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的目的論文
『壹』 我為什麼讀大學論文範文參考2000字
你在大學學習的是你的思維能力,邏輯思維。以後你會明白的。父母: 首先,找個老婆回來念大學,然後學會和上級建立關系。最重要的是拿到大學學位,然後你就會明白,兄弟,上大學就像上學,就像睡覺,就像睡覺。課後特別活動是。.撰寫論文ーー佛山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我自己: 大學... 也許學習
『貳』 我的大學生活規劃論文
在大學生活中,擁有一個好的規劃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我的大學生活規劃論文,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我的大學生活規劃論文(一)
一、讀大學的目的
1、獲取知識。求知是每個人都有的慾望,上大學更是為了獲取知識,只有具備了淵博的知識,才能立足於社會,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才能開創自己的事業。
2、提高素質與能力。作為當代大學生,全面的知識固然重要,但社會的要求不僅僅是呆板的書本知識,而對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卻越來越高。我們在大學校園里,既要學好專業知識,又要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3、更好地生存與發展。我們接受大學 教育 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學識和綜合素質,但最終還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如果我們學業有成,自然為將來的前途打下堅實的基礎,為自己未來的幸福生活埋下伏筆。
二、大學生主要應當具備的能力
1、學習的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可通過學校教師培養而獲得,也可通過自我鍛煉獲得。大學生要有一種探究精神,在學習上不能遇到問題就放棄,要把克服困難的過程看作一種快樂,要知道任何困難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化,即便遇到問題一定要反復學習,多推敲、理解,尋求解決問題的 方法 。
2、自我約束能力。作為當代大學生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會合理安排自己時間,妥善處理同學關系,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切忌沖動行事、感情用事。
3、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問題面前,要認真思考、分析,找准其切入點,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
1、誠信。做人最重要的是品質,而品質最重要的外在表現則是誠信。任何用人單位選人,首先看中不是你的學識或能力,而是你品質,看你是否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同學們一定要人人講誠信,形成一個講誠信的集體。
2、責任心。我們要樹立對社會、家庭、工作以及對自己未來的責任意識,培養自己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我們要把目前的學習、能力培養、素質提高視為自己的責任,不辜負家長、老師對我們的殷切希望。
3、團隊意識,即與人協作的精神。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單位,都必須具有團隊意識,具有與人協作的精神。人不能離開社會而存在,學校是社會的濃縮,是一個整體,也是一個團隊,我們要與老師、同學以及工友和諧相處,才能過得開心;一個企業也是社會的縮影,我們要與領導、同事、下屬團結協作,才能共謀發展。
4、文字與語言表達。文字與語言表達能力是大學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大學期間,要多練習寫作,培養自己較好的文字運用與表達能力;要多與人交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如何渡過大學生活
大學應當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精彩的一段時光,也是求知的重要階段,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加油站。在大學期間,要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自己的特長和個性。同學們要記住,人為什麼而活?人不要為別人而活,要為自己而活(自己不能等同自己的利益);不要為虛榮而活,要為實質而活,不要為手段而活,要為目的而活。我們要正確看待世界、社會,身邊的人和事。要樹立正確的貧富觀,窮孩子瞧不起貧窮的父母,在學校盲目攀比,實際上是出於一種自卑,要麼自暴自棄,要麼有特強的虛榮心,而父母整天辛勤勞動,換回的卻是孩子的鄙視。我們要培養自信心與成就感,讓“貧窮”成為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動力,讓自己在逆境中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把暫時的艱辛轉化為立志成才的動力,讓“貧窮”成為人生的另一財富和珍貴記憶。富人家的孩子應當珍惜已有的良好的學習條件,把它作為自己創業的優勢,否則你將成為敗家子。
在剛入學這一階段有適應期,感到學習生活不如意,首先在思想上要相信自己,要自信。不要過分強調學校、教師適應你,而應當主動去適應大學的生活、教學。特別在學習上,剛開始教學內容明顯加大,感到吃不消。我們只有做到 課前預習 ,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多練習,爭取問題不遺留,否則到後來就越來越難,就會導致放棄。生活上,不能再做那些沒品位、沒層次的事,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自己的身份。管理上,根據我校大學生的素質現狀應該比我校中專管理松一點,但比 其它 院校應緊一點。雖然我們現在的管理相對中專管理要松一點,但我們要學會自己管理自己。有的人覺得沒人管不習慣,有的人覺得不應該管,這都是不現實的想法。
我的大學生活規劃論文(二)每個人都應該設計屬於自己的人生。如今,我帶著父母的期望,以及自己對未來的憧憬踏上了南京農業大學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我將在這兒播下理想的種子,耕耘人生的價值,拼搏進取,以成為南農的一名優秀者。為此,我要好好規劃一下四年的大學生活,讓大學在我生命的歷史中留下燦爛的篇章!
