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杜文靜教授
❶ 程林的發表論文
01) Y.H.Cheng,Y.Zou,L.Cheng,W.Liu,Effect of the Microstruc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Ni-P
deposits on Heat Transfer,Surface&Coatings Technology,doi:10.1016/j.surfcoat.2008.10.039
02) YanHai Cheng,Yong Zou,Lin Cheng,Wen Liu,Effect of the microstructure on the anti-fouling
property of the electroless Ni-P coating,Materials Letters,62(2008) 4283-4285
03) L.Cheng,T.Luan,W.Du,M.Xu,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ow-inced vibration in heat
exchangers,Int. J. Heat Mass Transfer,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8.05.037
04) Cheng lin,Xu mingtian,Wang liqiu,From Boltzmann transport equation to single phase lagging heat conction,Int. J. Heat Mass Transfer,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 2008.04.004
05) Cheng lin,Xu mingtian,Wang liqiu,Single and al phase lagging heat conction models in moving media,ASME J. of Heat Transfer(In Press),2008
06) 程林,許明田,王立秋,單相滯熱傳導溫度場的振動現象及其熱力學基礎,《科學通報》,
2008,53(6):732-736。
07) Y.H.Cheng,Y.Zou,L.cheng,W.Liu,Effect of complexing agents on properties of electroless
Ni-P deposits,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Vol.24,No.4,P:457-460
08) WANG Xue-dong,LUAN Tao,CHENG Lin,XIAO Kun,Research of Boiler Combustion Regulation for Recing NOx Emission and its Effect on Boiler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Vol.16,No.3 270-276,2007.
09) J.Fan, L.Q.Wang and L.Cheng,Forced Convection in Rectangular Micreochannels: Electrokinetic Eff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Vol.8, No.3,2007,P:335-345
10) J.Fan, L.Q.Wang and L.Cheng,Electrokinetic Effects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Parallel-
Plate Microchann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cial
Simulation.Vol.8, No.3,2007,P:359-374
11) Liqiu Wang,Yuxiang Zhang,Lin Cheng,Magic microfluidic T-junctions: Valving and
bubbling,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2.042,2007
12) Zheng, Jizhou;Cheng,Lin;Du,Wenj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lastic tube bundles with
component mode synthesis method,《機械工程學報》,v43,n7,July,2007,p 202-206
13) Luan,Tao;Cheng,Lin; Cao, Hongzhen; Qu, Yan Effects of heat sources on heat transfer of
axially grooved heat pipe,Huagong Xuebao/Journal of Chemical In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v 58,n4,April,2007,p 848-853
14) Liqiu Wang,Ophelia Pang,Lin Cheng,Bifurcation and stability of forced convection in
tightly colied cts:stability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27(2006) P:991-1005
15) Cheng Lin, Yun Heming. The Optimized Analysis of Electronics Cooling by CFD
Methods(ICNMM2006-96074).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
minichannels. 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
16) Yun Heming, Cheng Lin, Wang Liqiu and Chen Binjian. 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Roughness
Effects on Heat Transfer and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Microchannels(ICNMM2006-
96076).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 minichannels.
