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東校區黨委書記
① 中山大學校長叫什麼名字
歷任校長及黨委書記
鄒魯於1924年2月至1925年11月任國立廣東大學籌備主任、校長,1932年2月至1940年4月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戴季陶於1925年5月至1930年9月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1926年10月至1927年6月為國立中山大學委員會委員長。 經亨頤於1926年8月至1926年9月為國立中山大學代理校長。 朱家驊於1930年10月至1931年6月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許崇清於1931年6月至1932年1月、1940年4月至1941年7月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1951年1月至1968年8月任中山大學校長(1961年12月起任廣東省副省長)。 張雲於1941年8月至1942年5月、1948年6月至10月、1949年6月至10月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金曾澄1942年5月至1945年12月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王星拱於1945年12月至1948年6月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陳可忠1948年10月至1949年6月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馮乃超於1951年2月至1953年底任中山大學黨支部書記、中山大學分黨委黨組書記,1954年11月至1955年8月任中山大學分黨委書記,1956年6月至1965年初任中山大學黨委第一書記。 李嘉人於1965年初至1968年8月任中山大學黨委第一書記(時為廣東省副省長),1973年4月至1975年6月、1977年12月至1979年12月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校長。 黃煥秋於1958年10月至1960年2月、1979年4月至1984年12月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1982年9月至1984年6月任中山大學校長。 李岳生1984年6月至1991年4月任中山大學校長。 張幼峰於1984年12月至1991年4月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 曾漢民於1991年4月至1995年6月任中山大學校長。 黃水生於1991年4月至1996年9月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 許學強於1996年7月至1998年4月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 王珣章於1995年6月至1999年8月任中山大學校長。 李延保於1998年11月至2006年1月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 鄭德濤於2006年1月至今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 黃達人於1999年8月至2010年12月任中山大學校長。 許寧生於2010年12月任中山大學校長。
② 2005年中山大學自考校長是誰
黃達人。
黃達人,1945年4月生,浙江象山人,中共黨員、數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山大學校長。2010年12月,因年齡原因,黃達人不再擔任中山大學校長職務,由許寧生院士接任。現任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成就主要研究領域為線性運算元逼近、非線性逼近、求積公式與最優演算法等。在多進制小波構造和性質等方面的研究居國際領先水平。曾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黃達人學術研究領域為函數逼近論、小波分析、信號和圖像處理。
在函數逼近、逼近論的極值問題、求積公式與最優恢復演算法、小波分析、圖像處理與信息安全、非線性非平穩信號處理、模式識別等研究領域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合作著有專著《樣條函數與逼近論》和《多進制小波分析》,在信息安全領域獲發明專利三項。先後擔任《數學進展》、《》雜志的編委。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兩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廣州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各一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項。
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國碩士」、「全國優秀教師」。
成績自1999年任中山大學校長以來,與黨委書記李延保同志(1998~2006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合作,被稱為中山大學的「李黃時代」,這一時期成為中山大學自1924年孫中山首創以來發展最為快速的時期之一。
著作《大學的觀念與實踐》,商務印書館,2011年6月出版理念黃達人主政中山大學期間,曾在多個場合強調「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教授就是大學」和「善待學生」等三個概念。因此,一般認為可將黃達人在這三個方面的言論歸納為其治校理念。
中山大學(中大,Sun Yat-sen University),創建於1924年,坐落在廣東省廣州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該校位列首批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是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粵港澳高校聯盟成員。