大部分同學都表示有些迷茫,對大學的無規律的學習有些不能適應,感覺就像那原本有線牽引著的風箏一下子掉了線,沒有方向,可是也沒人會遷就你,甚至有的同學還覺得學得很盲目,
來到大學之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將來會怎樣?我將如何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同時會睜大自己的眼睛審視現實的大學和專業。幾多歡喜幾多夢,幾多失落幾多愁。這就要求我們對大學生活進行很好的規劃
以前,我對大學生活的理解非常簡單:做自己想做的事,絕對的自由。到了大學後,我也是按照這樣的理解做的。不知道怎麼規劃,也不知道規劃些什麼,反正想的就是該學習時學習,該玩時玩就行了,沒有打算太多,跟著學校的安排走就是了。
久而久之,我發現其實大學生活並不是我認為的那樣簡單,有許多的事等著我去做這種思想是很危險的,大學生活必須要有一定的規劃,才有方向和動力。因此學校對所有大一新生進行入學教育。教育他們樹立目標和遠大理想,學會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教育他們未雨綢繆,盡早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
從個人能力培養方面,在大學里我們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得個人的能力有所提高,這個個人的能力就包括為人處事的能力、組織的能力、辦事的能力等。要想提高這些能力就需要我們在與同學的相處中要坦誠相對,要學會謙讓,思考問題的角度要寬一點,盡量把同學的不便之處都考慮進去。在參與組織的活動時,要多聽大家的意見,結合大家的觀點來分析事情。辦事時要注意多積累 經驗 ,辦事的方法要適應環境的變化。
從學習方面,雖然說在大學里我們主要鍛煉的是個人的能力,但是學習在大學生活的定位方面占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在既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時,又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很累的事。
從課餘生活方面,我們可以聽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講座,讓個人的眼界更寬廣一些,可以看一些課外書,讓自己的知識層面拓寬一點,也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使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如果條件可以的話,我們好可以參加一些課外實踐,在鍛煉自己能力的同時,也可以積累一些經驗。
我上高中時的理想大學生活跟我現在的差距的確是很大,但那時只是天真的認為大學是很美好的。現在明白了,也認清了,並開始適應了。我想大學終究是一個學習的地方。所以學習還是第一位,這三年中一定要把學習抓好,尤其是對自己感興趣的學科,要好好學好,興趣決定動力,我就是對很多事都提不起興趣,才會缺少很多的動力。總之大學生涯不一定要門門都是優秀,只要有拿得出手的就可以。畢竟各科都精通實在難做到。我也沒必要訂些不切實際的目標。
曾經讀到了這樣一句話“青春的含義就在於不管我們選擇了什麼、成功與否,都不後悔。我希望通過三年的大學生活,深切地體會到青春和成長所帶來的喜悅和甘甜。不僅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同時還應該培養自己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在經歷三年的歷練之後,我希望自己能夠更加勇敢、堅強,並且積極向上。”我覺得,這正是我對大學生活的期望。
在擬好了規劃後,還需要提醒自己,在行動中具體實施目標時也會碰到困難。如很難預料的或難以控制的事情發生,像社會經濟衰退、生病、環境突然發生變化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等待,或者尋求其他方法,或改變自己的設想來適應社會需求。
下頁更多我的大學生活規劃論文
『叄』 為什麼讀大學2000字思修論文
古往今來人都沒有停止過對人生價值,人生意義探求的腳步。所謂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人生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態度,集中體現在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的關繫上。我們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也是價值觀形成的最佳時期。
