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的劉曉東教授
Ⅰ 用心教育 | 南師大教科院碩士生導師簡介(040105學前教育學)
用心教育 | 南師大教科院碩士生導師簡介(040105學前教育學)
01 邊霞: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學前教育國家重點學科藝術教育方向帶頭人,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兼學位與培養處處長。邊霞教授擁有豐富的學術成就,主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和編著多部。她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兒童文化、兒童藝術、兒童教育特別是兒童藝術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02 顧榮芳: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科院學前教育系主任。顧榮芳教授專注於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幼兒園教師教育、學前教育診斷與咨詢的研究,成果顯著,多次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
03 黃進:博士研究生學歷,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學前教育專業碩士點負責人。黃進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兒童游戲文化和兒童藝術教育,主持並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04 孔起英: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學前教育專業碩士點負責人,研究學前兒童審美與藝術教育、家庭教育、兒童發展等。
05 劉曉東: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教育科學學院研究員,研究兒童哲學、教育哲學、文化哲學,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06 劉晶波: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研究所暨學前教育系教授,研究兒童社會性發展與兒童社會學,主持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
07 邱學青: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研究兒童游戲、玩具、兒童早期游戲干預等,出版多部著作。
08 虞永平: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研究學前教育學,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多部專著和教材。
09 王海英: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學前教育政策、幼兒教育觀等,主持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
10 張永英: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兒童教育基本理論、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參與多項科研項目。
11 鄭荔: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兒童文學、特殊兒童語言發展、零到三歲兒童發展與教育,主持多項科研項目。
12 郭良菁: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和學前教育評價,主持多項科研項目。
13 杜悅艷: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兒童藝術教育、通過藝術的學前教育、審美心理學等,主持多項科研項目。
14 王麗: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兒童藝術教育、通過藝術的學前教育、審美心理學等,主持多項科研項目。
15 原晉霞: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幼兒園教育評價、幼兒園體育,主持多項科研項目。
16 張俊: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副教授,研究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學前兒童數學教育,主持科研項目。
17 王玲艷: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學前教育管理與政策、0-3歲兒童發展與教育、學前比較教育,主持科研項目。
Ⅱ 劉曉東的學術成果
一、專著:
專著《兒童精神哲學》,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專著《兒童教育新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008年修訂版。
專著《解放兒童》,新華出版社2002年版,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修訂版;
專著《兒童文化與兒童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專著《蒙蔽與拯救:評兒童讀經》,江蘇教育出版沈2009年版。
主編《學前教育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009年修訂版。
二、論文:
發表論文190餘篇。發表有文藝作品。論文選目有:
《論「奧威爾問題」》(中英文版),《學術界》2010(11)
《「雙基」理論與教育學的現代觀念是相悖的》,《全球教育展望》2010(6)
《論兒童教育的古今中西問題》,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兒童精神發生學對兒童教育研究和兒童文學創作的影響》,載《上海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1)
劉暁東著,第8章「中國における子ども観―子どもの精神発達の研究とその教育的意義」,載労凱聲/山﨑髙哉(共編).「日中教育學対話Ⅰ教育學研究と教育改革の現狀と課題」,(橫浜)春風社2008年8月。(ISBN 9784861101595)
《先秦〈學記〉「禁於未發」章新詮》,載《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2008(2)
《兒童哲學:外延和內涵》,載《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3)
《寫詩就是回到我童年的舊鄉村》(文摘),載《中國教育報》2006年11月09日第八版
《童年研究:根的探尋》,載《中國兒童文化》第二輯,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5年12月。
《從學習取向到成長取向:中國學前教育變革的方向》,《學前教育研究》2006(4)
《文化改造與教育改造》,載《教育:思想與對話》第1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論兒童文化――兼論兒童文化與成人文化的互哺互補關系》,載《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2)
《「救救孩子」以及如何「救救孩子」 》,載《學前教育研究》2004(11)
《海子:一個追求塵世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解讀》,載《名作欣賞》》2003(7)
