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學中文碩士研究生導師
⑴ 黃志強人物介紹
黃志強
黃志強1963年7月出生於福建省仙游縣度尾鎮。1984年7月畢業於集美大學美術學院,2007年6月於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物畫藝術委員會委員,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審專家庫專家,泉州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文名:黃志強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福建省仙游縣度尾鎮
出生日期:1963年7月
職業:高校教授
畢業院校:集美大學美術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信仰:儒釋道三教合一
主要成就:構建了逸筆人物畫學科,李耕國畫創作理論研究。
代表作品:《逸筆人物畫構成》《李耕古典人物畫藝術》,逸筆人物畫創作。
人物經歷
1984年7月畢業於集美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中國畫專業,2001—2004年在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進修學習,2007年6月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寫意人物畫方向研究生畢業並獲碩士學位。研究生期間,師從於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博士生導師、著名寫意人物畫家翁振新教授。
主要貢獻
長期來從事美術教學、創作和理論研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物畫藝術委員會委員,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審專家庫專家,泉州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在書畫領域有自己明確的學術理念和追求目標,治學態度嚴謹,視野開闊,理論功底扎實;提出了逸筆人物畫學科建構,取代了人們熟知的寫意形式,從理論上擺脫了形而上的空中樓閣,使中國畫的理論與實踐關系回歸到傳統層面,出版了《逸筆人物畫構成》專著,並發表了一系列論文。2017年《逸筆人物畫構成》一書有幸獲批福建省第二屆本科優秀特色教材。有學術當擔,為著名中國古典人物畫家李耕理論研究的第一人,出版專著《李耕人物畫技法》和《李耕古典人物畫藝術》兩部,編著《李耕國畫研究》一部。參與編著的專著有《中國傳統藝術論》一書。2000年《李耕人物畫技法》一書榮獲莆田市人民政府第三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獨立主持完成了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論民族風情人物畫多維的文化視域》(結項號2018293)、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南宗花鳥畫嬗變》(結項號2013028)、泉州市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重點項目《逸筆人物畫構成》(結項號2015626)、泉州師范學院國家級和各部委項目預研基金《中國畫文化與審美創作》(結項號2016XJKT23)研究共4項。
在《美術》《人民音樂》《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福建師范大學學報》《東南學術》《福建論壇》《新疆藝術學院學報》《華僑大學學報》和《中華書畫家》等一些權威期刊或本科學報上發表了60餘篇論文,研究的范疇涉及創作實踐、學術創見、理論思考、藝術評論等,涵蓋的書畫家王羲之、蔡襄、蘇軾、李霞、李耕、鄭乃_、丁仃、姚天沐、翁振新、林容生等30多位。
參展獲獎
逸筆人物畫作品《一笑入悟》榮獲20世紀現代美術作品競賽銅獎,並收入大型畫集《20世紀現代美術作品精粹》。《祈願》榮獲福建師范大學首屆科技節二等獎;《雨後》榮獲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第八屆作品展一等獎;《曙光在前》入選福建省慶祝建黨80周年展覽,《操場上的吶喊》入選福建省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70周年展覽,《恰同學少年》榮獲福建省教師優秀作品展二等獎,另有同名作品《恰同學少年》入選福建省第二屆寫意畫大展;《畫家李霞》《雨後》《春韻》暨書法篆刻作品先後發表在《福建日報》、《藝術探索》和《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等報刊雜志上。
工於書法和篆刻,雖不參與展覽,卻筆耕不輟。其書通於畫意,講究章法布局,從顏楷入,上溯秦篆漢隸,下及宋元、明清和現代,近喜作草書,有朴、拙、狂、野、辣的藝術追求。篆刻作品講究疏密對比,強調書寫性和筆意,方圓結合,印風灑脫清新。1986年隸書《天下為公》入選福建省民革舉辦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00周年展覽,同年行書《唐詩一首》參加福建省第二屆書畫攝影藝術節展覽,書法論文《高等教育中草書研習與創作》入選《書法身份與文化立場——2019中國高等書法教育論壇論文集》,尚有《尚意書法觀與蘇軾書法藝術》《<蘭亭序>書法的傳承與藝術旨向》和《被歷史錯位的蔡襄書法》等6篇書法論文發表在本科學報上。熱心為書畫界人士鐫刻一些姓名和自勵章,享有「評論和創作兩豐收」(翁振新語)之譽。個人傳略收入《福建省文藝家辭典》和《國際現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中。
⑵ 李延平集美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李延平是集美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教授。具體信息如下:
- 基本信息:李延平,1963年7月出生,工學碩士,女性。
- 職務: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全面負責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 授課課程:在集美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主講「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以及「逆向工程/快速原型/快速模具」等課程。
