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哈理工博士生导师

哈理工博士生导师

发布时间: 2021-01-14 14:22:56

A. 哈工大通信专业的博导哪个最牛

张乃通院士,但是抄现在他已经不怎么带研究生了
顾学迈,很牛,在卫星通信方面国内很有名气
沙学军,很牛,在移动通信方面很厉害,尤其是UWB。他还研究WSN,ADHOC等
郭庆,主要是卫星通信方面
孟维晓,主要是移动通信方向
王刚,硬件特别狠

B. 哈理工研究生初试过了 怎么找导师

先给你想选的老师打个电话或见一面,认不认识都得让他知道你,他愿意要你的话就简单多了,复试过了之后去研招办报个导师名字,再给导师打个电话,双向选择吗,他去研招办确认一下就可以了

C.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一个人带几个博士生

原来的政策跟楼上说的差不多,但是今年开始考博政策答辩,首先是原来的每年两次考博专改为一次属,即原来的春秋两次秋季为主,改为每年秋季一次。第二是增加的申请审核的考博模式,56所有研究生院和实验室或院系为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学生可以申请考博,由院里审核,审核通过后不参加春季考博,第三就是博导招生人数减少,基本上就是每个博导每年只能招一个博士,而且在职博士占全职博士的名额。每个导师每两年可招一个在职。总体来说考博变得困难了。

D. 哈工大机电学院研究生导师有哪些

下图附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研究生导师名单

如您想更详细了解每位导师可专前往下方网址属:http://219.217.226.146:5254/hitgs/red.html

E. 哈尔滨理工大学 金属材料工程系哪些研究生导师好

林尚扬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尚扬从事科研工作30多年,主要进行焊接工艺、焊接材料版、水下焊接技术及弧权焊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先后完成了20多个主要的科研课题和为工厂解决多项工程技术关键。他的实力比较强

F. 哈理工以下哪个有发展,哪个导师比较好

哈理工最好的当然还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其中高电压出来主要是面向高压内设备,绝缘方向主要容面对绝缘材料或者绝缘结构,两个方向出来都是有机会进电网工作的,不去电网的话,也会有一些其他很好的去处,而且国内其他高校这个专业比哈理工好的还不太多。但单看专业本身的话,电力系统和电力电子也比较好,虽然在学校里不是最好的,但是出来工作也都不错,电力系统也是对着电网,电力电子对口一些弱电控制,从专业角度来看未来发展更广泛。
如果选择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对电气设备感兴趣可以包高压方向,可以找魏新劳、陈庆国、朱东柏都不错,如果对高分子材料有比较深的基础的话可以选择绝缘方向,李忠华、赵洪、张晓虹、王暄在绝缘方面都是专家级人物,对纳米材料都有很多研究的。
如果选择电力系统或者电力电子也可以找这些老师,因为也都会有一些交叉课题。

G. 哈理工材料院研究生导师谁比较好呢

哪个材料啊 是金材 材型 高分子 还是无机啊 我就是哈理工材料的

H. 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士后导师都叫什么名字

荀趣闻

I. 哈工大博导名单

22个院系,我就没听说我们学校有生命院。

J. 哈尔滨工业大学木结构方向的博导有哪些求哈工大的知情人士解答!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与木结构学科组博士生导师名单
沈世钊、张素梅、武振宇、祝恩淳、范 峰、武 岳、崔昌禹、王玉银、支旭东