中山大學源於1924年孫中山先生創立的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8月17日,改校名為國立中山大學。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山大學成為全國首批有權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單位之一。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中山大學。
③ 中大老教授百歲仍在家給博士生授課
下面是整理的「中大老教授百歲仍在家給博士生授課」,歡迎閱讀參考,更多有關內容請繼續關注本網站高考欄目。
中大老教授百歲仍在家給博士生授課
夏書章這個名字,是與中國行政管理學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他的經歷就是一部中國行政管理學『活的教科書』。」1月19日,中山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舉行了夏書章教授從教70周年座談會,自1947年起,他已在中山大學70個年頭了。1月20日,夏書章過了99歲生日,按中國人的說法,已是百歲高齡。這位生於「五四運動」年代的學人,經歷國家磨難,參與國家建設,也見證了國家復興。他身上的家國情懷到今日仍能感召我們。
夏書章教授,1919年生裂殲,早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1946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全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顧問、中山大學副校長、美國哈佛大學客座教授等。現為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名譽會長、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曾獲美國公共行政學會2006年度「國際公共管理傑出貢獻獎」,以及「全國模範教師」「復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等獎項和榮譽稱號,被譽為新中國公共管理學科奠基人、「中國MPA之父」。
夏書章生於「五四運動」的年代,一生跨越了北洋政府、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山大學一起走過風風雨雨,他經歷過戰爭、屈辱、動盪的年代,也在參與和見證新中國的發展、富強和復興。
「明明白白近百年,喜見日月換新天」
1947年,夏書章結束學生生涯,開始在中山大學任教,從此與中山大學結下70年的緣分。中山大學黨委書記、歷史學者陳春聲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夏老是國家磨難、國家建設和國家復興的親身經歷者,他身上的家國情懷最為真摯,並感召著我們。夏書章教授長期積極推動中國公共管理學科建設與發展,盛譽載身,由他創建的中山大學公共管理學科一直在全國發揮著學科引領作用。
座談會上,夏書章深情地回憶了自己百年人生的曲折經歷和人生體會。他說,自己的人生可以分為3個30年和一個10年。第一個30年是1919年至1949年,這是在舊社會的30年,他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飢源租,彼時的他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深懷同感。1949年到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9年改革開放後,國家慢慢富強,他正式進入了學術研究黃金期。「明明白白近百年,喜見日月換新天。全面小康已在望,民族振興夢必圓。」他用這首詩表達自己的喜悅心情。
97歲仍著書 《夏老漫談》一談就18年
夏書章在百歲高齡仍在進行高頻率寫作,並時刻關注最前沿的學科發展和國家治理議題。在當天的座談會上,還舉行了《夏書章著作選輯》(十卷)、《夏老漫談》(增訂版)發布儀式。《夏書章著作選輯》(十卷)包括《<孫子兵法>與現代管理》《「三國」智謀與現代管理》《行政學新論》《知識管理導論》《現代公共管理概論》《論實干興邦》等,選取了夏書章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21世紀初十年、近十年的代表作品,兼顧了夏書章治學與公共管理學術領域的各類代表性研究主題。其中,《論實爛兆干興邦》是在2016年寫就並出版,當時他已97歲高齡。
《夏老漫談》是夏書章受邀自2001年起在《中國行政管理》雜志上開設的專欄,至今已持續18年。《夏老漫談》選編了這個專欄近二百篇雜文風格的短文,展示了他作為新中國公共管理學科奠基人的學者情懷。在編入該書的《當代治國理政中的行政學內涵》一文中,夏書章寫道「行政的實質在於『行』,或者說行政的要害、關鍵、精髓與根本在於『行』」。 「我們選擇夏老著作的部分再次出版,是希望更多人閱讀它,體會夏老思想精髓,感受夏老的家國情懷和為師之道。」陳春聲說。
求學:炮火中輾轉到哈佛深造
1919年1月,夏書章出生於江蘇省高郵縣,幾個月後,「五四運動」爆發,在這個國家積貧積弱的年代,他親身體會到國家貧弱導致國民的缺少尊嚴。「我的前半生一直在路上, 『九死一生』。」1939年,夏書章考入「國立中央大學」政治學系。當時抗戰硝煙彌漫,南京淪陷,學校遷至重慶。「那時候的山間公路,蜿蜒曲折,七十二拐,山谷里能看見很多翻下去的汽車。」當歷時兩個多月最終到達學校時,夏書章已經錯過了許多課程,不得不選修別的院系的課程來代替學分。即便如此,夏書章還是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畢業後,夏書章原定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行政學學位。他在波士頓上岸後訪問了哈佛大學,在出示了芝加哥大學的入學證件後,哈佛大學也有意錄取他,於是他便留在哈佛行政學研究院求學。
去美國的路上也是危險重重,「那時候在船上,上面有日軍飛機的轟炸,下面有潛艇和水雷的威脅,我們吃飯、睡覺和上廁所都穿著救生衣,隨時都做好了沉船落水的准備。」
教學:執教七十載仍堅持家中授課
1947年,夏書章到對他「很有吸引力」的中山大學任教。彼時,全國已經掀起反內戰、反飢餓運動的高潮,中大師生在廣州是主力。為營救被反動派拘捕的進步師生,夏書章和其他師生一起向反動派提出嚴正抗議。
1979年4月21日至5月17日,以中山大學校長李嘉人為團長、中山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黃煥秋為副團長、夏書章為秘書長的中山大學學術代表團一行9人赴美國回訪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哈佛大學等高校,這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第一個赴美訪問的高校學術代表團。
