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本科畢業論文怎麼寫
① 中醫學畢業論文如何選題
中醫學畢業論文可以寫綜述類或者醫學實驗類的文章。開始也不會弄,還好關鍵時刻寢室同學給的雅文網,有專業的幫忙輕松多了
中醫中葯治療三叉神經痛療效觀察
中醫飲食調護對壓瘡療效的影響
淺談中醫特色整體護理在基層醫院中的應用
圖式論框架下的中醫英語教學管理模式
中醫術語英譯研究再論
淺談案例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與時俱進 春華秋實 「十五」期間河南省中醫事業成就顯著
借鑒循證護理理論發展循證中醫護理
SARS辨證論治及其中醫現代化瑣議
慢性乙型肝炎肝組織病理與中醫證型的研究
我國中醫職業技術教育辦學條件調查分析
將中醫護理引入基礎護理教學的嘗試
中醫針灸治療手術後並發症驗案4則
中醫治療腦卒中後抑鬱的進展
中醫治療過敏性皮膚病的臨床觀察與分析
模糊學理論在中醫翻譯中的應用
鉬靶X線徵象在乳腺癌中醫辨證分型方面的分析研究
外敷穴位葯物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培訓難點及其對策——「十一五」農村衛生中醫適宜技術推廣項目述評
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開設中醫特色課程的調查研究
城市社區老人慢性病患病情況和中醫防治知識需求情況分析
高血壓患者中醫分型治療觀察
對中醫活檔案的認識與探索
住院病人對中醫護理認知及需求調查
中醫養生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及對策研究
嗜睡中醫臨床評價初步研究
中醫古籍文獻在中醫文獻檢索課教學的探討
亞健康狀態的中醫特徵聚類研究
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對農村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的影響分析
北京民眾對中醫看法的簡易調查分析
社會需要鐵桿中醫
制約中醫內涵與外延式發展的問題分析與政策建議:基於黑龍江省的調查研究
「李約瑟難題」與中醫發展之難
中醫的科學性
全面理解中醫的哲學思想體系是中醫繼承與發展的重要基礎
我國中醫職業教育現狀分析及評價
中醫發展路徑思考
漢中市鄉鎮衛生院中醫服務質量現狀調查
成立中醫護理專項小組推動中醫特色護理的方法與效果
以中醫護理重點專科建設推動學科發展
中醫英語語料庫建設可行性探討
中醫腎主耳理論的現代生物學研究進展與思路
PBL教學法及其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② 針灸推拿學畢業論文哪些方面比較好些老師讓我們自己選,目前也很糾結
我以前也是跌跌撞撞,給你幾點建議吧。
1.首先明確一下,目的是畢業,不是專搞出什麼成果,所屬以就要找容易做的,可操作性好的。
2.現在科研總提「隨機雙盲對照」,你「單盲」「雙盲」肯定實現不了,「隨機」十分努力的話還有一點可能,「對照」甭管真假是一定要有的。
3.找一個精通統計學的並且做過臨床科研的老師幫你,死磕也要找一個;你把你的想法告訴他,他就能告訴你可行不可行,然後修改方案,反復死磕他。否則以後就會出現不得不硬著頭皮做下去的情況,把找工作都耽誤了。
4.死纏你的導師、師兄師姐,從以前做過的論文衍生出一個相似的。
5.進入你們學校網站論文庫,瀏覽一下以往論文,開拓一下思路。
6.或者避開臨床,做古代或現代文獻統計分析,不過這個也要慎重,有想法還得請教統計老師。
7.總之建議你如果時間充裕的話,選題要逼自己一兩周內,瘋狂地把以上的事情都辦了,這能給你以後省一個月的時間。宗旨是找一個統計學上說得過去,並且容易操做的。
8.趕緊找工作,持續不斷地找。
沒能給出太具體的答案,抱歉啊!
祝你順利畢業!
③ 醫學畢業論文關於評價臨床療效的問題
這個是比較簡單的,你可以參考一下其他類似的文章
④ 急求一份臨床醫學本科畢業論文,5000字左右,十分感謝
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制內外科治療研究進展
摘要:摘要:研究背景:潰瘍性結腸癌人簡稱為U C同時也稱其為非特異性結腸炎,就目前醫學研究而言,潰瘍性結腸癌炎的病因以及其相應的發病機制,並沒有清晰的分析結果。並且潰瘍性結腸癌的主要發病部位,在結腸或者職場的長黏膜和黏膜下層患有該病的患者,在臨床表現多為腹痛,腹瀉以及其他相應症狀。目前,發現發病年齡主要為17-40歲。目前,該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因此對該病的發病機理的研究已成為臨床和實驗室研究的熱點。同時,該病的病情被反復推遲,在臨床中,可以發現潰瘍性結腸癌眼有極大的癌變的可能性,並且患有該病的患者,大多數還伴有腸胃疾病此類疾病在臨床上被定義為男治癒性疾病,並且已經在相關醫療平台中成為了討論熱點。在此背景下,作者總結了該病的發病機理和內外科醫學治療方案。
目的:總結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及內外科治療方法,為規范化內外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提供參考。
方法:以「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的內外科治療」為主題,探討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和內外科治療方法,並總結其機理和治療方案。
結論:通過總結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和內外科治療方法,可以得出結論,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關鍵是腸道粘膜免疫功能異常,其主要發病機制是腸黏膜屏障的破壞。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內外科治療方法包括傳統葯物,糞便菌群移植,高壓氧治療,中葯中葯治療等多種治療方法,但治療的關鍵是全面,規范,個體化的治療。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 發病機制 內外科治療
Abstract: BACKGROU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is also called non-specific colitis. At present,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are not clear. The main site of the disease is rectum or colon. It mainly invades intestinal mucosa and submucosa.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abdominal pain, diarrhea, mucosal lysis and other symptoms in the clinic. At present, the age of onset is mainly 17-40 years old. At present, the etiology of the disease is not clear, at the research of the pathogenesis for the disease have become at hot spot on clinical about laboratory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dition of the disease was repeatedly delayed, and there was a possibility of canceration in clinical, with a variety of extraintestinal symptoms, so it was listed as a refractory disease in clinical, and its treatment was studied. The scheme have become at hot topic about clinical research. On this context, this author summarized about pathogenesis or treatment for the disease.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andardized intern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to discuss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 summarize its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Conclusion: by summing up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ulcerative coliti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key to the pathogenesis of ulcerative colitis is the abnormal immune function of intestinal mucosa, and the main pathogenesis is the destruction of 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On present, on about treatment methods for ulcerative colitis at include traditional medicine, about fecal flora transplantate hyperbaric oxygen tre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another treat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the key for the treatment at comprehensive, standardized or indivialized treatment.