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
17) Yun Heming, Cheng Lin, Wang Liqiu and Zhang Shushe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 and
Flow of Liquid Through Minichannels(ICNMM2006-96078).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 minichannels. 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
18) Yun,He-Ming;Cheng,Lin;Chen,Bao-Ming;Du,Wen-Jing Optimization analysis on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electronic elements,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sics,2006 Vol.27(3),
P:496-498
19) Yan Fayi,Cheng Lin,Numerical Algorithms for Virtual Visualization of Fluid Flow in
Pipeline System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trial Informatics Sf-000361
20) Liqiu Wang, Ophelia Pang, Lin Cheng, Bifurcation and stability of forced convection in
tightly coiled cts: Multiplicity, Chaos, Solitions and Fractals 20(2005)337-352
21) Qiu, Yan; Tian Mao-Cheng; Cheng, Lin; Niu, Wei-Ran; Theory of the rection of fly-ash
carbon content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oiler and its applied research;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v24, n4n2005np369-372
22) Heming Yun, Cheng Lin and Zhang Guiyu.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aving energy for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tecnologies, 2005: 664~669 (ISBN-7-112-07718-4)
23) S.S.Zhang, Y.H.Cheng, L.Cheng,A Study on Vacuum Brazing Procere of Plate Heat
Exchanger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s 471-472,pp.640-643,2004
24) Tian Mao-Cheng,Cheng Lin,Lin Yi-Qing,Zhang Guan-Min,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crossflow-inced vibration,Heat Transf. Asian Res,2004 Vol 33(4) p:211-218
25) Qiu Yan, Cheng Lin,The Research of Complex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uid Inced
Vibration,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03,Vol.12(1) Ser.B
26) Cheng lin,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uid inced vibration Heat transfer2002,
Proceeding of 12th 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2002
27) Tian, Mao-Cheng; Cheng, Lin; Lin, Yi-Qing; Zhang, Guan-Mi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crossflow inced vibratio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s, v23,n1,2002,p63
28) 雲和明,程林,王立秋,流體變物性對細矩形通道流動和傳熱的影響,《工程熱物理學報》 Vol.29, No.11,2008年11月
29) 程林,換熱設備中水垢的物相分析及與換熱面的界面結合狀態,第二十一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暨第八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兩岸船舶與海洋工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2008.8,P:17-19
30) 程延海,鄒勇,程林,劉文,熱交換器表面Ni-P鍍層工藝對組織性能的影響, 功能材料,2008,Vol.39,No.5,P:799-801
31) 杜文靜,程林,田茂誠,朱新軍,劉文,過熱蒸汽型復合換熱器傳熱與振動特性分析,《工程熱物理學報》,2008年4月第四期,677-684。
32) 曲燕,程林,Stefano Zinna,欒濤,Marco Marengo,環路熱管地面試驗平台的熱設計,《中國空間科
學技術》,2007年10月第五期,14-20。
33) 雲和明,程林,王立秋,曲燕,光滑矩形微通道液體單相流動和傳熱的數值研究.《工程熱物理學報》
No.28增刊,2007年6月
34) 雲和明,程林,王立秋,流體變物性對細矩形通道流動和傳熱的影響,中國工程熱物理年會2007傳熱傳質學論文集,編號073102。
35) 郝玉振,程林,螺旋折流式換熱器的直接設計方法,《壓力容器》2007年三月刊。
36)雲和明,程林,王立秋,曲燕,光滑矩形微通道液體單相流動和傳熱的數值研究.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2006傳熱傳質學論文集, 南京: 611-616。
37) 雲和明,程林,陳寶明,杜文靜,電子元件散熱的優化分析,《工程熱物理學報》,2006,Vol.27(3)