人生價值觀,實際上是解決個人怎樣生活才算值得,怎樣生活才有意義的問題。學校培養我們樹立壯麗的人生理想,使我們確立經過深思熟慮、符合自己能力和順應社會要求的人生追求。 實踐證明,科學價值觀教育對人的成長作用重大。我們不能用事實真理取代價值真理,這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僅有智慧和技能並不能給人帶來尊嚴和幸福,人類有理由相信、完全可以把高尚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的傳道士置於客觀真理的發現者之上。在我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形勢下,已經把價值觀教育擺到重要地位,各方面都在培養我們樹立科學的價值觀。
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人生價值觀是一個人評價人生目的和人的社會行為所持有的基本價值標准和尺度,是對於人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才有意義的一種根本看法。一個正確、高尚的人生價值觀對於人生的征途具有指導意義,是戰勝一切困難羈絆的精神動力;相反,錯誤、扭曲的人生價值觀則是人走向墮落,走向滅亡的誘因。作為21世紀的青年,我們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樹立正確的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人生價值觀。
然而,人生價值觀的核心問題是:奉獻還是索取,易言之,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奉獻還是放在索取上。同時,人生價值的構成,包括著兩個方面: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以及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
因此,為人民作出貢獻,推動社會進步的人才是有價值的。在我們樹立了正確科學的人生價值觀後,要用實踐的方法去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去,從而努力提高自身在各方面的綜合素質,為將來走上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何謂天才,就是放對地方的人才;反過來說,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錯地方的人才。
例如:你和一位土著被困在非洲叢林,既無食物,也無水喝,那麼你將把這位土著當作「才」因為他懂得各種求生的技巧。相反地,如果把他帶到辦公室要他使用電腦,那麼情況將會完全同,你可能會認為他是「白痴」。的確,天生我材必有用。
有些科學家連音階都抓不準;有些畫家連一封信都寫不好,可是他們「把自己放對地方」,所以成就非凡。
史蒂芬.史匹柏就是個例子,他因為高中的成績非常差,沒有任何電影科系願意准許他入學。反的,他走進電影工作室,認真學到了他所需的技能。今天,他不但製作了許多評價極高的影片更成為家喻戶曉的大導演。畢卡索剛出道時原本想當詩人,結果他的詩被極具鑒識能力的絲泰茵夫人評得一文不值,他因而回心轉意。幸好有這位貴婦的提醒,否則這世界不就少了一位大畫家了嗎?
其實,所有的人事物原本都是美好的,只是所屬的地方適不適合而已。
如美味的湯汁滴到襯衫上即變「骯臟」,床第間的私密用語到了街上即成「臟話」。是不是很有趣!原本含在口中的食物,只要吐出來就變得「嘔心」,把它吞下去反而「有營養」。即便是骯臟污穢的垃圾,只要放對地方(埋在土裡),也能滋養大地,開出美麗的花朵,長出能夠帶給我們健康的食物。
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或一件東西,是沒用或卑賤的,任何人或物,只要放對了地方,都會成為有用的「可造之材」。希望你也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舞台,並且盡情歡唱生命之歌。
心田甘露: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選對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後盡情地發揮獨特的才華與能力。
當你年輕的時候,以為什麼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時候,你可能又覺得其實人生其實並沒有所謂的答案。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有些人可能會變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所以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和任何人接觸的機會。有時候搞的自己頭破血流,管他呢!開心就好。
1、幸福依賴兩個因素:肉體的健康與靈魂的寧靜--後者更甚於前者。
2、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則保持身體健康與靈魂寧靜即為人生的基本目的。
3、讓人生變得更簡單,因為你的目標很簡單,身體健康與靈魂寧靜--身體健康有賴於經常鍛煉,靈魂寧靜有賴於相信真理、相信真善美。
