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大學生加壓通知
Ⅰ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豐富大學生心理學知識,增強他們心理保健意識,端正他們對心理咨詢的看法,引導他們主動尋求幫助,緩解負性的情緒,避免因心理問題加重而導致心理危機的發生。
二、提升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通過各種途徑鍛煉他們的意志、訓練他們的心理素質,使他們保持心理健康。
三、對大學生的獨立生活及社會環境的適應、學習與社會工作關系的處理、人際交往的適應、戀愛問題的處理等多方面進行指導與幫助。
四、通過語言、文字等媒介,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和教育,解決其在學習、工作、生活、疾病、康復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
五、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滿足大學生精神和心理需求,為他們展現天賦和才華、發泄內心的激情、增強競爭意識、獲取自信心提供平台。
六、為大學生心理減負減壓,如加強學習與考研的輔導,幫助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搭建就業平台,開展就業指導等,為處於困境中的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支持,幫助其順利渡過難關。
(1)教育部大學生加壓通知擴展閱讀
學校要營造和優化一個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校園文化環境,以促進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和團結友愛的人際氛圍,形成一個群體心理健康的大環境。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也要將國外的科學理論與我國的國情結合起來,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並與德育、傳統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結合起來。
要針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從心理健康標准與評介、成才與學習心理、交往與情感心理、人格與意志品格、戀愛與性心理、擇業與創業心理、心理健康的調適、心理咨詢的理論與方法、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論與應用、自我覺知與心靈成長、心理健康與人才成長等角度進行系統性的教學。
更重要的是,我們全社會都要正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學生家長和我們的基礎教育應該從小就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個社會系統工程,學校、家庭和社會都要密切配合起來,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工作能夠在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Ⅱ 大學生熬夜的現象
【撰文/郭若梅】今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證實了該校一名大二學生於11月25日凌晨在學校自習室猝死的消息,警方已介入調查。這一新聞令人痛心,也在網上引起了許多熬過夜、正在熬夜的大學生的共鳴。
對通宵自習室的需求
一些學校開設通宵自習室,是為了滿足學生熬夜學習的需求。據中國網報道,2020年11月18日,北京工業大學的大一新生校長座談會上,一名數學專業的學生向校長提議,希望學校開設一間通宵自習室。
有網友表示,對於學生來說,寢室不是一個理想的學習場所,一來是許多大學實行定點熄燈的管理制度;二來是在寢室通宵學習可能會影響室友的正常休息;三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更有助於集中注意力學習。因此很多學生都希望學校開設通宵自習室。
通宵自習室(圖源:中國青年報)
也有網友說,通宵自習室是高校的剛需,對那些准備進行期末考試、考研、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的學生來說極為便利。
福建醫科大學「5+3」學制的在讀研究生王銘說,她們學校的通宵自習室就是在學生強烈要求下開設的。臨近期末的時候,她都會去通宵自習室復習。那段時間她每天早上六七點起床,吃完中、晚飯後立馬回到自習室,最晚的時候凌晨2點才離開。這種狀態持續了一兩個月,直到結束所有考試。
王銘說,並不是所有醫學生都像她那樣熬夜,還是看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有人希望及格就行,而她是想考高分,所以每次期末都會比較用功。平時除了周末,醫學生每天都是滿課,王銘已經習慣每天只睡6個小時。周末不上課的時候,王銘才會睡得比平時久一點。
王銘大三下學期的期末考試科目超過了10門,包括:全科醫學概論、臨床診斷學、醫學影像學、醫學英語、外科學基礎、衛生法學、實驗診斷學、葯理學、社會醫學等。其中A4紙大小的教材《葯理學》共有608頁,王銘復習了不下三遍。
熬夜的高校「學霸」
今年10月份,清華大學學生的作息計劃表沖上了微博熱搜,計劃表顯示,該學生每天凌晨1點睡覺,6點起床。從起床到晚上睡覺,他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鄭希是武漢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她告訴大白新聞,她從高中起就開始熬夜,當時是在放假時熬夜玩手機,因為高中的學業壓力太大,假期熬夜玩手機是一種放鬆的方式。
鄭希熬得最厲害的時候,是大學二年級。當時,她的時間被雅思、科研學習、學生會和社團活動瓜分得一點不剩。
