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對新聞

大學生對新聞

發布時間: 2021-01-30 09:15:36

1. 當代大學生最關注什麼話題呢對哪些新聞比較感興趣

最關注國際問題.對國內的經濟有關的新聞比較感興趣

2. 如何提高當代大學生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

.個人層面

大學生處於心智發展成熟的初期,對政治的認知尚未成熟,對市場競爭、追求個人經濟利益等方面的關注較多,家庭成員的政治態度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的政治情感。

因此,提高大學生的時事政治關注度,首先就要從需求動機出發,為大學生提供參與政治的機會,如進行時事政治的課堂討論、舉辦各類時事政治的競賽活動等;其次,保障大學生的政治權利,如增加學生班級幹部選舉權,增加學生選專業、選課程、選老師等一系列權利;最後,減少在城市化過程中的人際交往的冷漠和物質消費的世故,減少大學生對他人利益的關注,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時事政治的關注程度。

2.學校層面

目前大部分學校的時事政治課程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因此,要想提高大學生的時事政治關注度,要從多方面著手。

首先,要創新教學形式,學校要改變思維,對大學生參與時事政治進行有效引導,通過搭建各類新媒體平台,如校園網、微信、微博等高校主流媒體平台,發布時事政治信息;其次,要創新教學內容,做到新穎突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真正找到政治興趣和關注點,如形勢政策課上老師引領學生關注最新時事,引導學生將自己所學知識分析時事;再次,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政治討論,培養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和參與意識,鼓勵他們通過參加時事政治來更好地認識和了解社會,承擔社會責任;最後,學校要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如報紙閱覽室、電腦活動中心等,開展時事政治教育。

3.社會層面

以前,談到政治,人們總覺得那是政府官員、政治家們口中的路線、方針等,理論性太強,離自己的生活太遠,不太願意談起,也不太願意關注。其實政治本來就來自於生活,應該是為老百姓服務的,政治教育應該要深入我們的生活中。

大學生接受較高水平的教育,他們參與時事政治的程度也關繫到國家政治的發展。學校要培養學生主人翁的意識,激發他們對政治參與和關注的熱情。

如利用當前大學生喜愛的新媒體平台,將日常的時事政治事件融入學生的生活中,讓他們時刻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國家的一分子,有責任參與到時事政治中。一些與學生相關的事情,政府可以通過設置「網上討論」「網路投票」等方式聽取大眾的聲音,以提高大學生的參與度。

3. 你怎樣看待當今大學生對娛樂新聞能夠侃侃而談的現象

經歷過初中,高中,上了大學,我們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和選擇度。以前做什麼事都要經過父母,老師,現在更多的是在自己。很多學生都覺得經過了痛苦的高考,大學就是應該用來玩,享樂的,覺得大學還要為了學習,拿獎學金,考研,還要為了競選院主席,校學生會幹部之類的事整天忙來忙去,那之前奮命的高考是為了什麼,大學不玩,以後工作了,結婚了,哪有時間玩。其實這種想法是沒有正確認識自己,沒有正確認識大學真正意義的表現。上了大學,我們應當要比初高中變得更成熟一些,應當想得更遠,而不止在於眼前的享樂。

