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研究生与导师关系
A. 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在中国,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不论是学生还是导师都是在尽力维系这一平衡。导师负责制的体系下,学生处于劣势,遇到问题又没有第三方的制约。如果求助于学院或者学校的力量干涉,得罪导师的后果对于学生来说恐怕只剩下最后退学一条路可以走了,因此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学生往往选择忍气吞声。
细数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无非有以下四种,导师好、学生好;导师好、学生不好;导师不好、学生好;导师不好、学生不好。
一.导师好、学生好---可遇不可求
这是理想的师生关系,导师和学生之间教学相长,是一种科研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十分难得,需满足两个条件,一、导师有实力,一心为学生好,二、学生有潜力,愿意跟着导师学。“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如果你属于此类,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将关系进一步发展。学术需要传承,导师年龄大了也要退休,导师会选一人重点培养,如果你能成为导师的“关门弟子”,将来接手导师课题和实验室的很可能是你。
如果学生能做出成果还好,第一作者肯定是导师,如果做不出成果就恶语相加,这种老师可以称之为“学阀”。好处也不是没有,跟着这种老师也确实可以学到东西,但这种关系的维持是导师拿学生的毕业相要挟,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对于科研的热情。
四.导师不好、学生不好---罪与罚
这是一种最差的情况,导师完全把学生当做奴隶,对于学生要求随叫随到,不管你有什么事情都必须放下。从取快递报账,到给导师接孩子带家教,完全就是导师的免费保姆。如果这时又遇见一个“不服管教”的学生,那么矛盾就爆发了。如果一毕业,学生和导师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对于导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最大的败笔。
这四种情况又是可以随时间转化的,研一的时候可能是导师好、学生也好,等到研三的时候可能就是导师不好、学生也不好。
B. 研究生和导师是什么关系
研究生和导师有三种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雇佣关系。
1、师生关系:
导师和研究生当然首先是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生涯的延续,研究生扮演这一角色非常轻松。通过课堂学到一些比大学阶段更加专业的“旧知识”,并轻松地通过考试。在导师或高年级研究生的具体指导下,做一些试验,再把结果汇报给导师,期待导师的评价。
3、雇佣关系:
导师从国家、地方政府或企业中获得科研经费的资助,让研究生帮助其完成这些科研任务,并且利用科研经费给研究生发放补贴。
从这一层次上看,导师和研究生是特殊的雇佣关系。由于研究生在完成这一工作时,也是学习的过程,可以获得学位。
C. 考上研究生过后,应该怎样和导师处理好关系呢
其实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即是朋友,又是师傅。不能因为关系好,在论文上面就可以觉得自己不用太认真,这样是不对的,导师和你关系好的前提是你足够的优秀,如果你不够优秀的话,老师仍然是不喜欢你的,不要觉得自己和导师的关系好,就可以为所欲为,所以说和研究生老师相处关系应该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
D. 研究生和导师关系不好影响毕业吗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确实能影响到学生的毕业情况。导师的个性和工作态度,有时可能成为学生毕业路上的阻碍。观察号发现,导师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脾气不好,另一种是对待科研极其严谨。对于前一种情况,首先,学生应确保自己的工作质量,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避免成为导师发脾气的理由。其次,与导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定期汇报工作进度,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最后,调整心态,认识到导师的严格可能源于对科研的高要求,而非针对个人。
另一种情况是导师对待科研工作极其认真。这种导师往往学术能力很强,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尽管他们的脾气可能不好,但这种高标准有助于学生的科研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专注于科研,不必过分在意导师的批评,因为导师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特别凶、爱发脾气的导师,学生不必害怕,但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成果,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正确的师生关系应该基于相互尊重和理解,尽管存在利益关系,但学生应尽量通过沟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研究生阶段,除了学术能力的提升,心理素质的培养也非常重要。面对导师的严格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积极沟通和努力工作,学生可以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虽然我们提倡师生关系的平等,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平等往往难以实现。作为学生,应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努力通过沟通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对于特别凶、爱发脾气的导师,不必过分害怕,但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取得优异的成绩。