38) 程林,欒濤,王立秋,張玉相,2-T型微通道氣泡發生器可視化實驗研究,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多項流學術會議論文集,2006-066079
39) 朱新軍,張樹生,程林,機械傳動遠程實驗系統,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Vol.25(7)
40) 曲燕,欒濤,程林,放置傾角對軸向槽道熱管傳熱特性影響的實驗研究,宇航學報,2006,Vol.27(3)
41) 雲和明,程林,陳寶明,杜文靜,電子模塊間距對其散熱效果的影響,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2005-53023。
42) 程林,田茂誠,張冠敏,一種復雜非線性傳熱元件的傳熱及污垢特徵,《工程熱物理學報》,2004Vol.25(1)。
43) 程林,冷學禮,杜文靜,基於降低污垢熱組的復合強化傳熱研究,《工程熱物理學報》,2003,
Vol.24(3)
44) 冷學禮,程林,杜文靜,流體低速橫掠振動圓管的傳熱特性研究,《工程熱物理學報》,2003,
Vol.24(2)
45) 程林,田茂誠,張冠敏,邱燕,流體誘導振動強化傳熱的理論分析,《工程熱物理學報》2002,Vol.23(3)
46) 程林,田茂誠,張冠敏,邱燕,流體誘導振動強化傳熱的實驗研究,《工程熱物理學報》,2002,Vol.23(4)
47) 陸國棟,周強泰,程林,田茂誠,梯形剖面圓形肋片管溫度場的研究,《熱能動力工程》,2002年9月第17卷
48) 陸國棟,周強泰,程林,田茂誠,梯形剖面肋片管二維溫度場的測定與分析,《汽輪機技術》,2002,44(6)
49) 程林,田茂誠,林頤清,張冠敏,彈性管束汽—水換熱器強化傳熱試驗研究,《工程熱物理學報》,2001,22(2):199-202
50) 劉鑒民,程林,大型太陽能熱水裝置與燃油鍋爐聯合供熱系統,《太陽能》,1999年第三期,第16頁
51) 田茂誠,程林,彈性管束型容積式熱交換器的研究,《熱能動力工程》,1999,14(3):173-175
52) 程林,張夢珠,冪律流體繞流楔形物體時的層流邊界層,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27(1):87-91
53) 程林,陸煜,具有完整隔板的雙向傾斜矩形封閉空腔內自然對流數值解,《太陽能學報》,1996,17(1):111-112
54) 田茂誠,程林,沸騰爐旋風燃盡室的冷態及熱態試驗研究,《熱能動力工程》,1996,11(6):398-401
55) 程林,田茂誠,圓形管道內自由旋流衰減的理論分析,《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1996,
10(6):673-678
56) 王濤,程林,內管縱向敷肋時套管式換熱器傳熱研究,《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1996,
11(6):707-711
57) 田茂誠,程林,沸騰懸浮兩級燃燒可行性分析及實驗研究方法,《山東能源》,1994年第二期,4-7頁
58) 楊培毅,程林,汽車余熱空調的研究現狀,《流體工程》,1993,21(6):54-59
59) 程林,裘裂鈞,大面積廠房間歇供暖的地面吸熱問題,山東工業大學學報,1992,22(3):60-66等70餘篇
❷ 海外研究生畢業論文致謝
海外研究生畢業論文致謝
馬上又要到畢業季了,在畢業之前需要寫畢業論文,那麼海外的研究生在畢業論文的最後應該怎樣寫致謝呢?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海外研究生畢業論文致謝範文一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就快要結束,在論文完成的最後,想要留一塊空白出來,對曾經給予我耐心指導和幫助的導師同學表示感謝,謝謝你們。
首先,感謝我的導師劉炳范教授。本研究及學位論文是在我的導師劉炳范教授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他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從課題的選擇到項目的最終完成,劉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兩年多來,不僅在學業上給我以精心指導,同時還在思想、生活上給我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此謹向劉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其次,感謝本專業內各位老師的教導。感謝劉永老師、郭君臣老師、王老師、胡明華老師、曹春茹老師以及張莉老師對我的教育和培養。他們細心指導我的學習與研究,在此,我要向諸位老師深深地鞠上一躬。
最後,我還要感謝在一起愉快的度過研究生生活的 106 的各位同門,正是由於你們的幫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順利完成。特別感謝我的師姐李曉萍同學和英語專業的張雍芬同學,在論文完成的最後階段給予我不少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
海外研究生畢業論文致謝範文二
隨著畢業論文寫作的結束,三年的研究生學習也即將結束,忽然覺得時光如梭,不禁回想三年的學習生活,感慨萬千,尤其是對我的成長和進步付出過辛勤教誨的老師們和幫助過我的同學們致以深深的謝意。
這篇論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趙薇教授。她從選題、構思、收集資料、行文到定稿,都給予了悉心的指導,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寶貴意見;她一字一句的修改到論點的斟酌再到整篇文章的構架,趙老師的細心和認真令我感動不已。趙老師的撥冗指點令我受益匪淺,同時她嚴謹的治學精神令我終身難忘,永遠鞭策我前進。同時要感謝的我同學劉群、封群、杜文靜、王彬,他們也為這篇論文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
其次,要感謝大連海事大學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和研究條件。同時,非常感謝我的研究生同學們,是他們陪伴我度過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在學習上以及生活上給了我許多的.幫助,有了你們的友誼和關愛,使我讀研斯間的記憶中充滿歡樂。
雖然即將離開校門,但並不意味著結束,我的法律之路僅僅是一個開始,在今後我將繼續努力,不負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和關心,未來讓我們一起為中國法治建設貢獻力量。在此,再次向幫助和關心我的老師同學表示深深地感激和謝意!
