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邮箱
1. 陈忠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忠辉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陈忠辉教授于1968年10月出生,拥有博士学位。他于1997年3月在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99年完成在中国矿业大学的工程力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工作,之后留校任教。
研究领域:陈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岩石破坏理论与数值方法,以及地下工程灾害的防治与结构损伤检测等重要课题。
科研项目:他成功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煤炭科学基金,这些项目涵盖了纵向研究和横向合作。
学术成果:陈教授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中有5篇被SCI收录,12篇被EI收录。他与谢和平院士共同撰写的著作《岩石力学》在该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荣誉奖项: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高度认可,曾荣获煤炭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 王延斌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王延斌是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的教授。以下是关于王延斌教授的详细介绍:
学历背景:王延斌教授于1982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后于1985年和1997年分别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和中国矿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现任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王延斌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烃源岩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油气生成与成藏等领域。他早期主要进行与煤田地质有关的教学科研工作,1993年以后转向与石油天然气有关的油气地质研究。
科研成果:王延斌教授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总公司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4项,横向科技项目18项。他的研究区域遍及西藏、青海、新疆、海洋、东北及我国东部诸多油田。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各1次。
学术著作:王延斌教授出版了3部专著,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
3. 郑水林简介
郑水林是中国矿业大学的资深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活跃在非金属矿加工利用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出生于1956年。
教育背景:
- 学士学位:1982年1月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
- 硕士学位:1985年1月在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部获得。
- 博士学位:1999年6月在北京科技大学完成。
职业生涯:
- 在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开始教学生涯,从助教起步,逐步晋升为讲师、副教授,1997年荣获教授职称,期间还担任过系副主任和主任等职务。
- 2001年至2002年,在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担任责任教授。
- 自2002年5月起,回到中国矿业大学,继续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为学生和研究团队提供指导。
主要贡献:
- 在非金属矿加工利用技术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享有极高的声誉。
郑水林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 郭一楠人物简历
郭一楠,女,博士学历,中国矿业大学的教授与博士生导师,1975年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她是江苏省青蓝工程的骨干教师,同时是中国矿业大学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她在智能计算、机器学习、网络控制系统、多智能体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等领域有深入研究。
郭一楠主持过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精品教材建设立项、1项中国矿业大学科研基金、3项中国矿业大学课程建设立项。她还参与过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江苏省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煤炭部立项、1项国家经贸委信息化项目、2项中国矿业大学科研基金、2项企业委托项目。
郭一楠的研究成果荣获多项奖项,包括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三等奖、1项国家煤炭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煤炭工业局科学技术成果奖、1项中国矿业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国矿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中国矿业大学精品教材、1项中国矿业大学精品课程。她主编1部教材、参编2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EI检索,被引用50余次。她还担任过Soft Compu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Cybernetics、电子学报、控制与决策、信息与控制等杂志的特约审稿人。
郭一楠指导的学生中,有1人获得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2人获得中国矿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1项西门子过程控制竞赛三等奖、2项优胜奖。她的学术成就与教学贡献在教育界和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
(4)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邮箱扩展阅读
郭一楠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