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貶低四大發明
Ⅰ 「四大發明之爭」是怎麼回事,「四大發明「是不是科學
“四大發明之爭”是2019年一個大學的教授與學生在群聊中爭論“四大發明究竟是不是科學”引起的爭論,最終大學教授惱羞成怒將參與爭論的學生移出了群聊,然後這場爭論在社會上引起的廣泛討論。總體來說爭論分為兩個派別,一方是支持教授所說的“四大發明只是古代人們自我誇贊行為的科學,而不是現代實際意義上的科學”,而另一方則舉例說明四大發明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意義以反駁對方。
所以綜合而言,雙方的言論都有所偏頗,不夠嚴謹。而討論“四大發明是不是科學”這種問題,也是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討論,畢竟四大發明促進了所有人類的發展與進步。
Ⅱ 周炳琨的人生歷程
周炳琨,中國激光研究第一人。1960年留學蘇聯時,即涉足激光研究領域。
1956年,剛念完三年級的周炳琨就提前畢業,當上了助教,得到了有計劃的培養。清華大學送周炳琨到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簡稱「成電」,後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跟隨蘇聯專家列別捷夫教授進修微波電子學,擔任翻譯和助手。在成電優秀青年教師劉盛綱(後長期擔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並於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的幫助下,周炳琨從列別捷夫那裡學到很多真本領。1958年,周炳琨回校後,以一個22歲的小助教就開始講授「微波技術」的大課,並負責實驗室的建設。
1960年,清華無線電系系主任李傳信推薦周炳琨去蘇聯進修。
1960年1月,周炳琨來到蘇聯列寧格勒電工學院,專研微波技術。半年之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休斯飛機公司的科學家梅曼發明了世界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這標志著「激光技術」形成。它與原子能、半導體、電子計算機一起,被譽為當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周炳琨感到壓力,他想國內這方面的研究幾乎是空白,如不及時跟上最新科技的步伐,轉眼之間就要落後若干年。他想轉變自己的研究方向,投身於激光的研究。但這也是比較冒險的一個決定,因為這意味著以前所學的東西得棄置一旁。
他參加了蘇聯第一批紅寶石激光器的研製工作。於是周炳琨成為中國學習和研究激光的第一人。兩年後,他回到清華大學,該校無線電系立即組建了以他為首的激光研究小組,開始研究固體激光器這一嶄新的技術。當他們的工作剛開始起步時,「四清」、「文革」等政治運動接踵而來。周炳琨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帶著他的科研分隊,幾下江南。當別人搞開武鬥、搞無政府主義時,他們奔赴常州、無錫的工廠,與工人師博、工程技術人員協作攻關,先後為我國國防現代化、激光技術產業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1983年,他再次受學校派遣,遠涉重洋,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矽谷的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他一方面摸清了國外新技術革命的發展狀況,同時,又對某些外國人輕視中國學者感到憤慨,決心「為中華民族爭口氣」。
周炳琨雖然年近半百,卻老當益壯,帶著清華應用物理系兩個20多歲的研究生努力奮戰,在短短的一年半里,竟拿出「泵溥釔鋁柘榴石激光器」成為當時世界上效率最高、線寬最窄、頻率最穩的激光器。
Ⅲ 歷屆英語創新作文大賽的題目都是多少
「第六屆全國創新英語作文大賽」正式開賽
正式開賽
參賽通知
「全國創新英語作文大賽」由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指導、中國高校招生研究會主辦的《高校招生》雜志社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多所名牌高校聯合舉辦,迄今已成功舉辦了五屆。
「全國創新英語作文大賽」自創辦以來,始終秉承「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逐步改變以高考分數為惟一選才標準的模式,探索多元選拔優秀人才的機制,為在英語方面學有專長的同學提供向高校展示自己才能機會」的宗旨,得到了高校和考生的廣泛認同。
為協調高三學生高考復習與參賽的矛盾,給學生參賽提供更多便利,此項大賽啟動時間為每年3~4月之間,復賽安排在暑假期間(8月)進行,所有高中學生均可報名參賽。
現將大賽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活動組織:
主辦單位:《高校招生》雜志社
參與主辦單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山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廈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湖南大學、蘭州大學、中央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全部參加高校名單於2007年10月起陸續公布在《高校招生》雜志及新浪網《高校招生》雜志博客網頁上(http://blog.sina.com.cn/ccua)。
承辦機構:全國創新英語作文大賽組委會(組委會設在《高校招生》雜志社)
網路合作夥伴:新浪網
協作媒體:各省招生考試報刊、都市報等地方媒體
二、參賽對象:全國高中學生。
三、評選方式:大賽分為初賽和復賽。初賽作品由參與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和重點中學英語教師組成的評審組評審,按成績排序,從高到低評出一定比例人數(原則上不超過500名)為復賽選手。參加復賽的考生須按大賽組委會通知要求,統一集中到指定地點接受現場復賽測試(時間、地點另行通知)。復賽成績按從高到低排序,取實際參賽的前30%(原則上不超過150名)優秀學生為本屆大賽優勝者。進入復賽選手均發給「復賽證明」。復賽全程由復賽舉辦地公證處監督。
四、初賽試題: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and then write an essay at about 300 words on the following topic:
The Internet in My Life
According to a report from the Digital Future Project in the U.S.,the overall Internet access has risen to its highest level in the last four years;about three-quarters of Americans go online. The number of hours online continues to increase---rising to an average of 12.5 hours per week---the highest level in the study so far. What do people do online?Both very experienced users and new users spent by far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their time online dealing with e-mails,followed by general Web browsing,work at home for their jobs,reading news,etc.In terms of who are online,the report reveals that three quarters of the Internet users are aged 55 and under.Are you an Internet user?If yes,how long are you online each week?How do you connect the Internet?What do you gain by using it?If not,why not?What do you miss by not using it?
