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大學生
『壹』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全面改革的內容給大學生畢業生的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十八屆三中全會給大學畢業生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機遇和挑戰。
機遇方面,國家更加改善就業環境,重視人才的多方面發展。
挑戰方面,人才結構的調整,讓大學生不再高高在上,必須腳踏實地,掌握一門或多門實用技能。
『貳』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有何影響
當代大學生要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哪些內容?
——談談我的學習心得體會
十八屆三中全會具有劃時代意義。會議將對中國經濟
政策,特別是對出口型經濟發展模式作出重大修正,這將涉及土地的自由流通,以及允許私人資本從事銀行金融業務等。這些舉措將大大激發國內市場,而13億人
口的國內市場又將帶動國家經濟發展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與會者將討論解決經濟不平衡和社會不穩定問題,他們將向中國人民和世界證明,他們有足夠的意志和能
力推動這個第二大經濟體繼續向前發展。這次會議成功召開,將使中國朝著更好滿足人民需要的方向前進,而且將令其他國家獲益。
這次在中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到關鍵時刻召開的會議,將在政府職能轉變、城鎮化、金融開放、財政稅收、資源定價等領域作出重要決策,就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部署。改革方向及目標
一是關於收入分配及戶籍制度改革
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實施細則,提高個稅起征點,增加居民收入;限制壟斷性國企高管權力和薪酬的膨脹,縮小貧富差距;由於戶籍制度造成「城鄉分化」,削弱了
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阻礙了農村城市化進程。應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消除在教育就業醫療城鄉間的福利差異。實現人口自由流動;
二是關於推進城鎮化
農村土地確權政策應先行一步,土地流轉速度加快,農民可選擇行業,城鎮化就起來了。——破除土地財政,不改變現行土地管理制度,切斷地方政府賣地生財動
力機制,人的城鎮化就永遠趕不上土地的城鎮化。——戶籍制度改革是關鍵一環,應推動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放開城市落戶限制。
是關於土地制度改革。
征地遵循「公平補償」原則,補償標准將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而動態調整;——土地自由流轉,確保農民工權益;——土地私有化,農民最終擁有自己的土地;——擴大農地進入市場流通試點,這將利好地產及其投資產業鏈。
四是關於財稅改革
「營改增」從交通運輸和若干現代服務業擴大到電訊、鐵路運輸和建築安裝業並推廣到全國。——啟動個稅向綜合稅改革試點,穩步擴大房產稅試點——大幅度提高資源稅稅率和環保收費的標准。——顯著提高醫療、社保、環保、新能源等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降低三公消費的比重。
五是關於打破國有企業壟斷
打破中央企業壟斷,放寬進入市場限制,國企逐步退出,減少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的比重;——目前國資監管的責任主體不夠明確,存在國資管理的「空白點」。應實現政企分開,改變國有資產管理模式;——放寬入行門檻,創造公平的投資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六是關於金融改革
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進一步放鬆資本賬戶的管制,放鬆民資投資海外的限制。——利率市場化將面臨最後一步:存款利率市場化。業內認為下一個具體步驟
很有可能是讓銀行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進一步規范銀行表外業務,讓民間金融陽光化和合法化,杜絕吳英事件的再度發生。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掀起飛躍式大發展,帶動中國擺脫中等收入陷阱,邁入高科技富裕國家之列。這次會議將帶來深刻變革,其意義不亞於35年前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將使中國擺脫對投資的過度依賴,並使中國人民從國民生產中獲得益處。
『叄』 談談如何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主要結合全會的教育指針進行教育教學:
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在教學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發揚教師形象的示範性和教育性的功能,以自己的責任感和對工作的熱情,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愛學習、愛勞動、愛國家的情操。
多聯系實際,接觸社會,在做中學,幫助學生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要建立健全體育鍛煉機制,堅決不佔用學生的體育時間,還要在原來基礎上,增加體育鍛煉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改進美育工作,利用榜樣法、熏陶法、實踐法等,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在學校管理上,堅持以人為本,平衡學校之間的軟硬兼實力,平衡教育資源,讓學生就近入學;依法治校,不侵佔學生休息時間,充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