《論教育與天性》,載《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幼兒學外語問題之我見》,載《教育研究》》2000(11)
《個體與類精神發生的一致性:歷史線索與理論分析》,載《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4)
《美:本體之美與審美之美》,載《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1998(3)
《夜很美》(散文詩,外兩篇),載《青春》1998(8)
《模範情書》,載 《心理世界》1998(2)
Ⅲ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院系名師
程晉寬,男,1965年8月生,安徽壽縣人,教育學博士,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比較教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程天君,男,漢族,1972年12月生,河南信陽人,教育學博士。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教育學原理專業(教育社會學)碩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中心成員,全國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陳紅燕
陳學軍,男,1978年生,江蘇興化人,教育學博士,講師。
馮建軍,男,1969年生,教育學博士,哲學博士後。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學原理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國家重點學科教育學原理的方向帶頭人。
高水紅,女,漢族,1978年2月生,江蘇海門人。教育學博士,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華偉,女,南京師大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華黨生,男,漢族,1955年7月生於甘肅蘭州,安徽定遠人,大學本科,學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胡金平,男,1962年6月出生,江西南昌人,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星雲,男,漢族,1958年出生,江蘇南京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齊學紅,女,1965年4月生,山東鄒平人,教育學博士,博士後。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王雯,女,漢族,1963年3月出生於北京,碩士,副教授。
王寧,女,講師,碩士學歷,博士在讀。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魏峰,男,1980年11月生,江蘇邳州人,教育學博士,副教授。
吳永軍,男,1964年10月生於南京,博士,教授,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博士生導師。
徐文彬,男,漢族,1966年7月生,安徽宣城人,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啟亮,男,1949年3月生,碩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學科帶頭人,兼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委員會委員。
葉忠,男,1971年生,教育學博士。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殷飛,男,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
易曉明,女,1971年10月生,教育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余強,男,漢族,1954年3月生,江蘇鹽城人,教授。
張蓉,女,1973年7月生,教育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新平,男,漢族,1964年10月生,湖南沅江人,研究生學歷,教育學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帶頭人,教科院教育領導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周采,女,漢族,1956年8月生,安徽廬江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史博士點負責人。
周宗偉,女,漢族,1975年5月生,江蘇揚州人,博士後,副教授,為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會員。
朱曦,男,漢族,1961年11月生,江蘇句容人,碩士,副教授,兼江蘇省家教研究會副秘書長、南京市家教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 蔡厚德,男,1957年出生。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陳陳
陳慶榮,男,漢族,1980年9月生,江蘇省南京市人。中共黨員,心理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
崔光輝 崔光輝,男,1980年生,山東梁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西方心理學史,研究興趣集中於現象學心理學、早期人文科學心理學和日常生活經驗分析。
鄧鑄,男,漢族,1964年8月生,河南商城人,博士,教授,心理學實驗中心主任、心理學系副主任。
丁家永,男,漢族,1957年6月生,江蘇南京人,碩士,副教授。
傅宏,男,1959年4月生,江蘇揚州人,香港大學哲學博士(PhD)。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國際跨文化心理學會會員。
顧雪英,女,漢族,1963年6月生,江蘇張家港人,博士,教授,心理系主任,兼任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指導專業委員會常委、江蘇省心理學會秘書長。
郗浩麗,女,漢族,1973年11月出生,江蘇徐州人,博士,副教授。
蔣京川,女,1970年5月生,心理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季秀珍
劉穿石,男,1962年出生。1994年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並獲得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
劉國雄,男,1977年11月生,籍貫湖北,心理學博士。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青藍工程骨幹教師。
李小平,男,1956年9月出生,江蘇南京人,博士,教授,兼任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
施聰鶯
王雲強,男,1980年出生,教育與發展心理學博士,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
楊莉萍,女,1965年9月生,湖北宜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文登
應榮華,女,1978年7月生,基礎心理學專業碩士畢業,助理研究員。
余嘉元,男,1949年生,碩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小將
趙凱,男,漢族,1964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