4. 如何看待大學生對時事政治的關注

自從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以後,互聯網四通八達的「信息高速公路」把地球變成了「地球村」,人與人的空間距離,國家與國家的空間距離前所未有的急劇變短,關系也日益的密切,真正實現了「天涯若比鄰」的夢想。但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全球每天每一小時每一秒都在上演著各種各樣的事情,龐雜的信息似乎與快節奏的生活差生了強烈的沖突,到底我們還有沒有時間來關注這些時事政治?於是,我們信息調研隊進行了一次「當代大學生對實施政治的關注度的訪談」活動。本次活動我們隨機地訪問了一些同學,並詳細如實的記錄了訪談的內容,以下摘錄兩份典型的訪談錄來進行分析。
一、姓名 蔣霞 性別 女 年級 大一 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 1談談你對時事政治這個名詞的認識(包括時事政治包括哪些等等)
時事政治是最新的政治新聞,一般都是比較重大的事件。
2你平時是否有關注時事政治以及用什麼途徑了解時事政治?
偶爾會關注一下,一般都是寒、暑假有時陪同父母看新聞,還是偶爾上網的時候,QQ消息跳出來如果有我感興趣的,我也會點擊進去關注一下。有時候無聊也會看看報紙。
3你為何會或不會關注時事政治以及認為關注時事政治對我們大學生有什麼影響?
因為政治、經濟、文化密切相關,對我們來說,文化、經濟十分重要,所以多了解政治對我們的生活還是非常有益的。關心時事政治也是關心國家一種表現,作為大學生非常有必要了解。有的時候,遇到喜歡聊政治的人,有話題可聊。有的課程考試也會涉及這方面,所以也會特意去關注一下。
4你比較關注時事政治的哪一方面以及原因?
我比較關心國際大事。考試容易考到,國際大事都比較轟動,大家都比較關注,在新聞出現頻率高。
5你對學校開設形勢政策課有何看法?
我覺得這個出發點很好,但是這門課上的很無聊,所以最終效果不大。
6說說你最近關注的國內的一件時事政治以及國外的一件時事政治?
國內的一時想不起來了。國外的就是大家都在關注的本·拉登被擊斃,我覺得奧巴馬因為這事民意支持率大幅提升,但是恐怖襲擊事件會增多。
7你認為現在大學生對時事政治的關注程度如何以及原因?
我覺得現在大學生對時事政治不太關注,原因主要是時事政治對日常生活直接作用不大。而且現在時事新聞比較嚴肅,現在大學生比較追求娛樂性,所以大家都不太關注。
8你認為應如何提高大學生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具體的措施)?
考試多增加這方面內容。在形勢課上把時事政治生動化,引起學生興趣。媒體應該多加宣傳。

二、姓名 李燦 性別 男 年級 大二 學院 建工
1、 請問你平時都做些什麼樣的課余活動?
打籃球、課余創業、看新聞、聚會、關注鳳凰網。
2、 你關心時事政治嗎?為什麼關心?為什麼不關心?
關心,作為大學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所以要關注社會。其次,了解時事可以當作跟朋友的共同的話題,和同學共同探討社會形勢的變化與經濟發展進程。
3、 你是否知道國家發生的一些大事件?
故宮失竊、酒駕立法、解放軍總參謀率隊訪美,西藏選達賴問題答疑。
4、 會不會專門上網或賣報紙查看這些問題?
網上了解過,但沒買過書。
5、 關注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培養胸襟和格局
6、 你從中獲得些什麼?
了解道德與利益沖突時的抉擇,加強對身邊環境的認知。
7、你認為學校是否為我們提供的充分的條件去了解時事政治?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沒有,應鼓勵學生看新聞
8、 你覺得提高大學生對時事關注有沒有必要性?談談這方面的重要性。
