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華中科技大學周潘老師

華中科技大學周潘老師

發布時間: 2025-04-24 16:36:38

『壹』 求 2008revit競賽獲獎作業 五年級同濟作業大圖

一年級(14份)
學校名稱 作業名稱 作業作者 指導老師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解讀建築 林俊琦 施英 郭祥 王靜 魏成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觀景建築設計 陳偉璐 施英 郭祥 王靜 蔡偉明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平面構成 張潔林 施英 郭祥 王靜 魏成
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編織——數理控制下的構成研究 饒崢 何劍橋 曹震宇 張濤 浦欣成 賀勇 孫瑋 吳璟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與城規學院 九宮格造園練習 劉亦思 鄔極 潘維佳 陳陽 蘇維 王欣 歐陽文 金秋野 李春青
華僑大學建築學院 積木•空間 徐卓然 林偉凡 曾佳雄 林群鴻 張無暇 汪瑩瑩 李璐芸 李言 申曉輝 方翊珊 袁炯炯 陳芬芳
華僑大學建築學院 1:1立體構成 蔣坤 黃元韜 李偉堂 陳鴻峰 申曉輝 戴雲倩 鍾祺 趙紅利
湖南大學 流•轉——一年級空間構成:靜態滲透到動態滲透 吳啟晶 史遠卓 鍾力力 歐陽虹彬
蘇州科技學院建築與城規學院 不系舟——咖啡館設計 朱淳 王秀慧 申青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建築學系 集展覽、工作與生活於一身的藝術家居所 杜學劍 鍾宏亮
青島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沐林源起——小型釣吧設計 王斌 解旭東 王少飛 郝赤彪
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經典建築解析——羅比住宅 周月明 錢銘 張蕾 周揚
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南京1912街區外部空間認識與分析 周月明 錢銘 冒辰 周揚 張蕾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築院 經典建築分析 鄭點 連劍 宋晟 吉慧 何川

二年級(24份)
同濟大學規劃與建築學院 24小時簡易自救抗震棚設計建造實驗 建築學二年級 張建龍 趙巍岩 戚廣平 俞泳 關平 施中才等
中央美院建築學院 假日別墅 溫鶴 黃源 傅禕 張寶瑋 韓光煦 吳若虎 劉斯雍 范凌 步睿飛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中小型公共服務建築設計——風景區觀景服務設計 馮立星 嚴永紅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別墅設計 羅夢豪 費彥 馮江
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整體關聯的設計——城市中心及配套旅館設計 呂妍 陳林 陳帆 王潔 朱宇恆 汪均如 明焱炎 朱懷 吳銳
廈門大學 海濱俱樂部設計——漁村 梁松 李立新 唐洪流 李蘇豫 王偉
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圓管——公園茶室設計 羅林君 趙逵
中國礦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家園——小住宅設計 黃文耀 鄧元媛 王倩 張銳 林濤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 融合、再創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 郭袁媛 戴儉 李華東 王珊 楊紅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 幼兒園——社區三代人共享的樂園 劉東順 楊紅 王珊 戴儉 李華東 褚智勇 聖進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與城規學院 舊城補丁六記 李圖 劉浩延 李越 張晨 郝東 何天逸 王欣 胡雪松 李春青 段煉
山東建築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 城郊山地別墅設計 姜詠茜 仝暉 扈益群 魏琰琰
山東建築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 四合院•中式生活——山地別墅設計 吳孟辰 張勒 門艷紅 仝暉 魏琰琰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 幼兒園設計 侯叢思 潘正超 安黎 李帆 蘇靜
鄭州大學建築學院 Play in Group ——幼兒園設計 陳文斐 張穎寧 劉文佳 陳紅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與規劃學院 生命驛站——流動醫療救助站設計 楊楠 裘鞠 柳紅明 李佳藝
大連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青雲映山設計 何凡 呂健 吳曉東 孔宇航 王時原
青島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濱海驛站——濱海大道觀景點文化驛站設計 陳朴林 郝赤彪 解旭東
青島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科普體驗中心設計 邵彥 郝赤彪 解旭東
青島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互動、生長——六班幼兒園設計 周可 郝赤彪 解旭東
青島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新視角——志願者服務站設計 劉曉蒙 郝赤彪 解旭東
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建築系館設計 黃志成 蔣曉風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 售樓處設計 劉航睿 唐思彧 單偉倫 曹倫 張廣媚 石華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奧運大排擋——3*3奧運服務站概念設計 王媛灝 桂汪洋