為了做好每一件事,她每天凌晨兩三點才睡覺,第二天六七點就起床去上課,平均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由於壓力過大和作息不規律等因素,鄭希從高中起就出現了月經不調的現象,到現在都還沒有調整好。
至於為什麼這么拚命,鄭希說,對未來發展的擔憂使她感受到了壓力,所以在大學時必須努力提升自己。
應該給大學生加壓嗎?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院士提出《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
針對這一提案,教育部於10月23日在官網上給出了回復:「加快推進高考改革步伐……徹底扭轉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
關於這一提議,鄭希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高考的壓力提前分到了中小學,孩子們至少從初中開始就要努力考個好高中。而大學內部,因為沒人管出現了兩極分化,努力上進的學生才會壓力大,渾渾噩噩的學生就這么混過去了。
自習室(資料圖)
鄭希說,其實學校和學院給學生的壓力不大,她感受到的大部分壓力是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因為她對自己要求比較高,想拿到國外排名前10高校的offer。
但受今年疫情的影響,鄭希的留學路被阻斷了。最終她拿到了國內頂尖研究所的保研名額。鄭希說,拿到保研名額後,自己可以稍微放鬆一下了,現在不像大二時那麼拚命,每天都可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對於鄭希、王銘等不懈努力的人來說,大學時光是她們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並為之努力的絕佳時機,這一過程或許是「痛並快樂著」,但絕不是旁人欣羨的「快樂的大學」。(王銘、鄭希均為化名)
Ⅲ 大學生如何正確應對火災事故
第一,做好高校學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首先要從領導抓起。莫斯科大學火災發生以後,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堅決貫徹「一保安全、二保發展」的指導思想。各類學校都組織了防火安全工作的全面檢查。公安消防部門要利用消防安全大檢查的時機,對學生宿舍、食堂、鍋爐房、燃氣取暖設備、供電設施、倉庫、實驗室、閱覽室、會議廳等人員密集場所或可能造成火災事故的場所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尤其是對校園內的危舊建築、電網線路等進行重點排查,不留死角。對於發現的問題要立即處理,不能拖延。
高等學校是國家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的地方,大學生們的身上寄託著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高校學生宿舍一旦發生火災並造成學生人員傷亡,其可能造成的損失是無法衡量的,影響也將是十分巨大而惡劣的。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等學校領導應從保持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認識高校學生宿舍消防工作的重要性,重視消防,加大消防投入,經常性組織學習消防知識參加消防演習,提高消防管理和戰勝火災的能力。
第二,樹立安全防範意識,層層落實防火責任制。公安消防部門要督促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等學校牢固樹立消防安全防範意識,狠抓消防安全制度建設,層層落實防火安全責任制。同時要健全安全防火長效的機制,學校要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健全安全組織機構,落實安全責任追究制度。特別要加強對學生宿舍的管理,對學生公寓的違章用電、用火問題須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要廣泛發動宣傳,使廣大師生員工心中牢牢綳緊安全弦。要建立消防安全檢查制度,定期組織防火安全檢查,不定期進行安全抽查,通過檢查及時發現並消除火災隱患。
第三,加強消防設施建設。鑒於部分高校水電設施老化、消防設施陳舊等現象較為嚴重,各高校應該根據國家和本校的實際情況,區別輕重緩急,逐步改造。通過自查、互查等形式首先解決房屋電源線明線敷設等火災隱患問題;應分步驟盡快爭取資金,採取電力擴容、更換已老化電線等措施減少火災隱患,並更新已破損或超過年限的消防器材,增設消火栓和加壓泵房以提高供水壓力。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安裝煙霧自動報警器,建立校園內的火災自動報警網路。通過加強消防設施硬體建設,加大消防力量,減少發生火災的因素,降低火災事故發生率,提高自救能力。
第四,重視軟體建設,加強對師生員工的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軟體建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可靠性強的特點,對減少高校學生宿舍火災的發生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搞好消防安全軟體建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一是在學生宿舍管理人員中建立消防安全責任制,責任落實到人;二是建立宿舍內的安全巡視制度,在學生宿舍中指定一名負責人,及時發現並消除火災隱患;三是建立火災隱患舉報獎勵制度,形成相互監督的良好風氣;四是定期對學生宿舍管理人員和學生進行消防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他們撲滅火災的水平和實際操作滅火劑的能力;五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關於教育、勞動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消防知識納入教學、培訓內容的要求,結合新生進校後的軍訓活動,向學生開設消防安全課,提高他們應付火災事故和火場自救的能力,同時結合校園特點和119消防日,定期不定期地舉辦火災事故和防火、滅火知識展覽,教育全體師生員工樹立安全責任心,時刻不忘消防安全。