4、既然相信真理與真善美,則無須做作、無須牽強、無須虛偽、無須為難、無須擔驚受怕,可以坦然、可以自然、可以自由自在。還是簡單。
5、簡單與責任感不沖突。責任感是強調人的主觀態度要科學、客觀,還是真理與真善美。
6、對別人一定要心存善念,對別人一定要和顏悅色,對別人一定要顧及其當下的感受,對別人一定要寬容,對別人一定要理解;但一定不能要求別人這樣對待自己。這就是雙贏理念。
7、無條件的信任他人,這是唯一的贏得他人信任的方式,盡管我並不刻意需要別人的任何信任;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要不容置疑的信賴自己。
8、相信人生有時就是處在矛盾、波折、不如意、晦暗,甚至重大的挫折、打擊與痛苦的際遇的階段--這就是人生,沒有這些點綴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9、凡事總會有代價。代價越大,獲得越大,大凡如此。
10、愛一個人不能以成敗而論。愛一個人是自己成熟的唯一途徑,不會付出、不願付出的人無法經由愛而成熟。付出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怎樣,你的愛大抵就會怎樣。
11、坦然自若地活著。天不會塌下來,地球不會停止轉動。沒有人會妨礙你,選擇是你自己的--千萬別為自己的選擇為難。
12、自己渴求的往往就是自己所缺少的。但需要讓自己安靜一會,考慮一下自己現在成天忙碌的是否就是自己所渴求的,是否是自己所缺少的。
13、經常問自己活著是為什麼。盡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盡管生命就是一場能量衍化的短暫旅程、生活就是能量衍化形式的堆砌,活著必須為什麼。
14、不要輕易嘗試改變他人,嘗試著尊重他人--他們一般願意成為你所尊重的人,而非你所設定的對象。
15、越熟悉的人越容易疏忽。經常和家人、朋友、同事打電話、聊天、吃飯,不需要主題。
16、包容很重要。不需設定功利性的目標說服自己;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因為他人身上短暫存在的某些天真的不成熟而錯過對他好的機會。愛一個人比什麼都重要。
17、忘記要忘記的,記住要記住的,找尋你需要的。
18、成熟就是知道黑白,接受順利與困頓,勇於承諾也還有些隱憂,勇敢與怯懦集於一身,徘徊在慾望的邊緣卻知道自己的方向,下定決心也可能反復,痛哭流涕笑面如花,憤怒而後感恩,喧囂歸於寧靜……
生活中,有些人為愛而生,聽聽梁山伯祝英台的千古絕唱便可知,有些人為生而愛,看看我們的年青人們越來越會因為自己事業的追求而放棄一段感情了。
不能說前面的人痴傻,也不必抱怨後面的人自私麻木。其實它們二者是統一的。
一件東西的價值,除了使用價值外,是自己的價值觀賦予它的,為情所困者是重視情義的人,後者則是踏實的務實者。其實還有一些人,就像書中所寫――「俠骨柔情」,魯迅也說無毒未必不是大丈夫,現在的歌星也開始唱了「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如果將兩種人的優點都統一起來,豈不是更好?
上次班級活動,探討「事業與愛情你會選擇什麼」?,主持人問我的時候,我說的是「選擇愛情,因為事業是一個人的事情,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也許朋友們以為我還是太多情。但是我那句話只說了一半,假如說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而你的事業則是千百人的事情呢?會怎麼選擇?我陷入飄遠的思緒之中。
我幡然醒悟到,生與愛啊,本身只是兩個表象而已,背後的本質是慾望,只是每個人的慾望不同,所以將兩者聯系起來的方式便不同罷了。有些人的慾望是自我滿足,這固然容易出現問題,其中有偏生的或者愛的,便有了痴男怨女,爵蟲利蠹。而我的慾望是了解這個世界更多,還有美,所以我的生與愛的結合便是另一個樣子。具體是怎樣,得看自己的實踐了,預期一下,美是用來愛的,很有可能會偏重一些愛的方面吧。
看自己的價值評判體系裡,還是有太多道德和倫理的東西,也許有失於理想主義。但理想和現實本身就是兩個選擇而已,沒有優劣,此刻,我只能選擇我此刻覺得好的東西。
所以,不管這個世界是個什麼樣子,不管生活在其中的人多麼的無奈。例如我是個生活在戰爭年代的人,兵荒馬亂,餓殍遍野……不管怎樣,這個世界在我心中都是個美好的調子,生在其中,就必須要熱愛它,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世界的一部分,為何只愛自己呢?真的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了,也有我們自己的過錯,或者我們同類的過錯,抱怨是沒有好處的……
生命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沒有希望、自由和健康它就不重要了。那樣的生命是痛苦。中國人說那是生不如死的;自由主義者說: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生命如果是最重要的,我們就不會贊美大義滅親;我們也不會推崇文天祥、岳飛;我們就不會唾棄秦檜、唾棄賈似道;我們就不會挺身而出,從容就義。我不會在乎就義,但是我在乎我的就義不被人知。不被人知的就義是沒有價值的就義。我權衡者就義與偷生的價值。