Key words: pathogenesis treatment ulcerative colitis
1.前言
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目前,UC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UC的炎症反應深度主要涉及結腸粘膜和粘膜下層。炎症反應部位主要從遠端發展到近端,嚴重時甚至擴散到整個結腸。它的分布大部分是連續的。主要臨床症狀為腹瀉,腹瀉,粘液水腫,便血和腹痛。
就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潰瘍性結腸癌人具有的發病機制研究分析上不清晰,但是UC的主要引起原因有遺傳和環境,還有就是因為腸道璧的感染,之後,再引起腸道的菌群失調了免疫調節異常,其中長黏膜的免疫調節異常是引起該病發病的主要原因,結腸以及腸黏膜和下層是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的主要環節之一,因為長黏膜對於結腸屬於保護機制,具有免疫屏障的生理功能,這些屏障功能相互支持,以確保結腸粘膜功能的正常運行,從而不會損壞結腸。因此,腸粘膜的損害更可能導致腸感染並引起異常的免疫反應。同時,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調在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中起著重要作用。此外,一些研究發現潰瘍性結腸也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
目前,2017年中國發表的關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炎症性腸病的共識性意見明確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應首先掌握分類,分期,分期治療的原則。但是,隨著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理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的治療方法已經多樣化。同時,治療方法的選擇強調治療方案的個性化和標准化。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治療方法有:傳統葯物治療,糞便菌群移植,白細胞分離,高壓氧治療等。
2.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制。
目前,大量研究認為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可能如下: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以及腸道菌群或食物等抗原的參與下,遺傳易感性啟動了腸道免疫系統,導致腸道過度免疫。和腸道免疫反應的持續發展,最終導致腸黏膜屏障的破壞。粘膜損傷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病原菌和毒素通過粘膜屏障穿透腸道;進入門靜脈系統和淋巴系統以誘導免疫反應,並發展為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通過查閱大量文獻,作者總結了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免疫異常和腸粘膜屏障破壞的機制如下:
1. 遺傳因素
現在關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研究是遺傳性的。例如,外國學者發現454名UC患者中有10.1%有家族史。歐洲和北美的白人種族的發病率較高,而亞洲黃色人群的發病率相對較低。這表明UC的發生率與種族有關,UC主要由基因遺傳。一些研究還發現miRNA(microRNA)在UC的發病機理中起著重要作用,因為發現它的基因可以影響腸上皮細胞的異常凋亡,破壞腸粘膜的完整性和腸屏障,並導致炎症反應加劇。
2. 環境因素
從目前研究結果來看,潰瘍性結腸癌嚴的發病機制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患者的飲食習慣以及生存環境。如果患者是因為其飲食習慣或者生存環境,致使長黏膜損壞則會誘發腸道的免疫性異常,該因素也會導致患者腸道內的菌群異常。目前,這些因素主要是飲食,抗生素和非甾體抗炎葯的使用,壓力和感染。如果有學者發現,大對於肉類蛋類以及蛋白質含量較多的食物,都會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風險,以及其手術的成功率有相對較高的影響,但是這一類因素對於結腸炎的影響並沒有相關研究。從一般形式上來說,這些因素主要改變粘膜屏障的完整性,免疫應答的異常激活和腸道菌群失衡。
腸粘膜屏障主要由基底膜,上皮細胞層和其表面上的粘液層組成。它具有防止細菌,抗原和其他有害物質進入腸道粘膜的功能,從而避免了先天性免疫細胞的異常免疫反應。按照具體功能分類及黏膜可以分為機械、化學、免疫、生物這四種屏障,並且如果患者自身的也是習慣或者生存環境,導致長黏膜以及黏膜下層上層損壞嚴重,則該患者的長黏膜屏障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致使腸屏障受損。另外,免疫功能低下會導致腸源性感染,而腸源性感染會進一步導致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形成惡性循環。
對於導致潰瘍性結腸癌具體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長黏膜的免疫異常,看黏膜異常的原因也主要是由於免疫細胞以及其分泌細胞因子。據信UC患者腸粘膜中抗炎細胞因子的水平降低,而促炎細胞因子的水平增加,導致免疫調節的不平衡。另外,UC的發病機制也與免疫細胞如樹突狀細胞有關,巨噬細胞功能障礙可能促進腸道炎症反應的發展。
3. 微生物
人的腸道中存在大量的共生菌群,主要包括優勢菌群(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腸桿菌,糞便細菌等)和條件性病原體(如腸桿菌,腸球菌)等。這些細菌構成了腸道微生態系統,具有非特異性防禦和維持腸道生理功能的功能。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腸道菌群失衡,與相關病原體的異常繁殖密不可分,致使腸道黏膜發生炎症反應,並且進一步引起了免疫異常,並最終發展為結腸炎。相關學者曾表明潰瘍性結腸癌人的患者相比,正常人而言,其腸道的細菌卵形細菌有明顯的增長趨勢。
4. 精神因素
在臨床上,一些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許多症狀,主要包括緊張,焦慮,懷疑,出汗等症狀。這些精神症狀可能誘發或導致潰瘍性結腸炎進一步加重。另外,一些學者發現IBD患者患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而精神因素可明顯導致自主神經疾病。
5. 感染因素
對於腸道感染的分類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腸道菌群感染一是病毒性感染腸道菌群感染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於芽孢桿菌以及幽門桿菌造成的,而病毒性感染則主要是由於皰疹病毒細小病毒等病毒引起的。目前,普遍認為感染在UC的發病機理中起一定作用,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分離出與UC密切相關的感染因子。已經發現梭狀芽孢桿菌和擬桿菌屬與UC患者的發病機理和病情加重密切相關,並且活躍患者的腸道中梭菌和細菌的含量顯著增加。同時,在人體正常的腸道中存在著大量的細菌,其中肽聚糖核酸以及其衍生物是主要誘導潰瘍性結腸癌嚴發病的一類細菌肽聚糖核酸及其衍生物是受體復合物主要活動與結腸上皮。近年來,研究(43-4)也顯示UC與幽門螺桿菌,乙型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等有關。
3.潰瘍性結腸內外科治療進展
根據上述文獻,作者發現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不僅與遺傳有關,而且在外界環境的誘導下引起腸道進行免疫調節以及緊缺失衡都會從一定程度上致使腸道黏膜不同程度的損害腸道中的微生物以及相關病毒也會影響長黏膜屏障的修復引起的異常,從而誘發潰瘍性結腸癌以及其他相關性疾病。隨著近些年來科學家對於潰瘍性結腸癌的進一步治療研究,包括葯物治療,糞便細菌移植,高壓氧治療,介入治療,白細胞分離,幹細胞治療,中葯治療和外科手術。
3.1葯物治療
由於UC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因此葯物治療方案主要為5-氨基水楊酸類葯物,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並根據病情補充其他葯物。根據UC診斷和治療指南,建議選擇上述不同類型的葯物,同時結合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疾病的范圍,採用不同的給葯方式。
氨基水楊酸類葯物
1、柳氮磺吡啶
柳氮磺吡啶(SASP)是UC的經典葯物。其作用機理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謝,從而抑制下游炎症因子並起到消炎作用。其本身並沒有治療的相關效應,但其可以在患者腸道內分解為水楊酸和磺胺吡啶潰瘍性結腸癌人具體的緩解效率,可以達到80%甚至更高S A S P的治療方式,主要可以用於潰瘍性結腸癌的輕度和重度。由於該葯品相對廉價,但對於輕度和重度患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不該葯品具有很大的緩解治療優勢,但在用於臨床過程中也會存在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現象。
(1)5-氨基水楊酸(5-ASA)特殊制劑
美沙拉嗪(5-ASA)是一種柳氮磺吡啶(SASP),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但是,由於大多數5-氨基水楊酸(5-ASA)被小腸吸收,因此常見的劑型會影響其功效。因此,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並減少葯物不良反應,在SASP的基礎上開發了一種新的5-ASA制劑,主要包括:代表salofalk的緩釋或控釋劑型。口服後在回腸以下釋放pH的環境中。