三年級(35份)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 特殊自然環境群體空間設計 陳禹 李玲玲 李國友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 特殊城市環境群體空間設計 肖瀟 孫偉 羅鵬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 某高校新校區醫院設計 彭卓 陳宇 羅建平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1966-1976歷史事件展示中心 姚又寧 周露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城市住宅設計-中低收入人群住宅建築設計 吳婷婷 田琦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地域文化中心 李玥瑜 黃海靜
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磚瓦博物館設計 李永強 王雷 陳翔 秦洛峰 林濤 錢海平 王卡 李澎田 黃杉
福建工程學院 全國保障性住宅設計方案競賽 孫紅瑜 陳爽 余志紅 蔡碧新 周麗彬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書+園 陳曉蘭 錢曉慶 單軍 程曉青 黃文菁
廈門大學 廈港古船博物館設計 余多 邵紅 任璐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鐵路交通博物館設計 王偉實 鮑莉 李海清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文化藝術中心設計 王欣 夏兵 錢強
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適應性•集合•開放建築-舊城區商集合體設計 劉碧嬌 張彤彤 譚剛毅
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舊城區商住集合體設計-基於建築地形學的思考 顧芳 彭雷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 皇城的平民化過程 城市博物館設計 張婷 王冰冰 張昕 趙之楓 艾英旭
山東建築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 輕重之間-大學生活動中心建築設計 李曉東 劉偉波 鄧慶坦 江海濤
山東建築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 FOLD FORCE FANTASY-大學生活動中心建築設計 司鴻斌 劉偉波 鄧慶坦 江海濤
山東建築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 展•茶•墨-大學生活動中心建築設計 劉文 劉偉波 鄧慶坦 江海濤
沈陽建築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 架空•生態•交流-鋼鐵鑄造廠改造-文化中心設計 劉楚 安艷華
鄭州大學建築學院 拯救失落的記憶-鄭國貴族墓葬博物館設計 鄧彬 劉中 趙凱 劉興
大連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街情再現-城市歷史街區改造設計 趙瑋 郗皎如 戰長恆 於輝 張宇 孔宇航
大連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新米瑪哈娜-維吾爾民俗展覽館設計 庫都來提 庫都斯 樊璐 高德宏 孔宇航 郭飛
大連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影像空間-城市歷史街區改造設計 馮海花 孫兵 馮偉 於輝 張宇 孔宇航
青島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泛運動-作為景觀和過程的全民健身運動中心 沈思 黃睿 劉明昊 王少飛 徐強
青島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連續空間體驗社區體育中心設計 畢勝 李政昆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 Mediascape 蔡傑宏 朱海山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 媒體廣播中心 陳晨 Mr Ulrich kirchhoff
長江大學城市建設學院建築學系 出謀•畫測-荊州古城拱極門遺址測繪 周廣鶴 吳獲子 李沛然 冷長宗 王紅燕 夏琴 王宏偉 李文凱 彭蓉 鄭輯宏 陳星星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 博物館設計 杜鈺 周博 姜旭 張廣娟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 博物館設計 陳月 張廣娟 周博 姜旭
河北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 博覽建築設計-流動的歷史-海河歷史博物館設計 陳稀 盧昀偉 張慧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規劃與建築系 老碼頭的心看台-碼頭博物館設計 杜顯霖 王克寧 胡期光 張天宇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 行為&動力-舊建築改造旅館設計 徐虹 林姍 孫德龍 王絢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 珞珈書院設計 劉子鍔 王炎松 袁雁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快題設計-5.12之後 王慶 李久芳 蘇劍鳴 劉陽