價值觀:人生的指南針
有什麼樣的決定,就會造成什麼樣的命運,而主宰我們作出不同決定的關鍵因素就是個人的價值觀。一個人之要想成為社會上的領導人物,他就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的價值觀,同時確實按照這個價值觀過其人生。
如果我們希望做出不凡的成就,只有一個方法,先找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價值觀是那些,然後確實遵照這些價值觀去過每一時。每一刻。
當你知道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價值所在,那麼怎麼下決定就易如反掌;反之,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那麼就很難作出決定,往往成為痛苦的折磨。
人生要過得快樂,就一定要按照自己最高的價值標准過日子,每當你能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內心就會充滿歡樂
當我們說到什麼東西有價值,那表示它對我們有某種程度的重要性,當你喜歡某樣東西,那就表示它在你的心中具有一定的份量。在本章里我要跟各位談談人生的價值觀,因為那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東西。在你價值觀里的那些有價值的「東西」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實質上的,另一種則是工具上的,譬如說我問你:「在你心中認為對你最重要的有那些?」你或許會這么回答:「親情、家庭、金錢……」 這裡面像親情就是你所追求的實質上的價值,因為它能挑起你的情緒,至於家庭和金錢便是工具上的價值,它們只是一個幫助你達成「親情」這個情緒的管道而已。
許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走偏了路,歸究原因乃是沒有弄清楚「實質價值」 和「工具價值」這兩者間的差異,常常耗費心力於那些並非真正想要的工具價值上,因此才會遭受那麼多的痛苦。惟有實質價值才能使你的心靈得到滿足,讓你的人生更豐盛、收獲更多。今天我們的社會中會有那麼多的問題,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每天汲汲營營,一點不曉得生命中真正對他們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無怪乎他們在得到所追求的東西之後內心依然空虛,嘆道:「難道人生就是如此?」
人的一生是否幸福快樂,最終取決於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即為什麼活著,怎樣活著,活著干什麼等。
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還要有自我,或者說要有個性、獨立的人格以及個人化的趣味和行為。
一個人只要在生活中有做為,就不會感到無聊,無聊最大的起因便是無所事事,因此我們應該想方設法充實自己的人生,讓生活更豐富多彩一些。
生活是人的實在的生活流逝過程,是人們每日每刻活著的內容;而人生則是人們對這實在生活流程的主觀感受,是人們對活著的內容的主觀評價,因此,人人皆是先有生活而後有人生,人們活著是生活之事,而人們活得怎樣則是人生大事。
對於生活,我們有選擇權,我們能夠選擇、改變平庸的生活。
一、確立目標,艱苦奮斗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探索的動力,就有了學習的方向。因此在我們為自己規劃之前要考慮好。自己真的是否對選擇的學科或研究的事物感興趣?如果只是因為家長的要求或其它的原因,那麼會影響自己更深更遠的發展。相反若對自己選擇的學科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那樣我們就會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它,離成功就會更近一步。
僅僅有了興趣那是遠遠不夠的,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制定一個奮斗的長遠目標,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還得學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文學家說, 勤奮是打開文學殿堂之門的一把鑰匙;科學家說勤奮能使人聰明;而政治
家說勤奮是實現理想的基石;而最寶貴的勤奮,不光是身體上的勤奮,而是精神上的勤奮,勤奮靠的是毅力,更是永恆。有毅力堅持到最後的人,那才是在真正的成功者。還需要創新的勇氣:勇氣引領人生勇氣就是在挑戰面前勇往直前,永不言敗的精神力量。缺乏勇氣的人永遠也無法體會到追尋成功者的豪情壯志,這就像在灌木叢中跳躍覓食的鳥雀永遠也無法知道"絕雲氣"、"負青天"、"扶搖而上九萬里"的鯤鵬為什麼會不畏艱險地搏擊長空一樣。正是有了這些精神,我們才能不斷進步、成功!
