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大学教授
A. 浙大网红教授郑强,“没出息”的儿子被开除两次,现状如何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而今,上一秒发生的事,下一秒就有可能见诸互联网,然后引起成千上万的阅读和转发。其中有真事,有谣言,有断章取义,有刻意引导,它们使得几乎每天都有新网红诞生。有的网红昙花一现,很快被大众摒弃。有的却能凭借真本事长盛不衰,频繁出现在大众眼中。
浙大的网红教授郑强就是其中一棵常青树,他以敢怒敢言,敢作敢当的特质,吸得一大批粉,也因此成了媒体的宠儿。不过,网上那些使他走红的视频大多是没有经他授权便被人盗拍和偷录的,令他深受困扰。其中便有视频讲他的儿子两次被开除的事,他在其中表示,两个儿子没出息,就是中学教师害的。
而考上中科大之后,孙天昌脱离父母管教之后,果然显得有些贪玩,他从中科大顺利毕业了不假,可成绩却不够保研的资格,也算是种对郑强教授“小时候没玩够,长大就很可能贪玩”观点的应验。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在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好是通力合作,至少也要有其中一方。郑强儿子的“父子共同写检讨”的班规恰恰表示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当学校不太好管教孩子时,他们希望家长能负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来。郑强儿子之所以屡教不改,未尝没有郑强教授放任他玩的因素在。
但对于普罗大众,他们没有孙天昌全家都是教师的条件,没有郑强是教授的资本。若断章取义,忽略一句话的背景条件,信孩子小时候要好好玩。老师管不住时,他们不想承担起作为父母的教育职责,认为是老师害了孩子,自己也觉得自家孩子调皮得废了,可以打工了。那这样的后果也是自找的,怨不得旁人。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不得
回到最初,郑强教授被人误解的不光是“中学教师害了孩子”这点,他的网红观点中还有很多。但是很多都是一些人对他主旨的歪曲,甚至是恶意编造的。比如“郑强教授倡导将英语踢出高考”、“郑强教授表示把孩子送出国上中小学,就完蛋了”……这些耸动的标题其实旨在争取流量或者挑起纷争。
关于英语,郑强教授原话只是认为,我国过度夸大外语在孩子成长中的分量,是民族极度不自信的显著表现。但是这显然不如“将英语踢出高考”来得引人注目。
关于留学学生,郑强教授的原话是“那么小的学生送到国外留学,不了解中国历史,长大后怎么会爱国呢?”这话感情色彩比较鲜明,却并非没有道理。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孩子爱国精神的重要时期,这个时间段将孩子送出国,很可能影响孩子长大后对中国的归属感。
这样的歪曲和曲解还有很多,一些无良媒体宛如看见肉的秃鹫,挖空心思歪曲郑强教授的主旨,想赚取更多眼球,也因此将他捧到了网红的位置上。
其实,这种现象很不健康。2013年,郑强参加两会时,曾与领导人对话教育改革。他表示西部的人才流失使得他们心中流血,别的地方“营养过剩”,西部却严重营养不足。他求助于领导人,表示了想让国家把西部高校建好,给西部孩子更多教育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
郑强不认为自己是个“网红”,也曾多次辟谣。他只觉得自己是个老师,老师这种职业,一定要有饱满的激情、充满活力的眼神、高亢明亮的语言,才能让听众受益。低调确实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是这却是不对的,需要改变。
遗憾的是,疯狂的网络传媒却硬生生地将这个愤青老师捧成了网红,诸多读者观众因为耸动的标题、断章取义的表述、乃至恶意的剪辑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被煽动、被鼓噪、被利用。这不得不说是种很让人叹惋的现象。
总之,郑强教授除了被捧起来的“网红”身份外,更是一个敢于直言,说大家不敢说的真话的教授,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希望大众能擦亮眼,能分辨出那些真真假假的信息,更不要轻信“教授认为老师会害得孩子没出息”的标题。
现在网红教授一茬接一茬,陈果、于丹……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高楼塌,笔者却希望郑强不会成为其中一员,毕竟,郑强是直言君子,而有些常人不敢说的话,总需要人说的。
B. 网红能不能当教授
昨天(9月16日)浙大颁布了《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颁布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众说纷纭。
那么怎么评价浙大这一做法?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说明学术的性质,然后说明这种性质如何决定了学术评价的自主性,以及学术市场的竞争性。
学术市场的竞争性
自由竞争下才能产生好的作品,真正好的作品是市场竞争出来的,这也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而且,只有当办学者有充分的自主权时,才能出现竞争性的学术市场。相反,当办学者听从上面的旨意,服从上面给定的学术评价标准时,他就不再是办学者,而只是官僚了。在这种官僚化的学术体系下,怎么可能产生好的作品,怎么不败坏道德?办学者应该有充分的自主权去决定某个学者是不是我所需要的,这与企业家根据自己的需求配置生产要素,俱乐部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球员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办学者本质上应该是企业家。
