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晓东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晓东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5-04 15:37:35

Ⅰ 用心教育 | 南师大教科院硕士生导师简介(040105学前教育学)

用心教育 | 南师大教科院硕士生导师简介(040105学前教育学)

01 边霞: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前教育国家重点学科艺术教育方向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学位与培养处处长。边霞教授拥有丰富的学术成就,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和编著多部。她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儿童文化、儿童艺术、儿童教育特别是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02 顾荣芳: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科院学前教育系主任。顾荣芳教授专注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幼儿园教师教育、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的研究,成果显著,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

03 黄进: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点负责人。黄进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儿童游戏文化和儿童艺术教育,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04 孔起英: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点负责人,研究学前儿童审美与艺术教育、家庭教育、儿童发展等。

05 刘晓东: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研究儿童哲学、教育哲学、文化哲学,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06 刘晶波: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暨学前教育系教授,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儿童社会学,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07 邱学青: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儿童游戏、玩具、儿童早期游戏干预等,出版多部著作。

08 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学前教育学,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多部专著和教材。

09 王海英: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学前教育政策、幼儿教育观等,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张永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儿童教育基本理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参与多项科研项目。

11 郑荔: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儿童文学、特殊儿童语言发展、零到三岁儿童发展与教育,主持多项科研项目。

12 郭良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评价,主持多项科研项目。

13 杜悦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儿童艺术教育、通过艺术的学前教育、审美心理学等,主持多项科研项目。

14 王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儿童艺术教育、通过艺术的学前教育、审美心理学等,主持多项科研项目。

15 原晋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园教育评价、幼儿园体育,主持多项科研项目。

16 张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主持科研项目。

17 王玲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学前教育管理与政策、0-3岁儿童发展与教育、学前比较教育,主持科研项目。

Ⅱ 刘晓东的学术成果

一、专著:
专著《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专著《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008年修订版。
专著《解放儿童》,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
专著《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专著《蒙蔽与拯救:评儿童读经》,江苏教育出版沈2009年版。
主编《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009年修订版。
二、论文:
发表论文190余篇。发表有文艺作品。论文选目有:
《论“奥威尔问题”》(中英文版),《学术界》2010(11)
《“双基”理论与教育学的现代观念是相悖的》,《全球教育展望》2010(6)
《论儿童教育的古今中西问题》,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儿童精神发生学对儿童教育研究和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
刘暁东著,第8章「中国における子ども観―子どもの精神発达の研究とその教育的意义」,载労凯声/山﨑髙哉(共编).「日中教育学対话Ⅰ教育学研究と教育改革の现状と课题」,(横浜)春风社2008年8月。(ISBN 9784861101595)
《先秦〈学记〉“禁于未发”章新诠》,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8(2)
《儿童哲学:外延和内涵》,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写诗就是回到我童年的旧乡村》(文摘),载《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09日第八版
《童年研究:根的探寻》,载《中国儿童文化》第二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12月。
《从学习取向到成长取向:中国学前教育变革的方向》,《学前教育研究》2006(4)
《文化改造与教育改造》,载《教育:思想与对话》第1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论儿童文化――兼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互哺互补关系》,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救救孩子”以及如何“救救孩子” 》,载《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海子:一个追求尘世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载《名作欣赏》》2003(7)
《论教育与天性》,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幼儿学外语问题之我见》,载《教育研究》》2000(11)
《个体与类精神发生的一致性:历史线索与理论分析》,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4)
《美:本体之美与审美之美》,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3)
《夜很美》(散文诗,外两篇),载《青春》1998(8)
《模范情书》,载 《心理世界》1998(2)