海外研究生畢業論文致謝範文三
感謝我的導師薩其榮桂老師,為我的論文選題、結構到內容作悉心的指導,給我提供研究資料,幫我克服寫作中遇到的困難。老師的點撥和指引,讓我深入到原始資料的研究中,領略其中的樂趣。難忘導師的悉心指點和嚴謹治學的精神,為我樹立了榜樣,鞭策著我前進!
感謝各位敬業的老師,是你們在我三年的生活里注入知識的力量,灑滿向上的陽光。
感謝我的師兄弟,在一起的三年時間里,我們和睦共處,共同成長。面臨著畢業,我們朝夕共處的歲月意味著結束,但並不意味著友誼的終止,願我們友誼長存。
特別感謝父母,你們的堅持才讓我有了讀研的機會。萬死不足以報答你們的深恩。是的,以後的日子裡,我的成長的腳步必須快過你們衰老的歲月。
海外研究生畢業論文致謝範文四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研究生生活即將結束,回首三年來的點滴,心中充滿感激和留戀。謹藉此向所有關心幫助我的人們致以誠摯的感謝!
在畢業之際,我要向我的導師李潔教授和王志遠教授表達我最誠摯的謝意!三年來,李潔老師的細微關心、嚴格要求和悉心教導,不僅使我樹立了較高的學術目標,還明白了許多待人接物和為人處事的道理。兩位老師還定期在每個周末利用自己的時間帶領學生開展讀書會學術活動,使初識刑法的我獲益良多。
海外研究生畢業論文致謝範文五
時光荏苒,我的碩士生涯已接進尾聲。這幾年的時光既漫長又短暫,其中充滿了酸甜苦辣,更有收獲和成長。幾年來,感謝陪我一起度過美好時光的每位尊敬的老師和親愛的同學,正是你們的幫助,我才能克服困難,正是你們的指導,我才能解決疑惑,直到學業的順利完成。
本人的學位論文是在我的恩師童群義教授的殷切關懷和耐心指導下進行並完成的,衷心感謝我的恩師對我的淳淳教誨和悉心關懷。從課題的選擇、項目的實施,直至論文的最終完成,童教授都始終給予我耐心的指導和支持,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凝聚著恩師的汗水和心血。恩師開闊的視野、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在此謹向童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感謝實驗室的師弟師妹們與我一道分享他們青春的快樂!在此還要對實驗室所有師兄弟姐妹們在平時開展相關工作中的支持和幫助一並表示感謝。感謝我的夥伴們崔竹梅、胡新潔、彭英雲、馮再平、李娟等,在實驗過程和論文寫作過程中提供的熱心幫助!無論在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季,他們不辭勞苦地為我提供無私的幫助,沒有他們的幫助就沒有這篇論文的順利完成。
感謝江南大學 10 級碩士班的全體同學陪我一起走過這段人生難忘的歷程!