有。可以提高我們對人生格局的安排能力,拓寬我們的胸襟。並且可以針對性的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提高自我思考能力。
9、 你覺得提高大學生對時事的關注度應從哪些方面下手?
我們應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
從這次的大學生對時事政治的關注程度訪談中,從受訪者的回答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一、 大學生都了解關注時事政治的意義。在隊員對一些同學的訪談記錄中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認為了解時事政治對大學生有重要的意義。這個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了解時事政治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而且這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社會為以後步入社會奠定基礎。同時這也可以顯示自己能跟得上時代的潮流,不至於OUT。還有一點就是關注時事政治也是關心國家,愛國的一種表現。
二、 大學生了解時事政治的渠道以網路為主。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都有自己的電腦,至少具有一般的上網技巧。網路以其快捷便利性和龐大的信息容量而深受大學生推崇,已經日益演變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學生選擇通過網路來了解時事政治有其明顯的優勢:第一網路上的信息涉及世界各地,把國內國外的新聞都囊括其中;第二是網路上新聞出來的速度快於一般的紙質媒介,可以優先得到信息;第三通過網路減免了買報紙或雜志所需要的花費。可以說網路以其顯著的優勢在與眾多傳媒的競爭中勝出,更大的占據了大學生市場。
三、 每天用於關注時事政治的時間不多。在訪談中發現大部分受訪者每天用於關注時事的時事少之又少,有的甚至只有偶爾才會關注一下。而且即使會每天花上一些時間關注時事政治也很片面,只看一些自己關興趣的新聞,在訪談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同學對於最近發生的時事不了解。
四、 在訪談的過程中,很多同學表達了希望學校改善在校生接受時事政治的條件。很多受訪者表示學校沒有提供充足的條件來讓大學生了解時事政治,希望學校能改善條件,通過多種方法如發揮學校廣播平台的作用來讓學生了解時事。
五、 受訪者中男生對時事政治的興趣要高於女生。在受訪的男生中,一般每天會抽出一些時間來看新聞,關注時事政治。但是女生卻很少有每天安排時間看新聞的,只是在上網的時候偶爾看到感興趣的會去瀏覽一下。而且,對於最近的時事熱點,男生知道的也明顯比女生多。
人是社會動物,任何人都不能脫離他所在的社會而單獨存在。當代大學生生活在這個空間距離日益縮小,已演變成為一個地球村的世界就更加應該關注時事政治,關注實時動態,做一個關注時事的有心人,睜眼看世界,而不要做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獃子。當代大學生要依靠廣闊的眼界和豐富的見識來充實自己,提升能力。同時,有理想有抱負的大學生,一定是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和世界的,因為關注時事,關注祖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動態,就是愛國的一個表現。所以,當代大學生應該從自己做起,時時關注時事政治,這樣既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又能了解社會,更好的生活,也可以為以後進入社會打好基礎。