四年級(19份)
同濟大學規劃與建築學院 建築與節能一體化設計探索 程智斌 趙群 Dietrich Elge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演出會議文化中心設計 劉一瑋 馮偉 王琪 許楗 高源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殘疾人報攤移動售賣設施 肖凱還 杜詩達 譚瑩 密舒楊 王雪培 曲明曉 林大衛 王涵 甘果 孫雁 王朝霞 王雪松 覃琳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仿古建築設計 徐輝 張興國 李臻賾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校園多功能會堂設計 李嘯川 魏宏楊 唐淼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水泵廠地塊城市更新設計 張祺飛 黃穎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綠色希望小學設計 歐陽愚 張羽 謝沁 庄少龐
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杭州市十五奎巷歷史街區改造與重建 陳冰 陳鋼 樓宇紅 王東輝 連銘 顧哲 高峻
山東建築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 折城-濟南市館驛街西片區棚改設計 司飛 劉言凱 侯文傑 李珊珊 劉世龍 趙斌 楊慧
華僑大學建築學院 城市設計-新舊城區交叉區域城市更新 許一嘉 閆婷 吳少峰 李耀鵬 岳岑 鄭妙豐 姚敏峰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 街巷與院落-八府庄村住區規劃與建築設計 栗鵬 王芳 王代贇
大連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濱海工業遺址更新利用設計 邱洪磊 焦坤紅 韓波 韓默 高德宏 孔宇航 張宇
河北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 天津佟樓地區城市更新設計 張偉 劉磊 張向煒
中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 高層集合住宅的傳統居住空間表達 賴奕堆 成月 石磊 李衛樂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 Land Year 土生土長 劉洋 翟旭 宋昆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 天津近代工業博物館 尹瑾珩 鄒穎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傳統院落規劃下的層級空間 張元升 徐震 蘇劍鳴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合肥市勝利路南段城市設計 韓韜 何路路 郝建海 尹磊 萬瑤敏 高蓉蓉 徐曉燕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集約式高層住宅 耿超 顧大治

五年級(14份)
同濟大學規劃與建築學院 伯沙勒爾藝術與設計專科學院數字化設計 姚霽 張周舟 石永良
同濟大學規劃與建築學院 I-Instry江南造船廠世博園區改造城市設計 蔡青 余國璞 田唯佳 王瑜 黃一如 袁烽 李翔寧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上海世博會江南造船廠地塊城市設計 萬博 盧峰 顧紅男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都市區高速公路客運與城市公共交通環城樞紐設計 錢維娜 王琦
上海大學 院落的精神——崇明陳家鎮新農村住宅設計 孫俊逸 王海松
廈門大學 鼓浪嶼計劃之內厝奧1號片區藝術村更新計劃 王晨軍 王玲巧 劉勇 張燕來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上海世博會江南造船廠歷史地段改造和更新 姚昕悅 江天 何晉 袁懿 李邦健 王建國 仲德昆 龔愷
揚州大學建築科學與工程學院 海門市余東鎮保護與發展規劃研究 張傑 高松 王勝 張平 鮑牛 吳蘇雁 王文彬 沈屹 過源 趙詣 張建新 劉雁 張偉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與規劃學院 長影廠保留區域環境及建築更新改造設計 唐思遠 王奇琦 裘鞠 柳紅明 張成龍 林芒
大連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當代城市媒質中心設計 辛善超 孔宇航
內蒙古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舊廠房改造——建築系館設計 李金奎 張鵬舉 高旭 棄卓彥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築學院 山水•行——徐霞客館設計 言靜藍 呂昀 王蓉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築學院 歷史建築保護與更新研究性設計——長沙市裕湘紗廠 韓佳栩 楊海鑫 嚴鈞 許建和 梁智堯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 SALA AMPHAWA中德泰聯合設計 陳矞 付雷 郝冠民 楊屾 周婷 羅傑威 楊葳

年級不詳(4份)
台灣逢甲大學 [尋]故事旅店 李昭毅 許慈容 彭志峰
台灣逢甲大學 On the water 北門實驗性海上聚落民居 郭振銓 不詳
台灣逢甲大學 邂逅特殊聚落紋理——相遇在朱家村 朱婉萍 鄭築尹 不詳
台灣逢甲大學 蘇州河之心 張文婷 陳上元

『貳』 偶還是個小學生,老師要寫一篇作文<<家鄉的名人>>.我家在江蘇宜興,請問一下這里的名人和他們的故事.