奧沙拉嗪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使其在胃和小腸中相對穩定,到達結腸後被結腸中的細菌分開,釋放出5-ASA,從而在結腸中起到抗炎作用,從而降低了刺激胃和小腸,減少胃腸道的不良反應。美沙拉嗪以微粒和高濃度美沙拉嗪的形式存在,可以減緩葯物釋放,減少服葯次數並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例如,譚躍發現,5-ASA口服制劑聯合灌腸治療具有多種病變的非嚴重UC療效優於單獨口服制劑。盡管5-ASA可以顯著減少葯物不良反應,但仍然偶爾出現不良反應,例如惡心,嘔吐,腎臟損害,可逆的男性不育症,粒細胞減少,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心肌炎等,因此血液常規,肝腎服用期間需要監測功能,心肌酶譜等。
(2)糖皮質激素葯物
就目前的研究形勢來看,對於潰瘍性結腸癌的主要導致為糖皮質激素及可以抑制人體的免疫反應,致使抵抗力下降促進一些菌群的生長繁殖,進而導致潰瘍性結腸癌人的發病,故在潰瘍性結腸癌嚴治療的過程中,對於糖皮質激素應該嚴格控制,但為了克服一些傳統葯物,對於患者產生的不良反應糖皮質激素的使用用量以及使用方向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一些學者發現倍氯米松二丙酸酯能有效治療結腸炎,並且減少了不良反應。另外,由於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因此不用於維持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3)免疫抑制劑
目前,大量文獻認為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機制是腸道免疫反應的過度持續發展,最終導致腸黏膜屏障的破壞。因此,它只能用於激素依賴性或無效的治療,也可以用於激素誘導的緩解後的維持治療。2015年,中華醫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分會炎症性腸病小組的新共識提出,如果連續5天連續使用足夠的靜脈注射皮質類固醇而不起作用,則應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組合,推薦葯物為環孢黴素A(CS a)。由於環孢菌素A的作用很快,通常不到1周。但是,使用這種葯物時應進而在一定周期范圍內進行血常規的檢測。除此之外,硫唑嘌呤也是治療潰瘍性機場嚴的免疫抑制葯劑之一,但該嘌呤的作用周期較長,為12到16周顧期臨床治療意義不大,姜昆學者丁輝在A J A治療中分析了潰瘍性結腸癌炎的不良反應並且得出相關結論用硫唑嘌呤進行治療後,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會加重其病情。因此,在臨床和指南中不建議將硫唑嘌呤用於潰瘍性結腸炎的誘導緩解治療。
(4)生物制劑
發現TNF-α與UC有關。生物制劑通過抑制免疫應答途徑中的關鍵因素發揮作用。目前,常見的生物試劑包括人抗TNF單克隆抗體,例如英夫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和新的細胞因子抑制劑。英夫肟可以加速腸損傷的粘膜修復並減少激素劑量。例如,Xinghui等。用英夫西明治療中,而中度的潰瘍性結腸癌眼中的12周可以分為在第六周第22周以及第38周時的效率,分析,分別為60% 80%和90%相關學者劉靜在英孚姓名治療中進行研究對29力患有重度潰瘍性結腸癌患者術後六周中的長黏膜恢復進行觀測,並得出結論其復合率在48%。然而,英夫西林具有不良反應,如感染,自身免疫反應和局部反應,因此不建議常規臨床使用。阿達木單抗具有與英夫西姆相同的治療機制,但不良反應少,因此成為替代英夫西姆的主要葯物。例如,周徵用阿達木單抗治療UC,與對照組相比,氨基酸水楊酸或激素治療的有效率更高。當前,由於生物制劑的高價格和潛在風險,在中國生物制劑的臨床使用較少。
(5)微生態制劑
根據目前研究可以發現潰瘍性結腸癌人的發病機制有長黏膜屏障損害,並且其菌群混亂,通常在臨床中可以發現益生菌益生元以及其衍生物由此可以看出益生菌的治療,對於潰瘍性結腸癌嚴的治療至關重要。顧繼偉等用雙歧桿菌治療120例UC患者,效果良好。我們可以預測,將來更適合中國人的微生態制劑將繼續用於臨床。
3.2糞菌移植療法
現在認為在人體腸道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固定值,這些微生物固定值構成了腸粘膜的生物屏障。腸道菌群失衡主要表現為益生菌減少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種能夠維持腸道菌群結構的穩定性並恢復消化系統微生物環境的糞便移植療法,已經成為該病治療的熱點。腸道中,並重建功能正常的腸道菌群,從而達到治療腸道和腸外疾病的目的。糞便移植療法可以追溯到東晉。FMT治療UC患者始於1989年,治療效果良好。此外,moayyedi等。對75例中度UC患者進行了糞便移植,發現實驗組的臨床緩解率為24%。因此,FMT對UC患者具有更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盡管大多數文獻報道糞便細菌移植對UC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在FMT的臨床應用中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患者的心理接受程度,捐贈者的選擇,最佳移植劑量,收集糞便的過程,最佳移植時間,時間和時期,糞便細菌的制備,最佳移植方式等。已經表明,通過結腸鏡檢查的FMT似乎比通過口服膠囊的FMT更有效。
3.3高壓氧療法
高壓氧療法(HBO)是一種通過在高壓環境中呼吸純氧或高濃度氧氣來治療疾病的方法。高壓氧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機制如下:1.增加腸黏膜血管中的氧濃度,改善腸黏膜的供氧和代謝,有利於修復腸黏膜;2,干擾細菌繁殖,起到抗感染作用,防止進一步感染。此外,它可以抑制細胞免疫反應和粘膜炎症反應。因此,HBO治療UC具有更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3.4造血幹細胞治療
同時,具有再生能力的細胞為造血幹細胞。潰瘍性結腸癌人是一種可以自身免疫系統的疾病。主要原因是由於免疫耐受系統的紊亂。故從理論上來說,造血幹細胞移植到患者的腸胃中,可以對於U C進行有效的治療,除此之外還可以修復腸黏膜。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結腸粘膜幹細胞的功能受到抑制,這會影響結腸粘膜的修復並導致炎症延遲。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可以修復腸粘膜。因此,用於UC的幹細胞療法已顯示出廣闊的前景,但仍需要大量的樣本才能進一步研究其有效性。
3.5介入治療
通過右股動脈穿刺插管,在治療部位超選擇給葯導管,並注射抗炎葯,免疫抑制葯和營養葯,達到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目的。為內外科無效病例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3.6中醫中葯治療
(1)中葯葯物治療
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理尚不清楚。盡管發病機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並且西葯的選擇有所增加,但大部分都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它有許多不良反應。同時,生物制劑的價格昂貴,並且糞便細菌移植的功效也有所報道。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中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在潰瘍性結腸中已取得一些進展和臨床效果。根據臨床症狀的特點,潰瘍性結腸炎一般屬於中葯痢疾的范疇。根據中醫,該病的主要原因是外部致病因素的感覺和瘟疫,飲食不當引起的內傷,情緒和內傷以及脾,胃和腸的損傷。該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潮濕,其病理性質與缺乏,寒冷和高溫不同。臨床治療應遵循以下原則:早痢,久痢,易澀,熱痢,感冒痢疾和溫痢,冷熱混合,然後溫熱通暢;混合不足和過量,然後光滑而澀;再次在臨床治療原則的指導下,我們將思想分為治療和分階段治療。根據分類和治療,可將其分為六種證型:腸胃濕熱,脾胃氣虛,脾腎陽虛,肝鬱脾虛,脾胃虛寒,活血化瘀和腸絡,有六種代表性方葯:牡丹湯,神靈白術散,理中四神丸,通邪葯方和四逆散,四君子湯加諸車丸,少腹逐瘀湯。分階段治療可分為緩解期和活躍期。臨床認為,活動期主要以致病固體為基礎,治療主要以消除致病因素為基礎。代表性葯方有少葯湯,白頭翁湯等,其緩解期主要以陽虛為主,主要治療方法是加強右方,主要有神靈白術散,四神丸等。白頭翁溫湯對潰瘍性結腸炎有很好的療效,已成為研究熱點。有學者發現白頭翁湯能減輕炎症的阻斷程度。同時,白頭翁湯能上調黏膜阻滯中MUC2的表達,對黏膜屏障具有保護和修復作用。
(2)中葯灌腸療法
UC的主要病理變化是結腸黏膜潰瘍和膿腫,而治癒UC的關鍵是修復潰瘍。中醫認為,腸道的病理變化為「 carb腫和膿腫」,屬於「內腫」類別。根據各種疾病的起源理論。內unc綜合症,內因疼痛是由於飲食不規律,不規則的冷熱,內部和胸部,diaphragm肌,胃和腸的寒冷和寒冷,血液中的感冒,血氣得以保留和停止,冷氣互相梳理,停滯不散,熱氣繁殖,然後變成膿液,因此,對於潰瘍性結腸癌嚴的有效治療方法,還有中葯灌腸。其治療方法是直接針對病灶提高腸道內患病處葯物的濃度,並且對於葯物接觸腸道的表面積與時長都進行了相對的增加,充分發揮中葯葯性,同時也避免了腸道吸收不良,對於中葯灌腸的葯效影響,在臨床應用中無明顯副作用。這拓寬了中醫治療的新途徑,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療的優勢和特點。
一些研究表明,中葯灌腸可以顯著減少病灶粘膜的炎性分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保留時間越長,葯液的吸收越充分,恢復的速度就越快。這種疾病,預後越好。宋立勤等。用自製的灌腸劑對UC進行處理,煎出十多種中葯服用液體灌腸劑,對於清熱利濕有明顯的效益。除此之外,保留灌腸相比較於口服硫磺必定相比,治療優勢較為明顯相關學者習作,我先生則採用了保留灌腸,並結合不同的相關症狀對重要的使用採取了不同的配方,最終並以西葯治療為對照組進行了研究發現中葯灌腸有明顯的作用,還證實了中葯預處理可以減少粘膜損傷,改善臨床症狀並降低疾病活動指數。中葯灌腸的臨床應用簡單,有效,值得推廣。
(3)中醫其它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很多,其中針灸,艾灸,按摩,中葯外用,中葯足療最為常見。這些方法可用於加熱經絡,緩解疼痛並改善臨床症狀。
