這些事情也只是在盡自己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