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博士生國內訪學
『壹』 蔡騏的人物生平
蔡騏,1966年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1985年被推薦免試進入復旦大學歷史系學習,在其後的十年中,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博士研究方向為西方文化史。畢業後來湖南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後轉入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為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文化與傳播研究所所長,中國新聞傳播史博士生導師, 教授媒介研究等多門課程。
2000年經國家教育部選拔,赴美國愛荷華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及亞太研究中心從事訪學,主要從事傳播與文化方面的研究。回國後曾參與湖南多家電視頻道的節目策劃與改版工作,並擔任了一些報紙與雜志的顧問與閱評人。
『貳』 干貨︱我采訪了一位創意寫作博士,你們想知道的專業情況都在這里
被訪者:高翔(上海政法學院語言文化學院創意寫作專業教師)
我之前在英國利茲大學的戲劇表演與文化產業學院進行訪學,國外訪學和國外讀碩士是不一樣的,我就說說訪學的情況吧。簡單來說就是選修幾門課,並跟著老師做一些課題,沒有學分。
在訪學中我體會到三個不同:
第一個不同是上課形式小班化。 我選了兩門課,一個是「故事寫作工坊」,大概15到20個人,大家一起創作短篇小說;另外一個是「電台寫作」,給英國的電台寫文案。上課形式是小班教學,其實就是工作坊。20%的時間是老師講,80%的時間都是大家討論、游戲、或者去電台實操、去劇場看劇、看電影等等,應用性強,討論很多。
第二個不同是同學的社會背景差別較大。 有的已經結過婚,有的已經工作很多年再回頭修一個學位;有的是拉丁裔的,有的是黑人,有的來自中東;貧富差距也很大。所以大家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就會碰撞出很多靈感的火花,對於小說和戲劇寫作而言很有益。
第三個不同是國外的老師在行業內都具有實踐經驗,做著相關的工作。 比如很多老師在演藝公司或劇場任職,我的老師就是一名戲劇編劇。而國內人文藝術類專業的老師,大多隻是寫過論文,有一些學術成果。比如廣告系、中文系的老師,可能他們自己並沒有在廣告公司工作過,或當過職業作家。
創意寫作源於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當時美國的大學和我們中國的大學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文科(尤其是他們的英文系)特別側重語法、拼讀、文學史的教學,培養了大量的評論家、語言學家,但是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能力很弱。於是美國愛荷華大學就進行了一場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是把那些拉丁文的經典研讀課程,以及過分注重語法和拼寫的課程給砍掉,增加寫作課的比例。他們的寫作課是從詩歌的寫作開始的。到了1936年的時候,愛荷華大學成立了全美第一個創意寫作碩士的學位點,標志著「創意寫作」作為一個專業和學科正式出現。
創意寫作的核心理念是,創意是可以培養的,寫作也是可以培養的,作家是可以經過系統訓練造就的。
在二戰之後,美國把創意寫作的納入到了自己的戰後一系列的文化政策裡面,降低准入門檻,通過創意寫作專業的蓬勃發展來為國家培養大量的作家。這些作家可以為這些為這個社會發聲。這算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福利的政策吧,帶一點藝術民主的味道。
於是,大量的退伍軍人、越戰老兵、家庭主婦進入大學的創意寫作專業,寫自己的生活。這直接促成了美國戰後文學的繁榮,尤其是黑人文學和戰爭創傷文學等流派。
創意寫作和語言學、文學研究(文學評論)是三足鼎立的關系。很多大學專門開設了創意寫作系,有的則開在英文系、旅遊學院、管理學院、傳媒學院、戲劇學院下面。