Ⅲ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院系名师

程晋宽,男,1965年8月生,安徽寿县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比较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程天君,男,汉族,1972年12月生,河南信阳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社会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成员,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陈红燕
陈学军,男,1978年生,江苏兴化人,教育学博士,讲师。
冯建军,男,1969年生,教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的方向带头人。
高水红,女,汉族,1978年2月生,江苏海门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华伟,女,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华党生,男,汉族,1955年7月生于甘肃兰州,安徽定远人,大学本科,学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胡金平,男,1962年6月出生,江西南昌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星云,男,汉族,1958年出生,江苏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齐学红,女,1965年4月生,山东邹平人,教育学博士,博士后。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王雯,女,汉族,1963年3月出生于北京,硕士,副教授。
王宁,女,讲师,硕士学历,博士在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魏峰,男,1980年11月生,江苏邳州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
吴永军,男,1964年10月生于南京,博士,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
徐文彬,男,汉族,1966年7月生,安徽宣城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启亮,男,1949年3月生,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科带头人,兼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叶忠,男,1971年生,教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殷飞,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易晓明,女,1971年10月生,教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余强,男,汉族,1954年3月生,江苏盐城人,教授。
张蓉,女,1973年7月生,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新平,男,汉族,1964年10月生,湖南沅江人,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带头人,教科院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周采,女,汉族,1956年8月生,安徽庐江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史博士点负责人。
周宗伟,女,汉族,1975年5月生,江苏扬州人,博士后,副教授,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员。
朱曦,男,汉族,1961年11月生,江苏句容人,硕士,副教授,兼江苏省家教研究会副秘书长、南京市家教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蔡厚德,男,1957年出生。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陈
陈庆荣,男,汉族,1980年9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共党员,心理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崔光辉 崔光辉,男,1980年生,山东梁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心理学史,研究兴趣集中于现象学心理学、早期人文科学心理学和日常生活经验分析。
邓铸,男,汉族,1964年8月生,河南商城人,博士,教授,心理学实验中心主任、心理学系副主任。
丁家永,男,汉族,1957年6月生,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
傅宏,男,1959年4月生,江苏扬州人,香港大学哲学博士(PhD)。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会员。
顾雪英,女,汉族,1963年6月生,江苏张家港人,博士,教授,心理系主任,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心理学会秘书长。
郗浩丽,女,汉族,1973年11月出生,江苏徐州人,博士,副教授。
蒋京川,女,1970年5月生,心理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季秀珍
刘穿石,男,1962年出生。199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刘国雄,男,1977年11月生,籍贯湖北,心理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蓝工程骨干教师。
李小平,男,1956年9月出生,江苏南京人,博士,教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施聪莺
王云强,男,1980年出生,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博士,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
杨莉萍,女,1965年9月生,湖北宜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文登
应荣华,女,1978年7月生,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毕业,助理研究员。
余嘉元,男,1949年生,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小将
赵凯,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
郑红,女,汉族,1970年4月生,江西上饶人,博士,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钟元,男,1980年12月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工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边霞,女,汉族,1966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前教育国家重点学科艺术教育方向带头人。
杜悦艳
郭媛媛
郭良菁,女,1972年2月生,籍贯上海市,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顾荣芳,女,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前教育系主任。
黄进,女,1971年9月生,籍贯湖南长沙,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孔起英,女,教育学博士,南京师大教科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前教育硕士点负责人。
李茹
