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上大學
Ⅰ 請問一個人上大學的幾率是多大,只要是大學就行的那種
要是復照你這么要求回答制的話,只要你自己想上,那就是百分百能上到的!只是大學也有好賴之分,也分三六九等!最好的就是重點大學了,比如清華北大啦!這些大學!清華北大你沒考上,後面有一本,一本後面有二本,三本!三本是最爛的本科了!三本後面就是大專了!所以三本也相當於一個分界線了,三本好歹也算本科,而大專就屬於專科了,和本科差一個等級了!現在的大專院校一抓一大把,說實話已經沒有多少有含金量了!這些所謂的大專院校錄取條件那根本不算條件,哪怕你考200多分,就能上!你想想考200多分就能上的大學,那是啥大學!我為什麼沒說考100多分就能上,那是因為我認為考200多分是最少的成績了!但是不管怎麼說,按你提的問題的條件,這些都算大學!所以,我說只要你自己想上,那是百分百能上上!所以現在不是你考不考得上大學的問題了!而是你願意不願意去上這些大學的問題了!
Ⅱ 為什麼有些農村父母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現在的大學生不吃香了嗎
不是不再執意,而是不是誰想上大學都可以上的,只有不到三成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學。
大部分畢業生對好工作的定義應該都是相同的,例如大公司、國企、福利待遇好,還有發展前途。最重要的一點是,還得是專業對口。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今天的大學生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其實很簡單。但抱著「我都讀過大學了」這樣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數。我都讀過大學了,怎麼能去送外賣?怎麼能去開網約車?我還這么年輕,一個大學畢業生,能去當保安進廠嗎?顯然,這個問題好爛粗的答案是否定的。
於是我們可以說,大學生找工作很容易。但難的部分在於,因為專業對口的原因,大學生要想找到一份自己理想中滿意的工作,這很難很難。
以金融行業為例。去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了909萬,其中就有超過10%的金融、財經類畢業生。10%是什麼概念?這相當於,在這909萬畢業生中,有100萬的人都是學金融、財經專業的。而根據統計數據來看,2010年到2019年這9年時間,金融三大行業新增了大約有118萬就業人員,平均下來,每年也就是13萬的新增就業人數,即便我們考慮到退休人口,這個數字也不會超過15萬人。
換句話說,這意味著在這100萬金融類畢業生中,在畢業後要去爭奪極其有限的15萬曆閉個工作崗位,這大致相當於七個人競爭一個崗位,六個人註定會被淘汰。而這餘下被淘汰的六個人,要麼選擇啃老等待機會,要麼選擇轉行。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是:大學畢業生人真的太多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人多有時候會成為一個優勢,我們在經濟發展的早期,其實就是靠著人口紅利,成為世界工廠。靠著廉價的勞動力,向全世界輸出我們的價格低廉的商品,從而擁有了「世界工廠」的美譽。
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包括生活成本和物質成本的進一步上漲,我們的「廉價勞動力」反過來成了制約我們經濟發展的另一道屏障。從有害的角度來講,人太多,這就導致了勞動力廉價。大學畢業生太多,人們因為收入不高,消費水平有限,反過來又導致了我們的就業市場難以支撐起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
而大學畢業生又受制於高昂的學費,通常會選擇一些比較「高精尖」的專業,例如計算機編程、金融類專業等等。但也因為消費水平的不足,製造業工資的低廉,導致了金融類和計算機編程又並不需要這么龐大的就業人口,於是差距就出來了。
大學生為什麼不選擇製造業等相友鎮對冷門的專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些行業中的薪資有限、福利待遇有限、未來職業發展空間有限。
人多,能夠成為人口紅利,讓製造業和互聯網在一個人口眾多的經濟體中發揮出最大的能量,撐起了我們的經濟發展速度。但有時候,人多也會成為一種負擔。
大家都想上車,都想成為中產階級,都想學金融學互聯網,於是乎,內卷就出現了。當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內卷就越嚴重,從比拼本科學歷,到比拼985/211,再到比拼碩士甚至是博士學歷,到最後比拼家庭背景、戶籍地,內卷就形成了強有力的負循環,沒有任何人可以逃脫。
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人口在早期是我們的優勢,是我們之所以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發展到今天的制勝法寶。但在經濟總量到達某個瓶頸時,人口又成為了我們的掣肘,使我們陷入無休止的內卷、惡性競爭之中。因此,盡量均衡學習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合理,才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辦法。
Ⅲ 人人都讀大學的嗎
不是人人都讀大學,有的人讀大學,有人沒有讀大學,但是讀大學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質,也可以使自己的收入更高一些
Ⅳ 為什麼要上大學是否每個人都應該上大學
為什麼要上大學:
1.上大學只是實現人生理想的一塊奠基石,在大學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可以接觸形形 *** 的人,所以說有人稱大學就像一個小社穗鋒空會。
2.上大學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各個方面的知識,而且可以從他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不上大學會錯過很多風景,但上大學同樣也會錯過一些風景。
3.上大學有很多社團活動,給了自己鍛煉的機會。
是不是每個人都應該上大學:
上大學並不適合每個人,每個人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上大學只是給你在人生道路猜瞎上樹立了一個指向標,但是同時也還有好多其他的指向標供你選擇,找到適基胡合自己的道路,並且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人生依然光彩無限。
Ⅳ 美國人每個人都能上大學嗎還是要看成績的
在美來國,如果按步就班進入大自學,年齡都在 18 歲左右。但是,進入高中階段後,你有能力考高中畢業文憑,通過了即可算高中畢業,然後可以進入社區學院讀大一。大三時轉入本科大學繼續學習。因此,美國孩子 15、16歲讀大學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