(4)生活與心理調護
目前,該病的發生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同時,該病病程長,大多數患者神經,抑鬱或焦慮,並具有嚴重的意識形態問題,因此對這種疾病進行心理護理非常重要。同時,疾病的發生與飲食密切相關,告知患者正確的飲食習慣已成為疾病治療的一部分。例如,應提供柔軟易消化的食物,並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或牛奶,乳製品。
4.總結
根據對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理的上述研究,UC的主要發病機理總結如下:1.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腸道菌群或食物等抗原參與了腸道免疫系統的激活。導致腸道免疫反應過度持續發展,最終會使得腸道黏膜屏障有所損壞,2、長黏膜屏障在受損後,其抵禦能力大大降低免疫功能也會隨之受到影響。3、腸粘膜屏障受到嚴重損害,使微生物菌群紊亂毒素會沖破屏障到達免疫或血管系統,最終使潰瘍性結腸癌人發病。綜合治療,個體化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⑤ 中醫論文的格式,有誰知道啊
中醫畢業論文是由高等院校中醫專業畢業生(本科、研究生)撰寫,是培養高層次中醫葯人才的重要方面。寫畢業論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把課堂學到的各種知識,通過論文寫作得以加工融合,而轉化成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個獨立,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學習環節。
畢業論文要表明作者己經掌握了中醫葯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能綜合運用本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具有從事中醫葯技術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這種論文涉及的課題難度並不太大,畢業論文與學位(士)論文不完全等同。學位論文(包括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是學位申請者為了獲得學位而撰寫,用於答辯的學術論文,學位論文是考核學位申請者能否獲得學位的重要依據。
我國1980年頒布的學位條例,規定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課程成績優良,學士學位論文成績優良,達到一定學術水平即可授予學士學位,目前國內醫學教育界尚未設立獨立的學士學位論文,一般認為,撰寫學士學位論文應具備以下要求:
1)掌握了中醫葯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
2)具有從事中醫葯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對研究課題有新的見解(體會)。
一、中醫論文的基本格式
論文格式是由論文內容決定的,中醫論文總體上屬於自然科學論文的范疇。撰寫格式要遵循國家和國際標准和規定,國家標準是《GB7713—86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國際標準是《ISO8—1977文獻工作—期刊的編排格式》。作者要隨時關注有關期刊對中醫論文寫作格式的最新要求。根據現行的有關標准,中醫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應包括以下部分:題目、摘要、導言、正文(臨床資料、材料方法)討論、小結、致謝、參考文獻。
學位論文因學位級別、專業類型的不同,其結構略有差異。但基本結構是由標題、署名、目錄、摘要、關鍵詞、正文(引言、資料、結論)討論、致謝、參考文獻組成。學位論文屬於學術論文的范疇,具備學術論文的一般特徵,是一種重要的中醫葯論文文體,但它又是一類非常特殊的學術論文,其鮮明的個性特點表現在:
1、作者單一:學士學位論文是由大學本科畢業生獨立完成,並以此考察申請人的知識基礎和動手能力,(碩士、博士學位的論文是研究生,或未經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在中醫葯研究上做出優異成績的同等學歷者)。
2、篇幅不限:由於學位論文要顯示作者已經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相應的工作能力。論文要體現一定的工作量,故論文篇幅不受限制,但不宜太短(5000——10000字)。
3、用於申請學位:學術論文是用於傳遞學術信息、進行學術交流,多為公開發表、或會議宣讀交流的形式。但學位論文的撰寫目的是用於答辯,申請學位,或向學位授予部門遞交的論文。
4、學位的考核依據:大學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學業,主要體現在課程的學習情況和論文的寫作水平。全面考核申請學位人員的學術水平,論文是反映知識和能力的重要依據。通過考察論文的質量及答辯成績,決定是否授予學位。
(一)文題
文題即論文的題目,又稱"題名"、"標題"、"命題"或"篇名"。文題是中醫論文的「招牌」,可揭示論文內容的主題,提供論文的主要信息。文題象人的眼睛一樣,具有「傳情達意」的特殊功能,俗話說"買書先看皮,閱刊先看題",文題能給讀者第一印象,好的文題可以引人注目,作者對文題的命定要給予高度的重視。不同題材的中醫論文,文題擬定有不同的規律。一般從論文的主題、論述范圍入手擬定文題。使論文的主題思想(中心論點)直接在題中反映出來,這種文題的優點是觀點鮮明、題意清楚、一目瞭然,開門見山。文題命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國家標准要求文題不超過20個字,一般不用正副型文題,當20個漢字難以概括論文的中心內容時,可採用正副型文題,副題置於正題下方,副題應加括弧或破折號與正題分開。
2、強調的詞語置於題首:題首的詞語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將論文內容強調的詞語置於題首,使題意更加鮮明,重點更加突出。如《介紹單驗方及中成葯治療老年性便秘》一題,為強調"老年性便秘"這一重心,改為《治療老年性便秘的單驗方及中成葯介紹》;《臨床應用苦參的經驗》改為《苦參臨床應用的經驗》則突出了"苦參"這一研究對象。
3、文題要求確切、簡明
確切:題文相符,文題應准確地表達論文特定的主題、論文內容。論文內容是擬定文題的基礎。能實事求是地概括作者研究工作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簡明:即簡潔、鮮明,文題應力求用最簡短、最精練的文字進行表述。
文題簡練,在能准確表達內容的前提下,刪去多餘的字詞,如《活血化瘀葯物復方丹參片對100例肺心病患者治療結果的臨床療效分析》一題,共30個字,頗顯繁雜;可改為《復方丹參片治療肺心病100例療效分析》,經過刪節不影響原意,而顯得簡明清晰。並非一概而論,越簡單越好,如一篇介紹產後病護理經驗體會的論文,文題擬為《產後病經驗體會》,此題易使人誤解,故增補"護理"這一關鍵詞,改為《產後病護理的經驗體會》方與內容相符,語意完整。
4、用語規范,符合邏輯
文題語意要完整,要符合語法和邏輯規則。文題中所用詞語要與論文內出現的詞語完全相應,其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一致,不能違反有關的邏輯規則。通過調整文題的語序,使文題表示的意思符合語法規則,避免意思的誤解,如《某教授肝硬化腹水的治療經驗》一題,將文題的語序調整為《某教授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經驗》更符合論文的原意。
5、不規范的簡稱、代號或已經淘汰的名詞術語不能使用。如"人流"、"慢支",應分別置換為"人工流產"、"慢性支氣管炎";"扁桃腺"、"剖腹產"、"抗菌素"應分別改為"扁桃體"、"剖宮產"、"抗生素"等。
文題要符合關鍵詞,題錄編制、索引和檢索等規則,避免使用非公認的代號、字元、縮寫詞、縮略語(不要化學結構式、數學公式)。若附外文(英文),文題的含義必須與中文文題完全一致。
科研選題本身就是論文的文題,在工作的過程中,常出現與預先設計要求不完全符合,或事先未能估計到的新情況,選題范圍、深度或側重點常發生變化,論文撰寫之前需要對原有的選題重新審查,並在此基礎上重新擬定文題。
(二)作者署名
中醫論文屬於科技論文的一種,原則上要求作者署真實姓名,學位論文的作者必須簽署真實姓名。這是法律賦予作者的權利。作者署名的具體位置一般在文題下方,論文摘要之前。
(三)摘要
"摘要"也叫文摘、提要、內容提要。摘要的位置在作者署名之後,關鍵詞之前。摘要是簡要介紹論文主要內容的,摘要陳述重點是論文的信息部分。有一定質量,篇幅較長的中醫學術論文都應寫摘要。
摘要是對論文內容准確扼要的縮寫短文。摘要獨立於正文之外,意義完整、不加評論、有獨立意義的報道性短文,避免文章信息不清或殘缺不全,字數宜控制在200~400字之間。一般分段(不用圖表、化學結構式及非公認的代號、專業術語和參考文獻),有摘要的中醫論文,正文後一般不再寫"小結",以免重復。外文(英文)摘要的內容應與中文摘要完全一致。
摘要多採用「四項結構式摘要」,其內容包括:論文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簡稱四要素。這種摘要格式規范,結構統一、條理清楚,層次清晰、信息量足。符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6447-86文摘編寫規則》的要求。
目的:說明本研究想解決的問題,突出主題內容,簡單明了,一般只用一句話。
方法:說明本研究採用的方法、途徑、葯物、儀器等,即論文中"材料和方法"的簡化。若是中醫理論文章,應指明理論研究的依據。
結論:介紹本研究取得的事實、數據、資料、新的技術和方法、新裝置的作用或成果,指出與傳統方法比較的優缺點。
學位論文的摘要常常獨立於全文正本之外,對全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學位論文的縮影(摘要用於送審和提交答辯)。摘要獨立成文,重點突出,內容完整,包含與學位論文等量的學術信息,每項內容不展開論證說明,文中不用圖表、數學式、化學結構式,不受學術論文摘要寫作的限制。包括:①選題的目的和意義;②研究方法、手段;③概述研究內容和工作過程的進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⑤結論性意見。
(四)關鍵詞
關鍵詞的位置在摘要之後,無摘要的論文則置於論文正文之前。關鍵詞之間用逗號、分號或空格隔開(多用空格),最後不加標點。外文關鍵詞必須與中文關鍵詞對應,放在外文摘要之後。