在自主办学条件下,办学者当然拥有请某人(比如网红)为教授的权利,这时他要把自己的声誉押下去,为此行为责任,他必然会审慎,这就和企业家投资一样。相反,在学术行政垄断的情况下,高校领导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因为他们根据上面的“文件”办事,文件为他们承担责任。
学术市场和任何市场一样,没有竞争就不是市场,而竞争的本质上是评价(判断)的竞争。浙大颁布的办法没有充分体现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拔人才,比如他们仍然以官媒为主导,把点击量、转发和期刊级别挂钩,相当于用既有的行政化科研管理办法来套互联网上的作品。
互联网为办学者发现人才提供了便利,从网络作品中发现人才没什么不可以。互联网为思想的自由创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创造力的人也根本不会在乎自己有没有教授职称。很多网红的水平在笔者看来是远远高于高校教授的,网红毕竟是市场竞争出来的,要不断地创作才能维持网红地位,而高校教授混日子的太多。某种程度上,互联网才是真正的大学,高校要适应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要适应高校。
行文至此,读者可以发现,网红该不该当教授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思想的生产有没有“自主性”与“竞争性”。
浙大的这一办法出台之后,不少人调侃说周某某也可以在浙大当教授了。实际上,周某某成为网红,正是长期来思想市场缺乏“自主性”与“竞争性”,使得民智不开的产物。当思想市场被垄断时,计划者自己也不能获得正确的信号,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C.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出了哪些网红
说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网红。出口便会提到南京航空航天的网红食堂。又被称为别人家的食堂。被央视点名表扬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食堂。是不是让你馋了嘴。网红食堂不仅仅因为他的无线网密码是一道微积分。更因为他的美味简直让人回味无穷啊。
据说一个刚刚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一新生在南航呆了半年以后,至少要长胖十斤肉。这样那些想减肥的女孩子要好好管住自己的胃呀。真的是很让人羡慕。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食堂尝一尝。看看网红食堂的魅力。感受南航学生的乐趣
跟南航食堂一起走向天天向上舞台的还有一名南航小姐姐。杜婷。她就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6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杜婷,一个看起来很现代、很酷,内心却热爱传统、喜欢安静的女生。她不仅成绩优秀,而且才艺也十分丰富。可谓是一名集智慧与美貌并存的仙女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真的是人才辈出呀。她以超高的颜值进入大众的视野。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呀。
南航的这么多网红都是自己努力出来的结果呀。所以一起加油呀。
D. 你对网红学院是什么看法
“个性塑造、形象设计、App应用……”这些本是培训机构里的项目进入了大学生的课表;“录小视频上热门、开直播……”这些生活中的娱乐项目成了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培训三个月结束后可以和公司签约成为全职网红主播……”
重庆工程学院“星运网红(行业)学院”的18名学生可能曾这样憧憬过,却没有想到这件事本身就迅速“红”遍网络。由企业与院校共建的“网红学院”引发了舆论质疑。
冷静看待校企合作办学的新与奇
与网络舆论相比,面对“网红学院”,教育界人士表现出更多的审慎态度,也更关注这一现象背后的现实意义。
“网红不是学院,不是专业,只是一种培训。”熊丙奇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这种培训在大学里很常见,比如说主持人培训、计算机培训等。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这个学校把常规的培训与‘网红’这个有争议的名词联系在了一起。”
“这样的培训项目,只要公开透明面向所有学生,学生自主选择,就不该过度解读。办学中注意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即可。”熊丙奇认为,“网红学院”的出现似乎带有一点炒作的嫌疑。
E. “网红教授”郑强北上后再获头衔,印证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郑强教授,他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党委副书记,博士,教授。同时他也是原贵州大学校长。2020年4月北调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郑强教授能够成为网红,来源于已处在中年他却是个不折不扣愤青。由于他的敢于直言,敢于批判,一直都是被学生认为最受欢迎的老师,被学生亲切叫做强哥。不同意郑强教授的人会说他言语过敏,反对他的人会说他没有正能量。
郑强教授也表示很高兴成为大同大学的一名成员,也为大同大学的厚爱与真诚所感动,表示
自己将来一定不负众望,为大同大学发展竭尽全力,做好参谋的角色,贡献能量。这一个能量就是为学生、为教职工、为社会服务的能量。