5. 什麼是大學生新聞理想

充滿著對新聞的熱情,把「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奉為座右銘;盡管新聞有太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願意以記者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開端,鍛煉能力積累人脈再轉行。哎!現在大學生都很累

6.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面對負面新聞該如何調整自己

百家爭言,良莠不齊,大學生還沒建立起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難以做出准確判斷,受到不良影響

7. 大學生是不是應該多看新聞

推薦你訂手機報``上課無聊的時候拿出來看看,提神又長見識````
上QQ什麼的時候彈出來的新聞也看看``不想深入了解的看看標題也好``

8. 大學生:為什麼我們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

「『3P』是什麼意思?」11月3日,北京一所大學的男生宿舍里,王晶(化名)點開某門戶網站高高掛起的一則新聞後,轉頭問同宿舍的其他同學。王晶點開的這則新聞說,三成大學生曾試過一夜情,19%的大學生曾發生過3P性行為。 「大家都有點愣,半天,有個同學開口,『只聽說過3D動畫、3G手機,3P啥意思?』」王晶向筆者回憶當時的情境,「後來上網查了下,才懂了。對那條新聞,我們只有兩個字:扯淡!」 「為什麼大學生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為什麼負面新聞總愛扯上我們大學生?」王晶很不理解。還好,在對那則新聞參與表態的471名網民中,有159人斥其「無聊」,85人認為「搞笑」,63人表示「憤怒」,這讓他略感欣慰。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騰訊網新聞中心聯合開展了一項調查,在7450名參與調查的青年中,85.5%的人感覺和以前相比,現在關於大學生的負面新聞正變得越來越多。 「為什麼總是我們?」 「大家好像都愛拿『大學生』說事兒。」一位參與調查者說。 本次調查的參與者,總結了一下近年來媒體拿「大學生」說的各類事兒: ——大學生玩游戲的報道,小則玩到神志不清、生命垂危,大能玩得搶劫婦人、刺殺同學; ——大學生誠信也是被關注的熱點,從大考大抄小考小抄,發展到乾脆不考找槍手代筆;貧困生畢業後不還助學袋款,改名字換地址就讓你銀行找不著人;找工作簡歷造假那更是一堆一堆; ——「××女大學生賣淫案調查:賣身錢多被揮霍」,「高校將成為中國最大妓院」等等,聳人聽聞的報道讓大學生成為「性放縱」群體的代表; ——「清華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在福建跳樓身亡」、「美女研究生因情變跳樓自殺,留下數萬言遺書」等大學生自殺報道,又給戴上「心理不健康」、「沒有責任感」、「以自我為中心」的帽子; —「搓麻將、賭博等不正之風在高校男生中悄然流行」、「大學生,你為什麼要父母養活」讓大學生背上「意志薄弱、沒有進取心」、「拜金、享樂」的罪名…… 「為什麼總是我們大學生呢?好像現在的大學生都成了『麻煩製造者』。」調查中,有人抱怨。 「鋪天蓋地,那麼多不好的消息,現在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了,究竟這個群體真的那麼『壞』,還是我們被妖魔化了?」也有參與調查者這樣表達自己的困惑。 有論者認為,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妖魔化大學生的現象,動輒就把大學校園的個別現象擴大化,把個別大學生的墮落典型化、普遍化。「這當中不排除有人是出於『恨鐵不成鋼』的好心,希望通過觸目驚心的描述來警醒大學生。但也不排除有人這樣做是出於炒作的無聊心理。」 大學生素質下降? 對於負面新聞增多的原因,53.5%的人認為,可能與大學從精英教育變為大眾教育後,大學生整體素質有所下降有關。 「大學生的素質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高。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話是對的。」一位參與調查者說,「校園越擴越大,樓房越蓋越高,學生的學習條件越來越好,可學習的風氣越來越淡保時代不同了,環境也不同了,不能拿現在的大學生和以前的大學生相比。」 「校園里的確有些人厭學、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玩物喪志,甚至可以說這也是一種風氣。」很多參與調查的人都承認。 「但那隻是一部分。」北京師范大學大四的李弢弢,有點不滿地對筆者說,「媒體對大學生的報道太誇張了,這些負面新聞,其實只是大學生中的極個別現象,絕對不是大學生的主流,可經過大肆渲染報道,卻讓許多人誤以為我們大學生都很差勁——有好幾次,我父母看了新聞,就憂心忡忡地跟我討論,『你們真那樣嗎』,『你可千萬別學壞呀』,諸如此類的。」 很多參與調查者也說,其實,大部分大學生都很勤奮,他們要面對的學業和就業的壓力與日俱增,「看看現在考研和考公務員競爭多慘烈,就應該知道大學生沒有墮落的資本!在個別現象上大做文章,對其他大學生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大四的蘇晨則認為,「新聞所能呈現的,最多也不過是一鱗半爪。