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價值觀念的更新,使我們的價值取向趨於多元化,義與利的關系,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沖突,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變得異常復雜和矛盾,如何正確定位人生價值,完善自我,如何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顯得更加重要。
(一)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三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人的一生應當是不斷的快樂的積累才構成幸福。
其次選擇高尚的人生觀。人生觀是可以選擇的。不同的人生選擇,決定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選擇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態度,體現著不同的人生觀。
再次人應當追求高尚的品格。樹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
(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我們當前在校大學生們正面臨著人生發展的最為關鍵的時期。時代要求我們要在學習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對和思考如何正確處理個體與社會的關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奉獻,這些都是我們將來面向社會和生活所必須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質。其中,我認為最核心的就是學會如何做人,學會做一個符合國家繁榮富強與社會不斷進步發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學會做一個能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並使之能協調發展的人;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話,做一個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人。這就要求我們每個在校大學生,必須從現在做起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三)德質體全面發展
一個人價值的實現,不僅決定於個人的學識、才能、機遇和人際關系,也與個人品德密切。我不僅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也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受尊重的人。當然,這種尊重是互相的。孝敬體貼父母,尊重並關心朋友,尊重對手,以及以後涉及的理性處理感情問題,我想著都是我應該做到的。
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作為一個成功的人,在面對復雜的社會,各種各樣的人,還更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良好的情趣,培養良好的性格,培養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謂培養良好的情趣,就是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努力培養對各項活動的情趣;學會培養良好的性格,養成一個有自製力、性格果斷、堅毅、善於向周圍學習、善於聽取意見、克服缺點的人。培養積極的,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屬於人格中的核心成份,是人對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現象評價及取捨時所持的准則。大學生價值和人生目標的確定與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活動的方向和途徑。只有將價值走向與自身成才聯系起來,與崇高的人生目標聯系起來,才能防止個人主義過強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沖突。
四、我的人生初步規劃
為了實現我的理想,我必須從現在開始就珍惜每一分鍾,克服自己的不良習慣,讓自己的生活變的更加充實,我制定了一個初步計劃:本科階段(17-21)碩士階段(21-24)博士階段(24-27)……還有之後的奮斗生涯!
『肆』 為什麼要上大學論文八百字
上大學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考大學一定是必然的.但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考大學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不見的非上大學才能成才,有很多家喻戶曉的名人也沒有上過大學,可是他們還是被後人所贊揚.
比如說蘇聯著名作家奧斯上了五年的小學,卻寫下了不朽的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還有愛迪生,他一生發明的東西有一千七百多件,但是他也是小學都沒有畢業,就發明出了哪么多的東西,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再說說愛因斯坦吧,他也是沒有上過大學:1921年,愛因斯坦因為「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這一成就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還有光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他還發表了關於光量子說、分子大小測定法、布朗運動理論和狹義相對論這四篇重要論文.
奧巴馬1961年生於美國夏威夷,他先後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1996年首次當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2004年當選國會參議員,成為美國國會歷史上第五位、本屆國會中惟一一位黑人參議員.2009年成為的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他的成功難道不是得益於他的大學學習嗎?
俄羅斯總理普京畢業於列寧格勒大學,是法律經濟副博士.他通過自己大學里學的知識把俄國的經濟搞了上來.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比如說哥哥就認為必須要上大學,因為他說:「上大學能
我認為上大學是通向成功的最佳捷徑,因為上大學後就知識會更加豐富,思路更加開闊,分析能力加強,能更好的立足於社會上.
不管是考大學和不考大學.都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伍』 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的800字論文
歲月之河悠悠流逝,生活的畫卷在眼前徐徐的展開,我的生命篇章,翻到了大學的一頁。
正如家常飲食不宜於排場,可讓兒童依偎的奶媽不宜於盛妝,真正的內心的話語是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修飾的。那麼,我到底為什麼要上大學呢?
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時,都是熱熱鬧鬧地揮舞著拳頭准備大幹一場的。但是,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卻安安靜靜攤開一雙手,這個世界上「物」的東西,我們一樣都帶不走,當我們的靈魂通過那狹長的漆黑的生命通道,向另一個未知之處飛去時,人世間一切令人痴迷的金錢名譽或是折磨得我們痛苦不堪的是非恩怨,都釋然超脫了。既然如此,那麼在我所僅能把握的時間里,我所能做的只有讓我的生命畫卷盡量的豐富多彩乃至光芒四射!
人生或燦爛如菊,或寂寞如草,其實這都是一種綻放,正如溫室中的盆花,經受不住狂風暴雨的考驗一樣。真正的好男兒也絕不會甘於安樂平庸無味的生活。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我更明白:真正的青春,是一種堅強的意志,是感情的充沛飽滿,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青。青春意味著戰勝怯懦,青春意味著戰勝安逸,青春是種永恆的心態,於是,多少次,我暗暗立下生命的誓言:時光縱然易逝,但我不會讓我的青春留下任何空白!