鄭紅,女,漢族,1970年4月生,江西上饒人,博士,副教授,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鍾元,男,1980年12月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精密儀器及機械專業工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 邊霞,女,漢族,1966年生於江蘇徐州,祖籍浙江諸暨。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學前教育國家重點學科藝術教育方向帶頭人。
杜悅艷
郭媛媛
郭良菁,女,1972年2月生,籍貫上海市,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顧榮芳,女,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學前教育系主任。
黃進,女,1971年9月生,籍貫湖南長沙,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孔起英,女,教育學博士,南京師大教科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學前教育碩士點負責人。
李茹
劉晶波,女,1969年10月生,黑龍江黑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曉東,男,1966年生,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邱學青,女,貴州省貴陽市人,1965年5月出生。教育學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王麗
王海英,女,江蘇高郵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王玲艷
許卓婭,女,1951年出生於中國南京,祖籍中國澳門。教授,博士生導師。
原晉霞,女,漢族,1978年12月生,山西晉城人,博士。
虞永平,男,漢族,1962年生,江蘇吳縣人。研究生學歷,獲學前教育學博士,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俊
張金梅,女,1971年1月生,陝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中英文化連線會員。
張永英,女,漢族,1972年8月生,江蘇常熟人。教育學博士,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鄭荔,女,漢族,1970年4月生,山東臨沂人,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江蘇省學前教育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 柏宏權
曹梅,女,1977年8月出生,講師。
陳進,男,1976年8月生,本科,實驗師。
陳巧雲
仇宏斌
姜傑
李共
李藝,男,1956年出生。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技術學學科帶頭人,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
李哲,男,漢族,山東淄博人,1984年5月出生,碩士,教育技術學系實驗員。
李建生,女,漢族,1968年12月生,安徽人,教育技術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陸志海
龐明勇,男,漢族,1968年生,安徽省淮南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惲如偉,男,漢族,1970年6月生,江蘇鎮江人,碩士,副教授。
沈書生,男,1968年9月生,江蘇海安人,教育技術學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校「青藍工程」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
史慧敏
田俊華,男,漢族,1968年生,研究生學歷,博士在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技術系副主任。
王珺,女,漢族,1965年5月生,江蘇南京人,副教授。
王蔚,女,漢族,1966年3月生,安徽鳳陽人,研究生,博士,教授。
王麗英,女,1976年10月生,博士,講師。
徐朝軍,男,1974年10月生,副教授,博士。
楊曉江,男,1965年10月生,江蘇南通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技術學專業碩士生導師,江蘇省高校教育技術學術委員會委員。
尤海寧
張舒予,女,回族,1955年出生。原任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教授,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位委員會委員與校教學委員會委員。
張義兵,男,漢族,1967年3月生,江蘇連雲港人;博士,副教授;兼任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鍾柏昌,男,江西宜豐人,教育技術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朱彩蘭,女,1973年生,教育技術學博士,副教授。 陳益,女,漢族,1969年4月生,發展心理學碩士,學前教育學博士,副教授。
陳何芳,女,漢族,1976年生,湖北襄樊人,博士後學歷,教育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顧建軍,男,1963年生,教育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分管黨建、科學研究、教育碩士培養和學位進修工作。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郭本禹,男,1964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和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心理學探新》編委。
何善亮,男,漢族,1963年2月生,安徽明光人,博士,副教授。
侯晶晶,女,漢族,1975年11月生,安徽省馬鞍山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共產黨十七大代表,江蘇省婦女聯合會兼職副主席。
胡建華,男,1955年6月生,江蘇新沂人,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分管學科建設、計劃財務、博士後工作。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繆建東,男,1962年11月生,江蘇東台人,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成人教育學碩士學位點負責人,現任南京師范大學人事處處長。兼任江蘇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
李如密,男,漢族,1964年7月生,山東費縣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學博士,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博士生導師。
劉昌,男,1968年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畢業,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魯潔,女,1930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名譽院長。
邵澤斌,男,1970年生,江蘇連雲港人,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教育政策學碩士生導師。
