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肘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㈠ 骨科運動醫學
什麼是骨科運動醫學?
「骨科運動醫學」是一門新興的臨床學科,在中國剛剛起步。隨著2008北京奧運的成功舉辦, 「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和開展,中國逐漸向「體育強國」的目標邁進,我國勢必要求中國的運動醫學事業也需要有飛躍式的發展。以前大多數群眾,甚至醫生,都對「運動醫學」這個概念非常陌生,更是對「骨科運動醫學」聞所未聞。
我們擅長治療的運動創傷,不僅在專業運動員中多見,也發生在尋常百姓身邊。它包括急性損傷,也包括慢性勞損,各種關節損傷,最常見的有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軟骨損傷、交叉韌帶損傷,髕股關節損傷、關節不穩和反復扭傷,肩袖損傷、肩關節脫位、肩峰撞擊、滑膜炎、肌肉損傷、腱病、骨性關節炎、網球肘......
所有受傷的運動員和普通人都希望通過盡可能小的創傷,治療傷病,恢復運動和工作能力。本著「損傷小、療效好、恢復快、功能佳」的治療理念,「骨科運動醫學」為傳統醫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課題,因此這一領域近年來發展迅速。目前來說,「關節鏡微創外科」是「骨科運動醫學」的主要武器之一,其微創外科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關節鏡外科也逐漸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相關手術器械不斷開發出來,造福於廣大患者。
什麼關節鏡手術?
傳統外科手術治療關節運動損傷,通常需要切開關節囊才能診治關節內疾患,但是仍然有不少限制,許多關節內部位無法到達,許多病變無法施行手術。切開關節囊無疑也增加了關節損傷程度,影響了術後的恢復。術後往往傷口疼痛、腫脹,康復程度不能令人滿意。還有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過多使用葯物等弊端。對於較為嚴重的關節損傷,運動員常常難以恢復運動能力。一旦受傷嚴重,往往預示著運動生涯結束。
運動損傷治療的理念是以盡可能微小的創傷治療手段,在最短時間內修復傷者組織結構和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復運動能力,同時提高生活質量。關節鏡微創技術是治療手段的核心,是滿意療效的保證。關節鏡是內窺鏡的一種,由一套精密的光學影像和特殊操作系統組成,它的原理是通過光導纖維傳送關節腔內的圖像,在關節鏡直視下進行手術,利用只有5mm直徑的關節鏡以及特殊的「電動鑷子」和「電刀」等材料進行手術,皮膚傷口只有0.4cm左右。
關節鏡還能夠將關節內結構影像放大,從而能夠觀察很微細的結構,較切開手術下肉眼觀察更加細致。通過選擇不同的進入路線,關節鏡幾乎可以看到關節內的所有部位,比切開關節的傳統手術觀察的更加全面。已成為診斷和治療運動創傷的重要手段。近十年來,關節鏡微創外科技術發展神速,得益於學術研究的進步、器材設備的改進、關節鏡技術的推廣,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關節鏡微創外科已成了二十一世紀發展最快的外科技術之一。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與關節鏡外科是上海市醫療衛生系統唯一的運動醫學專科,衛生部首批關節鏡專科醫生培訓基地,專業開展關節鏡微創技術,治療各種關節內損傷和疾病。是國內為數不多,能夠成功開展膝、肩、踝、肘、髖等五大關節鏡下微創重建手術的專業醫療單位,治療水平國內領先,與世界同步。
關節鏡手術有什麼優勢?
關節鏡手術也稱「鑰匙孔手術Key Hole」,是現代外科學重大進展,也是未來外科手術發展方向。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具有以下顯著優點:
它是真正的微創手術,切口小(0.4cm左右),術後疤痕少(同樣的手術,不一樣的美觀)
診斷更明確、手術更精細、安全性高,效果較傳統切開手術好(同樣的手術,不一樣的效果)
組織損傷少,術後恢復快,通常第二天就可以行走和生活自理(同樣的手術,不一樣的恢復)
住院時間短,平均2~4天,也可24小時內出院(您不需要詫異,這就是關節鏡帶來的神奇;在國外,患者甚至手術當天就可出院。)
醫療總費用降低,病人滿意、醫生滿意、保險公司滿意。
什麼是個體化康復?