目前全美大概有100多個高校都有創意寫作的專業。從全世界來看,加拿大大概是70年代由美國傳過去的;英國是1967年開始開設創意寫作專業。我們知道那個2017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石黑一雄,就是英國東安格拉大學的創意寫作的碩士(好像是第一屆吧)。所以說創意寫作專業的成果是很明顯的。很多該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在文學方面都有一些卓越的成就。有統計顯示,美國90%的「普利策獎」和「國家圖書獎」的獲得者都經過創意寫作專業的培訓。
創意寫作的教育體系,除了學校里正統的拿學位的那種專業訓練,後來還發展出作家自己成立的一些非盈利組織,和一些職業寫作培訓。
師資方面,全世界都一樣的,要求老師自己是寫過作品的作家,不一定很出名,但是一定要有創作經驗。不能什麼都沒寫過,純粹搞理論的。
課程設置方面……其實創意寫作也有理論課的,但總體還是偏應用,最終的培養目標是真的能夠寫出作品。一般本科畢業要交一個短篇小說集或者一個長篇小說;碩士在字數、質量方面要求更高一點。
全世界創意寫作博士點非常少,美國博士點的授予是2000年之後才慢慢開始探索的,目前大概也只有二三十家。這是因為博士的培養和本科生有很大的不同,還是要有學術方面的訓練的,必須在創作法方面做一些研究。所以很多美國大學規定博士畢業時要交「一個長篇小說+一篇評論+一篇論文」這樣一套的畢業作品。
2009年葛紅兵老師(也就是我的導師)從英國訪學歸來,在上海大學開設了這個專業學科。2010年,復旦大學也開了創意寫作的碩士點,然後同濟大學、北大、大人大都開設了。 今年,華東師大也開始開設創意創寫作的碩士專業。目前中國大陸只有上海大學有博士點。
這個專業的畢業生發展前景比較好,但是目前我們國內的師資非常匱乏。 大多數學校不像國外那樣專門聘請作家擔任教授、老師。北師大、人大、復旦等學校會聘請畢飛宇、余華等作家來做講座。但他們不是導師,一年只來學校幾次,本質上還是沒有滿足創意寫作的師資要求;北師大,人大,南大等會有專業駐校作家,也仍不能滿足寫作教學的任務量。
同時, 國內的創意寫作的學術研究還在起步階段。 創意寫作雖然是一個應用型的學科,但也有自己一套理論和學術體系。 目前國內幾乎只有上大重視學術梳理 ,如「美國創意寫作的歷史」「創意寫作教學法」「創作論」「不同文體的寫作技巧」「工作坊的開展策略」等等。而復旦、北大還是以作家班或者魯迅文學院的形式進行培養。同濟只招收在職的學生。
一旦成熟掌握了某種文體的寫作能力,比如文案或者某個類型的小說、某個類型劇本, 學生畢業後可以選擇進入廣告公司、影視公司等。創意寫作碩士一般去出版社、文化傳媒公司較多,也有做記者、進電視台的。全職作家不多,但是進作協的挺多。因為學生經過大量的操練,即使沒有成為作家,畢業時也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可以通過這個專業直接進入到文學圈子去了。
上大已經和閱文集團合作開設了「創意寫作網路文學碩士方向」,還沒有開始招生,未來會為網文作家的學位培養做探索。
創意寫作博士一般去高校做老師,畢竟現在全國總共有五六十所院校都開設了創意寫作本科方向,數量還在增多,創寫師資極其缺乏。
我個人看好創意寫作專業的發展,因為我國的文科大量擴招之後,導致評論家過剩,太多人都去研究同一個作家,但其實社會需要更多為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服務的真正具備寫作能力的人才。這是未來的趨勢。
『叄』 張敏的介紹
張敏,男,1953年2月生。畢業於復旦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曾赴日本、美國、香港、台灣訪學。現為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會展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肆』 金光耀的個人簡介
金光耀(Jin Guangyao),1954年7月24日出生,上海人,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導、分黨委書記。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和國際關系專業博士學位。多次赴海外訪學,先後為英國University of Leeds、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瑞典Lunds University 訪問教授、韓國高麗大學訪問教授以及美國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