關鍵詞用於文獻標引,從論文中選取反映主題內容的詞和片語。一篇論文一般可選取3~8個,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醫學主題詞表》、《中醫葯主題詞表》等公認的主題詞表中選取經過規范的單詞、片語或術語。必要時也可選未被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的重要術語作關鍵詞。
(五)正文:
正文是中醫論文的主體部分,占論文的絕大部分。中醫論文一般不標明「正文」二字,正文有相應層次和小標題。各類中醫論文由於內容不同,正文可有多種不同的形式,都包括論點、論據、論證三個基本要素。這三個要素在正文中的布局,根據選題、體裁的種類,或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定。以中醫葯學科理論或其他學科理論為指導,從研究材料、方法、觀察記錄的各種數據、資料處理的結果等,闡述獲得的新理論、新見解,或報告新發現、新創造。
以臨床研究型論文為例:包括文題、署名、提要、關鍵詞、參考文獻等基本格式,其正文部分由引言、臨床資料、方法(療效標准、觀察方法)、結果(療效標准、治療效果)、討論五部分組成。
1、 引言
也稱導言,一般不須標明"引言"二字。引言是引導讀者思路,進入正文的"開場白",介紹論文背景材料。臨床研究型論文的引言要簡要闡述論文選題的緣起、目的、意義、主要方法、涉及的范圍等內容相關的背景材料,從中了解到論文寫作的來龍去脈和寫作意圖。如目前研究現狀,病例收集時間等。
引言適當簡介和評價前人在這一領域中所取得的成就,留下的空白、問題,闡明作者研究工作所要解決的問題,為提出自己的新論點,報道新發現、新發明做鋪墊,含蓄地表述作者研究工作的先進性、科學性、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畢業論文與一般學術論文的區別是,要闡述相關的專業知識,進行必要的文獻綜述、評價,以顯示作者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廣博的專門知識,及本課題取得的進展,體現作者論文的工作量(這部分內容放在引言中)。
一般情況下不將材料、方法、結果、結論等項目的內容放在引言中敘述,以免與後文重復。引言切忌大段摘錄教科書中的一般理論推導,不要偏離主題,超越論文所討論的范圍,讓讀者不得要領。
2、臨床資料(材料與方法)
臨床報道要注重論文素材的真實性,寫作時要尊重事實。臨床醫學研究不得有半點虛假,在切不可有意無意地添加水份,甚至造假,以避免嚴重後果的出現。
臨床研究的選題要盡量具體明確,若內容較多可分幾篇論述,不要在一篇論文中包羅萬象,內容龐雜,中心不突出。
1)一般資料:臨床資料是論文科學性的基礎,應給予高度重視,盡可能詳細收集資料,不要隨便舍棄,樣本應有代表性。包括:病例來源:(門診、住院、幾家醫院),病例數、性別、年齡(年齡范圍、年齡段、平均年齡),病程(不同時間段的病例數、平均病程)。
2)診斷標准:中醫診斷及分型,西醫診斷及分期(統一客觀的診斷標准,採用國家標准、或全國性學會擬定的標准)。
(1)臨床有診斷價值的症狀、體征;
(2)實驗室檢查及其他特殊檢查(量化指標),診斷指標不要籠統地說"升高"或"降低"。
(3)其他:如患者職業、生活環境、習慣、心理狀態、體質,以及發病季節、病因、並發症等)對發病、診斷、療效有影響的也應詳細記載。
3)方法:包括觀察方法和治療方法。方法應以科學、客觀、易行為原則,盡可能地詳細描述,以便他人仿效和驗證。
觀察方法:如觀察內容、指標、條件和儀器(要有型號和生產廠家,新產品或自製儀器要有詳細說明)。
治療方法:1)中成葯或西葯劑型、劑量及生產廠家,批號;中葯方劑的葯物組成、劑量、加減、炮製情況和煎法;2)用葯方法(口服、肌肉注射、靜脈滴注、灌腸、外敷)、治療時間;3)針灸的取穴、手法,推拿的操作過程,治療步驟和療程,禁忌(配伍禁忌、飲食忌宜)等。
為提高臨床報道的質量,盡可能設對照組,因為有比較才有鑒別。臨床研究如無對照組比較,結論的價值就不太高。有對照組要注意可比性,均衡是可比性的基礎,也就是兩組條件除治療方法不同,其餘均要相同,這樣比較出的差異才有意義。對照組應遵循齊同對比的原則,與治療組一樣詳細描述,不應以"有可比性"簡單地帶過。
4、結論(療效標准與治療效果)
臨床研究的結果主要是療效,包括療效標准和治療效果兩部分。療效標准要盡量用國際或全國統一標准(如WHO標准、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准,及全國性學會擬定的標准)。目前沒有標準的,可自擬科學、客觀的標准。治療效果應嚴格按療效標准判斷,要將臨床各種觀察結果及有關資料用文字、表格、圖片等完整、真實地表述出來。數據是表示結果的較好方式,但數據要按設計要求進行統計學處理,不能簡單地從例數、百分率或平均數的多少、差異而作出結論,這樣極易造成錯誤的結果。文字、圖表的選擇,簡潔明了,對同一內容沒有必要同時用文字、圖表重復描述。
結論部分應當鮮明准確、完整而有條理,在前文所闡述的事實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推理判斷,是整個研究工作的結果和論點的概括。凡未弄清的作用機理不要亂加推測,也不要過多出現「大概"、"或許"之類含糊不清的結論。有的研究工作不能明確導出結論,可不寫"結論",而進行必要的"討論"。
(六)典型病例:(2—3個)
(七)體會(討論)
討論是從理論上對實驗結果進行闡述(用若干小標題列出),是對整篇論文的總結。一般可與國內外同類研究進行比較,對新的發現說明其理論和實踐意義,對一些異常現象進行解釋,對尚未解決的問題提出研究方向或建議。討論不要過多重復實驗結果,不要對結果作言過其實的評價,如"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等。
討論是文章的精華部分,是中醫論文對研究結果進行理論分析,提出論點並依據臨床觀察論證自己的觀點,是整個研究工作的歸宿。討論是從實踐上升至理論,要緊緊圍繞自己的臨床研究內容進行,對以臨床觀察為主的報道,討論也可寫成體會,就臨床觀察到的現象談自己的看法,對遣方用葯談自己的體會,對不足之處談改善的設想。討論的內容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對研究結果進行總體概括和科學總結。適當介紹國內外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現狀,重點指出理論觀點和結果方面與本文的差異。可以引述相應的古代和現代文獻資料,所引資料能說明本文研究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對研究結果進行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評價,要防止過高估價和邏輯錯誤。
2、對研究過程中發現的新事物、新現象及誤差,實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通過"擺事實"和"講道理"闡明自己的見解。
3、指出當前這一研究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作者本人研究工作中的問題或不足之處,並對今後的研究在方向上、方法上提出改進意見、建議和設想。
(八)致謝
致謝是中醫論文常用的結構之一,但不是必有的結構。致謝一般置於論文全文之後、參考文獻之前。內容要簡短具體,語言誠懇恰當。致謝是作者用書面形式,對論文形成中給予過各種幫助和支持的個人或集體、單位表示感謝。如受委託搜集資料、數據、答疑解難、審閱修改論文、提出建議,校訂稿件、繪制圖表、攝制圖片等提供過幫助,或雖參加過部分實際工作,以書面表示感謝。
(九)參考文獻
論文中列出的主要參考文獻,其順序以出現的先後為序。列出的參考文獻是作者直接引用、正式出版物公開發表,讀者能夠查閱到的文獻。未在正式出版物發表的資料一般不引用。所列參考文獻能反映作者立論科學、嚴謹的學風,同時也表示尊重原作者的嚴肅態度,避免版權糾紛,向讀者提供信息的來源,便於讀者需要時查閱核對。
以上是中醫論文基本格式的內容,並非每篇論文都必須完整具備,不同體裁和內容的中醫論文,其格式也有所變通,有些部分可以省略,有些部分可以合並。每一部分應當寫什麼不寫什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視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中醫葯實驗研究型論文的結構,除文題、署名、摘要、關鍵詞、致謝、參考文獻等基礎格式外,其正文部分不同,是由引言、材料、方法、結果、討論五部分組成。
1)引言:闡述研究目的、意義,內容等相關的背景資料。
2)材料:具體詳實,以便重復實驗。包括:①實驗對象,如動物種類、數量、種系、分級、性別、體重和來源,以及健康狀況、飼養條件、分組情況等,根據不同的實驗目的,選用相應的合格實驗動物;如實驗對象是人,則參照臨床報道敘述的內容,遵循雙盲(或單盲)法則。②實驗試劑,如試劑的名稱、規格、成分、純度、劑量、生產廠家、批號、配製等。③實驗儀器,如儀器的名稱、型號、生產廠家等。
3)方法:實驗模型的製作方法、實驗步驟及操作方法、觀察指標、記錄方法等。作者創造的新方法要詳盡介紹,如改進前人的方法,要介紹改進之處,對常規方法則只需說明出處。方法的科學性十分重要,如方法不科學,其實驗結果必然也不科學。由於實驗方法與使用材料有關,可以把實驗材料和方法放在一起寫,即"材料與方法"。
4)結果:實驗結果是論文的關鍵部分,將實驗得到的各種數據資料,完整真實,科學地表達出來。不能雜亂無章,簡單羅列,也不能隨意取捨自認為無意義的內容。對所有結果進行認真整理歸納,數據要進行統計和誤差分析。一般用圖表表示結果,直觀形象,讀者能一目瞭然,根據需要可以用表、圖、文字三種形式表達。
實驗報告作為基礎醫學論文,是中醫葯科研人員從事某項研究工作後的總結報告。實驗研究是科研人員對某研究課題的設想,按事先設計的研究方案進行實驗,根據實驗獲得的數據、資料,來證實自己的設想。其特點是研究目的明確,研究方法科學,實驗結果只要條件相同能重復,中醫葯科研的實驗論文與現代醫學研究基本相同。
實驗研究可獲得新知識越來越多地用於中醫葯,實驗研究對促進中醫葯學不斷進步無疑是十分有益的。中醫葯實驗研究的范圍很廣,主要是用實驗方法來證實中醫理論的科學性,或證候客觀化研究、揭示治則的理論依據。借鑒現代科學和現代醫學理論、方法和技術,創立新觀點,提出新學說,以指導臨床實踐,提高中醫治療效果。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和發展中醫學術理論,以實現中醫科學體系從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是中醫學發展的趨勢。
二、選題的思路與程序
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也是論文質量的關鍵,選題一定要慎重。在中醫論文寫作的過程中,選題不當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先天性缺陷,無論再做何種努力,都難以提高論文質量,要麼勉強成文,要麼中途倉促換題,其結果均不理想。故要特別重視選題問題。中醫論文首先要具有學術價值,這是評價論文質量的公認指標。學術性的標准可以概括為"新、深、實"三方面。"新"是論點或方法上具有創新性,對某一課題有新意,有獨到的見解;"深"是研究課題有一定的深度,能抓住事物本質,對推動學科建設和發展有積極意義;"實"是所用的資料具有權威性,時間合理,論據經過組織和加工能獲得結論。中醫學位論文一般只選擇成功的經驗。