他,以馳名中外的駿馬圖贏得了千萬人的稱贊;他。以一身頑強的精神在畫界創下了一片輝煌。他,就是我們宜興的名人——徐悲鴻。
徐悲鴻,懷著一腔火熱的愛國情懷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他用自己出神入化的技藝告訴全世界:中國行!中國人更行!那如風似電,賓士如飛的神駿可謂「一洗萬古凡馬空」,它早已成為中國畫的象徵,代表著中國藝術的高峰,但在成功背後,他其實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努力。
當徐悲鴻在外國留學時,一位自傲的法國學生曾這樣無理地對他說:「你們這些愚昧的中國人,即使送你們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什麼大器!」徐悲鴻聽了,壓抑著心中的怒火,雙目如電地怒視著那位法國人,毫不示弱地說:「先生,你不是說中國人成不了器嗎?好,你代表你的祖國,我代表我的祖國,我們來比一比!」那位法國學生不屑一顧地回答:「好啊,我到要看看你的本事有多大。」從那以後,徐悲鴻將壓力化成動力,潛心畫畫,他每天省吃儉用,把省下的錢去買更多的畫具,專心致志地臨摹一些大師的畫,不久,畫畫水平大大提高了。接著,他綜合一些畫畫的技巧,自己創作。俗語說:有志者,事竟成。他懷著為中國爭光,為華人爭氣的激情,發憤學習、刻苦做液局鑽研、爭分奪秒、日夜奮斗,終於在學院的幾次大考中名列前茅,用自己優異成績告訴那個自以為是的法國人:中國人也很了不起。
這就是徐悲鴻,一位傑出的愛國主義者,一位把畢生精力奉獻給振興中國美術事業的大師。讓我們帶著敬佩的心情大聲喊出這個令中國人驕傲的名字——徐悲鴻。