- 科研成果:在《機械工程學報》、《中國機械工程》等超過10種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和教學論文40餘篇,其中5篇被EI收錄,20餘篇為核心期刊。引領了多項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和市科技計劃項目,展現了在模具設計領域的深厚造詣。
- 在研項目:目前正主持廈門市科技計劃項目「精密復雜高效壓力鑄造模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和江蘇省數字化製造技術重點建設實驗室開放課題「基於逆向工程的車身覆蓋件及其模具快速設計技術研究」。同時,還參與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研究方向涉及模具CAD/CAM技術、逆向工程技術等多個領域。
⑶ 遲岩人物概述
遲岩,閩南理工學院院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他具有深厚的學術背景,包括省政協委員、市拔尖人才、福建省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等多重身份,以及多項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資格。
在科研方面,遲岩主持完成的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達到15項,發表的學術論文超過50篇,獲得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和市級獎勵,以及多項發明專利。他出版的著作包括《電力電子系統的計算機模擬與輔助設計》和《電氣工程實踐教程》兩部。遲岩在煤炭學報、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等專業期刊上發表過論文,並參與了多項資助科研項目。
遲岩在科研領域主要專注於電氣傳動與控制、計算機集散控制、現場匯流排、智能化監控系統的研製與開發。他在近5年中主持了5項科研項目,總經費為28.3萬元;參與了2項科研項目。這些項目包括:福建省科技廳青年科技人才創新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福建省科技計劃項目等。
在科研成就上,遲岩獲得過煤炭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東煤公司資助項目的獎勵,分別獲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在學術成果上,他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共16篇。代表性科研論文包括:《開關磁阻電動機控制技術研究》、《變電站配電監控系統的研製與開發》等。
在教學方面,遲岩自1982年開始講授本科生課程,包括《電機學》、《電力拖動基礎》等,還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挑戰杯」天堂矽谷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成績顯著。遲岩還承擔了《線性系統理論》、《計算機控制》等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並在教學成果上獲得集美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3)集美大學中文碩士研究生導師擴展閱讀
遲岩,男,吉林柳河人,1960年10月出生。1982年7月畢業於阜新礦業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獲學士學位,留校任教。1996年擔任碩士生導師。1999年1月調集美大學航海學院任教。1999年4月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2000年任集美大學自動化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計算機控制系統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96年被學校定為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學科的帶頭人和碩士生導師,1997年被學校評為「校跨世紀優秀人才」,1998年7月破格晉升為教授。在從教的20年裡,為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講授21門課程;出版有關電力電子系統的計算機模擬與輔助設計等方面著作兩部;在《煤炭學報》、《電機與控制學報》、《中國計量》等刊物及「全球華人智能控制與自動化大會」、「中國交流調速傳動學術會議」等學術會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經貿委科學技術基金、煤炭科學基金、遼寧省博士起動基金、廈門市科委等資助科研項目8項。所撰寫的博士論文《同步電動機步進傳動系統預測控制的研究》對我國海軍現代化建設方面有一定的貢獻,得到了導師及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十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們的肯定。[1]
⑷ 黃龍光集美大學教授
黃龍光是集美大學的教授。以下是對他的詳細介紹:
- 基本信息:出生於1961年9月,是一位男性學者,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和博士學位,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職務與職稱:在集美大學擔任教授職務,同時是碩士研究生導師,所屬教研室為信息與計算科學教研室。
- 研究方向:主要聚焦於應用泛函分析與最優化理論。
- 學術成就:
- 1999年入選廣東省高校跨世紀「千百十」工程。
- 擔任了多項基金項目的負責人或主要參加者,如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向量均衡和優化問題解的特徵及其應用」和「非線性分析中的半序方法理論及應用研究」。
- 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許多重要論文,包括在《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上發表的英文論文,以及在《數學學報》、《數學物理學報》等權威期刊上發表的中文論文。
- 與劉三陽教授合作,探討了向量映射的鞍點、Lagrange對偶問題以及優化問題中的廣義錐凸映射等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