(一) 選題原則
同學選題時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可以向已獲得學位的人請教,學習他們做學位論文的經驗體會。要多看資料,各家觀點比較之後,自然會找到感覺,產生新的認知,或求得老師、同事的點撥,從中獲得悟性。提倡在學科邊緣或學科交叉點上選題,容易取得突破性進展。學位論文的選題強調先進性、實用性、可行性。
1、創新性
又稱先進性,新穎性。創新性是中醫論文的生命力,具有創新性才有傳播價值,是衡量論文質量的首要條件。一般而言,學士論文要求對研究課題有體會,文題優於同類選題。碩士論文要有創造性見解。創新性表現在作者論述的主題是本學科前人未曾研究,或對已有的研究結果仍值得深入探討。論文有新的創意,如採用新的技術方法,闡述了新理論、新內容,提出了新的觀點等。用通俗的話講:就是說了前人沒有說過的話,屬創見性論文;說了前人沒說完的話,屬發展性論文;說了與別人不同的話,屬爭鳴性論文。具備以下三點就可稱為有創新性:
1)前人沒有研究過的課題:選題是在前人研究沒有涉及到,或涉及不多的領域進行探索,並得出新的結論,填補了某一方面的空白。選題有特色、有新意。而不是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
2)補充前人之不足:從新的角度探索已有的研究課題,或運用新的方法得出新的結論,提出新的證實,使之發展提高,有超越前人的獨到之處。對某一問題的分析論證有所創新,在論述的深度和廣度上明顯地超越他人,或對已取得的結論更有說服力。這類選題有:
① 發現並提出新問題;總結新理論。
② 對古代文獻重要資料、史實的考證和解釋有所發現,或對古代文獻(及其註疏)有所發明。
③ 總結臨床診療新經驗,創造診療新技術方法和用具。研製新葯物。
科學的發展是無止境的,一個問題在過去或現階段被解決,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有新的認識,新的問題被發現。要有一種不被前人、名人經驗所束縛的精神,要敢於懷疑已有的結論,提出新的問題。
3)繼承為主的選題:是以深入發掘和繼承發展前人學術成就為主的選題。這類選題雖以繼承為主,但包含一定的創新。確立這類選題的原則是「發掘有深度、繼承有創新」,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產生新的認識、新的觀點,使前人經驗和認識更加全面豐富。這類選題多數是傳統中醫的研究方法,少數是用現代科學手段研究中醫。用中醫傳統方法研究中醫學術的各類選題,常見的有:
① 為中醫傳統學術理論提供新論據的選題,整理研究古代文獻的各類選題;
② 用中醫辨證施治方法研究臨床各科疾病的選題;古方古法新用的選題;
③ 新思路、新方法、新工藝、新材料引入中醫葯臨床、教學、科研工作的研究選題;
4)具有地方特色的選題:這類選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濃厚的地方特色,不易與前人和異地學者的研究重復,因而較易體現選題的新穎性和特異性。作者可以利用天時、地利與人和的有利條件,充分顯示選題的先進性。
這類選題有:(1)民間單方、驗方的搜集整理;地方中草葯有效成分分析與作用原理研究;療效系統觀察。(2)地方病的中醫葯防治經驗;名老中醫經驗的整理發掘;地方醫籍整理和醫葯史志的研究。
5)中西醫治病的優劣勢比較:就某種疾病而言,衡量雙方療法的優勢劣勢後確定選題。找出西醫治療上的薄弱環節,特別是西醫療效不佳的病種,要充分發揮中醫優勢,凡是西醫推到中醫的病種一般都是醫學難題。有一些西醫束手無策的病,恰恰是中醫的優勢所在。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選擇中醫治療經驗豐富的病種,或西醫治療尚無較好療效,而中醫有明顯優勢的病種,或中西醫療效均不理想,但中醫還有些治療措施。要敢於挽逆流起沉痾,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創造新的成績。
對中醫學術研究的焦點問題進行文獻綜述和評價,找出研究層次及優缺點。其優點、不足之處均可成為研究課題的突破口,並作為學位論文的選題。
衡量實驗研究型論文的創新性是:1)是否提出了新的學說、新的觀點或新的方法;2)是否對已有的理論方法提出了新的補充或修改,使其更加完善和嚴謹,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和規律;3)是否對既成理論提出質疑或證偽,或者將問題研究引向縱深。
衡量臨床研究論文的創新性是:1)著重考察是否提出了新的方法,採用了新技術、新療法、新診療工具或新葯物、新制劑。2)考察其療效的高低,對提高中醫臨床預防和診治水平是否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副作用的大小、推廣的難易程度及經濟和社會效益等。
2、 實用性:
又稱應用性,是對科技論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中醫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是論文在理論上、方法上或技術上的實際應用價值。實用性是從中醫學科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實際出發,選題緊緊圍繞中醫臨床實踐的特色和優勢,以及保障人民健康的迫切需要,著重選擇一些具有臨床實用價值或理論意義的課題。1)選題是否從學科研究和臨床實踐中產生,是否反映了科學研究的新成果、新問題。2)論點、論據資料是否從科研或臨床中取得的第一手材料,不可東拼西湊、道聽途說。
3、 可行性:
一切從實際出發,在選題過程中應當正確估量自己的主客觀條件,選擇力所能及的課題,不脫離實際、不可好高鶯遠,貪大求洋。題目宜小不宜大,學位論文的撰寫有時間限制,一般從選題到總結只有半年的時間。要小題大作,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集中論述,層層剝繭,步步深入,題目雖小而內容豐富,容易取得新見解。選題太大,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不了論文,或內容空泛,難以深入而招致失敗。題目太小也不行。
學位論文要緊密圍繞研究項目、人員構成、必需物質基礎等構成課題的三要素,量力而行。課題份量和難易程度要恰當,要使研究工作達到一定的工作量,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出結果。要充分考慮現有臨床條件、實驗條件等,以及作者具備的各種條件,能否滿足研究工作和論文寫作的實際需要
⑥ 針灸推拿學專業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原創)
針灸推拿學專業大學五年規劃
大一、大二
初入大學就應該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大一就進行職業規劃,從一開始就不走彎路。
在大一首先要適應大學生活,把握大學生活特點與節奏,合理科學安排好時間。同時要注意自身道德素質的提升,完善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特別要注重基礎課的學習。要熟練牢固掌握基礎知識。進一步強化英語的學習,特別是口語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其次,在學習上要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自己對自己的學習認真負責,形成良好的大學學習方法,有側重、有傾向性,培養理性深入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鍛煉自己的理科思維,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另外,要開始融入社會,廣泛交際,積極參與各項有益的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交際能力,開始積累有效的社會實踐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學會有技巧有能力的處理各種交際問題。還要關注本專業的發展動向,對專業有初步了解和認識,關注專業的科技前沿發展,了解市場行情及就業狀況,為專業的深入學習打好基礎。
大三、大四、大五
努力搞好專業核心課程,熟悉當年同專業同地區本科生就業情況。多向畢業學姐學長了解情況,學習相關面試技巧。分析就業形勢,做好簡歷,多參加招聘活動,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做好畢業論文。
二、針灸推拿學專業就業方向分析:
某名企人力資源總監曾先生表示,隨著中醫理論逐漸深入生活,針灸推拿學專業也廣為大眾所接受,因此有不錯的就業前景。畢業生能在各級中醫院、中醫科研機構及綜合性醫院針灸等部門從事針灸、推拿醫療及科學研究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畢業後能在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社區醫院的針灸科、理療科、中醫康復科,在中醫科研機構、海外醫療機構,在療養院、保健中心、體育醫院或運動隊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單位等從事中醫、針灸、推拿醫療及科學研究工作或繼續攻讀研究生。
;⑦ 臨床醫學專業畢業論文5000字(2)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5000字篇3
試談病例分析教學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研究病例分析教學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4級臨床專業1、2班的學生80例納入本次研究,將其分別設置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採用醫學常規教學模式,觀察組通過案例分析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期末考試主要考查案例分析試題,以四項全能考核機制進行總評,並利用問卷調查以及成績分析的方式評估兩組教學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學生學習綜合成績更優,教學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基礎醫學教學中應用病例分析教學法有利於將教材知識點與臨床疾病緊密聯系為一體,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加強,並體驗到創造性學習的樂趣,教學滿意度隨之提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基礎醫學教學;方法;病例分析法;應用效果