江蘇省宜興縣內有條河叫塘河,河上有座石拱橋名屺亭橋。徐悲鴻於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屺亭橋鎮的一個平民家庭,原名壽康,年長後改名為「悲鴻」。父親徐達章是私塾先生,能詩文,善書法,自習繪畫,常應鄉人之邀作畫,謀取薄利以補家用。母親魯氏是位淳樸的勞動婦女。
徐悲鴻9歲起正式從父習畫,每日午飯後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並且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10歲時,已能幫父親在畫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還能為鄉里人寫「時和世泰,人壽年豐」等春聯。13歲隨父輾轉埋襪於鄉村鎮里,賣畫為生,接濟家用。背井離鄉的日子雖然艱苦,卻豐富了徐悲鴻的閱歷,開拓了其藝術視野。17歲時,徐悲鴻獨自到當時商業最發達的上海賣畫謀生,並想借機學習西方繪畫,但數月後卻因父親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志向高遠的徐悲鴻在20歲時再度來到上海,開始了新的人生起步。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震旦大學,為日後的赴法留學打下了一定的法語基礎。其間認識了著名的油畫家周湘、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劍父,在畫作上得到了他們的贊許和指點,增強了繪畫創作的信心。他還結識了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在其影響下確立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藝術觀念影響下,他對只重筆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貶薄,認為只有唐代吳道子、閻立本、李思訓,五代黃筌,北宋李成、范寬等人的寫實繪畫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為的支持下,他觀摩各種名碑古拓,潛心臨摹《經石峪》、《爨龍顏碑》、《張猛龍碑》、《石門銘》等,深得北碑真髓,書法得以長進。後獲得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的資助,在日本,徐悲鴻飽覽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畫家能夠會心於造物,在創作上寫實求真,但在創作上缺少中國文人畫的筆情墨韻,無蘊藉朴茂之風。
徐悲鴻從日本歸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在京期間,相繼結識了蔡元培、陳師曾、梅蘭芳及魯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運純讓動思潮的影響,樹立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
旅歐深造 孜孜不倦
在北洋政府的資助下,24歲的徐悲鴻到法國學習繪畫。抵歐之初,他參觀了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皇家學院的展覽會以及法國的盧佛宮美術館,目睹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優秀作品。徐悲鴻深深感到自己過去所作的中國畫是「體物不精而手放佚,動不中繩,如無韁之馬難以控制。」於是,他刻苦鑽研畫學,並考入巴黎美術學校,受教於弗拉芒格先生,開始接受正規的西方繪畫教育。弗拉芒格擅長於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其畫作不尚細節的刻畫而注重色彩的和諧搭配與互襯,對徐悲鴻日後油畫風格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
徐悲鴻每日樂此不疲地進行西洋畫的基本功訓練,上午在巴黎美術學校學習,下午去敘里昂研究所畫模特兒,有時還抽空去觀摩各種展覽會。此期間他有幸結識了著名畫家柯羅的弟子藝術大師達仰,每星期日攜畫到達仰畫室求教。達仰「勿慕時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畫的藝術思想對他影響較大,使得他沒有追隨當時法國日漸興盛的現代派畫風,而是踏踏實實地鑽研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學院派藝術,在繼承古典藝術嚴謹完美的造型特點的同時,掌握了嫻熟的繪畫技巧。留學4年之後,徐悲鴻的繪畫水平已達到可與歐洲同時期的藝術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畫作品《老婦》入選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沙龍)。
由於北洋政府一度中斷學費,徐悲鴻被迫轉至消費水平較低的德國柏林。在那裡,徐悲鴻仍然不放過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他求教於畫家康普,到博物館臨摹著名畫家倫勃朗的畫作,並且常去動物園畫獅子、老虎、馬等各種動物,以提高自己的寫生能力。
當徐悲鴻重新獲得留學經費後,便立即從德國返回法國繼續學習。他抓緊每一寸時光,在名師們正規而系統的訓練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鑽研下,繪畫水平日漸提高,創作出一系列以肖像、人體、風景為主題的優秀的素描、油畫作品,如《撫貓人像》、《持棍老人》、《自畫像》等。
徐悲鴻在旅歐的最後階段還先後走訪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義大利的米蘭、佛羅倫薩、羅馬及瑞士等地。美麗的異國風光令他陶醉,歐洲繪畫大師們的佳作令他受益匪淺。長達8年的旅歐生涯,塑就了他此後一生的審美意趣、創作理念和藝術風格。
技融中西 名垂畫史
學有所成的徐悲鴻在32歲這一年回到中國,開始在國內投身於美術教育工作,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他參與了田漢、歐陽予倩組織的「南國社」,積極倡導「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國精神」。他陸續創作出取材於歷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繪畫,這些畫作借古喻今,觀者從中能夠強烈地感受到畫家熱愛祖國和人民的真摯之情。1931年日軍侵華加劇,民族危亡之際,徐悲鴻創作了希望國家重視和招納人才的國畫《九方皋》;1933年創作了油畫《徯我後》,表達苦難民眾對賢君的渴望之情;1940年完成了國畫《愚公移山》,贊譽中國民眾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奪取抗日最後勝利的頑強意志。除此之外,還創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貧婦》等現實題材,《灕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題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動物題材的作品。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徐悲鴻在擔任政務、行政工作的同時,仍筆耕不輟地進行創作,滿腔熱情地描繪新中國建設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為戰斗英雄畫像,到山東導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體驗生活,為勞模、民工畫像,搜集一點一滴反映新中國建設的素材。不幸的是,這一切藝術活動因畫家過早地離開人世戛然而止。
徐悲鴻的作品,無論是油畫、國畫還是素描,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他在油畫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義的光與色的表現與古典主義嚴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結合。在早期中國油畫家中,傑出者首推徐悲鴻。在素描方面,徐悲鴻成績卓著。他的素描既是繪畫訓練的習作,為他的國畫和油畫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同時又是具有欣賞和研究價值的藝術品。其一生中,僅畫人體素描就不止千幅。徐悲鴻在國畫方面的造詣也很深厚。他是國畫創新的藝術實踐者,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基礎上第一個把歐洲古典現實主義的技法融入到國畫創作中,創制了富有時代感的新國畫。以人們熟知的畫家的馬畫為例,從這類作品中既能欣賞到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線條造型和筆墨之美,又能觀察到物象局部的體面造型和光影明暗。
徐悲鴻憑藉著他的天才智慧、堅毅的精神和畢生的努力,成為近現代中國畫壇上少有的能夠全面掌握東西方繪畫技法的藝術大師