傳統外科醫生常常重手術輕康復,認為手術完了就與他無關了,孰不知患者要真正恢復功能和健康,術後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俗話說,五分手術,五分康復,要滿足十分的手術效果,我們必需要有專業的康復團隊。由於人群存在個體差異,不同的人生的病不同,而即使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會有差別,因此我們需要針對不同的病情制定不同的康復方案。
個體化康復手法就是我們的一大特色,針對您的病情、手術的結果、身體體質等因素為您度身定製最適合的術後康復方案,並配有專人指導和專門的術後康復門診為您提供便捷。為術後功能最大、最快、最安全的恢復,提供保障。告別輕視、告別一成不變、告別康復無門,全方位為您保駕護航!
㈡ 上海烏魯木齊中路的那個華山醫院是不是有運動醫學科啊
有的
運動醫學科
[基本概況]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的前身是「上海醫學院醫療體育教研室」,成立於1958年,是中國運動醫學的創始單位之一,首任主任為范振華教授。經過幾代人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運動醫學科具備了雄厚的實力和強勁的發展態勢,擁有了優秀的學科團隊和獨特的專業技術。尤其是2005年起,陳世益教授作為學科帶頭人,敏銳地洞察到運動醫學這一學科廣闊的發展前景,帶領學科進行了新一輪的建設,使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科室煥發出新的生機,塑造成為今天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運動醫學專科。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現已成為華山醫院重點發展的特色學科之一、衛生部首批建立的全國骨科關節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ISAKOS(國際關節鏡-膝關節外科-骨科運動醫學學會)在中國大陸唯一授權認證的「關節鏡與運動創傷教育培訓中心」、復旦大學運動醫學中心、上海市唯一的運動醫學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上海市醫療衛生系統唯一的運動醫學專科、上海市體育局指定的運動創傷救治醫院、上海市重大國際賽事首選醫療保障單位。 [醫療特色]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下設五個部門:運動創傷和關節鏡外科、運動康復和術後隨訪室、運動醫學研究室、運動創傷及關節鏡培訓基地、重大賽事醫療保障辦公室。現有全職醫務人員14名,其中高級職稱4名,中級職稱6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特色鮮明:主要進行各種運動損傷、關節疾病,及其他運動系統相關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康復,專業開展各大關節全關節鏡或關節鏡輔助下的微創手術。手術創傷小、療效好、恢復快、痛苦少,住院時間短,手術費用節省,病人負擔減輕。是當今國際先進醫療模式「Day Surgery」的最佳體現。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關節鏡微創手術技術居於國內領先:作為國內開展較早、專業涉及全身各大關節微創手術的醫療單位,每年完成數千台關節鏡微創手術,在手術理念及手術技術方面與國際接軌,不僅在常規手術方面努力做到盡善盡美,而且在高難度、疑難病例方面也有獨到之處。擅長:關節軟骨移植與修補、前後交叉韌帶重建、髕股關節重排列術與穩定術、半月板成形、修補與移植、關節內游離體摘除、各種肩袖撕裂修補、肩關節不穩、肩周炎松解術、肩峰減壓與成形、關節盂唇修補、肱二頭肌腱固定與SLAP修補、踝關節不穩的治療、跟腱損傷與斷裂、肘關節清理、髖關節盂唇修補、游離體手術等。對骨骼肌損傷和運動性肌腱損傷也有專門研究和獨特治療。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在運動創傷康復方面也獨樹一幟:作為國內首家在關節鏡手術科室內設立專職康復師和隨訪醫師的單位,在各大關節及其它運動創傷方面已建立自己的康復和隨訪體系,術後康復按照國際化模式,體現專業性、個體性和人文性的特色。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緊密地與體育系統聯系起來,深入運動基地,了解運動規律,幫助運動員解決傷病困擾,已成功治癒了包括奧運冠軍劉翔、奧運冠軍徐莉佳、世錦賽擊劍冠軍李莉、亞運會劃船冠軍武佳倩、全運會馬術雙料冠軍張濱等數十名體壇名將,使他們能夠重返賽場,為國爭光。同時也樹立了學科在體育界的影響和地位。[科研情況]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將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科研工作始終以臨床需要為出發點,先後獲得國家「973」「863」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百人計劃、浦江人才計劃以及衛生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市體育局、市衛生局、復旦大學、香港康體局等數十項基金資助。並在國內外專業雜志發表論文200餘篇,主編或副主編專著10餘部;擔任國際專業雜志編委4人次;獲得省部級各類科研獎勵8項,獲各種專利10項。 [教育工作]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197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內首批運動醫學碩士學位授予點,2002年成為上海市唯一的運動醫學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現有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2名,共培養碩士生20餘名,博士生11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承擔國家級繼續教育課程「骨科運動醫學與關節鏡新進展」,已連續九屆成功舉辦「上海國際關節鏡與骨科運動醫學高級學習班和全國學術大會」,分別與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國際關節鏡-膝關節外科-骨科運動醫學學會、華裔骨科學會、中華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美國運動醫學學會,美國Duke 大學、紐約特種外科醫院等合作,每年有來自美、澳、歐、亞的頂尖運動醫學醫生參與授課,全國各地4千餘名骨科運動醫學和關節鏡醫生曾參加會議及培訓,確立了本學科在國內運動醫學和關節鏡外科領域領先的學術地位。作為「衛生部骨科關節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和「ISAKOS中國關節鏡與運動創傷教育培訓中心「,本學科還承擔國內國外骨科肩、肘、腕、髖、膝、踝關節鏡專科人才的培養和關節鏡微創技術的培訓,在本中心接受關節鏡技術培訓的專科醫生已達上千名,遍及國內20多個省市及多個國家和地區。[重大賽事醫療保障]陳世益教授開拓並創建了中國汽車運動醫療保障規則與團隊,擔任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醫務委員會主席。他領銜的多名華山運動醫學專家2001年以來擔當上海市重大國際賽事醫療主管,包括,青藏高原國際自行車公路拉力賽、F1、MotoGP、A1、V8、DTM街道賽、奧運會、女足世界盃、WTCC、世界耐力汽車拉力賽(WECC)、國際田徑鑽石大獎賽、世界田徑黃金大獎賽、NBA、世界游泳錦標賽、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和世界短道速滑、皇家馬球國際邀請賽、鄂爾多斯歐洲汽車賽、北京鳥巢世界車王爭霸賽、北京A1世界汽車錦標賽等重大國際賽事首席醫務官;陳世益還受聘擔任2012倫敦奧運會中國代表團醫務官;是奧運冠軍劉翔、世界拳擊冠軍鄒市明、奧運帆船女子冠軍等國際頂級運動員的主治醫師,運動醫學科為上海市和華山醫院爭得了巨大榮譽,大大擴大了學科影響力。 [現任科主任]陳世益教授(任期2005-至今),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上海市運動醫學學科帶頭人。現任復旦大學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與關節鏡外科主任、運動醫學研究室主任、ISAKOS(國際關節鏡、膝關節、骨科運動醫學學會)關節鏡與運動創傷(中國)教育培訓中心主任、衛生部醫管司全國內鏡專家委員會委員兼骨科內鏡專家委員會主席;在國際學術團體,擔任世界內鏡醫師協會(WEDA)副主席兼骨關節內鏡專家委員會主席、亞洲軟骨損傷修復研究會(ACRS)創始會員、亞太膝關節-關節鏡-骨科運動醫學學會(APKASS)候任主席、ISAKOS教育委員會委員、亞洲運動醫學聯合會(AFSM)聯絡委員會主席、美國骨與關節醫師協會(ABJS)委員;在國內學術團體,擔任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副主委、中國肩肘外科協作組候任主席、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康復醫學會骨關節與風濕病分會副主委、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鏡學組副組長、上海市醫學會運動醫學專科委員會主任、上海市體育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兼上海運動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等職。 [歷任科主任]范振華教授(任期1955-1994)許勝文教授(任期1994-1998)顧湘傑教授(任期1999-2004)[其他醫療骨幹]李雲霞 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擅長1.膝、肩、踝等關節疼痛與關節炎、肩周炎、半月板損傷、韌帶損傷等疾病的診治;2.關節、韌帶手術後的康復;3.運動創傷康復。陳疾忤 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擅長1. 關節鏡及微創手術治療骨關節疾病與急慢性損傷。2. 髖關節疾病:髖痛、撞擊症、髖臼盂唇損傷、游離體、臀肌損傷。3. 肩關節疾病:肩袖撕裂、習慣性肩關節脫位、肩盂唇損傷、凍結肩。4. 膝關節疾病:前後交叉韌帶損傷、多韌帶損傷、半月板撕裂、髕骨脫位、滑膜炎等。5. 肘關節疾病:側副韌帶損傷、肘關節不穩、游離體、網球肘、骨軟骨損傷。華英匯 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擅長1、擅長踝、肩、膝、肘等關節疾病、關節炎及運動損傷的診療。2、踝關節疾病:踝關節不穩定及疼痛、撞擊症,骨軟骨損傷,游離體,跟腱損傷等。3、膝關節疾病: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游離體,髕骨脫位,骨軟骨損傷,關節粘連等。4、肩關節疾病:肩關節習慣性脫位,肩袖損傷,肩周炎,肩關節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