刘晶波,女,1969年10月生,黑龙江黑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晓东,男,1966年生,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邱学青,女,贵州省贵阳市人,1965年5月出生。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丽
王海英,女,江苏高邮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玲艳
许卓娅,女,1951年出生于中国南京,祖籍中国澳门。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晋霞,女,汉族,1978年12月生,山西晋城人,博士。
虞永平,男,汉族,1962年生,江苏吴县人。研究生学历,获学前教育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俊
张金梅,女,1971年1月生,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中英文化连线会员。
张永英,女,汉族,1972年8月生,江苏常熟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郑荔,女,汉族,1970年4月生,山东临沂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柏宏权
曹梅,女,1977年8月出生,讲师。
陈进,男,1976年8月生,本科,实验师。
陈巧云
仇宏斌
姜杰
李共
李艺,男,1956年出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李哲,男,汉族,山东淄博人,1984年5月出生,硕士,教育技术学系实验员。
李建生,女,汉族,1968年12月生,安徽人,教育技术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陆志海
庞明勇,男,汉族,1968年生,安徽省淮南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恽如伟,男,汉族,1970年6月生,江苏镇江人,硕士,副教授。
沈书生,男,1968年9月生,江苏海安人,教育技术学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校“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史慧敏
田俊华,男,汉族,1968年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在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技术系副主任。
王珺,女,汉族,1965年5月生,江苏南京人,副教授。
王蔚,女,汉族,1966年3月生,安徽凤阳人,研究生,博士,教授。
王丽英,女,1976年10月生,博士,讲师。
徐朝军,男,1974年10月生,副教授,博士。
杨晓江,男,1965年10月生,江苏南通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
尤海宁
张舒予,女,回族,1955年出生。原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与校教学委员会委员。
张义兵,男,汉族,1967年3月生,江苏连云港人;博士,副教授;兼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钟柏昌,男,江西宜丰人,教育技术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朱彩兰,女,1973年生,教育技术学博士,副教授。 陈益,女,汉族,1969年4月生,发展心理学硕士,学前教育学博士,副教授。
陈何芳,女,汉族,1976年生,湖北襄樊人,博士后学历,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顾建军,男,1963年生,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分管党建、科学研究、教育硕士培养和学位进修工作。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本禹,男,1964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心理学探新》编委。
何善亮,男,汉族,1963年2月生,安徽明光人,博士,副教授。
侯晶晶,女,汉族,1975年11月生,安徽省马鞍山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代表,江苏省妇女联合会兼职副主席。
胡建华,男,1955年6月生,江苏新沂人,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分管学科建设、计划财务、博士后工作。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缪建东,男,1962年11月生,江苏东台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兼任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李如密,男,汉族,1964年7月生,山东费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
刘昌,男,1968年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毕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鲁洁,女,1930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名誉院长。
邵泽斌,男,1970年生,江苏连云港人,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政策学硕士生导师。
生兆欣,女,汉族,1977年11月生,山东滕州人。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比较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
滕守尧,男,1945年2月生。南京师大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谭顶良,男,1962年8月生。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凤炎,男,江西省浮梁县人,1970年3月生,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建华,男,汉族,1977年生,河南息县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康宁,男,汉族,1954年5月生,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
吴亮奎,男,1967年1月生,安徽广德人,教育学博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师。
吴晓玲
叶浩生,男,1955年8月生,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
朱晓红,女,汉族。1971年2月出生于江苏金坛。博士在读,副教授。 高德胜,男,1969年生,河南信阳人。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金生鈜,男,1961年9月生,甘肃兰州榆中人,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乐先莲
吕丽艳,女,汉族,1976年10月生,黑龙江牡丹江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乔建中,男,1958年7月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齐立旺
孙彩平,女,河北无极人,1971年7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飞
余维武 高霞
刘孙渊
王强,男,汉族,1961年5月生,宁夏同心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张乐天,男,汉族,1952年12月生,江西省彭泽县人,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