醫學基礎學科由於內容較多而學時相對較少,與臨床學科相比顯得更為枯燥和抽象,學生學習過程中往往覺得難度較高,且缺乏學習興趣[1]。基於此,本文研究病例分析教學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引導學生與臨床相關病例,實現知識融合、學以致用的效果,希望對教學工作有所幫助。現作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級臨床專業1、2班的學生80例納入本次研究,兩班均為男女混合,將其分別設置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兩組學生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採用醫科常規教學模式;觀察組通過案例分析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1)病例資料的研究與准備。按照教學目的選擇典型病例資料,確保針對性,依次分為課堂病例分析、舉例以及深化資料。首先由教師對教材展開深入的閱讀和分析,積極掌握臨床以及護理學科相關知識,明確臨床營養學知識以及基礎知識原理,找出特定病例的疾病、檢驗以及診斷資料,匯總後確立其中針對性最高的病例。在嚴格篩查所選病例後,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問題以激發學生思考,多角度、多元化分析病例資料,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拓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應結合病例資料確認最佳展示時間,可通過角色扮演、印發紙質資料以及多媒體技術等方式展示病例,帶領學生體驗患者和醫師的感受,從而能夠積極投入課堂,加深知識印象。教師在課堂舉例中應用病例資料時可先就知識點作簡單講述,然後結合病例資料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以便於強化學生記憶,深化所學知識。課後根據深化學習內容相關資料引導學生自主性的思考和討論。(3)採用分數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基礎醫學病例分析教學法的應用關鍵在於學生參與度,這直接對病例分析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2]。教師可通過分組討論、隨機個別提問等方式進行病例分析,將知識點與病例實際情況聯系起來。可利用分數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以平時積分衡量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積極參與,對於不積極者即便分數再高也不予及格.
1.3效果評價
[3-4]利用行為觀察法、問卷調查法以及試卷考察法依次對學生課堂積極性或參與程度、 教學方法 滿意度或知識掌握程度、兩班病例分析教學法的效果展開評價。另採用四項全能考核機制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考核,包括課堂參與活動累計分數、撰寫論文與達標水平、病例分析達標水平以及實驗成績,四者所佔比重分別為30%、10%、50%、1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體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採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病例教學法的根本目的在於強調臨床實踐中基礎醫學學科的應用要點,大部分學生都希望與臨床實踐相貼近,通過臨床病理以及生理問題來促進知識的融合貫通。而病例分析教學恰恰滿足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好奇心,進而對專業目標以及所學知識的聯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更有利於領悟其中的概念[5]。本次研究以病例分析教學為主,通過多媒體技術支持來設計各部分的教學環節,做到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引導學生積極查閱資料,分析並解決問題,強化其分析探究能力。與此同時,案例分析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習目的性以及針對性,是一種主動的教學與學習模式,學生不再被動接收知識,而是勤於思考和探究,主動去研究發掘新的知識。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學生期中以及期末學習綜合成績更優,教學滿意度更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採用案例分析教學法開展基礎醫學教學效果滿意。綜上所述,在基礎醫學教學中應用病例分析教學法有利於將教材知識點與臨床疾病緊密聯系為一體,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加強,並體驗到創造性學習的樂趣,教學滿意度隨之提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徐永芬,喻國丹,范浩,等.案例分析式醫學教學學習體會[J]. 教育 教學論壇,2013,16(23):99-100.
[2]王齊,陳輝,戴寒晶,等.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4):486-488.
[3]閆雪波.典型案例分析與討論在臨床呼吸內科教學中的必要性與體會[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1):274.
[4]朱子誠,溫躍春,王林,等.多媒體案例教學在眼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實用防盲技術,2015,10(4):172-174.
[5]董國凱,李周儒,殷文江,等.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背景下法醫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應用探討[J].醫學信息,2015,32(45):9-10.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5000字篇4
淺析醫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現狀與培養對策
[摘要] 通過分析中醫專業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從掌握基礎、熟讀經典、學習醫案及教學方式、教學師資、教學平台等方面進行改進,從而解決醫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欠缺的狀況,培養高素質的中醫高級人才。
[關鍵詞] 中醫;臨床思維;現狀;對策
中醫臨床思維是指醫者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應用自己掌握的中醫理論和自身的實踐經驗,在判斷和分析疾病本質、發病規律,制訂治療、預防疾病的原則及處方用葯過程中所表現的思維活動[1]。
中醫的整體觀決定了其認識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宏觀性。
中醫歷來重視運用整體、系統、動態的方法來認識人體生理及病理規律,注重分辨人體臟腑、組織在陰陽五行屬性及與機體生理病理之間的相關性。
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思維具有自身的特點,從人體整體與局部、臟腑組織之間、人體與自然、人體與社會諸方面之間的聯系中考察、診斷、治療疾病,是普遍聯系思維在中醫學的具體體現。
正確的中醫臨床思維對臨床診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對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使學生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獨立工作的能力是中醫教學的關鍵,也是難點所在。
1 目前現狀
1.1 培養模式單一陳舊
目前我國高等醫學多采「統一教材、統一大綱」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重教有餘,重學不足;灌輸有餘,啟發不足;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傾向。
過度強調學生必須具備堅實的醫學科學基礎知識,而忽略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訓練;忽略學生溝通技能和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導致醫學生書本知識與臨床實踐能力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
有些學生臨證時不知道該如何應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醫療實際問題,束手無策,更談不上因時、因地制宜,及時果斷作出正確的判斷與處理。
1.2 思維方法機械、簡單
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疾病也是一個發展變化的病理過程。
在臨床上,有些學生僅根據首次採集的資料,進行動態觀察,不仔細推敲,綜合分析,就直接作出診斷。
有些學生憑直觀印象,對患者病史、體征或輔查資料任意取捨。
對能夠支持自己診斷的資料作為判斷疾病的主要依據,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診斷的資料隨意刪去,這樣容易導致診斷片面性。
有些學生對臨床診療性思維的程序不清楚,常常收集資料條理不清、主次先後不一,或單純依靠先進的檢查手段,不進行科學的推理分析,過於相信某些檢查提供的相關數據或結果,直接得出疾病診斷。
這些機械簡單的思維方法過於草率,容易造成失治誤治。
1.3 思維片面化、缺乏系統性