樊承谋教授:木结构“末代皇帝”
时间:2008-7-9 9:40:03 阅读: 394 标签: 木结构 樊承谋
樊承谋,1926年2月出生于温州。毕业于瓯江小学(现广场路小学),194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土木系。1950年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学完俄语之后,师从哈工大原苏联专家组组长卡冈教授从事木结构研究。
长期以来,樊承谋从事木结构及纤维混凝土的教学与科研,发表论文100多篇。曾任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建筑材料系主任等职。2000年该学院重新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任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标准化组织木结构技术委员会中国常驻代表、全国木材及复合材料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曾主编《木结构》等高等学校试用教材,主编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主编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标准《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主编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建筑用竹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等。出版的专着有《木结构工程》、《钢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现代木结构》、《木结构基本原理》等。樊承谋在木结构的教学、科研长期处于停顿状态的大环境下,始终坚持对木结构的关注和研究,被誉为我国木结构的“末代皇帝”。
樊承谋说樊家取得成功的秘诀来自认真读书、认真做事。(陈莉莉/摄)
樊家在温州市区八字桥一带曾算大户人家。清末,店员出身的先祖樊德臣,赚了几个钱之后发奋读书,考取生员。他勤俭节约,时常把布鞋夹在腋下走路,因此成了附近有名的“大脚”生意人。一个偶然机会,他发现了改建成内河小客轮的小南门一带将有繁荣的前景,就买下了附近的大片土地,做起房地产开发生意,成为富有人家。
樊家重视教育,家族兴旺,培育了好几位名家。樊祖鼎是樊家第五房后人,是兰州大学著名教授,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樊承武是我国著名音乐指挥家,他出自二房老二。他是1959年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上海首演的指挥,蜚声音坛。樊承武的大哥樊承谋也是有名的教授,今天他成了我们的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樊承谋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哈工大木结构研究中心原主任 博士生导师(以下简称樊)
专栏主持:金辉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金)
“末代皇帝”的由来
金:国内木结构界的专家学者称您为我国木结构的“末代皇帝”,那可是当年宣统皇帝溥仪的地位啊!其意思是不是说您是中国木结构研究的最后权威,或者说是木结构研究和运用在您手中寿终正寝,从此结束呢?
樊:这是一种戏说。我在厦门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后来在哈工大师从卡冈教授从事的研究也是木结构,毕业后仍一直从事木结构研究。木结构是指建筑主要结构构件均采用实木锯材或工程木产品的建筑工程结构。我曾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主持编写我国《木结构》等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和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等,还出版《木结构工程》等木结构专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木结构能就地取材,较多地采用砖木结构。1958年大跃进时期,46%的工业厂房采用木屋盖。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结构用材采伐殆尽;国家又缺乏外汇,无力进口木材。我国木结构的应用和研究也就停了下来,我所长期从事的木结构成了“没落”的结构,他们就戏称我是我国木结构的“末代皇帝”。
金:上世纪80年代,木结构的应用和研究在国内停下来了,这是不是说木结构从建筑结构用材中消失了,使您也“失业”了呢?
樊:是的,我“失业”了,而且所有从事木结构的人都转行了,我当时也转到了纤维混凝土专业。1986年我60岁,从当时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的位置上退下来,由于学校的需要,到建材系做系主任,更多地做进行纤维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但是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木结构技术委员会(ISO TC/165)中国常驻代表,我每年参加ISO TC/165的年会。ISO TC/165第十三次会议就是由我主持在哈尔滨召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进口轻型木结构住宅,建设部下文,由我主编完成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2002,列入了轻型木结构的内容,确保工程质量。至今轻型木结构住宅已建成数千幢。在我国停滞20来年的木结构终于复苏。为了恢复我国的木结构学科,虽然我早已年过古稀,但责无旁贷,不得不重操旧业,也可以说“末代皇帝”公然“复辟”。
金:不是说我国木结构用材砍伐得差不多了,连窗户也只得“以钢代木”,那么国外是如何运用木结构的?
樊:当中国的木结构停顿20来年时,正是国际上木结构发展最快的时期。国外已从实木结构发展到复合木材结构。木材加工从锯切发展到旋切或削片,使出材率提高20%以上,复合木材也逐步从整张的旋切板胶合的旋切板胶合木(LVL),发展到采用制作胶合板的下脚料的旋切板条胶合的平行木片胶合木(PSL),进而又发展到用速生阔叶材的杨木削片胶合成层叠木片胶合木(LSL)。
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砍伐一株,种植两株”的森林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科学采伐,所以北美、北欧90%的住宅采用轻型木结构。这才是真正的绿色环保的木结构。木材是可再生的资源,比起钢筋和混凝土来,每生产一吨木材,只需要453kw的电力,而生产一吨钢材需要3780kw,与之相反,木材的成长过程却能吸收C02,可见,木材的使用是“惟一真正天然的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木结构前景无量。