F. 北大网红教授离职是怎么回事
“网红教授薛兆丰将从北大国发院离职,曾在网络平台卖课赚2000万”引起关注。一位接近北大国发院的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薛兆丰近日向北大国发院提交了辞职报告,并且获得了北大国发院的批准。
对于引发热议的“教授”身份,该人士表示,北大教授有属于事业编制的教授,也有院聘教授等。“薛兆丰不是正式的事业编制教授,是院聘教授。”
记者在北京大学人事部官网上查询发现,北大对兼职教授做出明确规定:兼职教授,是指我校聘请的担任有关学科教学、科研任务的校外中国学者和专家(包括管理专家)。被聘请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深厚的专业功底,在本人所从事的学科领域或职业领域中取得优异成就或突出业绩,对北大相关学科的发展作出或可以作出重要贡献,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声誉,一般应具有教授职务。
规定指出,“审批兼职教授的权力在学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先行许诺,造成既成事实,或以院(系、所、中心)名义授予该职务称号。不合此规定者,学校不予承认。”
G. 一语道破了婚姻的本质,如何看待浙大网红教授郑强的“耿直”婚姻观
我觉得婚姻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传宗接代,但是这个观点也太过于的绝对,人毕竟是情感动物,生孩子是因为两个人有了感情,所以才选择生孩子,孩子是爱情的结晶。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两面性,如果结婚之后,两个人的三观一致,性格脾气相投,夫妻双方也能够互相的勉励,相互的尊重和理解,那么生出来的孩子就是爱情的产物。如果结婚之后,两个人经常吵架,甚至于男的还经常家暴女的。或者说男的经常夜不归宿,只知道在外面风花雪月,或者说整天的忙于事业,都不愿意跟另外一半沟通。那么,可能这样的人当初结婚只不过是想留一个后代,为了不让父母伤心,或者迫于世俗的压力,他们最终选择了一个不爱的人结婚。
H. 厦门大学出了哪些厉害的“网红”人物
不请自来,厦大化院18级本科生。
大家的回答都很优秀,也很全面。大家经常提到的是校主嘉庚先生,鲁迅大师,萨本栋、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校友,卢嘉锡院长,潘懋元教授,易中天教授。
还有一些不太容易察觉的名人有林语堂大师,诗人余光中,李敖先生。
(导游词背的这么溜,求夸)
但是,我发现还有一些“网红”没有被出现,就补充一下(笑出声)。
芙蓉隧道
芙蓉隧道绝对是厦大第一网红景点
每天走在校内,最常被游客问到的绝对是
“同学请问芙蓉隧道在哪?”
“同学请问那个最美隧道在哪?”
“同学请问那个涂鸦隧道在哪?”
。。。
芙蓉隧道长这个样子
就说一点
不要给黑天鹅投喂食物!
不要给黑天鹅投喂食物!
不要给黑天鹅投喂食物!
勿谓言之不预也!
I. 网红教授怎么转2000万的
近日,从多个渠道获悉,薛兆丰已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院离职,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薛兆丰本人也向经济学家圈确认要离开北大。
薛兆丰最近两年因为在网络直播卖课,和平台方整体售卖超过40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学家网红,让人们意识到了知识付费的威力。但随着曝光量和售卖的飞速高涨,薛兆丰受到了质疑也越越来越大。
根据官方资料,薛兆丰为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创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加盟、由两院合营的非赢利性学术组织,据了解经费为国发院自筹,首期赞助单位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
J. 网红教授是谁
最近浙江大学偶像教授苏德矿火了,他将自己的微积分课,搬到了网络直播间,最多的时候有1.3万人在线,学生笑称人气“直逼那些‘蛇精脸’的网红”。
去年以来,网络直播平台井喷,各种游戏直播、秀场直播大行其道,很多年轻人对着麦克风喊上几句就转型为网络主播了,年收入甚至可以达到上千万。直播的造富能力可见一斑。可从另一个角度看,网络直播也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途径。它打破了空间限制,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让一对无限多的即时互动成为可能。娱乐段子可以在此传播,严肃知识同样能找到用武之地。
实际上,利用网络直播授课,早就被一些教师玩得风生水起。就高校来说,每所高校甚至每个学院都有至少一两名受欢迎的教师、一两个学生都愿意选的科目。如果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热情,授课教师就完全可以在网络直播平台教学。学校完全可以鼓励那些受欢迎的教师去网络直播平台上讲课,甚至可以拿出一定的授课补贴作为奖励。鼓励、推广大学教师在直播平台教学,也契合大学的开放气质。大学的气质本来就是开放的、兼容并包的,网络直播教学恰也内置开放基因,两者本来就调性相契,自然而然。就具体效果来看,网络直播教学的开放性与即时互动性,也能倒逼一门科目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在一个知识传播无远弗届的时代,作为知识生产与传播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大学不能落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