學生在診斷時缺乏對症狀、體征、檢查和疾病進行橫向對比和綜合分析的能力,常常根據書本上的典型表現,或者一直受初診診斷的影響,生搬硬套地去診斷疾病;在診療思維過程中,
對病情的動態發展變化欠考慮,僅重視治療方法或葯物的共性,卻忽視了患者的個性特點及疾病處於何種發展階段;在病房處理患者時,對老師的過分崇敬也會對治療患者沒有自己的觀點,
缺乏主動性思維,不敢結合患者的整體情況發表自己觀點,表現出在臨床思維上的盲從和依賴[2]。
有些學生僅僅掌握臨床症狀、體征表面特點,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進行深層次分析,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運用臨床醫學知識對各種現象進行全面分析,缺乏綜合判斷的習慣及能力,也使得臨床診斷缺乏系統性,經不起推敲[3]。
1.4 臨床帶教老師缺乏責任心
醫學生臨床實習時間大多在一年左右,帶教老師至關重要。
有些教師由於工作繁忙,對臨床帶教投入精力不夠。
有些帶教老師自己工作時間不長,缺少應有的臨床經驗和積累;也有些對學生缺乏嚴格要求,教學方法欠缺,創新意識不強;教學查房簡單,選擇病例隨便,沒有典型示範特徵,辨證思路不清晰,治療原則欠妥當等,學生難以從中學到知識,更缺乏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
2 培養對策
2.1 掌握中醫診療特點
中醫的臨床思維方法是通過「系統綜合」的方法,將四診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對各種症狀進行分析,了解病變的部位、性質、病因、病機,判斷具有陰陽五行屬性的臟腑組織的病理關系,分析機體正氣與病邪盛衰的關系,辨別歸屬相應的「證」。
在治療上,根據疾病病機的不同,確定治療大法及方案,達到體內陰陽的平衡。
因此在臨床具體進行中醫診斷治療時,一定要遵循中醫的臨床思維方法,辨病與辨證結合,學會運用「同病異治」及「異病同治」,針對所判斷的「證」給出中醫的治法方葯[4]。
醫學生必須掌握中醫臨床診療特點,才能正確地對疾病進行診治,提高臨床綜合應用能力。
2.2 加強經典知識培訓
對學生的基本功進行培訓,要重視對經典理論知識的溫故與研究,包括《金匱要略》、《傷寒論》、《溫病學》、《內經》等經典著作的學習。
多讀前人醫案,逐步消化成為自己的東西,研究歷代名醫診治疾病的經驗及教訓,使原本零散的、無序的、混雜堆砌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進而建立起有機的知識體系,多讀醫案對於學生盡早建立臨床思維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5]。
同時,通過跟隨名老中醫臨床抄方也非常重要,尤其學習一些老中醫在四診及辨證思維方面的經驗對日後臨床大有收益。
實現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認識過程,為其中醫臨床思維的建立奠定扎實的基礎,逐步形成完善的中醫臨床思維。
2.3 採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在臨床教學過程中,通過採用PBL教學法可以很好地將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
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會理論聯系臨床實際,培養臨床思維能力[5]。
PBL教學方式能夠充分給學生對問題的探討機會;以「問題為中心、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的宗旨使學生目的性明確,參與的積極性更高;以「多學科綜合為核心」的最高要求給了學生廣闊的想像空間,既是無形的壓力,
同時也是無限的動力,使得他們主動地溫習多學科知識;採用「提問、討論、展示、 總結 」的方式,不斷激發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分析和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 創新思維 及溝通能力。
2.4 臨床病案分析
臨證醫案學習是中醫的一種特殊傳承 學習方法 ,它的存在與中醫臨床診療的復雜性和經驗性有密切的關系。
在臨床主幹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好經典醫案教學,可以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示歷代醫家的寶貴經驗,使後人在臨床中少走彎路,尤其是名老中醫的診療方法及辨證思路,對培養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起到更好的示範作用。
同樣,臨床病例討論也是醫療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通過不同病例的探討,學生加深對疾病發生、發展及治療的認識,從更深層次掌握疾病的正確診治過程,訓練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6]。
2.5 虛擬現實技術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
虛擬現實技術目前被廣泛地應用於醫學教育之中。
在此方面,美國芝加哥大學和德國漢堡大學已用CT和MRI橫截面影像製成三維可視化虛擬人體解剖圖譜,以供醫學生的解剖教學和課後訓練。
在外科模擬手術方面,外科手術模擬系統由清華大學研製成功,它是通過計算機輔助作用實施;在針灸模擬教學方面,上海中醫葯大學、天津中醫葯大學等都建立了三維人體針灸模型,充分運用良好的人機交互系統,在醫學本科生模擬教學中獲得了滿意效果[7]。
所有這些教學研究成果對醫學生技能培養提供了條件,實驗教學平台不斷發展與壯大,但這些研究均局限在臨床操作技能的培養上,在臨床思維能力模擬教學方面少有類似的報道與應用。
中醫臨床思維能力訓練是醫學教育的難點和 熱點 ,我校經過多年眾多專家的不懈努力,正在致力於中醫臨床思維能力方面的研究與開發,目前正在承擔江蘇省高等教育立項重點課題,研發的成果「中醫臨床思維能力訓練平台」對醫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1.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2. 臨床醫學的畢業論文
3. 本科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
4.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
5. 有關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
6.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本
⑧ 我是中醫專業的,請問我寫畢業論文應該從哪些方面寫啊
可以從中醫臨床治療方面,特別是中葯的臨床有效率方面寫,或者針灸治療某種疾病的療效。論文特別要注意獨特之處,還要有數據加以說明。
⑨ 我是學中醫針灸推拿的,畢業論文提綱該怎麼寫.
病情分抄析:你好,一般的只要能襲長期遵守以下三項原則,身材自然便會保持苗條漂亮,同時又能享受美食,非常簡單方便。 1.理安排三餐。早餐只吃高纖麥片、低脂鮮乳,不僅可以幫助排便,同時也非常營養健康,至於肉類、海鮮則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點清淡的,蔬菜要佔大部分。 2.後站立半個小時。其實女人發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於工作學習忙,根本沒有時間來合理調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飯後至少站立半小時,可以免去脂肪淤積在小肚子上的煩惱,還省去事後彌補。 3.前5小時禁食。減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覺前吃東西。睡眠的時候身體不需要運動,吃下的東西全部會被身體吸收變成脂肪囤積起來。假如餓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意見建議:
⑩ 馬上就要畢業了,我是學中醫針灸推拿的,畢業論文怎麼寫
給你推薦幾篇論文你看看吧! 1 樂永清; 醫話2則[J]; 光明中醫; 2004年02期; 42 2 樊德春 ,李蘭周; 《冷廬醫話》誤治醫案評析[J]; 國醫論壇; 2003年04期; 40-42 3 謝遠軍,許麗,倪鋒,陳華德; 針灸推拿專業推拿功法學與手法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實踐[J]; 按摩與導引; 2004年04期; 13 4 張喜奎 ,王旭麗; 陳亦人教授醫話(連載)[J]; 國醫論壇; 2003年01期; 14-16 5 邢鴻林,趙偉; 醫話二則[J]; 黑龍江中醫葯; 2004年04期; 29 6 原林,姚大衛,唐雷,黃文華,焦培峰,陸雲濤,戴景興,張輝,賀振泉,鍾世鎮; 針灸經穴的數字解剖學研究[J]; 解剖學報; 2004年04期; 3-9 7 王少華; 三槐堂百年醫話[J]; 江蘇中醫葯; 2003年08期; 34-37 8 張順利; 針灸療效評價方法初探[J]; 江蘇中醫葯; 2004年06期; 58 9 朱炳林; 醫話瑣言[J]; 江西中醫葯; 2004年12期; 59-61 10 王昆文; 喻潔仁醫話[J]; 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 2004年03期; 36-3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 劉淑明; 針灸推拿醫話2則 [J];陝西中醫; 2004年08期; 88 2 許敬生; 銀袖治疾 [J];河南中醫; 2005年03期; 11 3 干祖望; 干祖望趣味醫話(33) [J];遼寧中醫雜志; 1994年12期; 561-563 4 魯安養; 談振興醫話 [J];山東中醫雜志; 1995年01期; 32-33 5 許敬生; 唐大黃 [J];河南中醫; 2005年05期; 25 6 陳榮; 《冷廬醫話》論老年慎葯 [J];新中醫; 1983年12期; 36 7 朱炳林; 醫話2則 [J];江西中醫葯; 2001年04期; 27-28 8 戚建弘; 醫話錄存 [J];浙江中醫雜志; 1998年06期; 283 9 王雨亭; 醫話二則 [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 1988年01期; 57 10 梁允標; 針灸推拿療法治癒注射引起的小兒坐骨神經損傷 [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1999年05期; 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