他,是一代繪畫大師;他,也是宜興人的驕傲;他,也是現代美術文化的奠基者;他,就是我家鄉宜興的一代名家——徐悲鴻。
徐悲鴻的父親徐達章畫技高超,所以他從小就耳濡目染,從父親身上學到了繪畫的技術。
1919年,徐悲赴法留學。那時的中國政府腐敗無能,所以,那裡的留學生們都不把徐悲鴻放在眼裡。.
一次留學生的聚會上,一個態度傲慢的留學生輕蔑地說:「中國政府腐敗無能,中國人只配當亡國奴。就是把他們帶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說話時還不時瞟了瞟徐悲鴻幾眼。
徐悲鴻一直被冷落在一旁,但他絲毫沒有卑微的神色。等留學生說完後,徐悲鴻站起來,不卑不亢地說:「中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你既然說中國人沒用,那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國家比一比!看看誰是天才誰是蠢材!」
徐悲鴻像一匹野馬一樣被激怒了,此後,他一直努力學畫。他經常帶幾片麵包、一壺水去巴黎一家博物館臨摹畫。而且,他經常一臨摹就是一整天。他住的是小閣樓,吃的是粗茶淡飯。他忘記了白天和黑夜,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在他心目中只有畫和國家的榮譽。
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悲鴻日夜苦練繪畫,終於功成名就。很快,他通過了考試。當他的畫展出時,轟動了全世界。那個洋學生看到徐悲鴻的畫後,也大吃一驚,青紫像徐悲鴻登門道歉。
徐悲鴻就這樣一舉成名。他為宜興做出了貢獻,為畫壇做出了貢獻,並捍衛了中華人民炎黃子孫的尊嚴!

『叄』 華中科技大學有哪些比較厲害的人物

說一說我說知道的吧

第一個是我們院的崔昆院士;崔昆院士真的是為材料和金屬做出了巨專大貢獻,屬他和夫人的故事我們學生之間也一直流傳著,崔昆院士自己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和夫人自掏腰包建立了獎勵家庭貧困學生和新生的獎學金基金卻一直延續著,並且把財產也捐給了組織,我們都很尊敬並佩服崔院士。

第三個是張小龍,微信之父,產品之神啦。每天用的微信就是他的產品。據說原本在學校的時候就已經是個大神了。佩服佩服!!

還有pptv的姚欣,qq寵物的汪海兵等等。甚至還有《願得一人心》的李行亮和正在參加創造營的李昀銳。

其實我科並不缺少各種各樣的人才,還有很多更多的專業頂尖人才因為鑽研學術所以在自己方向有名但不被媒體所知。希望我也能加倍努力,有一天和各位大佬一樣棒!!!!

熱點內容
西北大學研究生復試科目 發布:2025-04-30 14:09:06 瀏覽:160
曼徹斯特大學開學時間 發布:2025-04-30 14:09:03 瀏覽:189
湖南工業大學文科專業 發布:2025-04-30 14:08:23 瀏覽:995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放假時間 發布:2025-04-30 13:52:59 瀏覽:131
華南理工大學機電考研 發布:2025-04-30 13:29:37 瀏覽:302
上海交通大學的交通專業 發布:2025-04-30 13:25:00 瀏覽:140
廣西中醫葯大學傷寒老師 發布:2025-04-30 13:15:25 瀏覽:554
回復大學城 發布:2025-04-30 13:12:32 瀏覽:34
首都師范大學日語考研 發布:2025-04-30 13:09:55 瀏覽:414
律師講座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發布:2025-04-30 13:01:29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