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楼身亡大学生
⑴ 南京审计大学男生坠楼身亡,网传系失足,女友发文反驳求真相,后来怎样了
南京审计大学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一名男生从寝室7楼天台坠地,相关人员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救,但是等到120赶到现场时,该学生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目前坠楼的原因正在调查。
李某某是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2017级的学生,原本将在明年6月份毕业。李某坠楼之后,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说法,有人说他是因为晒衣服的时候不小心失足才坠楼的。不过李某的女友很快就发文澄清了这件事,并且还晒出了一些“佐证”。
根据李某某室友的反馈,事发当天李某的行为很异常,他突然从寝室跑了出去,室友看到也跟着追了出去。一开始以为他要下楼,但他却是往楼上跑的。而且,根据现场坠楼的照片来看,李某某当时坠落的地点离宿舍楼有好几米远,不像是失足。
其次,李某某的拖鞋是在7楼天台找到的,以往宿舍7楼的天台都会上锁,但偏偏事发当天,天台上的门是没有上锁的,那这个门到底是谁开的?这种种迹象都表明,李某某坠楼似乎并不是一起“简单的意外”事件。
近几年大学生在学校突然死亡的事件发生了不少,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刘某某在宿舍突然倒地死亡。9月27日,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一名19岁的大学生在宿舍内突然死亡。这些学生本应该拥有美好的未来,结果因为一些突发状况失去了生命,让人惋惜。
李某某坠楼的事件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大学生的校园安全到底该如何保障?学校除了保障学生的学业之外,对于学生的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问题,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
那么频频出现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上,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谁又应该负责呢?
小编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成长的港湾,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人格个性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有些在童年期就失去父母其中一方、甚至是双方都失去的小孩;或者是在童年时期受到过一定伤害的小孩,普遍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小时候看不出来,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长,小时候的这一部分阴影、伤害会逐渐的展现出来。有些小孩凭借自身强大的意志力克服了这些阴影,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小孩从此走向另一条路。
在学校,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管,以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多在学校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而家庭也要配合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针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干预,早日发现、早日治疗。而学生个人更是不应该因为一些事情就去寻死,多想想家中的父母以及其他人对自身的期望等。
你又是如何看待大学生自杀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⑵ 大学生赵伟
赵伟春运回家途中“跳楼”死亡!赵伟死亡案铁道部已介入调查!近日,一篇主题为《大学生赵伟乘坐1301次列车死于非命——铁路有杀手》的赵伟死亡帖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近日,一篇主题为《大学生赵伟乘坐1301次列车死于非命——铁路有杀手》的网帖引起网友广泛关注。赵伟死亡网帖称,大学生赵伟春运回家途中,意外“冤死”于大庆火车站。赵伟死亡时,全身伤痕累累,甚至有“致命的内脏损伤”。因此,其家属不接受“自杀说”,赵伟死亡案铁道部已介入调查。 赵伟春运回家途中“跳楼”死亡 赵伟家属昨天向记者证实:赵伟死亡网帖为死者赵伟的姐姐和妹妹以其父母的名义发上网的。赵伟死后,哈尔滨铁路方面至今未告知家属,死者中途下火车并“跳楼”自杀的详情,但铁路却曾主动上门,试图与家属商谈赔偿事宜未果。 昨天下午,哈尔滨铁路局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铁路机关已对该案作出明确结论,并将于近期统一对外说明。 赵伟死亡,疑点重重。家属不接受自杀说 虽然赵伟死亡事情已经过去40天,谈起弟弟赵伟“不明不白”的死,赵国华依然难掩悲愤。她告诉记者:赵伟“冤死”的网帖,是她和妹妹以父母的名义发上网的。 赵伟死亡网帖称,河北工业大学大四学生赵伟,1月22日乘坐1301次火车从天津回内蒙古扎兰屯老家,座位号为12车045号。赵伟的一位同学和同乡恰好在同一列火车的11号车厢。“据该同学讲,上车后,因为换座问题,赵伟被乘务员奚落嘲弄,赵伟向列车长反映了此问题。到晚上10时左右,赵伟拿着行李包来到11号车厢,对同学说,可能把列车长得罪了。并和同学旁边的乘客换了座位。后半夜(即1月23日凌晨)约3时左右,乘警来把赵伟叫走。”赵国华深感反常和不解的是,赵伟随即失去了联系。上午8时许,赵伟的家人接到大庆铁路的电话,称赵伟在火车站跳楼。当晚7时许,赵国华等亲属赶到大庆时,被警方告知,赵伟是从大庆火车站候车大厅二楼“跳楼”自杀身亡。 赵伟死亡伤痕累累,尸检“有致命内伤” 赵国华表示,经来自哈尔滨铁路局和齐齐哈尔的两名法医鉴定,赵伟坠楼时间为早晨7时20分,而当天1301次火车到达大庆火车站的时间为6时21分。为搞清楚这一小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她请求调看火车站的监控录像,却被告知火车站没有录像。她要求警方出示赵伟死亡现场的照片、录像,又被告知现场未保护好,无照片或录像。 赵国华回忆,家属第一次见到赵伟的遗体是在大庆殡仪馆的冷藏柜里。“我们看到赵伟右眼青紫,两个鼻腔塞的棉花上都有血迹,右耳内外有三处伤痕,右下颌有两处伤痕,右髋部有大块青紫、中有伤痕,右腹股沟处有五处伤痕,双手多处伤痕,左手腕处有疑似被手铐的紫红印记。”在家属的坚持下,1月26日,警方同意对赵伟进行尸检。“结果发现,赵伟除体表外伤、颅脑致命创伤外,还有致命的内脏损伤。”赵国华在网帖中写道。 “大庆火车站站前派出所到扎兰屯跟我们面谈赔偿。但是大庆火车站的站长跟我们说,这事跟火车站没关系。这头说没关系,那头又说要赔偿十七八万的,后来就不了了之。”赵国华告诉记者。
