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從
Ⅰ 大學生應當從哪些方面要求自己
大學生應該具有務實精神和求實秉性。大學生應該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拼搏精神和開拓能力。大學生應該具有未來意識和善於學習、創造的能力。大學生應強化全球意識和具備國際交往能力。當代大學生應具備合作意識協調能力。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記使命,自信自勵。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將個人青春夢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放飛青春夢想 ,把擔當民族大任的歷史使命內化為擔當的自覺,外化為實際的行動,從容自信、堅定自勵。
要有高強的本領才幹,勤奮學習,全面發展。要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講求奉獻,實干進取。
要自覺梳理國家意識、民族意識,把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民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要堅持實踐第一、知行合一,勇於面對實際生活中的各種挫折考驗;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勇於創新,勇於變革,以新的實踐創造更大的成就。
Ⅱ 大學生要從哪些方面做到文明修身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實施文明修身的背景:國家公民道德建設,高校以德治教,擴招後大學生品德素質普遍下滑。國家公民道德建設核心和原則是為人民服務與集體主義——這就要求我們真正的把專業知識用來服務於社會,這是一種奉獻、團結精神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著力於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挽回品德下滑的局面。
下面側重於兩個大的方面談一下文明修身的意義:
立國。當今社會,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普遍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豐富知識和高尚品德的優秀人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前進的必然選擇,也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證。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的專業技能和道德素質是其先決條件。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展,人才已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中越來越重要的因素。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組織、生活方式等日益趨於多樣化的同時,現實生活中滋長的一些不良現象與風氣、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等對大學生思想的健康成長都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有:強烈的實現自我價值的願望,但過於注重個人利益、社會責任感不強;思想敏銳、情感豐富,但性格弱化、原則性不強很容易被腐敗等同化;競爭意識較強,但集體主義精神不夠;崇尚文明生活,但缺乏文明修養等等。總之,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素質要求存在一定距離,輕則阻礙社會發展,重則致使社會落後,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立人。先學會做人後做事,這也是文明修身的重中之重。
中華民族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有——「仁者,人也」、「仁者愛人」——孔子的儒家仁愛之道,講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成了優良的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多年歷史,中華民族創造舉世矚目的文明成果;煌煌華夏,集聚五十六個民族,孕育出豐富的人文資源,對世界文明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傳承民族優良文化傳統是當今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從近代的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通過不斷地磨練,又形成了英勇無畏,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努力拚搏的民族精神,顯示了強大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前不久,病毒肆虐,與「非典」病魔抗戰的時期,多少醫務人員為科學為國家為民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這種不怕犧牲,勇於探索的精神,再一次鼓舞著人民與病魔進行了堅決、頑強的斗爭,最終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作為當代大學生努力學習知識、繼承文化傳統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必然要求。
文明修身以史為鑒,以正自身。大學生正處於人生中最為關鍵的探索、成長階段,這個階段的所作所為,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自我的心理素質發展。如果不在此時此刻抓好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建設,那縱然擁有了學富五車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何用之有?因此,先成人,後成才,不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專業技能的「機器」,真正成為一個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掃除不良行為習慣的關鍵在於自身思想意識上的提高與重視。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就可以攻克所有的難關;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掃除「醜陋」,完善自我。踏踏實實做事,正正穩穩做人,做一個正直的人,弘揚大學校園文化新風,提高大學生自身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