Ⅳ 大學生熬夜的現象
【撰文/郭若梅】今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證實了該校一名大二學生於11月25日凌晨在學校自習室猝死的消息,警方已介入調查。這一新聞令人痛心,也在網上引起了許多熬過夜、正在熬夜的大學生的共鳴。
對通宵自習室的需求
一些學校開設通宵自習室,是為了滿足學生熬夜學習的需求。據中國網報道,2020年11月18日,北京工業大學的大一新生校長座談會上,一名數學專業的學生向校長提議,希望學校開設一間通宵自習室。
有網友表示,對於學生來說,寢室不是一個理想的學習場所,一來是許多大學實行定點熄燈的管理制度;二來是在寢室通宵學習可能會影響室友的正常休息;三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更有助於集中注意力學習。因此很多學生都希望學校開設通宵自習室。
通宵自習室(圖源:中國青年報)
也有網友說,通宵自習室是高校的剛需,對那些准備進行期末考試、考研、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的學生來說極為便利。
福建醫科大學「5+3」學制的在讀研究生王銘說,她們學校的通宵自習室就是在學生強烈要求下開設的。臨近期末的時候,她都會去通宵自習室復習。那段時間她每天早上六七點起床,吃完中、晚飯後立馬回到自習室,最晚的時候凌晨2點才離開。這種狀態持續了一兩個月,直到結束所有考試。
王銘說,並不是所有醫學生都像她那樣熬夜,還是看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有人希望及格就行,而她是想考高分,所以每次期末都會比較用功。平時除了周末,醫學生每天都是滿課,王銘已經習慣每天只睡6個小時。周末不上課的時候,王銘才會睡得比平時久一點。
王銘大三下學期的期末考試科目超過了10門,包括:全科醫學概論、臨床診斷學、醫學影像學、醫學英語、外科學基礎、衛生法學、實驗診斷學、葯理學、社會醫學等。其中A4紙大小的教材《葯理學》共有608頁,王銘復習了不下三遍。
熬夜的高校「學霸」
今年10月份,清華大學學生的作息計劃表沖上了微博熱搜,計劃表顯示,該學生每天凌晨1點睡覺,6點起床。從起床到晚上睡覺,他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鄭希是武漢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她告訴大白新聞,她從高中起就開始熬夜,當時是在放假時熬夜玩手機,因為高中的學業壓力太大,假期熬夜玩手機是一種放鬆的方式。
鄭希熬得最厲害的時候,是大學二年級。當時,她的時間被雅思、科研學習、學生會和社團活動瓜分得一點不剩。
為了做好每一件事,她每天凌晨兩三點才睡覺,第二天六七點就起床去上課,平均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由於壓力過大和作息不規律等因素,鄭希從高中起就出現了月經不調的現象,到現在都還沒有調整好。
至於為什麼這么拚命,鄭希說,對未來發展的擔憂使她感受到了壓力,所以在大學時必須努力提升自己。
應該給大學生加壓嗎?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院士提出《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
針對這一提案,教育部於10月23日在官網上給出了回復:「加快推進高考改革步伐……徹底扭轉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
關於這一提議,鄭希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高考的壓力提前分到了中小學,孩子們至少從初中開始就要努力考個好高中。而大學內部,因為沒人管出現了兩極分化,努力上進的學生才會壓力大,渾渾噩噩的學生就這么混過去了。
自習室(資料圖)
鄭希說,其實學校和學院給學生的壓力不大,她感受到的大部分壓力是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因為她對自己要求比較高,想拿到國外排名前10高校的offer。
但受今年疫情的影響,鄭希的留學路被阻斷了。最終她拿到了國內頂尖研究所的保研名額。鄭希說,拿到保研名額後,自己可以稍微放鬆一下了,現在不像大二時那麼拚命,每天都可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對於鄭希、王銘等不懈努力的人來說,大學時光是她們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並為之努力的絕佳時機,這一過程或許是「痛並快樂著」,但絕不是旁人欣羨的「快樂的大學」。(王銘、鄭希均為化名)
Ⅳ 對於建議「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教育部對此有何回應
日前,對於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為大學生加壓》的提案得到了教育部的回應。那麼教育部在回應中強調,將認真吸納政協委員的建議,根據國家的統一部署,加快高考改革的推進步伐,進一步完善各項政策和引導,徹底扭轉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