從28歲到99歲,夏書章從當年的「中大最年輕教授」變成了今天的「中大最年長教授」。其間,夏書章編著了著作40餘本,發表論文約500篇。然而,年齡的增長並沒有改變他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
在工作上,這位九十多歲的「老兵」一直沒閑著。如今,夏書章仍在家中給博士生開題、授課,給《中國行政管理》雜志寫《夏老漫談》專欄,在文章里,他擔憂城市的過度擴張,批判高校亂象,語言生動又給人啟發。分析社會現實問題,夏書章總能一針見血,切中要害,被學界贊嘆「真『剛猛』也」。
治學:一生傾注於中國行政管理學
夏書章這個名字,是與中國行政管理學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他的經歷就是一部中國行政管理學「活的教科書」。他被公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學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他把自己一生的熱情和心血都傾注到中國行政管理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的事業中。
1979年,夏書章聽到鄧小平在講話中提到要重振政治學、法學、社會學及世界政治的研究,就給《人民日報》寫稿,呼籲「要把行政學的研究提上日程」,並很快得到學界的響應。1985年,他編寫了改革開放後第一本《行政管理學》教科書,同年,《中國行政管理》雜志創刊。1988年,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成立。1999年,夏書章又倡導在國內引入MPA(公共管理碩士),最初只打算在6所院校試點,後來第一批試點MPA專業學位的全國重點院校增加到了24所。
盡管年事已高,但每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開會,夏書章都盡可能地參加,每次參加都認真發言。萬一不能到會,他總會認真地准備一個書面發言,鄭重地委託參會人員宣讀。「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夏老作為行政學界的前輩、一名老知識分子,對學會、對學術事業的那份沉甸甸的情感和深深的關注之情。」
我精心 推薦:
④ 陳春聲的人物履歷
1982年在中山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4年在中山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9年在廈門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1年起任中山大學歷史系副主任,1994年起任中山大學人文科學學院副院長,2000年起任中山大學人文科學學院院長,2001年起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3月起任中山大學副校長。2012年3月,任中山大學委員會常務副書記(正廳級)兼副校長。
2015年9月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 學術經歷:1992年,香港大學歷史系訪問學者;1993年,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1995年,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所訪問學者;1996年,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訪問學者;1997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1998年,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所訪問學者;1999年,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訪問學者;2000年—2001年,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所訪問學者;2001年,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訪問學者;2003年-2004年,台灣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2007年,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文學部客座教授;2007年,台灣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座教授,台灣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兼) 。
兼任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院校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史學會、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廣東歷史學會會長。
⑤ 中山大學的宿舍是怎麼樣的
中山大學的宿舍
1、說起宿舍,幾乎每一棟都有丟財物的例子,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鎖好回門窗答,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還有不要讓閑雜人員進入宿舍。宿舍管不是特別嚴格,社會人員一般都能進去。
3、學校寢室還有一個特色的地方,每棟宿舍樓都有一個文化室,一般每個每個文化室都由不同的學院負責,文化室的布置水平通常與學院對學生的投入呈正相關性。那些明明很有錢卻不肯花點在學生身上的學院,其負責的文化室通常也比較渣。
4、中山大學東校區位於廣州大學城,和其他三個校區(北校區、南校區、珠海校區)宿舍情況不同,中山大學東校區宿舍樓本科生宿舍分布在慎思園、明德園、至善園,布局基本相同;都是四人間,獨立衛浴;每年住宿費1500,不包含水電費;配空調。
5、宿舍供網時間為早上6點-晚上11:00,周五晚周六晚不斷網,其他晚上都會按時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