面對五彩斑斕的世界,我知道,正是因為無數的未知和挑戰包圍著我們,才使人生保持著進發的樂趣。當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確解釋和波瀾不驚了,那麼這個世界也將變得十分無聊,人生只會成為一種簡單的軌跡,一種沉重的重復。因此,我選擇奮進,選擇無盡的探索。雖然命運本不是我能把握的,但責任我必須肩負,即使結局不是我能把握的,但努力我必須付出!
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境由心造,心底無私自然寬。大學,是我的生命路程上自我挑戰的重要一程,也是我的生命路程上自我實現的重要一環。不管它的道路是泥濘還是平坦,我知道天地應自己去尋找,境界應自己去營造;不管它的天空是風雨還是晴朗,我都會用微笑詮釋失敗,用堅強回答生活!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因為我堅信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走,不必回頭,無需叮嚀海浪,要把我們的腳步盡量保留;走,不必回頭,無需叮嚀礁石,記下我們的歡樂和憂愁。秋色蕭索,春光爛漫,希望在不斷的尋找中失去,憧憬在不斷失去中再現。
路漫漫其修遠……
高爾基說過:最偉大的事業就是做一個真正的人。讓我們以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無畏精神,拭亮頭上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別忘了:
生活,有多少痛苦,就有多少歡樂;給你多少磨礪,就會給你帶來多少珠貝
『陸』 高中議論文《論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600字
為什麼要上大學,上大學的目的是什麼?讀了十幾年的書,這個問題在不同階段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在高中以前,很多人大腦中幾乎就沒有大學這兩個字的概念,當時似乎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是人生發展的正道。
我是到了高中階段後才開始有了大學的概念,但除北大、清華、復旦、人大和華科大外基本不知道還有什麼大學。當然這個並不是什麼志向問題,而完全是信息封閉之下蒙昧狀態下的無知。高中畢業報考大學,一下子看到那麼多聞所未聞的大學名稱,完全不知如何選擇,直到填志願時才不無遺憾地匆匆確定。
我本人是上世紀90年代初參加高考的,當時自認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初步形成,回頭看來的確是開始形成了,但所形成的只是一個初始狀態,是在書本上形成的,並非是生活體驗形成的。那個時候對社會沒有認識,對人生沒有什麼深入思考,對就讀大學的理解大概沒有超出安身立命這個范圍:為了吃飯,找個好工作。
事實上。有不少學生也認為「上大學」就是為了吃飯,謀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或者是因為周圍的人都上大學,自己也得上。其實,這樣理解上大學的真正內涵是不準確的、是片面的。如果是為了前者。恐怕很多人都會很失望。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時才發現面臨的選擇只是進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拿一份微不足道的工資,節衣縮食地還一份幾十年的房貸,或者咬著牙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壯士、烈士、聖鬥士等等(生生不息,願賭服輸),又或者乾脆找不到工作,只是「被就業」。
當然,雖然很多人讀完大學有上當受騙的感覺,就像那句坊間流傳很廣的話:我用一麻袋的錢去讀書,換來了一麻袋的書,我用一麻袋的書去賣掉。結果賣掉的錢還不能買一個麻袋!但是很多人還是會覺得比大學畢業沒找到工作更糟糕的事情是沒有被大學錄取。因此,上大學依然是學生們的優先選擇。
在一般人眼裡,上大學有兩大目的:一是求知,為未來發展做准備;二是求職,為以後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通常情況下,好的職業都是建立在知識的底座上的,很顯然求知的作用尤其重要。
不過大學也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學生提升自我,增長智慧的場所。如果一個大學生到畢業的時候都沒有意會和做到這一點,那他的大學學費至少有一半是白交了。知識,在哪裡都可以學到,上不上大學都可以,甚至無需大學教師這個群體來教,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食堂的師傅都能教會我們很多知識。但是智慧的啟迪則要難得多,這需要一個好的場所和條件,通過各種方式,包括教、學,來挖掘,通過各種東西來啟迪。大學恰恰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場所,它至少給了你一個新的視野和空間,讓你的人生智慧可以得到提升,當然很多人可能是事後才意識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