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哈佛大學教授帕特南

哈佛大學教授帕特南

發布時間: 2025-05-04 11:10:11

㈠ 美國頂尖政治學者告訴你為什麼美國要完


今年選舉中,更令人憂心的諸多面向之一是社交媒體的敗壞效應。回溯至1990年代,互聯網革命的代言人相信,這一新的技術將是革命性的;鑒於信息即權力,信息的易得性將具有民主化效應。從基輔到仰光再到解放廣場(TahrirSquare),要求民主的抗議運動似乎證明了這一觀點。(解放廣場位於埃及首都開羅。——譯注。)

但是,互聯網固然令信息的獲取渠道得以民主化,卻不必然改進信息的質量,並且惡化了選擇性真相甚至徹頭徹尾的誤傳對政治的影響。要了解這一機制怎樣會在一個威權國家發生效力,只需要看看俄羅斯。

據美國情報界披露,俄羅斯黑客從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那裡竊取信息,劫持了柯林頓競選班子主席約翰·波德斯塔(JohnPodesta)的電郵賬戶,然後通過維基解密逐步披露他們的發現,試圖損害柯林頓。一些消息靈通的評論員一直在強調電子投票機的脆弱性,這引發了人們的憂懼:民主會遭到甚至更為直接的扭曲。

特朗普與俄羅斯消息源互動密切,這一點不同尋常。他堅定地拒絕批評普京,事實上在比較普京和他自己的總統奧巴馬時,對前者更多贊賞。他對自己收到的情報簡訊表示懷疑,認為泄密的源頭尚不確定,並在俄羅斯接管克里米亞的合法性問題上附和俄羅斯的立場。很多共和黨人如今已追隨他的領導,從指責奧巴馬對普京太過軟弱,到聲稱美國有必要與普京更加和睦地相處,轉變得毫無違和之感。這一切的影響可能意義深遠,但美國已不需要引入對最近一次選舉的扭曲:這樣的扭曲大多由網路驅動,而美國國內正大量形成這樣的扭曲。

特朗普展示出,他作為總統候選人可以堅持不懈地公然撒謊而不付出任何代價,由此,特朗普在更廣泛議題上無視事實的口水仗,為害甚至更嚴重。特朗普謊話連篇,更常見的是在其推特賬戶中張貼不良信息,就一些重大事項提出懷疑意見,比如奧巴馬是否出生在美國,或者犯罪率是否空前之高。他還在更多個人問題上扭曲了原始記錄:在事實面前,他仍聲稱自己不曾支持過伊拉克戰爭(盡管有先前的電視片段捕捉到了他表示支持伊拉克戰爭的話)。

在源自勞工統計局(BLS)這種統計機構的事實,和他從《國民問詢者》(National
Enquirer)之類八卦雜志上讀到的趣聞軼事之間,特朗普拒絕做出辨析。符合他的目的時,他對官方機構的中立性也提出質疑,比如聯邦儲備委員會和聯邦調查局,他毫無證據地指責它們被柯林頓陣營所腐化。最近他發出的推特稱,因為存在三百萬張非法選票,他事實上已贏得大眾投票。這一斷言缺乏經驗依據。

通過互聯網讀到的每一件「事實」看上去與其他每一件「事實」一樣重要,在此種情形下,選民世界觀的區隔化加劇了。馬克·扎克伯格可以抗議相反的情況,但相當多政治討論的自我選擇本性是無法加以質疑的,並且,對美國的政治話語而言,那一現實的相反結果也愈發如此。

因為,有相當多的美國人僅僅是不會相信他們從紐約時報或者CNN之類主流媒體信源那裡聽來的任何東西,並介入到了廣泛的陰謀論中,為令人難堪的信息辯解。比如說,他們相信,特朗普在總統競選辯論中之所以表現糟糕,只是因為柯林頓有一隻聽筒,可以通過這只聽筒接收他人提供的答案。通常來講,陰謀論思維是無權無勢狀態的產物,事實上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感受到的正是遭人無視和貶低。但他為自己的利益而鼓動這樣一些趨向,這對美國民主協商的未來而言是不祥之兆。


柯林頓民主在復仇

選舉結束差不多兩個月了,有關特朗普實際將如何施政,依舊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第一個不確定性與他的真實性格有關。他既是一位善於交易的商人,期待達成交易,又是一位立場極端的陰謀掮客,曾暗示他將推行堅定的民族主義政策。他必須去管理一個規模龐大而笨拙的政府,並與難以駕馭的外國領袖打交道:面對這一現實,他善於交易的那一面還是立場極端的那一面會勝出?