⑶ 大学生在学校坠楼死亡,校方不向教育局报告有责任吗
只要是在学校坠楼,校方都是有一定的责任的,具体的责任大小你可以咨询当地的律师事务所,这样会更准确一些划分责任大小
⑷ 一年有 多少 大学生 跳楼
2003年12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留下遗书,赤裸跳楼身亡。
2004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
2004年5月18日,中国政法大学男生半夜跳楼自杀。
2004年7月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坠楼身亡。
2004年7月1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从宿舍楼九层跳楼身亡。
2004年8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楼前一女研究生坠楼身亡。
2004年9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一新生在教学楼跳楼自杀。
2004年9月22日,北京大学女博士从13楼坠下身亡。
2004年11月7日,北京林业大学18岁女大学生先割腕后跳楼自杀身亡。
2004年11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
2004年12月19日,中国矿业大学 一名21岁的女子在科技楼坠楼身亡。
2005年2月12日中午12时20分左右,20岁的小彭喊着一句“死亡也是很快乐的事”,纵身跳
下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的科研楼。
2005年2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
2005年4月22日下午4时,北大理科2号楼,一名北大中文系本科女生从9楼坠亡。
2005年5月3日,紫竹院南路某小区内一名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女学生从五楼跳下,当场死亡
。
2005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大理科2号楼,该校02级数学系一名博士生从9楼跳楼身亡
。
2005年5月13日,北大医学部大三学生张金金在成都双流机场跳天桥自杀。
2005年6月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一名韩国留学生自该校公寓楼7层跳下身亡。
2005年6月4日下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系一名大二女生从学生公寓4层跳楼身亡。
2005年6月21日22时40分左右,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三年级学生张乃健从学校中心教
学楼13层的厕所窗户跳楼自杀。
2005年7月25日晚8时,北大33号宿舍楼,一名北大心理学系02级本科男生从5楼宿舍的阳台
跳楼身亡。
2005年8月26日早上5时许,中国地质大学一大三女生从知春路锦秋花园小区23楼坠亡。
2005年9月19日,北京交大机电学院一男研究生,从宿舍楼7层窗口跳楼身亡
⑸ 江苏大学学生坠楼身亡,当代大学生应该重视心理问题么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是要重视的,毕竟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要承受学业的压力,同时还要面对即将毕业的压力。
1、事件回顾江苏大学的学生袁健是湖北籍的学生,在去世之前,袁健和自己的母亲再学校的食堂里见了一面。在事故发生之前,袁健还和自己的母亲拥抱了一下才离开学校,而袁健则是看着母亲的背影之后,最后才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
对于家长来说,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要关注孩子的学业之外,其实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可以以朋友的方式来开导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打开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父母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孩子有什么不对的想法的话,这时候作为家长就可以指导一下,避免孩子走上极端。
⑹ 在校大学生坠楼身亡该如何处理
首先稳住教师情绪,其次扭转舆论导向。
1.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请求上级尽快派人调查;
2.到所在公安派出所说明情况,请求派出所配合学校做好教学秩序稳定工作;
3.主管安全的校长先进行调查,准备好第一手资料;对孩子的极端行为,在原因不明之前,不要以“自杀”定性,称之为“不幸坠楼”;
4.写出《关于××不幸坠楼身亡事件的报告》,分别递交有关部门;
5.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通报事件经过;
6.到地方教育部门、地区街道办通报事件经过;
7.召开班主任会,通报学校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此事的态度,肯定有关老师履行正常的工作职责没有错,要求全体老师恪尽职守,不能因此事而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
8.在全校进行“注意安全,珍爱生命”教育
9.同事发班班主任谈话,让其放下包袱,配合学校和调查组处理此事件; 10.学校校长主要负责处理此事,教导主任全面负责教育教学稳定工作。
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后期,是一个处事风格和情感倾向最摇摆不定的阶段,而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往往面临人生的各种问题,如处理不当便会产生自杀倾向。
1.心理承受能力差。
2.情感纠葛。
3.就业压力大。
4.学习压力大。
5.家庭经济紧张。
在校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决对策:
1.高校应加强生命教育力度,珍视生命。
2.高校辅导员要主动深入到学生生活中。
3.学生干部、寝室同学应该注意识别高危群体,并快速有效的干预,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行全方位的干预,防止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