若僅看新聞就將大學生視作問題人群者,那就無異於管中窺豹,耽於浮光掠影了。」 對於大學生整體素質下降的說法,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研究所王長瀟副教授也不認同。他告訴筆者:「經常和大學生接觸,我感覺到,他們的綜合素質都很不錯,比我們那個時代強多了!社會大眾總是以某個特定時期的標准來要求大學生,殊不知時代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其在大學生身上找原因,不如找找社會和學校的原因,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太大了!」 民眾獵奇+媒體炒作? 調查中,46.5%的人認為,大學生負面新聞增多,是因為一些人的獵奇心理,加上媒體迎合這種心理的非理性炒作。與此同時,83.9%的人認為媒體對大學生的報道不準確。 「炒作!扯淡!為誰炒作?性學會『學術年』的開幕!報道這個新聞的媒體!誰擁有話語權誰就可以說三成大學生嘗試過一夜情!」這是一位參與調查者的留言。 「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一旦沾上了大學生,那標題中就一定會突出大學生,要是女大學生就更好了,名牌大學的女大學生尤其好,點擊率肯定就飆升。」北京一家網站的編輯告訴筆者,「像雲南香格里拉車禍6人死亡,從標題上來說已經簡明扼要了,但一定要點出包括三名北大清華學生,這樣的新聞標題才更吸引眼球。」 一位大學生這樣敘述自己怎樣成為《大學生發帖徵人縫扣子》新聞的「男一號」:「周六晚上心血來潮發了一個《徵人幫我縫紐扣》的帖子,周一一個陌生人給我發站內信件詢問『紐扣事件』,隨便詢問了專業、年齡,周三就見報了。」 「連BBS這種地方的小帖子也要報道,現在的媒體是不是已經沒有新聞可寫,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反正我從來都是抱著娛樂的心態上BBS的,一個帖子能代表整個大學生群體嗎?我們去做志願者,我們勤工儉學,怎麼就沒這么大的影響?偏偏BBS上的一點小破事,就被拎出來嚴肅討論,還被無限放大?縫紐扣這些完全私人的事情,怎麼突然就成了我們大學生面臨的嚴重問題了?」他的同學不無憤怒地評論道。 「大學生的心態,早已從精英變成大眾,可在很多人眼裡,大學生還是精英的代表,『精英』們一出問題,有人就開心了,是不是跟仇富心理差不多?」有參與調查者揣測。 在媒體工作的高先生認為,大學生負面新聞多,是由於大學是一個信息集散地,大學生相對無組織性,壞消息不脛而走,紙包不住火,媒體在發掘大學校園的負面信息時較為方便。「媒體也揀軟柿子捏。大學生不是大官沒有權,也不是富商沒有錢,不是既得利益群體,媒體對他們下手,沒有顧慮。」 「說句實話,沒有記者真正喜歡這樣,誰願意一聽污七八糟的東西就興奮呢?但報紙要生存,我們更要生存,我們單位已經實行了零工資制,當生存有壓力時,當別人和自己都認為記者應該活得很好的時候,當我的朋友因為漏掉一對青年男女跳樓自殺的新聞而被迫辭職時,我也在無奈中學會了寫新聞最重要的東西:在稿子里事實是要有的,但在感覺上可以無限地誇大它,強化它。炒作,瘋狂地追求賣點,我也不喜歡,真的不喜歡。」某都市報記者小潭告訴筆者。 對此,王長瀟指出:「媒體始終不能忘記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大學生這個群體很特殊,一方面他們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優缺點,在社會轉型時期產生一些問題不足為怪;另外一方面,相對於媒體來說他們是個弱勢的群體,需要得到社會的理解與容忍。」 「媒體不應該總拿大學生來吸引眼球,消費大學生的公眾形象,以至淡化專業精神和社會責任。」王長瀟認為,媒體從業者需用心觀察、用心思考、用心講話、用心作文章,維護真實、客觀,保障社會公德。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中43.0%的人認為目前媒體對大學生的關注太少了。 「我們希望被關注的問題,我們的苦惱,我們的困惑,好像真正關心的人不多。」一位參與調查者認為,重要的是,我們懷著一個什麼樣的心態看大學生。 「大學生雖然不是小孩子,但因為缺少社會閱歷,心理等各方面未必成熟。他們出了事,最需要的是真切的關懷、熱心的教育和引導,而不是冷嘲熱諷,或者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有論者稱。

滿意請採納

熱點內容
雲南財經大學考研論壇 發布:2025-07-25 09:25:42 瀏覽:498
廣西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7-25 09:16:36 瀏覽:670
西華大學專業分 發布:2025-07-25 09:02:57 瀏覽:28
搞過大學生 發布:2025-07-25 09:00:01 瀏覽:10
文科大學學什麼專業 發布:2025-07-25 08:48:36 瀏覽:960
江西假民辦大學名單 發布:2025-07-25 08:48:36 瀏覽:915
男主是大學教授的小甜文 發布:2025-07-25 08:32:54 瀏覽:510
華盛頓大學金融工程專業 發布:2025-07-25 08:29:22 瀏覽:872
大學珍惜時間ppt模板 發布:2025-07-25 08:29:22 瀏覽:776
2017大學徵兵時間安排 發布:2025-07-25 08:29:00 瀏覽: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