生兆欣,女,漢族,1977年11月生,山東滕州人。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比較教育學專業的碩士生導師。
滕守堯,男,1945年2月生。南京師大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譚頂良,男,1962年8月生。1992年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獲教育學原理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汪鳳炎,男,江西省浮梁縣人,1970年3月生,心理學博士,教育學博士後,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王建華,男,漢族,1977年生,河南息縣人,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康寧,男,漢族,1954年5月生,江蘇省揚州市人。中共黨員,教育學碩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學科..
吳亮奎,男,1967年1月生,安徽廣德人,教育學博士,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南京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師。
吳曉玲
葉浩生,男,1955年8月生,博士。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學研究所所長,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
朱曉紅,女,漢族。1971年2月出生於江蘇金壇。博士在讀,副教授。 高德勝,男,1969年生,河南信陽人。教育學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金生鈜,男,1961年9月生,甘肅蘭州榆中人,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樂先蓮
呂麗艷,女,漢族,1976年10月生,黑龍江牡丹江市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喬建中,男,1958年7月生,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齊立旺
孫彩平,女,河北無極人,1971年7月出生,研究生學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葉飛
余維武 高霞
劉孫淵
王強,男,漢族,1961年5月生,寧夏同心人,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張樂天,男,漢族,1952年12月生,江西省彭澤縣人,研究生學歷,教育學博士,教授,現任南京師范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
Ⅳ 劉曉東的介紹
劉曉東教育學博士(1992-1995),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2001年受聘)、博士生導師(2002年受聘)。
Ⅳ 【獲獎感言】劉曉東:我們為什麼要解放兒童
人的天性是天之予人者。人的天性資源遭受抑制、破壞和浪費,是最大的暴殄天物,是個人、民族、國家、人類最寶貴的天性資源的浪費。對於許多民族來說,兒童的天性沒有得到尊重和保護是民族難以昌盛的根源。
為什麼要解放兒童?因為兒童自身還具有珍貴的精神資源。《蘇菲的世界》的作者喬斯坦·賈德認為,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成為哲學家。畢加索認為每個兒童都是藝術家,他的作品大量借鑒兒童的藝術表現視角和手法。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衣》里讓一個小孩子拯救了從皇帝到臣民全都說謊的成人社會。中國的豐子愷、賈平凹、周國平等人甚至將兒童視為成人社會應當學習的道德表率:兒童天真坦率、不管形勢、不瞧臉色、不拐彎抹角……總而言之,兒童的精神世界不同於成人的精神世界,兒童的精神世界裡有許多內容是值得成人學習的,這已經成為不少人士的共識。
中國的許多孩子的天性或生活正在遭受披著各種美麗外衣或高尚目的的各種「教育」的抑制、干擾甚至破壞。解放兒童,就要批判舊的兒童觀念和教育觀念,就要將超前教育、神童教育、幼兒珠心算教育、幼兒讀經等從兒童生活中清除出去,這些「教育」壓迫兒童,破壞兒童天性,霸佔童年時光,它們是反教育的,對兒童的成長是有害的。
兒童教育學是一門復雜的科學。兒童教育應當認識和保護兒童的天性,應當尊重和遵循兒童的生活。歷史上的一些偉大思想者對此有著深刻的洞見。盧梭認為教育即自然發展,杜威認為教育即生長,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成長有其自己不變的軌跡(必經途徑)。
確實如此,兒童的生活是隨年齡的增長而轉換和生長的,兒童在每個年齡段的銜接地帶其智慧水平、世界觀念以及學習方式均會發生質變。因而,盧梭提出「否定教育論」,杜威主張教育應當發生從傳統的成人中心或教材中心到「以兒童為中心」的哥白尼式革命,維果茨基提出「教育的大綱應當符合兒童的大綱」的教學原則。
而幼兒教育學大師蒙台梭利則提出,兒童自身存在一個「內部教師」,「大自然為了保護兒童免受成人經驗的影響而給予能促進兒童發展的內部教師(the inner teacher)以優先權」,內部教師將兒童的整個學習計劃制定妥當,而外部的成人教師「成了兒童的服務員和創造兒童的自然的協同者」。
從盧梭到蒙台梭利,這些偉大的教育學家的基本主張也許是薪火相繼,也許是不謀而合。兒童教育學(尤其是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的終極使命不就是破譯兒童自身的「內部教師」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嗎?而「內部教師」不就是兒童天性的總和與靈魂嗎?老子雲「道法自然」,教育學不也應當師法兒童的內在自然(「內部教師」、兒童天性)嗎?而這進一步凸顯了兒童中心、兒童本位教育學的科學深度和迷人魅力。現代兒童教育是以兒童為出發點,又是以兒童的成長為其歸宿的。也就是說,現代兒童教育的基本立場是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為本位的。
中國的兒童教育需要兒童本位,中國的文化也需要兒童本位。這讓我想到了明代的一位學者羅汝芳,羅汝芳將赤子之心、兒童天性看作身心的源頭,也看作家國天下的源頭,他主張建設童心為本的學說,主張建設兒童本位的社會與文化。
魯迅在《今天我們怎樣做父親》中也主張建設「幼者本位」的社會以取代過去「逆天行事」的「長者本位」。而法國思想家巴什拉也有類似的思想:「如果我們說社會是為學校而構成的話,那麼,在人的內心該是多麼明快、多麼可親!學校是一種目的,學校就是目的,我們的全部身心都對未來的一代負有責任。」這些思想是一種徹底的以人為本的主張:人為本,社會是末,人是根莖,社會的方方面面是枝葉花朵,這對於當今建設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馬克思曾將人本主義、自然主義看作理想社會的基本屬性。他認為徹底的人本主義就是徹底的自然主義,徹底實現人本主義和徹底實現自然主義的社會是未來的理想社會。西方學者賴特的觀點似乎可以進一步佐證馬克思的主張,他在評論盧梭時指出:「自然人不是我們最早的野蠻祖先,而是最後的人,我們正走在成為這最後的人的旅途中。」我相信,如果兒童本位的教育、兒童本位的社會得以實現的話,那麼兒童便真正獲得了解放,他走向自然人的道路便會寬廣通暢。
兒童是成人之父,解放了的兒童必然能「創造」保留了豐富天性的成人。換句話說,能夠保障兒童解放的教育條件、文化條件、社會條件,就是能夠保全人的天性的生活條件,在這種生活中,成人自然得到解放。所以,兒童的解放不只是解放了兒童,同時也解放了成人,這是人性的全面解放,這是全體人的解放。
(劉曉東,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員,《解放兒童》一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