他會堅持對中國施加懲罰性關稅,並甘冒引發一場貿易戰的風險嗎?他會對敘利亞進行地毯式轟炸嗎?他會堅持推動這樣一些危險舉措,然後無視諸如世界貿易組織甚或聯合國這種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裁斷嗎?他會走得更遠,如他的一些更狂熱的意見所示,並認為不再有義務遵守長久以來約束戰爭行為的《日內瓦公約》之類協定嗎?他會授權打擊恐怖主義分子的親屬嗎?暫時無人知道。

假如特朗普的當選既是因為人們不滿於功能失調的政治體制,又是因為工人階級的困境,那麼新總統可以帶來解決不論哪一方面問題的任何希望嗎?

說到美國衰敗的政治制度,我一點也不樂觀。除了建言禁止政府官員頻繁游說,就強大的利益集團騎劫國家這個問題,特朗普並未拿出任何制度化的解決方案。眼下的問題在於政治活動中充斥巨量金錢,並且體制給予了說客較議會民主制下所能允許的遠為多樣化的渠道用來聯絡立法者。金錢問題無法基於最高法院對「巴克利訴瓦萊奧」(Buckleyv. Valeo)和「聯合公民訴聯邦選舉委員會」(Citizens United v. FEC)之類案件的裁定來解決,這兩個裁定認為,政治捐獻和游說花費是言論自由的一種形式,因而受憲法保護。(「巴克利訴瓦萊奧」案於1976年裁定,「聯合公民訴聯邦選舉委員會」案於2010年裁定。——譯注)

特朗普唯一公開宣稱的解決方案是,他足夠富有從而不會受到賄賂。他確實是這樣一種人:足夠富有,乃至於將拒絕40萬美元總統薪水視作其品牌的廉價廣告。他似乎強烈渴求繼續最大化其作為總統的商業利益,姑且不論這一事實,就他所申述的「抽干華盛頓的腐敗沼澤」,他也未拿出長期路線圖。

就不平等問題和工人階級的困境,他的主要建言是重新商定貿易協議並打擊非法移民活動,但這樣的建言不可能產生任何他所承諾的正面效應,事實上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的報復,這樣的報復將形成全球性的螺旋式下滑,令人回想起1930年代。性格因素將在這個時候起作用:假如特朗普發現他無法從貿易夥伴那裡得到重大讓步,他是依其立場極端的人格形象走開,抑或只是停下來,達成他所能獲得的最佳交易呢?

然而,在其他領域,特朗普可能會更加成功。奧巴馬執政的八年時間里有六年為僵局左右,這是因為極化的兩黨把持不同的政府分支。奧巴馬之所以能通過《平價醫療法》和監管銀行的多德-弗蘭克法(Dodd-Frank),是因他的民主黨在國會兩院均佔多數。眼下的局面則完全不同,共和黨控制著國會兩院。2013年的預算自動減支全面限制了政府層面的支出,類似的梗阻局面將被鏟除。國會在通過預算和完成立法時將更加輕松。那不意味著立法將是高品質的,但至少華盛頓將再度開始發生一些事情。認為政府簡直「一事無成」的沮喪情緒所帶來的那種毀滅感可能開始減弱了,即令此時國會多數在意識形態上荒謬地傾向於反政府。

除開貿易,特朗普還可能在一個領域為其工人階級支持者做些好事:基礎設施。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估計,基礎設施支出方面存在兩萬億美元的虧空;特朗普和柯林頓均大手筆承諾進行投資。這樣的支出將為工人階級創造大量工作崗位,並可能提供可喜的經濟刺激。

相較於他的民主黨對手,特朗普擁有更佳的機會來成功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這不只是因為他是一位開發商,而且因為過去,太多反對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支出的意見來自其自身所在共和黨的茶黨一翼。假如柯林頓贏得選舉人團選票,她有可能一開始就被憤怒的國會捆住手腳:共和黨人控制的國會急切希望阻擋她的所有積極行動;相形之下,特朗普將擁有更多授權來推動一些事情。

