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學舞蹈編導研究生導師
1. 額爾古納河舞蹈作品分析
晨光微曦,長調悠揚,薄霧氤氯中,額爾古納河在天地間鋪開一幅長軸畫卷;霧散雲斂,蜿蜒的河水、游弋的天鵝、遼闊的草原以及那躍動的人群隱隱浮現……這是蒙古族女子群舞《額爾古納河》呈現的畫面。作品以額爾古納河為藝術原型,在虛實相生、氣韻生動的意境營造中,將額爾古納河從安假設明鏡、水波盪漾的自然狀態凝練成浪漫、唯美的舞蹈形象,彰顯出剛柔相濟的審美特徵,表達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作品將額爾古納河與蒙古族女性形象相結合,以舞者手臂的曲、伸,手掌的彎曲、抖動,腰部的扭動等多種肢體語言,加之舞蹈卡農技法、高低比照、動靜結合、舞台調度、節奏處理等編排設計,由形至神地表現出河流的形態特徵。作品於舒緩、悠遠的蒙古族長調民歌中展開,在保存蒙古族舞蹈基本風格特徵的同時,按照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對其元素按需擇取,將其動作進行重組、轉化。演員出場後,群舞從散點向舞台中間聚攏,領舞置身中心,使舞台畫面變得生動形象。同時,演員們充分運用蒙古族舞蹈的「硬腕」「柔臂」「軟手」等典型素材,顯現出額爾古納河面寧靜而又波光粼粼的畫面。其次,演員反復運用單手柔臂這一簡單的動態,加上回身凝望,表現出水面被微風吹起的層層漣漪。所有舞者擺出一個大橫排時,就像河水漲潮時一排排浪濤迎面而來,在水面上劃出一條條銀邊,在起伏舞動中,演員展現出如雲似水的身體線條美,以舞蹈意境延伸表達無盡的女性美。
由於對傳統舞蹈語匯進行了現代視角的審美解讀,因而作品在舞台呈現上極具審美效果及觀賞性。無論是眾舞者起身後托裙旋轉幻化而成的河畔天鵝,還是那咬含在口中的白色長裙;無論是裙擺甩動泛起的陣陣漣漪,還是眾舞者一字排開端莊優雅地款款走來,都給人以純潔、恬適、別致的視覺體驗。
作品將蒙古族人民對額爾古納河深厚的情感凝練為動人的舞蹈形象,以女子與河流雙重意象的交織營造出了虛實相生的意境,自然的溫情與女性的柔情交相輝映。這種意境的營造不僅是將額爾古納河由實境轉化為賦予情感的舞台形象,也是由河流、天鵝等實象的表現到抽象情感、內在意蘊的傳達,更是象外之象的追求與留白下無限空間的想像。此外,作品以富有生氣、婉轉流暢的舞蹈語言,於連續流動中將柔臂的韻律從身體的小空間擴展到舞台的大空間,顯現出具有開闊感與韻律感的舞蹈形態,使整支舞蹈顯得氣韻生動。
作品結尾局部,舞者在隊形流動中形成橫向s型,在看似靜止的造型中,向兩端無限蔓延,宛如蜿蜒而行的額爾古納河,說明生命也如流動的河水般永不停息,給人以無盡的遐想與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