註:
1、答題紙請統一用A4紙(21cm*29.6cm)工整手寫或列印。
2、答題紙與「參賽表」裝訂在一起,答題紙上不寫姓名、地址等任何信息,也不得做任何標記,否則該答卷作廢。
3、 作文標題自擬,字數在300字左右。
五、參賽辦法:參賽考生填寫好「參賽表」(須加蓋所在中學公章),並在2007年6月10日以前(以寄出地郵戳為准)將參賽表(請按要求詳細填寫)和初賽作品一同寄往《高校招生》雜志社。初賽作品請獨立完成。本次大賽初賽收取60元/人評卷費,每人僅限一篇作文參賽(重復投遞視為廢卷)。初賽評卷費在寄參賽作文的同時通過郵局匯至雜志社(匯款請在附言內註明「大賽」字樣,匯款人一律寫參賽選手姓名並請註明選手地址,請勿採用加密方式匯款,切勿在信封內夾寄現金)。
六、獎 勵:學生參加此項大賽並獲「優勝者」,可自動獲得參加大賽高校「自主招生」測試資格或其它部分非自主招生高校相應錄取優惠條件,經該校自主招生測試(審查)合格後,按該校自主招生辦法錄取。(詳見主辦高校公布的<招生章程>)
歡迎全國各中學外語教師組織優秀學生參賽,我們將根據情況評選"優秀組織獎"
七、各高校優惠條件:參加本屆大賽各高校的優惠條件將在2007年10月起陸續公布在《高校招生》雜志及新浪網「高校招生雜志社」博客網頁(http://blog.sina.com.cn/ccua)。
八、大賽日程:
1、初賽時間:2007年4月10日至2007年6月10日。
2、初賽結果公布時間:2007年7月10日後在新浪網等相關媒體上公布復賽名單,復賽名單不逐一通知。
3、復賽時間、地點:公布復賽名單時同時公布復賽時間和地點。
九、幾點說明:
1、「參賽表」刊登在《高校招生》雜志2007年第6期雜志上(高考升學版),參賽考生也可在「高校招生雜志社」博客網頁(http://blog.sina.com.cn/ccua)下載,該表復制有效。表格上的每項內容都必須詳細填寫。
2、初賽、復賽所有參賽稿件的處理權均歸《高校招生》雜志社所有。
3、通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學道街81號中電大廈8樓B座《高校招生》雜志社「全國創新英語作文大賽組委會」 郵編:610016 聯系電話:028-86654294(Fax)、86654372
4、在信封上註明「創新英語作文大賽」字樣。
5、如因不可抗拒力導致的大賽延期和停辦,本雜志社不承擔任何責任,請考生和家長諒解。
6、本次大賽解釋權歸《高校招生》雜志社。
《高校招生》雜志社
2007年4月
……………………………………………………………………………………………
(可點擊右鍵另存報名表)
註:1、表格內容請用正楷工整填寫,內容務必詳細、完整;
2、借讀生請在「所在學校」一欄同時註明學籍所在學校和借讀學校;
3、考生戶籍登記姓名與現用名不一致的,請註明並出具證明,其姓名須與高考報名所填姓名一致;
4、報名表復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