Ⅳ 刘晓东的介绍

刘晓东教育学博士(1992-1995),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2001年受聘)、博士生导师(2002年受聘)。

Ⅳ 【获奖感言】刘晓东:我们为什么要解放儿童

人的天性是天之予人者。人的天性资源遭受抑制、破坏和浪费,是最大的暴殄天物,是个人、民族、国家、人类最宝贵的天性资源的浪费。对于许多民族来说,儿童的天性没有得到尊重和保护是民族难以昌盛的根源。
为什么要解放儿童?因为儿童自身还具有珍贵的精神资源。《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乔斯坦·贾德认为,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成为哲学家。毕加索认为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他的作品大量借鉴儿童的艺术表现视角和手法。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衣》里让一个小孩子拯救了从皇帝到臣民全都说谎的成人社会。中国的丰子恺、贾平凹、周国平等人甚至将儿童视为成人社会应当学习的道德表率:儿童天真坦率、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拐弯抹角……总而言之,儿童的精神世界不同于成人的精神世界,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内容是值得成人学习的,这已经成为不少人士的共识。
中国的许多孩子的天性或生活正在遭受披着各种美丽外衣或高尚目的的各种“教育”的抑制、干扰甚至破坏。解放儿童,就要批判旧的儿童观念和教育观念,就要将超前教育、神童教育、幼儿珠心算教育、幼儿读经等从儿童生活中清除出去,这些“教育”压迫儿童,破坏儿童天性,霸占童年时光,它们是反教育的,对儿童的成长是有害的。
儿童教育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儿童教育应当认识和保护儿童的天性,应当尊重和遵循儿童的生活。历史上的一些伟大思想者对此有着深刻的洞见。卢梭认为教育即自然发展,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成长有其自己不变的轨迹(必经途径)。
确实如此,儿童的生活是随年龄的增长而转换和生长的,儿童在每个年龄段的衔接地带其智慧水平、世界观念以及学习方式均会发生质变。因而,卢梭提出“否定教育论”,杜威主张教育应当发生从传统的成人中心或教材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心”的哥白尼式革命,维果茨基提出“教育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的教学原则。
而幼儿教育学大师蒙台梭利则提出,儿童自身存在一个“内部教师”,“大自然为了保护儿童免受成人经验的影响而给予能促进儿童发展的内部教师(the inner teacher)以优先权”,内部教师将儿童的整个学习计划制定妥当,而外部的成人教师“成了儿童的服务员和创造儿童的自然的协同者”。
从卢梭到蒙台梭利,这些伟大的教育学家的基本主张也许是薪火相继,也许是不谋而合。儿童教育学(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终极使命不就是破译儿童自身的“内部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吗?而“内部教师”不就是儿童天性的总和与灵魂吗?老子云“道法自然”,教育学不也应当师法儿童的内在自然(“内部教师”、儿童天性)吗?而这进一步凸显了儿童中心、儿童本位教育学的科学深度和迷人魅力。现代儿童教育是以儿童为出发点,又是以儿童的成长为其归宿的。也就是说,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立场是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本位的。
中国的儿童教育需要儿童本位,中国的文化也需要儿童本位。这让我想到了明代的一位学者罗汝芳,罗汝芳将赤子之心、儿童天性看作身心的源头,也看作家国天下的源头,他主张建设童心为本的学说,主张建设儿童本位的社会与文化。
鲁迅在《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中也主张建设“幼者本位”的社会以取代过去“逆天行事”的“长者本位”。而法国思想家巴什拉也有类似的思想:“如果我们说社会是为学校而构成的话,那么,在人的内心该是多么明快、多么可亲!学校是一种目的,学校就是目的,我们的全部身心都对未来的一代负有责任。”这些思想是一种彻底的以人为本的主张:人为本,社会是末,人是根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枝叶花朵,这对于当今建设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马克思曾将人本主义、自然主义看作理想社会的基本属性。他认为彻底的人本主义就是彻底的自然主义,彻底实现人本主义和彻底实现自然主义的社会是未来的理想社会。西方学者赖特的观点似乎可以进一步佐证马克思的主张,他在评论卢梭时指出:“自然人不是我们最早的野蛮祖先,而是最后的人,我们正走在成为这最后的人的旅途中。”我相信,如果儿童本位的教育、儿童本位的社会得以实现的话,那么儿童便真正获得了解放,他走向自然人的道路便会宽广通畅。
儿童是成人之父,解放了的儿童必然能“创造”保留了丰富天性的成人。换句话说,能够保障儿童解放的教育条件、文化条件、社会条件,就是能够保全人的天性的生活条件,在这种生活中,成人自然得到解放。所以,儿童的解放不只是解放了儿童,同时也解放了成人,这是人性的全面解放,这是全体人的解放。
(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解放儿童》一书作者)

热点内容
大连开发区大学城公交 发布:2025-05-04 18:52:39 浏览:972
大学生调查主题 发布:2025-05-04 18:47:40 浏览:161
大学生想要的生活 发布:2025-05-04 18:47:37 浏览:551
浙江大学教授歧视女性言论 发布:2025-05-04 18:38:23 浏览:63
上海理工大学专业目录 发布:2025-05-04 18:36:55 浏览:823
怎么做大学生的生意 发布:2025-05-04 18:34:01 浏览:689
邢台大学生名单 发布:2025-05-04 18:34:00 浏览:833
重庆大学宿舍视频 发布:2025-05-04 18:29:20 浏览:687
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 发布:2025-05-04 18:29:14 浏览:928
上海大学法学院老师邮箱 发布:2025-05-04 18:25:38 浏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