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对大学生
㈠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什么意义
首先,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毋庸讳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这些代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遭到过度耗损,自然环境在某种范围内受到严重污染;二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理想信念淡漠了,思想道德滑坡了,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出现了腐败现象。之所以付出这两种代价,都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缺位有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理想信念淡漠和思想道德滑坡显然与违背“八荣八耻”直接相关,即便是在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实质,要么是缺乏保护生态平衡的科学知识、愚昧无知,要么是只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集体利益,同样是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为。可见,现在提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是我们克服发展中的不足,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需要。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还直接关涉国家软实力的强弱。现在,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光看其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软实力因素。毫无疑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战斗力。
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国家现行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所以它与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于内在精神上相通相融。比如,与目前正在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密切相关。党员干部要做人民的好公仆,必须首先做一个好公民,而做一个好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践行“八荣八耻”。这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非常必要。一个政党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要有泾渭分明的荣辱观,这样才能在人民当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再比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紧密相关。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能知荣辱、树新风、讲正气,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息息相关。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只有全体公民都知荣辱、创文明、促和谐,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陈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意义重大。他说,目前社会上已经暴露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如有人提出用“多元价值”来否定我们坚持的“一元价值”,不要“同德”要“异德”,要“离心离德”。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明白,尽管多元价值是客观存在,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我们的价值观必须要有共同的指导思想,让多元价值观接受一元价值观的领导,做到“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具体来说,就是要服从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这样,全国人民才能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共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如何理解“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于简练的表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副主任、教授王伟分析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与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汇聚和体现。具体来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在新形势下,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每个公民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们要在各行各业包括新兴行业中培养爱劳动的思想,并使之成为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价值尺度;“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要认识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㈡ 谈谈确立和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育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高素质”,不仅指专业水平,而且还包括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高校培养学生,首先要求的是学生成人,其次才是成才;大学生要成才,首先必须学会做人。但是,当代的大学生处于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时期,随之而产生的各种负面思想和不良现象对他们造成了误导,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扭曲,从而导致了是非、美丑、善恶在当代大学生的心目中逐渐模糊。“八荣八耻”的科学概括,给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确立了目标,将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导入正途,使其明确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为大学生应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指明了方向。
2、有利于大学生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
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现在不少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传统意识淡薄、伦理观念缺失是不争的事实,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他们的观念中已经沦落为“老古董”、“乞丐精神”。“八荣八耻”恰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集中概括,“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炎黄子孙对祖国、对民族的拳拳之心,正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则是超越功利的价值观的体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等古人的精辟格言告诉我们诚实守信的重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刻提醒我们加强自身的修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民族精神的精华,当代大学生应该以“八荣八耻”规范自己的行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以后踏入社会的立身之本。
3、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外来思潮的冲击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使他们不再注重刻苦学习、积极研究,而是弄虚作假、得过且过。抄袭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找人代做,实践报告、学术论文上网下载,考试作弊方式五花八门,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把弄虚作假当成耻辱的事情,相反还以为荣,在同学中到处宣扬,破坏了校风、学风,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而关于“八荣八耻”的科学概括提倡辛勤劳动,提倡崇尚科学,提倡艰苦奋斗,提倡诚实守信,使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明确了应该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这正是形成良好风气的基本要素及根本所在。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以改变大学生的沉疴陋习,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激励他们刻苦学习、艰苦奋斗、不断创新、诚信进取,有效地促使大学生成人、成才。
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需要跟着时代的潮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这对与社会,对于他人,对于自己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针对我们大学生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参观考察、听英雄模范作报告等方式,加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的教育。用科学的荣辱观理论武装自己。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青年的远大理想,才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㈢ 大学生应如何理解和践行八荣八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当代大学生的选择
哈工大报讯(任文)近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回答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作出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概括。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也为我们青年学生指出了一条明确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当代大学生是我国人口众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少数,是推动时代进步的精英,担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重任,党和人民寄予很高期望。马克思认为,人把握现实世界的方式,不限于科学的或理论的方式,还包括艺术、宗教和精神践行的方式,道德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最重要的精神实践方式。所以,当代大学生不仅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同时也应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提高内在道德修养,选择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率先成为示范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先锋。
知易行难,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做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先锋。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大学校园并不是真正的象牙塔,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予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承认多元性决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无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社会道德的底线。“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当代大学生指出了一条明确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作为思想最活跃,最容易新锐思想的当代大学生,应当成为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锋模范。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刻内涵,使荣辱观念进头脑、进心灵,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念。
行成于思,当代大学生要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先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需要良好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合理、公正的道德奖惩和社会舆论的威慑力,同样也离不开每个公民,特别是作为社会希望的当代大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问题的思考与判断,认同与选择。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在日趋泛滥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是非不明、荣辱颠倒的现象。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如此不以荣为荣。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不以耻为耻。凡此种种,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坚力量的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明确的荣辱观念,还要积极参与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新风气建设中去,成为新风气建设的旗手与楷模,共同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心理,成为社会评价共同的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
行胜于言,青年学生要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先锋。青年学生不仅要对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做到善恶分明,而且要知行合一,不能降低对自身的要求标准,不能忽视自己的言行,出现思想和行为严重剥离的现象。要把“八荣八耻”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用“八荣八耻”规范自己,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坚守信誉和信守承诺,诚实考试、信守助学贷款合同;讲究学术道德,不随意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于“国情”教育之中寻求国家与社会的理解和沟通,于“国史”教育之中寻求中华民族的共识和凝聚,于“国学”教育之中寻求民族文化精神的张扬和认同,明确青年学生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总之,青年学生应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于日常学习、生活、实践的全过程,并通过不断修炼塑造完美人格。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召唤着更为优秀的建设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千秋大业需要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依赖于奋发有为的年轻一代。青年学生只有争做示范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先锋,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