“末代皇帝”的起步
金:以此看来,木结构过去因为资源管理出了问题,使您成了“末代皇帝”,现在发达国家的做法很符合绿色环保,是很有研究前景的学科。您还记得当年是如何想到去研究木结构的?
樊:我1949年6月大学毕业,毅然从厦门回到刚刚解放的温州。然后即去上海向东北招聘团报名,8月份受聘来到了沈阳东北财经委员会基建处当技术员。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投身于重工业基地的建设,次年被派往哈工大学习。学完俄语之后,被分配到卡冈教授门下。你可知道,哈工大共有67名前苏联专家,其中仅3名博士、教授,并且卡冈教授是前苏联有名的木结构权威,莫斯科土建学院的名教授。我能得到他的指导虽属偶然,却是我今生的荣幸。
在卡冈教授的指导下,我花费了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含水量对竹材理学性能的影响》的副博士论文。1958年导师将我的副博士论文带到苏联莫斯科土建学院,经该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还通知我到苏联参加答辩之后便可拿到副博士学位。由于当时两国关系的恶化,我未能成行。不过,我不管这些,仍把木结构研究作为自己的专业。我参加了中国第一部《木结构设计规范》文本的翻译,因我的俄语水平不错,最后由我定稿,质量甚佳,受到了建设部的表扬。1963年,我又参加了中国自行制定的《木结构设计规范》初稿的编写。
金:真是名师出高徒,您导师是权威,所以您的研究起点很高,这对于您的研究大有益处。那么您在温州读书时也是很优秀很出类拔萃的吗,还有当年的记忆吗?
樊: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小学生时就向《吹泡泡》刊物投稿,年底我的奖品是最多的,因为我的稿子刊出最多。我从小闲书看得比较多,对后来有好处。记得奶奶给我的零花钱常去买闲书,那时《一扣八折》旧小说丛书,我就有两个书橱。四五年级我开始读《三国演义》,这一辈子我把《三国演义》读了7遍,得益匪浅,十分喜欢。我的儿子出国深造,我没有给他别的东西,就是送他一本《三国演义》。
我在温州中学读初中时,就接受党的教育。温州城区地下党的冯增荣是我的同班同学,他介绍我读《社会发展史》等革命书籍。我参加了温州中学里的“五月读书会”。1947年暑假回温州时,我小学同班同学谷超豪(地下党员)特地到我家,讲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引导我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浙南上海支部也及时给我提供信息,我回到厦大后,率先发动学生举行罢课,厦大地下党组织因此派人关怀我的进步,提供《大众哲学》等书籍,让我学习,正因为这部书,我懂得了“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原理,树立了参加革命的信念。
我在中学读书时,特别喜欢英语,高中时我能把英语课本全部背下。林语堂先生中英皆精通,他曾将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记得一个暑假,父亲请了一个朋友教我学习英文,他叫我把英文的《浮生六记》背下来。我就关起门读呀背呀,效果甚好。开学了,我们班级同学用英文写作文,范崇照老师说惟有我的作文才是英文的构思。
“末代皇帝”的家族
金:你们樊家在温州是个出名人的家族,如樊祖鼎、您和您的弟弟樊承武等都很有名气,您觉得他们为何会取得成就,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樊:樊祖鼎是我的叔父辈,他的成就可大了。他是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曾任兰州大学公共英语教研室主任、外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甘肃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会长;中国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甘肃省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理事等职。
他着有《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分歧》、《论简练》等论文,译着有《卡列布•威廉斯》、《敦煌水部式》等,还在英语教材十分匮乏的年月里编写过《英语文选》、《英语泛读》《化学英语文选》等14种教科书,为兰州大学的外国语教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樊承武是我的弟弟,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他是有音乐天赋的。不过,他喜欢音乐受我父亲影响比较大。父亲樊作虞新中国成立前在五马街开设温州大药房,曾为浙南游击纵队提供药品和无线电器材。建国后先在工商联,后到民主党派工作,成了国家机关干部。他年轻时喜欢广东音乐,我家不仅拥有二胡、琵琶、扬琴、风琴等乐器,并且父亲还经常邀请朋友到家里合奏,因而弟弟时常参与,耳濡目染。其实我也喜欢音乐,在厦门大学读书时,我还是厦大学生民乐团团长。1951年弟弟去参军,在朝鲜战场创作的歌曲获了三等军功奖。1954年他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后来参加了上海歌剧院的创建,并担任副院长。
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我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认真读书,而且做任何事情都认真。
金:其实不论是个人还是家族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如今您也到了耄耋之年,回顾您的人生有什么感悟吗?
樊:首先是树立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是孜孜不倦地掌握知识;虽然机遇是第三位的,但非常重要,只有把握机遇才能成功。

热点内容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专业目录 发布:2025-05-14 21:18:08 浏览:894
中岛裕翔不上大学吗 发布:2025-05-14 21:17:09 浏览:58
上海交大导师带一位研究生什么情况 发布:2025-05-14 21:15:29 浏览:135
全国的大学生们 发布:2025-05-14 20:51:20 浏览:69
2019中国本科生率 发布:2025-05-14 20:51:16 浏览:506
福州大学社会工作研究生题 发布:2025-05-14 20:41:35 浏览:176
常州大学专业好 发布:2025-05-14 20:27:04 浏览:910
疫情延期开学给大学生话 发布:2025-05-14 20:25:33 浏览:78
研究生导师要几岁 发布:2025-05-14 20:18:15 浏览:435
英国各大学开学时间表 发布:2025-05-14 20:06:47 浏览: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