感謝合肥師范學院的領導給我提供的機會。我會更加珍惜教師的崗位,也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必須做終生學習型的人。感謝我的家人常年對我的支持和理解!他們是最愛我的人,也是我虧欠最多的人,他們默默的奉獻是我求學四年來的支持和動力。
最後,我要向百忙之中參與審閱、評議本論文各位老師、向參與本人論文答辯的各位老師表示由衷的感謝!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值得好好珍惜,這段美好歲月,因為有你們的關心和幫助,我很幸福。我會更加勤奮學習、認真研究,我會努力做得更好,我想這也是我能給你們的最好的回報吧。把最美好的祝福獻給你們,願永遠健康、快樂!
海外研究生畢業論文致謝範文六
行文至此,意味著我的碩士生涯已至謝幕時刻。回首九年多的江大生活,百感交集,苦辣酸甜集結於心頭,但心中充盈最多的仍是感激。
首先感謝我的導師鍾芳教授對我生活和學業上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鍾老師品德高尚、待人和善、治學嚴謹、學識淵博,在我五年多的博士學習期間,她不僅傳授了我做學問的技巧,還傳授了我做人的准則,這些必將讓我受益終身。在課題進行過程中,鍾老師耐心聽取我們的階段匯報,及時提出修訂方案,保證了課題的順利進行。值此課題完結之時,再次向鍾老師致以我最真誠的謝意。感謝李玥副教授,徐菲菲老師和關天琴老師對我平時實驗和生活給予的關心和照顧。此外,感謝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朱松老師和食品加工與配料中心的於沛沛老師在實驗過程中給予的關心和幫助。
感謝安徽中煙工業公司技術中心舒俊生主任、徐迎波主任和王程輝主任對我實驗提供的幫助,感謝徐志強師兄對我實驗的指導和生活的關心,感謝分析檢測室的田振峰、陳開波、汪華、朱青林、謝映松、周順、葛少林、胡永華等對我實驗和生活的關心與幫助。
感謝山東瑞博斯煙草有限公司的薛長森總經理、孫偉經理、田海龍主任、李剛、李曉華和李玲在我實驗過程中提供的支持和幫助。
感謝煙草課題組的孫偉峰師姐、殷春燕師姐和周志磊師兄,在安徽中煙工業公司技術中心一起學習一起實驗的日子讓我終身難忘。感謝實驗室所有的兄弟姐妹帶給我的幫助和鼓勵,他們是:梁蓉、祁靜、劉治濤、欒宏飛、徐勝男、魏冬、張超、易江、王海洋、許智婷、馮兆欣、吳佳、付婷婷、劉歡、張明秀、呂淑一、馬菲菲、劉小楠、李超、常玉梅、夏熠珣、王浩、劉飛,虞健、程雯麗、彭田慧、王慶衛、林全全、陳雪梅、陳翰、汪嬌玲、桂莎莎、姚佩毓、袁玲、雍曉磊、常冰玉、王芳、李盧娟、於哲、陳羚、王一涵、Kingsley、Zehadi 等。
感謝讀博期間陪伴我一起奮斗的戰友們,他們是閆博文、唐鑫、翟齊嘯,你們讓我在讀博期間充滿了開心與快樂。感謝家人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感謝父母對我的支持,感謝哥哥、嫂子、妹妹對家庭責任的承擔,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安安心心順利畢業。
感謝所有關心幫助過我的人,祝你們一切順利,幸福美滿!
海外研究生畢業論文致謝範文七
時光荏苒,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將結束,在這三年的時光中,遇到了很多對我未來生活有深遠影響的人,在此,我要向他們表達我最真摯的謝意。
首先,我要感謝的人是我的導師李立豐老師,在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李老師不僅對我的專業知識有很多指導,同時也教會了我很多為人之道。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李老師對我論文的選題、資料收集以及修改都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如果沒有李老師細心、耐心的指導,我的畢業論文不會順利的完成。
其次,我要感謝的是法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老師們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是我今後工作、學習的榜樣。同學們三年來的陪伴,生活中的幫助將是我一生的財富。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父母,他們給予了我最無私的愛,為我付出了很多,感謝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願他們健康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