這種現象是極不合理的,我們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要讓他們自主的去選擇他們的興趣特點,要加強鍛煉。不僅僅只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其他的方面也要提高。而他大學的時候是真正學本領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沒有一個嚴格的體制機制,那麼我們的大學將培養不出來優秀的人才,那麼對我們的社會也產生不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Ⅵ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教學意見和建議
心理健康輔導是情感導師與受輔導者之間建立一種具有咨詢功能的融洽關系,以幫助來訪者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欣賞自己,並克服成長中的障礙,改變自己的不良意識和傾向,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邁向自我現實的過程。
學校心理輔導,是指教育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行為科學乃至精神醫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通過集體輔導、個別輔導、教育教學中的心理輔導以及家庭心理輔導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節,從而充分開發自身潛能,促進其心理健康與人格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學校心理輔導應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學習輔導
學習輔導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如認知技能、知識障礙、動機,情緒等)進行輔導;狹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生經歷了學習挫折和困難時產生的心理困擾和行為障礙進行輔導。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意義上講,廣義學習輔導更具有積極意義,它符合學校心理輔導以發展性目標為主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學習輔導與現時家長請「家教」幫助孩子「補缺」或「加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也和教師課後對學生進行輔導有區別,但後者是學習輔導的一小部分。學習輔導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技能、學習動機、學習情緒與學習習慣進行訓練與輔導。
何為「情商」?即良好的道德情操、樂觀幽默的品性、面對並克服困難的勇氣、自我激勵、持之以恆的韌性、同情和關心他人的善良、善於與人相處、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等。簡言之,情商是人的情感和社會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內容,用以表示人的認識自身情緒、妥善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的水平。
從心理學角度講,則是指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勝心、求知慾望、學習熱情、成就動機、堅持性、獨立性、自製性和克服困難的勇氣等都是情商的表現,屬於動力系統。
Ⅶ 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這件事,教育部是如何回應的
教育部回應說的是,這個完全是經過深思熟慮,仔細研究下才下發的文件,我認為我們應該相信教育部。教育部畢竟是國家部門,做什麼事情肯定是研究了很久,然後才會下達命令讓各個地方的教育部門去落實的。
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是這樣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都是一無是處的,想要改變這個局面,必須給大學生增加壓力,所以說教育部這個決定是合情合理的,小學生需要減負,因為他們正處在童年階段,他們需要無憂無慮的生活,需要快樂學習,而大學生他們已經經過十幾年的應試教育,他們學了知識,不能一進大學就丟,所以說要給他們增加壓力,讓他們有壓迫感,讓他們自己主動學習,所以教育部這次的規定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我們沒有必要去質疑國家權威的教育部門所做的決定,因為國家教育部門所做的決定,肯定都是經過仔細的研究之後才會下達這樣的決定。
Ⅷ 教育部回應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你如何看待這一說法
對於最近教育部回應應該要為中小學生減負,而應該給大學生加壓,尤其是在近幾年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中小學生,他們經常面臨著補課,可能一個星期,不僅要承受著學校交給他們的作業,當在周末的時候,他們的父母還為他們安排了一些培訓班,這其實讓很多中小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很多中小學生苦不堪言,他們面臨這樣的困境,卻不知如何是好。
是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他們不以為然,你覺得這是正常的,有很多大學生非常的墮落,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也有很多非常努力非常優秀的大學生,他們有著自己的規劃,有著自己的方向,他們有的會選擇在不同的年紀考取不同的證書,在對未來有一個規劃,有的可能去考研,有的可能選擇去實習,所以我覺得作為大學生,他們應該有著自己的規劃,能夠為將來做打算,而不是在該努力的年紀去選擇荒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