共和黨這次大獲全勝不應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在其內部,正統的瑞安式保守派期待全球化並削減社會開支,而特朗普的工人階級支持者恰有相反的訴求,兩派之間存在巨大矛盾。當新一屆行政分支規劃首份預算之時,這場戰斗很快就將被牽扯進來。我們可能在這兩個領域都遭遇失敗:富人階層收獲大規模減稅(在特朗普任命長期供職於高盛集團的銀行家史蒂文·努欽[Steven
Mnuchin]擔任財政部長之後,這看上去成了當務之急),同時奧巴馬醫改之類社會計劃遭到削減,這一切兼具經濟上的保護主義和過火的種族偏執。

任命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首席執行官史蒂夫·班農(SteveBannon)為白宮戰略師,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雷恩斯·普利巴斯(Reince Priebus)為白宮幕僚長,恰恰令人聯想到那種妥協。另一方面,特朗普似乎從承諾完全廢除奧巴馬醫改的立場上後退了,而且,當意識到他無法輕易用「美妙絕倫」的什麼東西來替代奧巴馬醫改時,他可能會發現自己已受困於其前任個人特徵鮮明的成就中動彈不得。(布萊巴特新聞網是一家美國右翼或極右翼新聞網站,創辦於2007年。——譯注)

特朗普勝選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意蘊要令人不安得多。對普京等,特朗普曾表達過欽佩之情。他是首位對推動民主主義的世界秩序全然無動於衷的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而長久以來,那至少在理論上是美國的天職。他非但不樂意批評普京,反而顯得急切渴望在就任後不久即與其達成一項交易。為回應俄羅斯干預烏克蘭且並吞克里米亞,美國和歐洲啟動了對俄羅斯的制裁,那些制裁措施大約會成為這場遭遇戰的首批犧牲品。

吉米·卡特在越戰結束後奉行退卻戰略,之後的里根恢復了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不同於里根的是,特朗普很可能加速奧巴馬治下已經開啟的趨勢,即大幅度弱化美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維基解密創辦人朱利安·阿桑奇這樣的人物何以極度迫切希望幫助他傷害柯林頓,理由在這里。總而言之,即令他的當選某種程度上是對美國意識到自己世界地位衰落的應對,結果卻可能大大加劇那一衰落的趨勢。

有關特朗普的這部書依舊在寫作當中。我們必須等待未來的幾個月,看看粉墨登場的是那個善於達成交易的人還是那個極端主義者。但特朗普的勝選還表徵著朝向民粹主義的民族主義這一全球性轉向的最新階段,這一模式的意蘊正開始令人驚駭地清晰呈現。

那一趨勢包括布萊巴特和整個歐洲范圍內反歐盟、反移民的右翼政黨之興起。從某種意義上講,如同特朗普一般,這些進展是大眾對全球化及其打著自由旗號所引發的經濟和文化紊亂的延遲反應,那樣一種自由並未止步於國境線。換言之,自由民主中的「民主」部分正在發動起義,報復「自由」那一部分。假如這一趨勢在世界其他地方繼續下去,我們將註定在一個怒氣沖天的諸種民族主義相互競勝的時代受到懲罰。

熱點內容
高考檔案研究生導師會看嗎 發布:2025-05-04 14:33:09 瀏覽:910
中醫葯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 發布:2025-05-04 14:28:16 瀏覽:510
中科院大學博士合唱團 發布:2025-05-04 14:27:21 瀏覽:645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葛世榮 發布:2025-05-04 14:24:20 瀏覽:991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王力教授 發布:2025-05-04 14:22:43 瀏覽:401
美國密西根大學牙學院 發布:2025-05-04 14:06:57 瀏覽:14
北京大學博物館學博士招生2016 發布:2025-05-04 14:05:58 瀏覽:592
華南理工大學電氣博士報考難度 發布:2025-05-04 14:00:03 瀏覽:124
大學教授英國 發布:2025-05-04 13:49:58 瀏覽:784
清華大學博士調檔 發布:2025-05-04 13:16:51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